野鼬鼠任務 2 Suppression of Enemy Air Defenses,SEAD

“雷公”擔當“野鼬鼠”主角

美國空軍賦予“野鼬鼠”任務的代號為“鐵手”(他們也因此被稱為“獵人”或“鐵手”小隊),其任務是掃清北越地面防空火力威脅,為隨後進入北越的攻擊機群打開一條“空中走廊”。具體攻擊戰術為:“鐵手”小隊與F-105D戰鬥轟炸機結伴而行,由前者負責搜索並首先用機載火力攻擊地空導彈陣地,同時也是給攻擊機指示目標方位,然後由F-105D負責徹底摧毀地空導彈陣地。

1965年12月初,由威拉德少校帶隊的“鐵手”小隊首次投入攻擊北越防空系統的“野鼬鼠”作戰。12月22日,由飛行員蘭姆上尉和電子戰軍官多諾萬上尉組成的機組操縱的一架F-100F進入北越空越後發現了一個薩姆-2地空導彈陣地,隨即迅速摧毀了它,這成為“野鼬鼠”歷史上第一個戰果。這次成功的攻擊,也使“野鼬鼠”們證明了自身對空軍的價值。從那時起,“野鼬鼠”一直在越南戰場上保留下來。

野鼬鼠任務 2 Suppression of Enemy Air Defenses,SEAD

儘管初期行動是成功的,但是“野鼬鼠”們在也遭到了嚴重損失。據美軍統計,其損失率竟高達50%,這也清楚的表明F-100F並不適合執行“野鼬鼠”任務,因為其有個最大缺點,就是速度太慢,無法跟上一起行動的F-105D“雷公”戰鬥轟炸機。由此可見,要想減少損失,增強攻擊能力,就必須換裝新的“野鼬鼠”飛機。於是到1966年7月,F-100F執行完它們在越戰中最後一次任務後,全部退出“野鼬鼠”行列,轉而由改裝過的速度更快、機體更堅固的新型F-105“野鼬鼠”飛機來接替(從此一直到越戰結束,F-105都是“野鼬鼠”的主力飛機)。與此同時,對“野鼬鼠”機組乘員(特別是新手)進行專業培訓的學校也在內華達州的內利斯空軍基地建立起來。

野鼬鼠任務 2 Suppression of Enemy Air Defenses,SEAD

F-105“雷公”原本是共和飛機公司在50年代研製生產的一種雙座、單發核攻擊戰鬥轟炸機。然而,由於美國空軍在越戰中缺乏戰術轟炸機,所以這種為打核戰而設計的飛機勉為其難的扮演了美國空軍戰術轟炸機的主角(在整個越戰中,“雷公”承擔了美國空軍75%以上的戰術轟炸任務)。F-105總共生產了833架,其中大多數是F-105D戰鬥轟炸機。

比起速度慢、載彈量小的F-100F戰鬥機,F-105戰鬥轟炸機的性能要高出一大截。它速度更快、機動性更強、載彈量更大、續航力更遠,許多飛過F-105的美軍飛行員都很喜歡它。已退休的資深F-105飛行員——前美國空軍上校喬治·埃克里在評價該機時說,“這是一架非常棒的飛機”。

野鼬鼠任務 2 Suppression of Enemy Air Defenses,SEAD

在基型飛機方面,美國空軍選擇的是F-105戰鬥轟炸機的雙座教練型F-105F。為了適應“野鼬鼠”任務,其上加裝了AN/APR-25套件,並且可以掛裝AGM-45“百舌鳥”反輻射導彈,從而使其成為可怕的地空導彈殺手。改裝好的F-105F於1966年初被送到內利斯空軍基地,開始在新成立的“野鼬鼠”學校供新的“野鼬鼠”機組乘員進行訓練。

1966年5月,F-105F“野鼬鼠”飛機被部署到越南,開始執行作戰任務。實戰顯示,由於裝備了F-105F“野鼬鼠”飛機的新“鐵手”小隊可以和F-105D戰鬥轟炸機以及護航的F-4C戰鬥機以同樣的速度進行協同作戰,從而使美國空軍的攻擊更加有效,損失也大幅下降(包括“野鼬鼠”飛機本身在內)。然而,美國空軍覺得F-105F“野鼬鼠”飛機的性能還不能令人十分滿意,於是計劃進一步提高飛機的性能。

野鼬鼠任務 2 Suppression of Enemy Air Defenses,SEAD

1967年初,又一種新型“野鼬鼠”飛機誕生了,這就是F-105G。該型機裝有更先進的航電設備和更先進的雷達告警接收機,而原先掛載的性能不可靠的“百舌鳥”反輻射導彈也被新型AGM-78“標準”反輻射導彈取代了。“標準”反輻射導彈裝有新型被動雷達導引頭,射程是“百舌鳥”的4倍。它的裝備,極大地提高了“野鼬鼠”飛機的生存能力(“標準”反輻射導彈雖然在1967年就配發給了F-105G,但是直到1972年才在越戰中大量使用,主要原因是從1968末到1972年初,美國暫停了對北越的轟炸)。

然而,新的技術雖然提高了美國空軍“野鼬鼠”作戰能力,但是他們的對手——北越軍隊的防空力量也變得越來越強,因此,“野鼬鼠”獵殺北越地空導彈陣地的任務難度不但沒有減輕,反而還在加大。(待續)

野鼬鼠任務 2 Suppression of Enemy Air Defenses,SEA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