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是什麼?

微笑琳----


美國的參戰在事實上改變了軸心國與同盟國的實力對比,是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1、美國參戰前的歐洲戰場

二戰爆發之前,主要負責歐洲事務的是法國和英國,兩國實行綏靖政策,意大利吞併了埃塞俄比亞,德國吞併了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

(法國戰役)

在二戰開始後,德國佔領波蘭、北歐,在六週滅掉法國,在東南方向進入巴爾幹半島,英國在各條戰線失利,困守英倫三島。

2、美國參戰前的蘇德戰場

1941年6月22日,550萬德軍開始向蘇聯發動進攻,戰役初期,蘇軍兵團成建制被圍,損失慘重。

德軍很快攻擊到列寧格勒、莫斯科城下。形勢岌岌可危。

(蘇德戰爭)

3、美國參戰前的中國戰場

不得不說,中國人的韌性確實超過一般國家,在丟失了大片國土後,外援急劇減少,依然堅持抗戰,使日本人陷入中國戰場的汪洋大海中。但形勢也不容樂觀,物價飛漲,財政崩潰,軍隊裝備稀缺等問題都很嚴重。

(中國戰場)

4、美國參戰後的各個戰場形勢

英國戰場,英軍和美國海軍在大西洋戰場漸漸佔據優勢,大量的美軍駐防英國,準備登陸歐洲。

蘇德戰場,大量的船隊運輸到摩爾曼斯克,將飛機、坦克、燃油等裝備蘇軍部隊,使得蘇軍能維持龐大兵力。

(北非戰場)

中國戰場,相對各地而言,中國戰場受到規模支援到了1944年,不過也產生巨大影響,駐紮在雲南的中央軍裝備得到了一定更新。

太平洋戰場,美軍在中途島海戰後,採用跳島戰術,逐步向日本本土攻擊。

北非戰場,大量裝備美械的英軍在阿拉曼擊敗隆美爾的德軍,美軍在1943年從摩洛哥登陸,東西夾擊。

(太平洋戰爭)

東南亞戰場,英國人截留了太多給中國的美援裝備,向緬甸攻擊。

我不是一個美粉,只是客觀陳述當時的歷史。美國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與糧食生產能力使得其加入徹底改變了雙方的實力對比,戰爭的天平朝著同盟國傾斜。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當然是平安格勒戰役,今天我們就說說平安格勒戰役。


平安格勒戰役背景如下:話說八路軍386旅獨立團是日軍的眼中釘肉中刺,尤其是其團長李雲龍更是讓日本人恨之入骨。日本特工隊負責人山本一木決心利用特種戰除掉李雲龍,摧毀李雲龍的指揮系統。在內奸朱子明的配合下,山本的特工隊在李雲龍和秀芹大喜的日子偷襲得手,抓走了秀芹,殺害了趙家裕的不少鄉親和獨立團的戰士。在好朋友楚雲飛的打擊下,山本退守平安格勒等待日軍救援,李雲龍得知消息後迅速調集一個師的兵力圍攻平安格勒,平安格勒戰役就此打響。


李雲龍雖為獨立團團長,但實際兵力已經有一個師上萬人,平安格勒能夠順利拿下,山本處於危機之中。於是山本向日軍華北第一軍求救,希望能夠保存山本特工隊的精銳,為日本特種戰留下人才,於是日本第一軍傾力相救,派出不少軍隊增援,甚至連太原的鬼子都出動了。李雲龍圍攻平安格勒比較順利,四面開花,拿下平安格勒在朝夕之間,日軍也開始了瘋狂的救援。李雲龍的老戰友丁偉、孔傑以及好朋友楚雲飛都來給李雲龍幫幫場子,除此之外八路軍、中央軍、晉綏軍其餘部隊都和鬼子交上了火,一時間整個山西、整個華北、整個中國、整個亞洲、整個地球都打成了一鍋粥。隨著意大利炮將山本轟得粉碎,平安格勒順利攻下,平安格勒戰役取得巨大的勝利。


平安格勒戰役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一次總體行動,整個世界都打成了一鍋粥,有力的打擊了世界法西斯力量的氣焰,鼓足了為正義而戰的世界人民,是真真正正的二戰轉折點。


我愛小百科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同時也是傷亡人數最多的大戰,在法西斯軸心國橫行世界時,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和中途島戰役扭轉了戰局。

第一,斯大林格勒戰役。

當時納粹德國在歐洲橫行無忌,除了英國在獨自支撐,已經沒有了對手,而且都是閃電佔領,原本德國和蘇聯是有和平協議的,就是《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所以當德國浩浩蕩蕩的發動了突然襲擊時,讓蘇聯猝不及防,陷入了苦戰。

後來由於德國在冬季換季時沒有做好準備,所以導致很多機械化部隊沒辦法戰鬥,士兵也無法在低溫環境下作戰,雙方戰爭逐漸穩定下來。莫斯科會戰德國大敗,所以希特勒開始考慮怎麼切斷蘇軍的補給線,而且因為日本偷襲珍珠港,希特勒希望在美軍還沒有加入歐洲戰場時拿下蘇聯,於是對斯大林格勒這個石油,糧食和煤炭的產地進行了攻擊。



斯大林格勒戰役讓德國失去了東線戰場上四分之一的兵力,並從此改戰略進攻為戰略防禦,從此一蹶不振。

第二,中途島戰役。

中途島在北美洲的美國和亞洲的日本中間,戰略位置不言而喻,是太平洋戰場上重要的軍事基地和樞紐,爆發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航母對戰,美軍只損失了一艘航空母艦,一艘驅逐艦,還有一百多架飛機和三百多士兵,而日本是這個數字的幾倍,航空母艦沉了四艘,一艘巡洋艦,幾百架飛機和飛行員,還有三千名艦員,美軍成功擊退了日本對中途島的攻擊,獲得了太平洋戰場上的主動權,扭轉了太平洋戰場的戰局。



二戰讓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陷入了戰爭,數千年文明毀於一旦,願世界和平沒有戰爭。


軍事一點通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1939年至1945年期間,以德國、日本、意大利三國為軸心國的法西斯力量與以同盟國組成的反法西斯力量之間在世界範圍內爆發的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一場戰爭。戰爭最終以反法西斯國家與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力量贏得世界範圍內的勝利而結束。

  普遍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是歐洲戰場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太平洋戰場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北非戰場的阿拉曼戰役;這三次戰役扭轉了整個二戰的戰爭局勢。

  斯大林格勒戰役,時間為1942年的6月28日至1943年的2月2日。此次戰役位於二戰歐洲戰場,是德國為了奪取位於蘇聯南部的斯大林格勒而爆發的戰役,此次戰役也是近代史上最為血腥的一場戰役,蘇軍對德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德軍幾乎消滅;但是蘇軍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據統計,雙方傷亡大約二百萬人。

  阿拉曼戰役,時間為1942年的10月23日至11月3日,此次戰役位於二戰北非戰場,參戰方是德國意大利聯軍和以英國為首的盟軍。此次戰役以英國為首的盟軍的勝利而結束。同時,此次戰役也徹底地扭轉了北非戰場的局勢。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簡稱為瓜島戰役,時間為1942年的8月7日至1943年的2月9日。此次戰役位於二戰太平洋戰場,參戰方為美國和日本。此次戰役以日本的慘敗而告終。至此,日本在戰略上從優勢走向劣勢。


環球網


蘇聯紅軍犧牲866萬>中國犧牲280萬>南斯拉夫犧牲150萬>美國陣亡40萬>英國陣亡10萬>……蘇聯紅軍消滅德軍360萬至420萬>中國消滅日軍118萬>美國消滅日軍約60至80萬>英國消滅德軍約10至30萬>……蘇聯紅軍俘虜德軍220萬>美軍、加拿大軍隊俘虜和接收德軍投降190萬>中國俘虜和接受日軍投降120萬>……蘇聯游擊隊消滅的德國鬼子,超過美國軍隊消滅的德國鬼子;蘇聯紅軍為反法西斯平均每犧牲超過21人,美軍士兵只陣亡1個。這貢獻的差異其實很大。二戰轉折只有一個,斯大林格勒會戰,這是毛澤東、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四位偉人在戰時的共同結論,其它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轉折(因為歐洲蘇德戰場是二戰公認的主戰場,亞洲戰場次之,是另一個重要的主戰場,太平洋也是重要戰場),丘吉爾戰後回憶錄改口,美國戰後只強調美英參加的戰役,都是為了爭功奪利,掩蓋事實,虛偽騙人。美英是為戰勝德國納粹發揮了重要作用和力量,但史實和證據充分證明,蘇聯才是戰勝德國法西斯的主要力量和絕對貢獻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國是打敗日本軍國主義的最主要貢獻者,美國是戰勝日本納粹的主要貢獻者之一,蘇聯也是戰勝日本法西斯的重要貢獻者。


跪下叫姐888


平安縣城戰役以及八路軍全殲日軍觀摩團,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轉折點。

二戰初期德軍在歐洲戰場所向披靡,清理完西歐戰場後悍然發動“巴巴羅薩”計劃進攻蘇聯,在德軍三路進攻下的蘇聯節節敗退。

同時日軍在諾門坎對蘇作戰,百萬關東軍蓄勢待發。蘇聯面對兩線作戰。經歷過“大清洗”後的蘇聯沒有足夠的軍官指揮作戰,導致西線戰事崩潰,德軍兵臨城下,而蘇軍最強統帥朱可夫卻在西伯利亞預防關東軍的入侵。

就在此時平安縣城戰役重創日軍,加上觀摩團一大批軍官犧牲,讓日軍在對華作戰的軍官層出現短暫真空期。一系列作戰失敗使得日軍大本營改變進攻方向。岡村寧次認為:如果沒有一個穩定的後方,關東軍無法北上。於是百萬關東軍秘密南下,但被我國情報組織獲取。

大量關東軍南下緩解了東西伯利亞的壓力,朱可夫率領大批部隊西進,莫斯科城破之際趕到戰場,一句扭轉戰局。隨後德軍一路潰敗。

在關東軍南下之際,日本陸軍在華取得一定戰果。日本海軍卻只是取得東南亞一些小國,為了挽回顏面突襲珍珠港。


黑水河爵士_波隆


二戰當時是納粹德國東西線作戰,分為兩個階段:

東線上——斯大林格勒戰役

1942年6月28日,德軍發動大規模兵力進攻蘇聯,兵臨莫斯科城下,在莫斯科戰役失敗後,德軍集結重兵轉向斯大林格勒尋找突破點。蘇聯方面通過巷戰使德軍機械化部隊失去優勢,在歷經六個月的血拼之後,德軍被迫撤退,雙方傷亡估計約2,000,000人。

這一戰役不僅終結了德國南方集團軍群自1941年以來保持的攻勢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蘇聯與德國總體力量對比的根本變化。之後蘇聯的冬天如約而至,蘇軍由防守轉為進攻。

西線上——諾曼底登陸

諾曼底登陸:代號“霸王行動”(英語Operation Overlord)。1944年6月6日早6時30分,以英美兩國軍隊為主力的盟軍先頭部隊總計17.6萬在諾曼底登陸成功,隨後288萬盟國大軍如潮水般湧入法國,勢如破竹,德軍節節敗退。諾曼底登陸戰役,是20世紀最大的登陸戰役,也是戰爭史上最有影響的登陸戰役之一。自此之後,盟軍乘勝追擊,納粹德軍無力迴天。(2017/11/23阿曾)


大漠史記


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於波及範圍極廣,並不是一次兩次戰役就會全面扭轉局勢的。其中關鍵的轉折點發生在一九四二年。同時期的平安格勒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阿拉曼戰役和中途島海戰都被認為是關鍵戰役。其中被公認為戰略性的轉折點的是抗日戰爭時期發生在中國山西的一次大規模進攻戰役。



1942年1月1日,中、蘇、美、英等26國代表在華盛頓簽署共同宣言《聯合國家宣言》,中國進入了與美英蘇共同領銜簽字的四大國之列,這標誌著中國在那時就是公認的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國之一。1月3日,盟軍為更有效地協調作戰,成立了中國戰區,蔣介石任中國戰區(包括泰越)盟軍最高統帥。此時中日雙方,乃至整個世界都處於戰略相持階段。平安格勒戰役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平安格勒戰役最初源自於日方特種戰專家-山本一木大佐對於我方第八路集團軍指揮系統的斬首行動未果,于歸途突襲了八路軍主力李雲龍部的指揮部,俘虜高級幹部秀芹同志後,逃竄至平安縣城。為了殲滅這股敵人。李雲龍將軍迅速集結部隊,率部包圍平安縣城。日軍原計劃用李雲龍部主力,誘使第八路集團軍前來支援,企圖于山西包圍並消滅中方主力。由於李雲龍部提前包圍平安縣城導致日軍戰略意圖失敗,中方軍隊如丁偉部,楚雲飛部,孔捷部,于山西大範圍內進行了多個方向的圍點打援運動和殲滅戰。雙方傷亡慘烈。鏖戰旬日後,平安城最高指揮官山本一木大佐由於無法理解中方強大的戰鬥意志和犧牲精神,誤信我方被俘的秀芹同志的錯誤情報,被中方發現蹤跡並用最新武器意大利炮炸死,秀芹同志亦壯烈犧牲。平安縣由於群龍無首最終被攻克。此戰中方動員了第八路集團軍,中央集團軍,晉綏集團軍與地方武裝等一切有生力量。日方則出動了數個師團,聯隊,混成旅,守備旅等精銳部隊。最終,日軍方面坂田師團受到重創;山本特工隊最高指揮官山本大佐,皇協軍婁宇洋少將,軍官學校服部直臣少將等多個精英軍官團體被擊斃。此次戰役,給予山西地區的日偽軍重創,造成了華北兵力的空虛,日軍徹底喪失在局部發動大規模戰役的能力,突襲蘇聯遠東計劃破產。



此外,在世界上,平安格勒戰役前,德國啟用“巴巴羅薩”計劃,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法西斯的突然襲擊,蘇軍一路潰敗。德軍憑藉局部兵力優勢和相對先進的戰術長驅直入,並在明斯克、基輔等地發動鉗形攻勢,大規模殲滅蘇軍的有生力量,平均深入蘇聯境內六百公里。其中基輔戰役中將蘇聯西南方面軍主力包圍。蘇聯軍隊70個師血戰10天,蘇聯紅軍少數突圍,66萬餘人被殲滅,其中有6萬名軍官,包括西南方面軍司令基爾波諾斯上將、參謀長圖皮科夫中將在內的多位高級將領在突圍戰中陣亡。 在平安格勒戰役發生同時,德軍劍指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是蘇聯內河航運幹線——伏爾加河上的重要港口,又是蘇聯南方的一個鐵路交通樞紐和重要工業城市,擁有一家大型拖拉機廠——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又稱捷爾任斯基拖拉機廠,該工廠是當時蘇聯最大的拖拉機廠,產量佔全蘇的一半,長期以來扮演兵工廠的角色,戰爭時期主要生產坦克)。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廣闊富饒的頓河下游流域、庫班河流域和高加索地區,是蘇聯糧食、石油和煤炭的重要產區。佔領斯大林格勒就意味著切斷了蘇聯的資源線。而此時日本關東軍又於東北秘密集結,企圖從遠東地區突襲蘇聯,並與德國會師於高加索地區。德軍攻敵之必救,企圖通過此次戰役,兩面作戰徹底殲滅蘇聯抵抗力量。日軍近百萬最精銳的關東軍就在東北駐紮,隨時可以長驅直入西伯利亞控制住西伯利亞的工業城市(蘇軍的主要裝備供應),切斷蘇軍的後勤保障供應,挺進斯大林格勒,最終和德軍聯手滅亡蘇聯。而“平安格勒戰役”結束之後,斯大林就能斷定日本無法再從中國戰場上抽出力量來對付蘇聯了(平安會戰後,日軍無法真正控制住中國,貿然進軍西伯利亞只會造成孤軍深入,而無後勤補給的狀況),所以抽調了70%的遠東紅軍精銳力量投入到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戰役最終以雙方損失200w人的代價結束,德軍第6集團軍群被殲滅,再也無力發動戰略攻勢,直到二戰結束。而日軍也由於兵力的限制,和高級將領的犧牲,陷入中國戰場的泥潭,並於太平洋戰場上失利。進而引發了後面的第二戰場開闢,反攻柏林和廣島長崎原子彈轟炸等戰略反攻。 目前關於二戰的轉折點的,主要是認為平安格勒和斯大林格勒的兩大戰役共同扭轉了二戰的局勢。斯大林格勒戰役殲滅敵方最多的有生力量,而平安格勒戰役則是真正意義上的,在戰略層面上的徹底扭轉。因此毫無爭議,平安格勒戰役成為了真正的二戰轉折點。

(以上純屬博君一笑,純屬娛樂。對於真正二戰的歷史,還需要從書本和資料中獲得。瞭解那段艱苦歲月,銘記先烈,勿忘國恥。奮發向上,再興華夏!特此向所有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先烈,致以崇高的敬意。)


sin-Kingfish


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一個真正的轉折點是敦刻爾克大撤退!發生在二戰之初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為什麼如此重要?我簡單說一下:

1. 敦刻爾克撤退讓英法保留了寶貴的40w陸軍,尤其是英國。如果沒有這40w陸軍,英國面對德國的登陸作戰將完全沒有抵抗能力,英國很有可能會被德國攻陷。這也就意味著躲避在倫敦的戴高樂和自由法國,北歐諸國的國王和英國政府將不復存在,整個西歐文明完全陷落。沒有了英國,美國就更沒有動力介入歐洲戰場。同樣沒有英國,諾曼底登陸可能就根本不可能發生。沒有了英國,北海油田、英國的海外殖民地、歐洲遼闊海域的航行權就都交給了德國,德國就真無敵了。

2.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丘吉爾上臺後做的第一個重大決定。如果你看過《至暗時刻》就知道,丘吉爾作為戰時首相,承受著多麼大的壓力。而英國議會當時也十分糾結是否要和希特勒議和。其實這是絕對不能議和的!希特勒的野心已經如此明顯,就是因為張伯倫的綏靖政策才讓他一步步走到有可能稱霸西歐的地步。再綏靖下去,英國是得不到他們想要的和平的。而丘吉爾正是因為力排眾議,號召敦刻爾克大撤退,才讓他站穩了戰時首相的地位,確定了英國跟希特勒死磕到底的目標,保留了反攻的火種。如果敦刻爾克大撤退不成功,丘吉爾很可能會被趕下臺,那誰勸羅斯福挽救歐洲呢?

3. 敦刻爾克大撤退打破了希特勒閃電戰的戰爭思路。因為德國多煤少油,只能通過閃電戰的方式打快攻,持久戰是耗不起的。而德國一輪閃電戰不僅沒能全殲英法,反而讓他們跑了,瞬間這就從德國擅長的閃電戰轉向了英美擅長的消耗戰,德國在戰略上就已經輸了。而且英國一直在西歐給德國壓力,讓德國進攻蘇聯時不能全兵壓上,拖延了東歐戰場的節奏,沒能趕在嚴冬到來之前攻下莫斯科,為蘇聯反擊留下了空間。

所以敦刻爾克可以說是希特勒今生最大敗筆,也是二戰失敗的第一根導火索。


任e逍遙


轉折點意味著法西斯國家由全面進攻轉為戰略撤退或者戰略防禦,並由此拉開了戰敗的序幕。


公認的轉折點為:蘇德戰場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太平洋戰場的中途島海戰,非洲戰場的阿拉曼戰役,中國戰場的武漢保衛戰。

如果比較各個戰場的重要程度,最為重要的,最為關鍵性的當屬斯大林格勒戰役。為什麼如此看重蘇德戰場,並不是重視歐洲,輕視亞洲,主要是由於德國日本兩國實力差異導致。



歐洲戰場,德國橫掃西歐,佔領了蘇聯以外的幾乎全部歐洲,除了仍舊處於中立狀態的瑞士,實力慘遭削弱,孤懸海外的英國以外,其餘國家要麼成為德國的一部分,要麼成為德國盟友或者僕從國,例如羅馬尼亞,意大利和西班牙。

德國陸軍的實力為世界公認,以當時的情況而言,有能力擋住德國的只有蘇聯,如果蘇聯戰敗,德軍將順著蘇聯南部南下,進攻中東,進而攻佔印度,後果不堪設想。

斯大林格勒戰役發起於1942年6月28日,此時珍珠港事件僅僅過去半年,美國還沒有全方位參與戰爭,戰爭最後的結局走向只能看蘇聯。


斯大林格勒戰役讓德國損失了上百萬軍隊,從此,德國包括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在內的兩大集團軍群全都喪失了進攻能力,而德國的北方集團軍群被牽制在列寧格勒無法自拔,而且隨著蘇聯的戰爭潛力的開發,整體實力強於德國,德國必敗無疑。

如果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取得勝利,按照德國制定的計劃,南方集團軍群將會北上包抄莫斯科,與中央集團軍群聯合進攻莫斯科,德國還有一次機會。


太平洋戰場,日本實力遠遠不如美國,日本之所以能夠橫行太平洋,只是因為美國沒有投入戰爭,日本打不到美國本土,不能佔領美國,那麼美國遲早打敗日本。

二戰勝利的關鍵在於能不能打敗德國,打敗了德國,戰爭走向已經確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