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呼和浩特市的建築有哪些?

喜樂乎


在呼和浩特,有很多標誌性代表建築,每個區域都有一個鮮明的最具代表性的建築,新城區、玉泉區、回民區、賽罕區的城中四大區域裡,都有不同的標誌性建築物,作為一個呼和浩特土著人,都會清楚的數出這些區域的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下面我就從這四個區分別介紹一下。

呼和浩特市新城區的代表性建築物要數鼓樓的立交橋了。這個高架橋於1997年竣工,位於在新城東西南北街,它屹立在呼和浩特20多年的歷史,見證著這裡的發展與變遷,是這座城市的主要交通樞紐,讓塞外小城在繁華中放射出現代氣勢的宏偉與輝煌。

呼和浩特市玉泉區的標誌性建築物大召寺。這座廟宇始建於1579年明朝萬曆七年,在呼和浩特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大召寺是一個特立於繁華鬧市中的佛門淨地,每天都有很多人前來叩拜,以求平安順利。無論春夏秋冬,還是白晝與夜幕,大召寺都有不同景緻,讓呼和浩特的市民與外地遊客欣賞它的簷枋彩畫、古色古香、瑰麗壯觀……

呼和浩特市回民區的標誌性建築物牛橋。這座橋始建於清朝康熙35年,非常有年代感的一個代表性的建築,據說這座橋的兩岸是最為繁華的牛市,所以取名為牛橋,後來進行了幾次的修繕,橋體全部由石頭建成,挖掘出來的橋欄杆上的石獅子雄姿不減當年。如果您來了呼和浩特,一定要去牛橋上走一走,彷彿耳邊傳來了那個年代舊城人的吆喝聲。

呼和浩特市賽罕區的標誌性建築物是那座馬頭琴樣式的敕勒川大橋。這座大橋採用馬頭琴為橋的造型,以現代的斜拉橋的形式,既體現草原民族的特色,又展現了現代社會的和諧之音。夏日裡的夜晚,約上家人或好友,漫步在長長的敕勒川大橋上,白馬相依,悠然千里,著實醉了人心,美了情緒。

每個呼和浩特人心中都有一個美麗的標誌性建築,在我看來,以上這些建築代表著呼和浩特,讓我從茫茫“城海”中,一眼就認出,你,就是我的呼和浩特!


新華融媒新消費


統一的牌匾

挖開的馬路

二環高架的公交站

內蒙古大商城

歡迎補充


呼和浩特土著


一塵不染的大召,小召!

古老建築的舊城一條街!

車水馬龍的南茶坊!

繁華的萬達商圈!

繁華的海量商圈!

實在是有太多太多值得我想起的地方了!


搬磚老先生


塵不染的大召,小召!

古老建築的舊城一條街,南茶坊,萬達商圈


朱永斌zyb


白塔機場候機樓,火車東站候車室!


華山ABC


現代建築有內蒙古電視臺,內蒙古博物院,呼和浩特火車東站。古建築有大召,五塔寺,將軍衙署,白塔(萬部華嚴經塔)。


呼和浩特微評說


大召,小召市,南茶坊,長樂宮柱子,修不完的馬路,


呼和浩特聽聞青年旅舍


舊城、博物館、中山路、勸業、長樂宮


candy


巴彥塔拉飯店,牧民旅社,彩電中心


真誠(軸承油封行)


什拉門更cb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