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略中國時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除了重慶還有哪些城市沒攻下呢?

笨老虎2


在抗日戰爭開始的一年半里,日軍攻佔了京、津、保定、石家莊、張家口、綏遠、太原、濟南、青島、開封、上海、南京、杭州、廣州。

在抗戰相持階段,有陸續攻佔南昌、兩度攻佔福州、南寧、鄭州、長沙、柳州、洛陽等城池。我們今天就來盤點一下日軍沒有攻下的主要城市。

1、四川盆地:重慶與成都

在棗宜會戰後,日軍佔據宜昌,開始了對重慶的大轟炸。在1943年,日軍發動鄂西會戰,想一舉而下重慶,但在石牌遭到失敗。

(鄂西會戰)

此後隨著制空權的消失,重慶、成都基本沒有受到傷害。反而從成都起飛的飛機屢屢轟炸日軍本土,也算惡有惡報吧。

2、貴陽

貴陽在雲貴高原,屬於西南腹地,1944年底,日軍先後取得長衡會戰、桂柳會戰,打通了大陸交通線。

(西北角獨山作戰)

其一支偏師向重慶進軍,攻佔貴州邊境的獨山,陪都震動。國軍發起反擊,收復獨山,貴陽從此平安。

3、昆明

昆明更是在西南腹地,1942年隨著遠征軍的潰敗,日軍一路北上,佔據怒江以西的地域。

在兩年對峙後,國軍兩個集團軍發起攻擊,先後攻佔松山、騰衝,向緬甸進軍。雲南國土再無日軍。

(反攻作戰)

4、西北重地:西安、蘭州

中條山戰役後,日軍開始在潼關北部與國軍對峙。在豫中會戰後,日軍一部向潼關攻擊,在豫西被國軍擊退。陝西從未進一個日軍。

(豫中會戰)

總結:

抗戰中,中國的大部分城市都陷落了,只有部分在自己手中,就是靠著一股氣,苦撐待變,最後戰勝了日軍。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抗戰八年,湖南七年

日本以為我們中國人沒志氣,妄圖三個月吞併中國,但這場戰爭一打就是八年,湖南和日軍作戰了七年,日軍未進分毫。

日軍在中國展開過22次大規模戰役,其中有6次發生在湖南,三次長沙會戰,一次衡陽,一次常德,一次湘西。

日軍先後投入了60萬的兵力,傷亡20萬,為國捐軀的官兵達10餘萬人,死傷的平民超60萬,他們用他們的犧牲阻止了日軍前進的步伐,將日寇擋在了中國西部的門外。

三次長沙會戰堅定了中國人民抗戰的決心,第三次長沙會戰更是俘虜了日軍5萬6千人,

是自日本向美軍宣戰以來的重大勝利,極大的提高了盟軍士氣。

在常德會戰中,日軍集結15萬兵力,圍攻常德,駐守常德的第74軍8000官兵浴血奮戰,日軍還動用了飛機、毒氣彈,一個星期74軍就減員到了1200人,但他們依然堅守陣地,10萬援軍已至,日軍被迫撤退,但他們也同樣損失了1萬人,這次戰役也被稱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

在後來的衡陽保衛戰中,第十軍1.7萬人硬撼日軍9萬兵力,面對多餘自己5倍的日軍,第十軍沒有退縮,堅守了48天,戰至最後3000人,日軍傷亡約3萬人,日軍雖然勝利了,但也只是慘勝。

湘西會戰是日軍在中國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戰爭,已經讓中國軍隊看到了勝利的曙光,1945年4—6月,日軍集結8萬兵力,中國軍隊20萬人馬與日軍在雪峰山展開決戰,以中國軍隊勝利而告終,殲敵3萬。

抗日戰爭打了8年,在湖南就打了7年,湖南阻止了日軍侵略大中國的戰略目標,也是成為抗戰時期“相持最久、關係至巨,貢獻至大,犧牲最烈”的其中一個省市。


逸聞軼事


日本侵略中國時叫囂三個月滅中國,我認為是日本軍國主義狂妄的表現。首先日本不費吹灰之力剿滅了東北地區,東三省地區遭到淪陷。因此,日本自以為的按照此趨勢可以三個月滅掉中國。但是日本自己是知道,日本人民受島嶼的影響,人口較少,如果要侵略中國,日本需要花費很高的兵力和物資。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我國一直都是日本的龐然大物,但是日本卻從來沒有侵略過大國領域,因此這個時候日本天皇是有點對未來存疑的。

下面進入正題分析 日本沒有三個月消滅中國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湖南後面就是重慶,駐守在湖南地區的強兵悍將離重慶地理位置較為近, 其次是重慶地區老百姓支持軍隊,所以重慶守住了這麼長的時間。日本軍隊不僅在地面上進行攻擊,而且還在空中對我國其他省市造成嚴重的破壞,他們的空軍屢次對重慶實行了轟炸,不過他們的地面部隊卻是無法接近重慶的。

後來他們發現實在對重慶無能為力的時候,他們才向我們國內其他省份擴散了開來。

如,所以我們接下來僅簡單地介紹下他們沒能攻佔下的省份。


在當時完全沒有淪陷在日本軍隊侵略下的省份有四川、青海、寧夏、新疆、甘肅、西藏、陝西,前六個省份是日軍根本就沒有打到的地方,而陝西雖然被日軍的部隊侵略過,但卻並沒有被日軍佔領下來,因此可以算在這個範圍。

當然,因為當時的外蒙還沒有脫離出去,其實也是可以放在這個名單中的。

綜上所述 日本三個月侵略中國不過這種說法只能是說說而已,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而除了重慶之外,還有八個省份的所有城市是完全沒有被日本人佔領過的,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零零碎碎的城市,也沒有被日本人佔領過。


葭月文學社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真正佔領的地方只有東北三省和汪精衛統轄下的長三角區域,很多地方是城市丟失了,但是農村還在,還有大大小小的武裝部隊在堅持抗爭。直到日本投降,日軍都沒有大同京廣線,更沒有佔領西北、西南廣大地區。可以說中國的大縱深,讓日軍佔不到一點便宜。

在武漢會戰之後,日軍的侵略步伐明顯滯緩,開始了尋求誘降蔣介石,當時提出了只要蔣介石承認滿洲國獨立,以及長城以北是滿洲國國土,那麼日軍將立刻撤軍,只保留所謂的部分兵力在上海。這其實就是日本為了竊取東北所作的障眼法,只要蔣介石承認東北為滿洲國所有,那麼日本便可如同吞併朝鮮一般吞併滿洲國。

而蔣介石雖然不願意同日軍作戰,但是卻也明白這是大是大非的問題,一旦承認自己就是千古罪人。於是蔣介石做出的回應就是遷都宣佈抗戰到底,這一舉動讓日本不得不尋求同其他人的合作,也就是後來汪精衛投降了日本。淪陷區在多了一個汪精衛之後,變相的成為了第二個偽滿洲國。

八年抗日戰爭中,很難說日軍打下了多少土地,正如後世點評的一樣。中國特殊的國情,使得日軍雖然佔領了大部分主要城市,但是卻無法佔領廣大的農村地區,而農村地區反而成為了源源不斷的抗日力量。所以可以說誰能解決當時的農村問題,發動廣大的人民群眾,那麼就一定可以擊潰一切膽敢侵略之敵。


小司馬遷論史


下圖是網上一張抗戰時期淪陷區地圖


從地圖中可以看到,除了東北、華北全部及華東大部、華中華南少部分區域淪陷以外,其餘絕大部分國土並沒有落入日寇之手。即使是在淪陷區,也有八路軍、新四軍等抗日武裝建立的敵後根據地。大片的國統區與敵後根據地支撐起了我們這個民族,並最終取得抗戰的勝利。

重慶作為抗戰時期的陪都,知名度當然是最高的。但同在西南的昆明、成都、桂林及西北的蘭州等城市,也是當時後方重要的文化中心或經濟中心。

四川是當時國統區經濟條件最好的省份,川內各城市更是在人力、物力方面為抗戰作出了巨大貢獻。比如鹽都自貢,抗戰時期供應的鹽最高佔到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李莊——長江上游宜賓下轄的一個古鎮,當時竟然彙集了國立同濟大學、金陵大學、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國營造學社等十多家高等學府和科研院所及李濟、傅斯年、陶孟和、吳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梁思永等眾多知名學者,也是抗戰時期大後方的文化中心之一。

所以日本所謂的三個月滅中國,只是一場黃粱美夢而已。


whitedeer


一直以來,人們都覺得抗日戰爭時期鬼子是非常的囂張,甚至還叫囂著要三個月滅亡中國。實際上日本人囂張不假,畢竟九一八事變助長了日本侵略者的氣焰,但是“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言論卻是誤傳。1937年鬼子全面侵華後,由於戰事不斷擴大,日本方面決定向華北戰場增兵。這時鬼子的天皇好奇的問陸軍大臣杉山元“支那戰事”需要多久結束,鬼子杉隨口一答曰“三個月即可解決支那問題”。他真實的意思是用武力迫使中國妥協退讓,而不是三個月滅亡中國,畢竟杉山元還是有些自知之明。

1931年日本策劃了九一八事變,東北三省全部淪陷,鬼子的胃口不小,繼續向關內挑釁。長城抗戰開始,面對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日軍,長城一線陸續落入敵手。平津告急,華北告急,國民政府迫於壓力簽訂了臭名昭著的《塘沽協定》。自此,國民政府失去了華北的控制權。很快平津地區失守,日軍進而大舉南下,經過太原會戰、徐州會戰之後,河北、山東、山西等地相繼淪陷。淞滬會戰後,上海淪陷,同年12月南京也淪陷了。日軍沿長江進攻,次年10月武漢、南昌失守,自此,蘇、皖、浙等大部分地區淪陷。同年日軍又在華南登陸佔領了廣州,抗日進入相持階段。

抗日進入相持階段後,國府以西安、桂林、昆明、貴陽、宜昌,為大後方依託,進行全面持久抗戰。在1939年上半年的時間中,鬼子陸續佔領了海南島、及其周邊島嶼。1939年末日軍攻佔南寧,至此,中國向外的海上通道全被堵死。這個時候我國大部分城市都已經被日軍佔領,長江以南只剩湖南一部。另外還保有贛、蘇浙閩一部,長江以北也只有河南湖北一部,黃河以北也只剩中條山防線了。後面中條山也丟了,這場戰役也是國府軍隊的恥辱。

1940年後宜昌歷經兩次失守,1943年石牌保衛戰後,中國軍隊成功擋住日寇的西侵。在這之後日軍發動了豫湘戰役,先後佔領鄭州、長沙、衡陽等地。隨後鬼子又發動桂柳戰役,桂林失守。1945年日軍耗盡最後力氣發動湘西會戰,戰役以日軍戰敗而結束,中國抗日進入反攻階段。雖然大部分城市落入日寇手中,但是敵後鬥爭一刻也沒有停止過。中國軍民在廣大的山區和農村與日寇進行作戰,給予日軍重大殺傷,牽制住了大部分日軍。中國軍民的抗日鬥爭一刻都沒有停止過。


兵說



先說結論,鬼子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是特定情況下說出來的特定言辭,在抗戰中很快就碰到了鐵板上,不僅沒能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反而很快被困在泥潭裡動彈不得了。

“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言辭目前的研究最早見於1937年7月陸軍大臣杉山元和昭和天皇的召對。作為對華戰略鐵桿的擴大派,傻瓜元在擴大戰爭規模的問題上搞的吃相極為難看,與以近衛文磨為代表的不擴大派的關係非常緊張。昭和天皇滿腹狐疑地詢問增加兵力與擴大戰爭的必要性,丫還不抓緊時間吹一波?頭一昏腦子一熱,“三個月解決中國問題”的蠢話就蹦出來了。

實際上鬼子所說的“三個月解決中國問題”也並不是佔領中國全境。昭和參謀們雖然大戰略眼光捉急,對於中國的基本國情——國土縱深廣袤、潛在兵員眾多、地形單元複雜還是有些認知的。近代民族國家成型之後任何國家要佔領中國這樣一個大國的全境基本上是想瞎了心了,因此昭和參謀們的盤算也就是指望能臨門一腳把蔣介石集團踹趴下之後締結“光榮和約”,再來一場甲午戰爭式的豪賭。沒想到蔣介石不是李鴻章,1937年的中國面臨的國際環境自然也不是1894年的大清朝面對的國際環境,於是抗日戰爭自然而然地就成了鬼子隨時都覺得“再來一腳蔣介石沒準就倒了”,結果不僅沒能徹底踹倒蔣介石,自己的沉沒成本反而越來越高,越來越停不下來了。最後,隨著鬼子的南線侵略軍在南嶺、雪峰山一線,中線侵略軍在巫山、武陵山,北線侵略軍在黃河、太行山一線到達自己的攻擊頂點,向西的攻勢受到地形的阻遏而頓顯乏力,中日雙方終於進入了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而這一線以西的大部分城市,如重慶、昆明、貴陽、西安、延安等等,就沒有淪陷入日軍的鐵蹄之下。

以上,歡迎評論區大神指正!


軍武次位面


日本對入侵中國蓄謀已久,做了很多年的準備。他先是炸死東北王張作霖,隨後發兵進攻東北,令人痛惜的是手握三十萬東北軍的張學良竟然放棄抵抗,讓日軍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了東北。

日本佔領東北的六年裡,瘋狂掠奪東北物資,這也為日軍全面侵華提供了物資基礎。實際上,日本就是想通過東北為基礎進一步進攻中國,進而稱霸亞洲乃至世界。不得不好奇,日本一個彈丸小國,究竟哪裡來的如此大的野心?




1937年,日軍開始了全面侵華,日軍非常狂妄,揚言三個月便滅亡中國,然而淞滬會戰就打了整整三個月,中國軍隊在淞滬會戰雖然失敗,卻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打破了日寇三個月妄圖消滅中國的狂妄揚言。


日本侵略中國,雖然許多地方都已經淪陷,但是還是有很多地方因為中國軍民的艱苦奮鬥而未入日寇之手。除了重慶之外,還有很多西邊的地區都未淪陷,例如四川,重慶,新疆,甘肅,青海等地沒有一寸土地被日寇佔領,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地方是被日寇部分佔領,例如河南,山西,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廣東,湖北,廣西,福建等地。


麥地傳奇


盧溝橋事變爆發之後,日本的裕仁天皇問日本陸相杉山元:需要多長時間來處理!

杉山元自信滿滿的說:三個月解決支那事端!



然後,大家也知道結果了,杉山元被狠狠的打臉了。光是淞滬會戰,就打了三個月。

當然,別看現在說的輕鬆,三個月的淞滬會戰,我們付出了何其慘重的代價:

國軍80萬人參戰,傷亡了20多萬人;日軍20萬人參戰,傷亡4萬人,只有國軍的1/5。

我們是打了杉山元的臉,卻是以用生命和鮮血為代價,想想南京大慘案,就知道鬼子是何其兇殘!但不管怎麼說,我們還是勝利了!

如果從1931年的918事變開始算起,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軍無條件投降,大半個箇中國都曾落入過鬼子的手中,包括:

東北三省、熱河、綏遠一部、察哈爾、河北、山西絕大部、山東、河南大部、安徽絕大部、江蘇、浙江一部、江西北部、湖北絕大部、湖南大部、福建大部、廣東一部、廣西一部、雲南小部。

可以說,中國最富庶的東部地方,基本都落入日本人鐵蹄之下。

當南京淪陷之後,蔣介石遷都至重慶,日本人開始瘋狂的朝重慶挺進,日本人的空中部隊從1938年至1943年無間斷轟炸了重慶五年。

但是,南京已經淪陷了,重慶是絕對不容有失的 所以蔣介石將重軍佈防在重慶家門口湖南湖北兩省,日軍就算是再瘋狂,最終也沒能攻破這道放線。而在北方,日軍進攻到了山西河南一帶,但是沒能突破山西河南進入陝西再南下重慶,畢竟陝西是我黨的大本營。

因此,日軍侵佔我國土面積的前沿地方也就是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廣西等地區。位於這一線之後的地方基本沒有遭受到日軍的侵略,主要包括:

新疆、西藏、蒙古、甘肅、寧夏、青海、陝西、西康、四川〈包括重慶〉、貴州、雲南大部。

這些省份基本沒有遭遇到日軍的侵略,因此不在詳細介紹了。

有一些省份在日軍的侵略下全境淪陷,包括:

臺灣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熱河省、察哈爾省、河北省、山東省和江蘇省。

有些省份雖然一些重點城市被日軍佔領 但日軍畢竟兵力不足,無法將該省全部佔領,因此還有很多城市免遭日軍摧殘!

1、河南省,淪陷面積達到了98.5%,但是沈丘縣和新蔡縣兩個縣倖免於難。

2、山西省,淪陷面積達到了98.2%,永和縣和平順縣兩個縣免遭日寇佔領。

3.安徵省,淪陷面積達到了81.9%,但是有廬江縣、涇縣等14個縣沒有被日軍佔領。

4.、浙江省,淪陷面積達到了78.6%淪陷,有昌化縣、龍泉縣等12個縣沒有淪陷。

5、廣東省,淪陷面積達到了70.3%,其中有茂名現、平原縣等28個縣沒有被日軍攻佔。

6、湖北省,淪陷面積達到了69.3%,其中有恩施縣、來鳳縣等18個縣沒有被日軍侵佔。

7、廣西省,淪陷面積達到了68.6%淪陷,其中有百色、隆安等32個縣免遭侵略。

8、湖南省,淪陷面積達到了68.4%淪陷,其中有龍山縣、懷化縣等26個縣沒有淪陷。

9、江西省淪陷面積達到了63.5%,其中有瑞金縣、鄱陽縣等27個縣沒有淪陷。

福建是個例外情況,福建雖然位於東部地區 周邊的省大部淪陷,但福建只有18%的面積淪陷。另外貴州和雲南也分別只有4個縣和3個縣淪陷。


胡史亂翔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一直都是步步蠶食,用小刀子一刀一刀挖肉,儘量避免把戰爭擴大化。通過這個手段,日軍先是佔領了東三省,緊接著又通過熱河戰役、長城戰役,將中日軍事分界線蠶食到了長城。《塘沽協定》簽訂後,中央軍被迫退出華北。後來石原莞爾又策動了蒙古事變,力圖將內蒙變成新的滿洲國,只不過在百靈廟被傅作義打退,計劃告吹了。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二十九軍與日軍在宛平附近小打了一仗,截止到這個時候,日本方面的企圖仍然是小刀挖肉,爭取不要把事態擴大的不可收拾的局面。當時的陸軍參謀總長閒園宮向還曾向平津駐屯軍下達了不擴大的指示,近衛內閣也同樣做出了不擴大的決定。力圖將七七事變的影響就圈定在平津附近,儘量不要再擴大。

結果,陸軍省和參謀本部的負責人幾乎全是主戰派,尤其是陸相衫山元大將、軍務軍事課長田中新一大佐、參謀本部作戰課課長武藤章大佐等,拼命的叫囂擴大侵華規模。關東軍和朝鮮駐屯軍也很關心,生怕戰爭打不起來。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參謀長東條英機,朝鮮總督南次郎,朝鮮軍司令官小嘰國昭紛紛向陸軍省上書,堅決要求增兵,向中國全面開戰。於是,就有了歷史上很有名的一次談話。



裕仁天皇問杉山元:解決中國事變,需要多長時間?杉山元當時樂觀的回答:只需要三個月就能解決中國事變!結果這個談話被輿論以訛傳訛,變成了三個月滅亡中國。實際上裕仁和衫山元的對話內容是:你覺得要多長時間,中國政府會投降?而並不是說日軍花三個月的時間,就能佔領全中國。

既然衫山原代表主戰派把牛皮吹了,裕仁也就不好再說什麼了。於是日軍向平津駐屯軍開始大規模增兵,增加了兩個師團和兩個旅團,從幾千人增加到了六萬人,不到一週時間就打敗了二十九軍,佔領了平津地區。這一增兵,表明了日本的局部侵華戰略產生了動搖,全面侵華戰略被提上了檯面。



在解決完平津事變後,日軍的高層又在內部大吵了一架。吵架的原因在於,少壯派認為應該繼續擴大戰爭的規模,向南京政府宣戰;皇道派則認為應該就此打住,消化新佔領的平津地區。因為當時日本還根本就沒有做好全面開戰的準備,比如軍工企業沒有做戰爭動員;再比如彈藥也沒有做儲備,僅夠演習所需,不足以支持大規模的戰爭消耗;還有就是軍隊也沒有做動員,在編的常設陸軍只有二十幾萬人。如果要全面開打,立刻就要徵兵,而徵兵就要增加國防預算。但是日本當時拿不出那麼多的錢用於軍費開支

所以像石原莞爾這樣的日本人很清楚,對中國只能蠶食,用小刀子慢慢挖肉,不能一口吞下去。包括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壯派代表東條英機也認為,所謂的全面戰爭只是一種訛詐中國政府的手段,中國政府並不敢奮起全面抗戰。只要日本的軍列開進山海關,或者日軍推進到保定,南京政府就一定會派代表來談判。畢竟這幾年都是這麼過來的,以前每一次蠶食,南京政府都不敢吭聲,平津這一次,肯定也是跟以前一樣的。

結果這幫少壯派沒有想到,南京政府這次是動真格了。蔣介石在廬山發表重要講話:盧溝橋事變已到了退讓的最後關頭;再沒有妥協的機會,如果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蔣委員長的廬山講話,並不是空話。其實在講話之前,南京政府就已經展開了戰備動員。首先是派出援軍,增援華北;接著遵照了先前制定的國防計劃甲案,

陸軍集中兵力準備殲滅上海的三千日軍海軍陸戰隊,海軍堵塞江陰全殲日軍長江艦隊。後來此機密被漢奸洩露,日本長江艦隊倉皇逃出長江口。此時的日軍高層有點看出端倪了,這南京政府該不會是真的要跟我開戰吧?

結果五天後,張治中率第九集團軍主動向上海的日本海軍陸戰隊發動進攻,這時日軍高層才恍然大悟,原來南京政府不打算媾和啊!裕仁天皇緊急召見松井石根,讓他率三個師團到上海解救被圍困的海軍陸戰隊。一週後,日軍的大部隊才趕到上海。淞滬會戰擴大化,抗日戰爭也正式宣佈全面爆發




說到這裡,總結一下日軍參謀本部在1936年制定的一份侵華作戰總計劃:

華北方面使用兩個軍,用五至八個師團,佔領平津和華北;

華中方面使用兩個軍,五個師團,佔領上海及附近地區後,向南京方向推進,佔領並確保上海、杭州、南京三角地帶;

華南方面使用一個師團,佔領廣州一帶地區。

也就是說,抗戰爆發時,日軍制定的侵華計劃就是最多使用十四個師團,佔領現在的京津唐地區、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逼迫南京政府投降即可。這個計劃還是最激進的少壯派制定的!所以日本當時並沒有制定滅亡中國的計劃,不是它不想,而是當時日本還沒有這個實力。至於說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叫囂言論,屬於以訛傳訛,沒有的事。實際上應該是三個月逼迫中國政府投降。



接下來,再詳細說一下日軍攻陷我國各省市的具體統計。(以縣城的淪陷作為統計標準,哪怕日軍只佔領了一天縣城,該縣也算作完全淪陷。

第一類:完全淪陷

當時全省完全淪陷的省份有九個,分別是臺灣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熱河省、察哈爾省、河北省、山東省和江蘇省

。這九個省份的所有縣城及縣城以上的城市,都曾經有過被日軍佔領的記錄。由於全部都淪陷過,這一類就不細說了。

第二類:部分淪陷

當時部分淪陷的省份共有十三個,按照淪陷面積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分別是河南省、山西省、安徵省、浙江省、綏遠省、廣東省、湖北省、廣西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貴州省和雲南省

(1)河南省,河南全省共有111個縣,抗戰期間有109個縣先後淪陷,只有沈丘縣和新蔡縣兩個縣城倖免於難。


(2)山西省,山西全省共有105個縣,抗戰期間有103個縣先後淪陷,只有永和縣和平順縣兩個縣城免遭日寇佔領。

(3)安徽省,有十四個縣城沒有淪陷記錄:廬江縣、涇縣、石埭縣、旌德縣、寧國縣、祁門縣、嶽西縣、臨泉縣、穎上縣、黟縣、霍邱縣、休寧縣、歙縣和績溪縣

(4)浙江省,有十二個縣城沒有淪陷記錄:於潛縣、昌化縣、仙居縣、磐安縣、開化縣、淳安縣、遂安縣、泰順縣、龍泉縣、慶元縣、雲和縣和景寧縣

(5)綏遠省,綏遠全省共有16個縣、1個省轄市和3個盟旗。有14個縣市和2個盟旗先後淪陷,只有伊克昭盟旗、東勝縣、涼城縣、興和縣沒有淪陷。

(6)廣東省,有二十八個縣城沒有淪陷記錄:開建縣、恩平縣、赤溪縣、佛岡縣、廣寧縣、仁化縣、連縣、陽山縣、連山縣、紫金縣、河源縣、和平縣、連平縣、饒平縣、豐順縣、梅縣、五華縣、興寧縣、平遠縣、蕉嶺縣、茂名縣、大埔縣、信宜縣、化縣、吳川縣、徐聞縣、陽春縣和合浦縣

(7)湖北省,有十八個縣城沒有淪陷記錄:均縣、鄖縣、房縣、竹溪縣、竹山縣、保康縣、鄖西縣、谷城縣、巴東縣、興山縣、秭歸縣、恩施縣、宜恩縣、建始縣、利川縣、來鳳縣、咸豐縣和鶴峰縣

(8)廣西省,有三十二個縣城沒有淪陷記錄:賀縣、博白縣、鬱林縣、興業縣、都安縣、隆安縣、百色縣、田東縣、東蘭縣、凌雲縣、田陽縣、鳳山縣、平治縣、靖西縣、鎮邊縣、田西縣、樂業縣、萬岡縣、天峨縣、北流縣、西林縣、西隆縣、向都縣、鎮結縣、龍茗縣、那馬縣、隆山縣、敬德縣、天保縣、養利縣、萬承縣和雷平縣。

(9)湖南省,有二十六個縣城沒有淪陷記錄:酃縣、臨灃縣、汝城縣、桂東縣、芷江縣、鳳凰縣、沅陵縣、滬溪縣、辰溪縣、漵浦縣、黔陽縣、麻陽縣、永順縣、保靖縣、龍山縣、桑植縣、古丈縣、靖縣、綏寧縣、合同縣、通道縣、乾城縣、永綏縣、晃縣、大庸縣和懷化縣。

(10)江西省,有二十七個縣城沒有淪陷記錄:豐城縣、鄱陽縣、寧岡縣、分宜縣、南豐縣、銅鼓縣、廣昌縣、黎川縣、雩都縣、興國縣、會昌縣、安遠縣、尋鄔縣、樂安縣、宜春縣、金溪縣、安福縣、鉛山縣、上猶縣、崇義縣、寧都縣、瑞金縣、石城縣、樂平縣、浮樑縣、德興縣和萬年縣


(11)福建省,全省有63個縣市,只有十五個縣市有淪陷記錄。分別是:金門縣、廈門市、詔安縣、東山縣、福清縣、長樂縣、連江縣、閩候縣、海澄縣、永安縣、霞浦縣、寧德縣、福安縣、漳浦縣和雲霄縣

。其餘48個縣城沒有淪陷記錄。

(12)貴州省,全省有79個縣市,只有四個縣城有淪陷記錄。分別是:三都縣、獨山縣、丹寨縣和荔波縣。其餘的75個縣市沒有淪陷記錄。

(13)雲南省,全省有113個縣市,其中只有三個縣城

有淪陷記錄。分別是龍陵縣、保山縣和滕衝縣。其餘109個縣市沒有淪陷記錄。

另外在抗戰期間,民國政府先後共設有六個直轄市,分別是:北平市、天津市、上海市、南京市、青島市和重慶市。其中有五個直轄市先後淪陷,只有重慶市倖免於難。

北平市:1937年7月29日淪陷。

天津市:1937年7月30日淪陷。

上海市:1937年11月12日淪陷。

南京市:1937年12月13日淪陷。

青島市:1938年1月10日淪陷。



第三類:未淪陷,但遭到轟炸

有三個省份一個地區,沒有遭到日軍的地面侵略,但是遭到了日軍轟炸,分別是四川省、甘肅省、陝西省、西藏地區。這三省份一地區共轄308個縣,78個宗鵒,包括成都、西安、蘭州、拉薩等省會城市。

第四類:未淪陷,也未被轟炸

西康省、寧夏省、青海省、新疆省,共轄136個縣,均未有日軍侵佔的記錄,也沒有被轟炸的記錄。


最終統計:前為總數,後為未淪陷數

縣城:總計1960個、未淪陷990個;

宗鵒:總計78個,未淪陷78個;

省轄市:總計12個、未淪陷1個(成都);

廳州:總計8個、未淪陷0個;

盟旗:總計8個,未淪陷1個;

直轄市:總計6個、未淪陷1個(重慶);

城市總計:2072個、未淪陷1071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