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太后到底有沒有下嫁多爾袞?這三個細節告訴你答案

在大清統治中國將近300年的歷史當中,有著諸多懸而未決的謎案,諸如孝莊下嫁,順治出家,雍正繼位,雍正之死,乾隆身世等等等等,其中充滿了矛盾和疑惑,篇幅所限,我們今天只能探討其中的一個,那就是排名第一的孝莊下嫁問題。孝莊是大清歷史上第一個對政治有著極大影響的女人,她本名叫布木布泰,來自蒙古科爾沁草原,早在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女真的時候,就有著滿蒙一家的風俗,她自然也無法例外。

孝莊太后到底有沒有下嫁多爾袞?這三個細節告訴你答案

公元1625年的時候嫁給了皇太極,成為側福晉;到了公元1636的時候,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清,她的身份自然也就水漲船高,受封成為莊妃。公元1643年,戎馬一生的皇太極駕崩,由於事發突然,沒有機會制定自己的繼承人,結果在他死後形成了激烈的王位爭奪戰。主要的競爭對手有兩個,一個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另一個就是他的弟弟多爾袞。雖然子承父業是最合適的做法,可無論是能力還是威望,豪格都照多爾袞差了不止一個檔次,這倆人一較勁,剩下的親王都不得不各自站隊,形勢瞬間劍拔弩張。最後在努爾哈赤次子代善的努力斡旋下,雙方達成妥協,把跟雙方毫無關係的福臨立為皇帝,多爾袞當攝政王,掌握全國一切軍政大權,豪格該幹嘛幹嘛。就這麼的,年僅六歲的小福臨登上皇位,他的母親孝莊太后自然也就成了太后,跟多爾袞一道輔佐順治。

孝莊太后到底有沒有下嫁多爾袞?這三個細節告訴你答案

這之後的事情就熟悉了,孝莊太后利用自己的政治手腕和影響力把順治給教導成了一個合格的皇帝,整天兢兢業業地幹活,當皇帝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一清二楚。本來這樣的結果孝莊太后是很開心的,可沒想到天不遂人願,一件事情的發生讓她對兒子徹底失望了,那就是順治帝和董鄂妃的愛情,那種程度遠遠超出了一個帝王該有的限度,後來董鄂妃因為感染天花無力救治,最後香消玉殞,順治也深受打擊,沒過多久就隨之而去,把治理一個龐大帝國的重任交給了自己年僅8歲的兒子玄燁。當時的孝莊太后真是欲哭無淚,沒辦法,只好一面療傷,一面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都用到了培養自己的孫子玄燁的身上,從文化學識到政治手腕以及治國之道無一不教。

孝莊太后到底有沒有下嫁多爾袞?這三個細節告訴你答案

或許連她自己都不會想到,她這麼多年的努力付出相當值得,因為她為大清培養出了一位最強悍的帝王——康熙大帝。公元1688年,75歲高齡的孝莊太后與世長辭,臨終前特意囑咐自己的孫子玄燁:“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且我心中也捨不得你們父子,就將我在你父親的孝陵附近擇地安葬。”康熙一向對自己的老祖母尊崇有加,到了這個時候自然不敢違揹她的意思,就讓她安置在了清東陵,因為孝莊的陵在皇太極陵的西面,所以叫“昭西陵”。

孝莊太后到底有沒有下嫁多爾袞?這三個細節告訴你答案

簡要說完了孝莊的一生事蹟之後,咱們再來說她身上的這個謎團,支持孝莊下嫁的人證據一般有三個,頭一個就是這埋葬地,她因為沒有和皇太極合葬被這些人認為她是嫁給了多爾袞,覺得死後愧對皇太極,所以才執意如此的,對於這一點,上面那段話已經寫的很清楚了,她之所以不願意去盛京,原因主要有三個,一個是皇太極的陵墓已經封閉多年,裡面還有孝端皇后,自己不去也罷,再說了夫妻兩個不葬在一塊兒的事情以前也不是沒有過。

孝莊太后到底有沒有下嫁多爾袞?這三個細節告訴你答案

再一個孝莊太后的大半輩子都是在北京城度過的,順治和康熙兩個人在她生命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兒子已經葬在北京了,以後孫子肯定也在這兒,要是自己現在去了盛京,那就要被迫和子孫分開,這是她不願意接受的;最後一個就是為百姓考慮,盛京路途遙遠,從北京把靈柩已過去等等一系列的事情辦下來,勢必勞民傷財,還是算了。總的來說,這是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決策,合情合理。

孝莊太后到底有沒有下嫁多爾袞?這三個細節告訴你答案

再一個就是張煌言的詩,他曾經在《建夷宮詞》中說到:“上壽觴為合而尊,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宮昨日新儀注,太禮恭逢太后婚”。乍一看貌似說的有鼻子有眼,可如果我們仔細瞭解一下作者的背景之後,就會覺察出來其中的問題了。張煌言是崇禎十五年的舉人,1644年明朝滅亡之後,他積極為南明王朝效力,與錢肅樂、沈宸荃等人聯合起來抗清,魯王朱以海監國之後,他成了翰林修撰,後來清兵南下,魯王不得已再度南逃,張煌言則留在了浙江舟山地區,積極招募義軍和清軍死磕,一直到1662年被清軍所殺,始終堅持在抗清第一線,對南明王朝的存續做了非常重要的貢獻。這樣一個人,他對大清可謂是集國仇家恨於一身,他寫出來的詩能作為主要依據嗎?

孝莊太后到底有沒有下嫁多爾袞?這三個細節告訴你答案

最後一個就是順治在位期間,曾經尊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既然都稱“皇父”了,那是不是就說明他跟孝莊之間有不明不白的關係呢?咱們可以通過類比的方式來看待這個問題,早在周朝的時候就有國君尊稱勞苦功高的大臣為“仲父”“尚父”這回事,比如周朝時候的周武王和姜太公;秦朝時候的嬴政和呂不韋;東漢時候的漢獻帝與董卓等等等等,這只是表達了對他巨大功勞的認可以及尊重,沒什麼特別的含義,多爾袞為大清定鼎中原立下大功,一點兒不比上面幾位差,有這麼個稱號也是情理之中。因此,拿著這幾點去說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是站不住腳的,諸位,你們覺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