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北上廣的城歸們,現在怎樣了?

bcvbcvbvc


作為一名北漂,俺給大家分享一下,俺知道的兩名離開者後來的生活工作狀況。


我有個女同學,今年28歲,大學畢業後順利在上海找了一份工作,但與她的本專業相距甚遠,也適應不了朝九晚五的辦公室生活,加上本來就很戀家,她很快就當了同學中離開北上廣的第一撥“逃兵”,回到了家鄉小城,一個近幾年才開始有電影院的地方,街邊的快餐品牌只有“麥肯基”,超市裡公然賣“康帥傅”和“海飛絲”,真正從一線撤退到了十八線。 現在的她在一所學校裡擔任心理老師,生活過得是悠閒自在舒服,俺好羨慕。她說:“在上海的時候,我時刻都覺得焦慮,反而什麼事情也靜不下心來做,回家以後踏實了很多,工作生活都感覺井井有條,有更多時間來安排做自己想做的事。我覺得認真生活的人,在哪兒都不會過得太差。”


這是俺以前的同事,在北京剛開始的時候沒錢,住在一個地下室裡,與幾百個人共用一臺洗衣機,一下雨晚上就睡得戰戰兢兢,特別害怕地下室被淹了。30歲那年決定回家,父母掏出養老錢資助他開了一家小小的廣告公司,業務範圍特別廣:做招牌,寫文案,做H5推廣,幾乎什麼都幹。現在已經招了5個員工,他那邊人力成本也比較低,壓力也不是很大。 對他來說,北京那段經歷是很難忘的,而且給了他一種底氣,畢竟當年也是有過全球500強客戶的人呢!他覺得北上廣很多人,其實待個幾年學習下先進的東西就可以回家創業,別一直在那海洋裡當小魚,換成池塘你就變成鯊魚了!說的是不是很有道理。

看了她們的經歷,說實話我也有點動搖,我是不是還要堅守。但我的內心告訴我,要堅持下去,勝利就在前方。他們選擇了離開,我的選擇是堅守。


小花貓兒捉老鼠


2010年,表哥賣了深圳的房子,110萬。逃離了北上廣深,回到了故鄉小城。今年春節,他告訴我他常駐都悔青了

2010年,“逃離北上廣”剛成為熱門詞彙,表哥就做了第一批先行者。表哥當時在深圳一家企業做管理,月入近萬。那時表哥剛離異,又和領導鬧矛盾而辭職。人到中年的油膩大叔,找工作並不順利。有感於深圳競爭的激烈,生活成本的高企,便萌生逃離北上廣深的想法。變賣了自己唯一一套住房,義無反顧地返回了我們這個皖北縣城。

表哥回來後,花50多萬元買了兩套我們這新開發的商業中心的沿街門面房。花20多萬在我們縣城買了一套房子。

門面房交付以後,由於附近的商業氛圍淡薄,人流量不足,租戶也不穩定。全體租戶私下串聯,拒絕繳納物業費,物業公司多次交涉無果後便甩手走人。周邊的環境髒、亂、差,生意更加難做。表哥兩套商業門面一年的租金只有區區2萬左右,還不如把錢存進銀行。

再說說表哥的工作。剛開始表哥在我們縣技術學校旁邊開了一個電腦維修、組裝店面,兼賣點電腦配件。堅持了一年,因生意慘淡而關門大吉。後來表哥又到了郊區一家工廠做車間管理,但因看不慣裡面的種種做法,和領導的親戚鬧不和,最後又以離職收場。現在,就在家裡炒炒股票,收收房租,很久沒上班了。

他說,他再也不會去上班了!也不會再結婚了!我問他是不是可以再逃回北上廣深啊?他淡淡的苦笑著:回不去了,一切都回不去了!我想,如果可以回到過去,他打死也不會回來的。


這麼多年,我們縣城的房價也沒怎麼上漲,商業地產更是慘淡。在這個人口淨流出的縣城買商品房,或許一開始他就錯了吧。

像表哥這樣的也許是屬於個例吧。懷揣夢想的人們,逃離北上廣的原因各有不同,回到家鄉或自主創業,或職場拼搏,大部分應該都能取得不錯的成績,過著舒心的生活。

但也有不少人因適應不了小城市與北上廣的巨大落差,接受不了故鄉複雜的人情關係,又缺少心儀的工作機會。於是他們又開始懷念北上廣生活的便利,想念那裡積極向上的職場氛圍,想念那裡的公平競爭的契約精神。於是他們又逃回北上廣了。

對於當初衝動的逃離北上廣深,表哥很後悔。希望表哥只是個例,也希望其他逃離北上廣的人都能在故鄉安放自己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