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養子劉封有大將風範,未犯必死之罪,諸葛亮勸劉備將其處死,是真的嗎?大家怎麼看?

小丸子菲


在古代,不要小看一句話,一句話就可以殺人於無形之中。這不劉備的養子劉封屢立戰功,並沒有犯必死之罪,就是因為諸葛亮輕飄飄的一句話,就被劉備給逼死了。那麼,諸葛亮到底說了什麼,為什麼諸葛亮要處死劉封呢?



劉封是湖南長沙人,劉備投靠劉表後,暫時住在了荊州,由於劉備當時沒有子嗣,看劉封不錯,就收為義子。劉封很優秀,年紀輕輕就武力過人,特別他氣力過人,曾隨張飛、趙雲等人進攻益州,所過之地戰無不克,屢立戰功,深得劉備信任。在奪取益州後,劉備任命劉封為副軍中郎將。

公元218年,劉封跟隨劉備北攻漢中,並且由他統領孟達一起攻取了上庸郡。佔領上庸郡後,劉封升遷為副軍將軍。公元219年,關羽圍困襄樊,多次要求劉封和孟達派兵相助,但都被劉封以上庸三郡佔領不久,不敢離開為由給拒絕了。後來,關羽戰敗被擒殺,劉備因此對劉封和孟達二人很生氣。

緊接著,公元220年,劉封與孟達因為瑣事而不和,孟達一方面對劉封心生不滿,另一方面他又擔心劉備因關羽之死而治罪,於是他就率領屬下投降了魏國。在孟達投降後,曹丕派魏軍助孟達攻取東三郡。孟達勸說劉封投降,但被劉封拒絕了。後來,劉封被孟達、徐晃等人擊敗,逃回了成都。



劉封到成都後,他的乾爹劉備責備他欺凌孟達,並且不救援關羽,當時並沒有追究責任。但是諸葛亮則對劉備說:“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劉備一聽這話立刻就反應過來了,藉機賜死了劉封。劉封嘆息說:“我後悔不聽孟子度的話。”

諸葛亮一句“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正中劉備的下懷,劉備為了將來傳位於自己的兒子劉禪而決定除掉劉封。而諸葛亮之所以這麼說,一是他早已經猜到了劉備的心思,甘願替他背鍋;二是諸葛亮擔心劉備死後,劉備與劉禪內鬥而導致蜀國滅亡。因此,諸葛亮勸說劉備除掉了劉封。各位,你們認為呢?


密探零零發


劉封的死無非以下幾點:

1.利益集團的犧牲品,關羽的死必須要有個人頂罪,而這個人就是見底不救的劉封,殺他也合情合理。

2.劉備希望他死,劉備顛沛流離多年,在四十多歲的時候還沒有子嗣,所以才收了劉封當義子,巧的是第二年劉備就生下兒子了劉禪,按照古代嫡長子繼承製,劉備肯定希望傳位置於自己的親兒子。

3.劉封英勇忠義,還是一員猛將,在軍隊中有些威望,可能會威脅到劉禪的江山。

4.張飛和關羽的不待見,一直讓劉封飽受爭議,所以造成了見底不救,以至於被被殺。




古大少爺


劉封是劉備收養的義子也就是乾兒子是劉備沒有子嗣的時候為了後繼有人留下的政權延續的保證。

劉封確實是在上庸兵敗之後退回成都被劉備賜死的,但歷史上對於劉封的死存在分歧,其一,劉封是劉備入川與劉璋反目之後與諸葛亮後期入蜀的,與諸葛亮的私交較好,劉備擔心劉封會藉助諸葛亮的勢力奪取劉禪的江山於是賜死了劉封;其二,劉封是諸葛亮向劉備建議賜死的,理由也是為了保障劉禪的江山。

不管怎麼說,劉封是劉備的義子,劉備確實賜死了劉封。


劉封被賜死的原因有多種猜測,個人簡單羅列一下:

1.劉封在關羽攻打襄樊時既不增援也不救援最後關羽兵敗被呂蒙俘殺,劉封是有一定責任的;另外,劉封與孟達的關係不好最後導致孟達率軍投降曹魏,劉封作為軍事主管擁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2.劉封的身份在劉禪回到劉備身邊之後變得十分尷尬,劉封與劉禪的名字取自“封禪”之意,是古代皇帝祭拜天地的一種禮儀,由此可見劉備之前是有讓劉封繼承的打算的,但是劉禪回來之後劉備的繼承人選已經沒有劉封了。

3.劉封勇猛過人有一定的軍事基礎,對劉禪繼承之後的“國內”安定存在隱患。具體可以參考曹魏的曹彰問題來考量劉封的情況。

因此,劉封的死恰恰由於其有大將之範對皇權的延續存在了未知的威脅才導致最後自裁的悲劇結果。


古事今説


劉封也可叫寇封,不可否認他是一員猛將,劉備也十分愛惜他,所以才會認他做義子。但是劉封犯了三個致命錯誤,導致被劉備賜死。

第一關羽求救,置之不理

關羽身為劉備手下重要將領,又是鎮守荊州的大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劉封卻不管關羽死活,結果關羽被殺,荊州失陷,劉備損失一員大將,繼而失去了爭霸天下的資本。

第二引發內部矛盾,孟達出走

劉封與孟達之間本就不和,又搶走孟達的儀仗隊。孟達因此怨恨劉封,又恐懼自己不救關羽受到劉備的處罰,因此率領自己部屬投降魏國,最終導致領地失陷,敗回成都。

第三威脅未來皇權

劉封立下赫赫戰功,軍中有威望,又性格剛烈,劉備死後憑著他與劉備的幹父子關係,劉禪年幼難以駕馭不說,論資歷就算諸葛亮也無法讓劉封信服,為了免除後患,劉封死是最好的出路。


艾斯帝凡斯


劉備給出殺劉封的兩大原因:一欺負孟達,二不救援關羽,但他也只是責罵劉封,剛開始並沒有動殺心。可是諸葛亮在這時候卻是力勸劉備除掉劉封,這又是為什麼呢?

諸葛亮不遺餘力勸劉備殺掉劉封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劉封身份尷尬

劉封是劉備的養子,古代以收養或結拜等方式來拉攏部下的例子不少。董卓,曹操都收過義子,五代李克用手下有十三個義子,人稱“十三太保”。像這樣的方式雖然在領導在世的時候是能起到籠絡人心的作用,但也極有可能會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

一旦養子權力過大的話,那對掌權者來說就是一個極大的威脅,董卓不就是被自己的義子呂布所殺的嗎?因為古代中國是一個宗法制國家,一旦認了養子就等於是正式的父子關係了,是擁有合法的繼承權的。曹魏第四任皇帝曹芳就是以養子身份繼位的,所以在當時來說劉封也是能繼承劉備事業的人選之一,不管他有沒有這個心,但他就是有這個權。


第二:劉封的能力過強

副軍將軍一職是劉備首創,而且只有劉封一個當此重任,負責鎮守上庸,統率孟達,申耽等人。當時的申耽是徵北將軍,位列四大名號將軍之下,而劉封能統率他就證明劉封的職位已經和關羽,張飛等人是平起平坐的。

劉封也不是隻靠劉備上位的,“時封年二十餘,有武藝,氣力過人,將兵俱與諸葛亮,張飛等溯流西上,所在戰克”。這是實實在在的戰功,被劉備委託鎮守一方更是表明了劉封是一個會打戰,有能力的猛將,這樣的人如果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那不止對諸葛亮,劉禪,對整個蜀漢政權也是會有嚴重影響的。


劉封的性格剛猛,難以壓制

諸葛亮用來勸說劉備動手的理由就是:“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連諸葛亮也沒有足夠的信心來收服劉封,更不用說劉禪等人了。

況且劉封當時最多不到三十歲,可諸葛亮已經四十歲了,正值壯年的諸葛亮當然有信心穩定住當時的局面。可十年後,二十年後呢?到時諸葛亮五十多歲,劉封才四十多,所以他才會說“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借用秦時明月裡的嬴政對兒子扶蘇說的一句話就是,“你本沒有罪,但你有造反的能力,這就是罪!”

劉封不止有造反的能力,還有造反的身份以及造反的可能,這就是他最大的罪。



那隻胖狐狸


個人臆想之言,有不同看法,歡迎在評論區裡交流討論!


歷史中的往事


劉備收劉封為義子時,關羽就有不同意見,這也是叔侄不合的根源。在關羽走麥城需要劉封救援時,劉封卻聽信孟達挑撥他們叔侄關係的話,沒有去救援,導致關羽敗亡。劉封在這一點上,沒有主見和大局觀念,其罪該殺。但從為劉備義子關係來看,是否必死呢?是否還有無法言明只能意會的因素呢?



劉備到荊州後,因無子而收劉封為義子。劉備看中劉封一表人才不說,更是力大無窮,武功過人,是一個幫助他奪天下的好幫手。此時劉備需要廣聚人才,見到年輕的劉封后,便打起了親情牌,用收義子當義父的形式把劉封納入自己的隊伍。

事實證明,劉封的戰鬥力是很強的,再加上是為了身為皇室後裔的義父而戰,上陣父子兵,在奪西川的戰鬥中立下了很多功勞。

諸葛亮在隆中的戰略計劃一步步實現,隨著劉備老婆生了兒子阿斗,尤其是在得了兩川之地後,新的矛盾便產生了。理論上,劉封是有資格繼承大位的,但劉備心裡不甘了,畢竟有了親兒子,自己又時時以仁義行天下,廢長立幼取亂之道!



諸葛亮等人是看明白了,及時把劉封遠遠地派到邊疆,還把他放在了關羽的屬下。關羽對劉封的存在是很有意見的。諸葛亮這麼安排是大有深意的,只要劉封和關羽產生矛盾,那麼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了,把劉封放在那裡,就等著他坐實殺他的理由了。結果,還是因關羽而坐實他不救援之罪。按理,劉封犯罪,讓諸葛亮處理即可,但劉備是親自執刀殺的,對自已的兒子能下狠心這麼恨嗎?看來,劉備很會用時機,即以為關羽報仇之名,又為自已傳位解了圍,消滅了後患。不然,年少無知的劉禪即位後,有一個年富力強的乾哥哥在旁邊,一不小心位子就換人了!


星下靜思


劉封作為劉備的養子,本就是一個備胎【那時劉備膝下無子,為百年之後能有個繼承人,所以收劉封為養子】

當劉備有了親兒子之後,劉封的位置就十分尷尬。作為養長子且軍功累累,劉封在軍中威望甚高。這在將來必定威脅到劉備親兒子的地位【所以劉備要趁機剷除劉封這個潛在威脅。而諸葛亮也深深看到了這一點,為日後蜀漢內部團結,所以也建議除掉劉封。】

除掉劉封是必然的,就缺一個機會。


襄樊之戰乃至江陵之戰的結局無非就是勝或敗,關羽要麼戰死要麼逃回成都。

若敗:不管關羽死沒死,劉封都會被治罪【拒不發兵/見死不救】

若勝:關羽還得找劉封麻煩【因為關羽從一開始就多次催促劉封出兵相救,而劉封都拒絕了。這不給關二哥面子嘛,事後肯定得找劉封麻煩】

若劉封出兵相助關羽了:若沒死在戰場上那事後也得治罪【擅自調兵】

所以襄樊之戰就是劉封的死局【老闆要你死,你怎麼都得死。若戰死沙場還好,說不定劉備還為你追諡什麼的還落個好名聲。若在戰場上死不了,那就只有手動清除了。諸葛亮勸殺其實也是推波助瀾一下而已】


左將軍


劉封的死,毫無疑問不是單純的失職問題,諸葛亮說的“易世之後難制"才是決定因素。劉封是養子,表現很好,劉禪沒出生之前,他甚至有繼承劉備地位的可能。劉禪出生後,一切都變了,他的良好表現變為一種嚴重的威脅,劉備一直找不到藉口除掉他,免除後患。最終劉封不救關羽,且逼反了孟達,自己又不肯降魏,一回到成都,就被劉備賜死。


羽書遲


劉封不救關羽,單是此頂罪名,便足矣判死罪,若不是因為劉備養子,根本就死有餘辜,也無諸多異議。

當然古代帝王也講究血統純正,劉封屬養子,本也無王位之爭,早年關羽也功劉備遠調劉封,也是怕劉禪幼,而劉封屬強勢,恐怕日後對劉禪構成威脅。

而劉備、諸葛亮更有這種心理 ,而劉封也太不爭氣,這點心思和行為也只有把自己推向死亡的深淵,也怪不得誰?自己本來就處境很差,還不思進取,而旦做那些不仗義的事,也是死路一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