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的寶寶如何進行語言啟蒙?

羽媽幸福成長記


0-3歲的寶寶如何進行語言啟蒙?

嬰兒寶寶是如何學會說話的?從0-5歲寶寶語言發育里程碑,家長收藏

寶寶什麼時候開始說話?0-5歲寶寶語言發育標準,你家寶寶達標了嗎

急切地等待寶寶的第一句話?隨著孩子的成長,你們的各種技能都在發育之中,語言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很多家長都關心自己孩子什麼時候可以說話,什麼時候由咿呀學語會變成語言。跟隨我們的寶寶語言發育時間軸來了解下這個重要的兒童發展里程碑。

1、出生至六個月

寶寶從第一天開始就在聽。他們學會把聲音和來源聯繫在一起,比如和家裡的狗一起叫。她的第一次交流是哭,但她很快就會開始用她的舌頭、嘴唇和上顎發出咯咯聲和長元音,像“oo”、“aa”和“ee”這些是嬰兒第一個詞的前奏。

四周大的寶寶就能區分類似的音節,比如“ma”和“na”。從兩個月大的時候,他們就開始把某些聲音和某些嘴唇動作聯繫起來。

2、四 -六個月

寶寶開始發出一些舌後輔音,例如g和k。他會專注於熟悉的詞,他自己的名字,或者“媽媽”和“爸爸”作為線索來幫助分解句子。

4個半月的時候,他可能會認出自己的名字,但這對他來說只是一個詞,最早要到6個月後,他才會意識到他的名字其實是指他自己。

在寶寶的語言發展方面,你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和你的寶寶說話,這樣她就會在你意識到之前和你交流了。

3、六個月到一歲

寶寶的咿呀學語聽起來更像是在說話。她會故意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聲音(比如“gaga”)。大約9個月大的時候,她就會開始理解手勢、指指點點和咕噥著表示她想要什麼。在大約10個月大的時候,她會獲得更多的控制,開始組合聲音,甚至使用她自己發明的詞。第一個真正的單詞通常出現在12個月左右。常見的第一個詞可能是他們熟悉的人媽媽或者爸爸。

寶寶開始慢慢地識別和理解一些熟悉的單詞,比如名字和日常用品,比如“瓶子”或“嬰兒床”。她注意語調,意識到尖銳的語調往往意味著“不!”或“停止!”

4、一歲到一歲半

只要你的孩子說出第一個字,他就會嘗試更多。一開始詞彙量增長緩慢,一個月只有幾個單詞。孩子們起初似乎更喜歡名詞,然後逐漸增加動詞和形容詞。

他應該理解最基本的語法,比如“狗咬人”和“人咬狗”的區別。他應該掌握簡單的一步指令,比如拿球,理解的詞要比他能說的多得多。

當嬰兒學習交流時,他們的進步速度是非常不同的。你的寶寶在某些方面可能會落後,但只要她能在10個月大的時候發出帶有輔音的音節(比如“ba”或“da”),而且一旦學會了,不會突然失去咿呀學語的能力,專家們說,你就沒有必要擔心。

5、一歲半到兩歲

雖然語言學家不知道為什麼,19到20個月大的寶寶會有“語言爆發”。經過幾個月的緩慢學習,他們突然開始以驚人的速度學習單詞,每天多達9個詞。

到兩歲的時候,你的孩子就會把兩個、甚至四個詞串在一起組成句子。這也是一個充滿可愛錯誤的時代,因為孩子們過度擴展和“擴展不足”的概念。例如,你的孩子可能會學到,圓圓的玩具是一個“球”,圖中所有圓圓的東西一定是球,並指著滿月,唧唧喳喳地說,“球!”

寶寶會慢慢開始理解動詞的意思。充分意識到你是她語言的關鍵,她會看著你,聽你說話,吸收你說的和做的一切。

6、兩歲到兩歲半

這個階段,寶寶會完善他到目前為止學到的東西。他補充說“為什麼?在哪裡?”他開始添加複雜的想法,瞭解到“不”可能意味著“不”或“一切都過去了”。到了兩歲半的時候,他可能會開始使用更抽象的動詞,如“想”和“知道”。

他將開始理解時間的概念。可能會說兩個詞的句子,比如“喝牛奶”或“玩球”。

你可以做的事情:押韻遊戲有助於孩子建立對語言聲音的意識。如果他犯了一個錯誤,你要正確地把這個句子說出來,而不是引起他去注意他的錯誤。例如,如果他說,“我操場了。”你可以說:“你去操場了?”太好了!”

注意事項:孩子們的思維可能超出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如果你擔心口吃或其他問題,比如口齒不清,請諮詢兒科醫生。

7、三歲

這個階段,孩子可以用幾個詞來表達整個想法,比如說“媽媽沒穿襪子”。到三歲晚些時候,孩子會用更長的句子講述一個故事,可以用三百個詞把幾個想法組合在一起。

她應該能夠遵循故事情節並記住其中的想法。她會開始喜歡無意義的短語。家長可以讀故事書給她聽。

8、四到五歲

在這個年齡,你的孩子應該和成年人有廣泛的交流;在具體句子中使用形容詞;能聽懂笑話用正確的語調提問。

你的孩子能表達複雜的想法,如恐懼和夢想,並用語言引起別人的反應。

家長不要批評任何發音或講話中的錯誤。相反,用正確的發音或詞的用法去重複他的陳述。對孩子的努力給予表揚。

總結

很多家長為了提高孩子的語言,會給孩子看動畫片,或者買一些職能設備。2歲以上的兒童每天觀看高質量節目的時間不要超過兩個小時。孩子需要互動和反應來學習語言。大多數電視節目不互動,電腦遊戲對孩子的想法沒有反應。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我是J媽,創建了寶媽自媒體創業營,帶領全營寶媽實現經濟獨立!曾經以為自己足跡踏遍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現在認為做了媽媽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經的職場達人,現在的育兒達人,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J媽學堂的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教學課程已經上線啦!關注即可免費獲得!


J媽學堂



0-3歲是嬰幼兒語言啟蒙的關鍵期,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說會道,伶牙俐齒,但是語言能力可不是天生的,都是通過後天的模仿和學習學成的。所以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那麼父母如何進行語言啟蒙呢?下面我就給幾點建議。

1、語言刺激,越早越好。從寶寶出生後家長每天都要跟寶寶面對面的,面帶微笑的,柔聲細氣的說各種話,或是選些朗朗上口的押韻兒歌童謠念給孩子聽,或是簡單的唐詩,三字經等等都可以。

2、全方位激發。也就是家長可以在做某件事的時候也要不停的跟孩子說話,比如你要給孩子吃水果的時候,你要溫柔的跟他說“寶寶咱們要吃水果嘍,今天的水果是梨、梨、”梨是“甜的、甜的”等等,並且要不斷的重複幾遍,比如,家長給寶寶換紙尿褲的時候,要跟他說“寶寶尿尿了,媽媽要給你換一個乾淨的才會更舒服呦”,“舒服不舒服啊寶貝”等等,當你在跟他交流時聽到孩子在“嗯嗯嗯”說話的時候,家長也學他著他“嗯嗯嗯”並且回應他“寶寶真棒!”給以鼓勵和肯定。

3、手勢激發。稍微大點了就可以用手勢來激發孩子的語言了,比如家長教他拍手,再見,在玩遊戲的時候,比如各種顏色各種形狀,教他用手指出來☞,並且要重複很多遍。

4、分享。也就是每當寶寶有一點進步的時候,家長要分享給家裡的所有成員,這樣更能激勵寶寶的再進步。總之寶寶要先聽才會說,家長一定要在激發寶寶的過程中,看到寶寶有啥表情和動作的時候,及時的給予肯定和鼓勵。

寶寶說話的早晚各不相同,只要你做好了上面幾點,你就慢慢等著語言爆發的那一天吧。我相信你家寶寶肯定是一個聰明伶俐的乖乖寶。

首先在生活中不對地跟孩子說話,不斷地重複。比如你給孩子拿個蘋果吃,可以不斷地重複:“蘋果,蘋果,蘋果。”下次再拿蘋果時,可以除了告訴他名稱外,還可以加:“蘋果,圓的圓的圓的。”再下次給蘋果,可以再加詞:“蘋果、圓的、甜的甜的甜的...”就這樣每次描述都加一點點,在孩子掌握後再加進去新的。

其次要有足夠地耐心聽完孩子表達。特別在孩子呀呀學語時,媽媽要退居二線了,也許孩子“嗯嗯嗯”會嗯好長一段時間也嗯不出,媽媽要有足夠的耐心聽他講完,在孩子講完後再幫孩子複述一遍,問他是這樣講嗎?孩子多練練就能流利地講話了,切忌孩子沒開口就幫孩子講出一切他想講的話了,如果我不開口大家都明白我的意思了,那我開這個口還有啥意思呀。

第三要對孩子的表達給予肯定與讚揚。比如孩子會講什麼詞後,可以把孩子會講的話拿出來跟家人一起分享,這樣孩子會充分感受到正面鼓勵,孩子就越來願意開這個口。我們孩子剛開始學說話那會,我就常用這種方法,再分享的時候,孩子會一直看著我們不好意思地笑,但他也明顯能感覺到我們心情的愉悅,孩子總喜歡逗我們開心,一旦他發現說話這個事情能讓大家都開心,他會不斷地去做這個事情。

還有寶寶的語言啟蒙是一個長期過程,媽媽帶孩子過程中要不斷豐富自己的語言,帶給孩子足夠的刺激,兒歌童謠其實就是非常好的方法,還有古詩詞等也特別地押韻,繪本故事也是一大資源。


紫靈百味媽咪


0-3歲是嬰幼兒語言啟蒙的關鍵期,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說會道,伶牙俐齒,但是語言能力可不是天生的,都是通過後天的模仿和學習學成的。所以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那麼父母如何進行語言啟蒙呢?下面我就給幾點建議。



1、語言刺激,越早越好。從寶寶出生後家長每天都要跟寶寶面對面的,面帶微笑的,柔聲細氣的說各種話,或是選些朗朗上口的押韻兒歌童謠念給孩子聽,或是簡單的唐詩,三字經等等都可以。



2、全方位激發。也就是家長可以在做某件事的時候也要不停的跟孩子說話,比如你要給孩子吃水果的時候,你要溫柔的跟他說“寶寶咱們要吃水果嘍,今天的水果是梨、梨、”梨是“甜的、甜的”等等,並且要不斷的重複幾遍,比如,家長給寶寶換紙尿褲的時候,要跟他說“寶寶尿尿了,媽媽要給你換一個乾淨的才會更舒服呦”,“舒服不舒服啊寶貝”等等,當你在跟他交流時聽到孩子在“嗯嗯嗯”說話的時候,家長也學他著他“嗯嗯嗯”並且回應他“寶寶真棒!”給以鼓勵和肯定。



3、手勢激發。稍微大點了就可以用手勢來激發孩子的語言了,比如家長教他拍手,再見,在玩遊戲的時候,比如各種顏色各種形狀,教他用手指出來☞,並且要重複很多遍。



4、分享。也就是每當寶寶有一點進步的時候,家長要分享給家裡的所有成員,這樣更能激勵寶寶的再進步。總之寶寶要先聽才會說,家長一定要在激發寶寶的過程中,看到寶寶有啥表情和動作的時候,及時的給予肯定和鼓勵。



寶寶說話的早晚各不相同,只要你做好了上面幾點,你就慢慢等著語言爆發的那一天吧。我相信你家寶寶肯定是一個聰明伶俐的乖乖寶。


獨品一杯


媽媽們不要操之過急。每個寶寶的先天發育不同,他們的語言智力也不同,也許今天還不會說,明天就能說會道。因此在幫助寶寶學習語言的時候要結合寶寶的情況和他們的興趣。

專家指出,寶寶語言的發育可分為3個階段。針對每個階段不同特點,應該對寶寶進行不同的語言訓練。

0~1歲:咿呀學語和語言詞彙的儲備階段。到寶寶8個月時這種發聲練習達到高峰,並會改變音量和音詞以模仿真正的語言,比如:BABA,MAMA…… 如何幫助寶寶:爸爸媽媽可以讀書給寶寶聽,平時做事的時候也可以告訴他,如“媽媽在給你洗衣服”,總之給他儲備足夠多的的語言信息,寶寶會逐漸理解每句話的含義。

1~2歲:這時期的語言特色是說單字句,能用手勢、表情輔助語言來表達需要.會學小羊“咩咩”叫,還喜歡問:“這叫什麼?那是什麼?” 如何幫助寶寶:爸爸媽媽要滿足寶寶的好奇心,多和他交流,和他做一些語言遊戲,比如:向寶寶提問卡片上圖畫的名字是什麼。

2~3歲:由能說短句逐漸變為會使用複雜句,喜歡提問。 如何幫助寶寶:這時應該給寶寶一個交流的語言環境,鼓勵寶寶用長句表達自己的想法。當他想要餅乾時,你可以放慢語速問他:“你要吃餅乾嗎?”寶寶也會模仿爸爸媽媽,逐漸使用完整的句子。但不要經常打斷寶寶,或者使用“你是想說……”來搶寶寶的話頭。

媽媽們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多製造刺激寶寶語言發育的機會,但要牢記4大要素:

1.要慢慢地和寶寶講話;

2.多使用適合寶寶語言水平的簡單詞彙;

3.幫助寶寶用非語言的手勢、動作等各種方法來表達想法;

4.通過遊戲積極地為寶寶製造話題。


父母世界


我是AngeL媽,用科學的方法育兒,堅持愛與自由的教育理念。

語言啟蒙為智力啟蒙的第一要訣。因為人是用語言來思維的,語言的清晰度和思維清晰度呈正相關。

在女兒出生後,我就有意識地對她進行啟蒙教育。女兒現在5歲,很多接觸過她的人都說她聰明,懂事,她接人待物的成熟穩重超越了她的年齡。女兒很愛閱讀,4歲半可以自己看書,現在看的《西遊記》一個故事5-6千字,通篇讀下來毫無障礙,對故事也能很好地理解。做到這些其實非常地簡單,落實到

具體做法就是多和孩子說話,儘早進行親子閱讀。

一,智力啟蒙可以從孩子一出生就去做。

女兒出生的第一個月,雖然知道她還不會聽更不可能理解,我還是喜歡和她說話。餵奶的時候會說,換紙尿褲的時候也會說一說:“寶寶,媽媽幫你把紙尿褲換了,這樣PP就會舒服啦”。尤其到了1歲的時候,她爸爸因工作去了外地,家裡就我和女兒兩個,自然她是我唯一的交流對象:

”寶貝你醒啦!我們起床好不好?” “寶貝,來,喝點開水,現在天氣很熱,我們需要多喝水喔。” “寶貝看一看,咱們今天吃什麼?有魚、有青菜……”

在我眼裡女兒儼然就是一個小大人,我都會很自然地和她說話,交流時很少用兒語,比如“喝水水,洗手手等”。記得女兒一歲半左右學會說話,從單個字到兩個字再到短語,這個過程發展得非常快。

二,儘早帶孩子進入閱讀

女兒一歲半的時候,我開始給她讀故事(這件事可以更早進行),一直持續到她4歲半的時候,我這個復讀機便光榮退位,女兒開始了自主閱讀。現在,閱讀已然是她每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進行智力啟蒙的孩子,語言表達,思維能力通常會更好。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別忘了點贊關注,謝謝支持。


像天使守護你


首先在生活中不對地跟孩子說話,不斷地重複。比如你給孩子拿個蘋果吃,可以不斷地重複:“蘋果,蘋果,蘋果。”下次再拿蘋果時,可以除了告訴他名稱外,還可以加:“蘋果,圓的圓的圓的。”再下次給蘋果,可以再加詞:“蘋果、圓的、甜的甜的甜的...”就這樣每次描述都加一點點,在孩子掌握後再加進去新的。



其次要有足夠地耐心聽完孩子表達。特別在孩子呀呀學語時,媽媽要退居二線了,也許孩子“嗯嗯嗯”會嗯好長一段時間也嗯不出,媽媽要有足夠的耐心聽他講完,在孩子講完後再幫孩子複述一遍,問他是這樣講嗎?孩子多練練就能流利地講話了,切忌孩子沒開口就幫孩子講出一切他想講的話了,如果我不開口大家都明白我的意思了,那我開這個口還有啥意思呀。


第三要對孩子的表達給予肯定與讚揚。比如孩子會講什麼詞後,可以把孩子會講的話拿出來跟家人一起分享,這樣孩子會充分感受到正面鼓勵,孩子就越來願意開這個口。我們孩子剛開始學說話那會,我就常用這種方法,再分享的時候,孩子會一直看著我們不好意思地笑,但他也明顯能感覺到我們心情的愉悅,孩子總喜歡逗我們開心,一旦他發現說話這個事情能讓大家都開心,他會不斷地去做這個事情。

還有寶寶的語言啟蒙是一個長期過程,媽媽帶孩子過程中要不斷豐富自己的語言,帶給孩子足夠的刺激,兒歌童謠其實就是非常好的方法,還有古詩詞等也特別地押韻,繪本故事也是一大資源。


傾聽兒女心


小孩的語言啟蒙應該從出生甚至孃胎就應該開始了,就是所謂的胎教。胎教時給小孩講的睡前故事,聽的有品位的歌,對她說的溫柔的話,都會在小孩出生後的語言啟蒙有很大的幫助。

小孩出生後的語言啟蒙是父母逐步引導寶寶,與寶寶建立互動的過程。具體應該怎麼做,以下幾個方法或許對大家會有幫助。

1、從小孩出生開始對寶寶多說話。

學習任何一門語言都是想通的,有輸入才會有輸出。寶寶剛出生是被動接收期,即使什麼聲音都不會發出來,也會通過周圍環境的聲音(特別是父母和周圍人的互動)來接收語言信息。這時可以在每天給他做任何事情時,都用陳述句說出來,比如”寶寶,媽媽現在給你換尿布,換乾淨了就舒服了“、”寶寶餓了,媽媽給你吃奶了“。

2、讀繪本。

選擇一些有精美圖片又簡單有意思的繪本,每天給寶寶講故事,特別是睡前故事,將非常有利於寶寶的語言發展。繪本可以選擇一些較經典的故事書。

3、讓寶寶看著自己的嘴型進行練習。

小孩剛出生時視力範圍有限,所以儘量靠近寶寶,近距離的對著寶寶說話唱兒歌,讓他可以看到你的嘴型,這樣寶寶更能知道聲音是怎麼發出來的。

4、引導寶寶由簡單詞彙到語言交談。

語言的學習是由點到面的,剛開始可以多給小孩說一些詞彙,但是光有詞彙是不夠的。詞彙量大了之後,要讓寶寶慢慢理解交談的含義,由詞彙過渡到句子。如剛開始小孩只是會發一些元音,處於咿咿呀呀學語期。這時對寶寶的簡單發音要積極進行回應並適當加以延伸引導,如寶寶發出”o“的聲音後,我們可以說”哦,原來你說的是這麼回事“,這樣寶寶才會理解生活中”真正語言“的使用方法。

5、營造一個單純的語言環境。

隨著交通的發達和全國各地不同人才的流動,現在好多家庭可能是不同地方的人組建的。父母一般都可以說普通話,但是老一輩可能更習慣說方言或者普通話帶著地域口音。鼓勵在小孩開始學語言時統一用標準的普通話跟寶寶說話,這樣小孩接收信息會容易一些。如果一個家庭好幾種語言跟寶寶說話,最後可能是寶寶接收的信息量太大,最終導致語言發育遲緩,小孩好大了還不會開口說話。


鄧志敏11


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難,培養寶寶說話,主要就是讓寶寶多聽。

第一,每天都要有意識地多和寶寶說話。內容不限,只要寶寶喜歡就好,各種各樣的都行,還可以稍微誇張一點,因為小寶寶喜歡你做誇張的表情,說誇張語氣的句子。

第二,除了說話,還可以唱歌,唱寶寶喜歡聽的兒童歌曲,讓寶寶體會到說話的樂趣。

第三,買一些輔助的玩具,比如早教機,裡面有很多的中英文兒歌,有很多的故事,還有各種動物的叫聲,很齊全,讓寶寶學習不一樣的內容。

第四,等寶寶開始真正地學說話時,你就要注意訓練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了,多陪寶寶做親子閱讀,讓寶寶和你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總之,就是多聽多說多做,不要強迫寶寶做任何事,如果寶寶沒興趣聽你唱歌,你就要趕緊換一種表達方式,再次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願每一個寶寶都能健康快樂地長大。

想要討論更多關於母乳餵養和嬰幼兒撫育的知識,敬請關注我的頭條號【愛笑寶媽歐丹丹】。歡迎指正我的觀點,您對我的回答滿意,請為我點贊,謝謝!


愛笑寶媽歐丹丹


16個月寶寶會背詩!你沒看錯,話嘮媽媽分享寶寶說話秘訣

以前,我也只是在朋友圈曬曬被兒子說話驚到了的小片段,雖很喜悅但也就得瑟得瑟並無深究總結之意。

15月個月他已經會和我鬥嘴了,最喜歡我手機屏保的六塊腹肌外國美女,每次我問他“媽媽美嗎?”他一臉壞笑的“阿姨美”,“媽媽美”“阿姨美”“寶寶美”“媽媽美”,哈哈,還是老媽略高一籌。

現在他16個多月了,以下幾首詩是這兩個多月來我和他晨起、睡前的遊戲,( )裡是還需要提示的部分。請允許我先嘚瑟一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是他最喜歡的詩,每天要聽我念十幾遍,前不久的某天,自己坐在地上邊玩積木邊慢慢的重頭到尾背完,我沒有打斷他,默默的坐在沙發上聽著,等他背完後他抬起頭來,我給了他一個大大的吻說“I LOVE YOU”,他笑著說“我愛你”。這就是我們之間愛的表達。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寒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不論是去早教課,還是去餐廳吃飯,還是和朋友玩耍,看到、聽到我和兒子對話的人總會問“他怎麼能說那麼多話!”是呀,他為什麼能說那麼多話呢?先彆著急,如果你瞭解了“敏感期”是怎麼回事,幫助孩子抓住敏感期,會才事半功倍哦~

敏感期的定義

蒙臺梭利在其教育專著《童年的秘密》提出了“敏感期”這一理念,即兒童在智力、節奏、運動、人物角色認識和工作等方面的發展擁有一個特殊的敏感期,處於“敏感期”的孩子會根據“敏感性”的指令,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從周圍的環境中進行吸收和學習。抓住敏感期,將對兒童的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桑德拉·阿莫特和王聲宏的《兒童大腦開竅手冊》更是從兒童腦發育的角度闡述了“敏感期”,敏感期是孩子發展過程中的特定時間段,在這段時間裡,經驗對腦的神經環路的形成具有特別強或者特別持久的影響。因此,在敏感期裡,接受正確的經驗對於特定神經環路的形成以及依賴於該神經環路的特定行為的發展和成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孩子的大腦對於該學什麼東西是有一定傾向性的,孩子會主動去尋找他們需要的經驗。

語言敏感期

0~6歲是兒童語言的敏感期,不過,不同階段會有一些不同的表現。

在蒙臺梭利《有吸引力的心靈》一書中,蒙臺梭利認為嬰兒從出生就在無意識中進行著語言的學習,儘管這種語言不過是嬰兒簡單重複的吚吚呀呀。

在1歲大的時候,兒童開始有意識地去說話了,儘管這時他還沒有完全拜託吚呀學語的狀態,但他已經是有目的性地在說話了。

1歲半左右,兒童又有新的發現——每件東西都有自己的名稱。他知道了每種東西都相應地有一個特定詞語來表示。

2歲之前,兒童學習語言會有“爆發現象”,他學習語言的時候不是一字一句地慢慢進行,有時他好像沒有什麼進展,而某個時期就突然可以準確地說出許多新詞了。

2歲後,兒童語言組織時期開始了,這一階段將一直髮展到兒童5~6歲,這一時期的兒童學習了很多新詞,逐漸完善了自己說話的句型。2歲半的兒童大概具有兩三百的詞彙量,到了6歲他大概可以使用上千的詞彙了。

對於學習語言環境是極其重要的,雖然不論環境怎樣,兒童的語言都會在這個時期變得特別豐富,但那些在語言極度匱乏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的語言能力會較差,而且,在那種環境下生活的越久,語言能力落後得越多。

專家建議

《兒童大腦開竅手冊》一書給出了語言學習的研究發現:快速地對孩子的口頭表達作出回應;在孩子還不能說出詞的時候就開始跟孩子模擬交互式談話;在孩子試圖進行交流時,家長的回應或者撫摸一下孩子,會起到鼓勵孩子繼續改善交流技巧的作用;儘可能多地跟孩子說話,表現出能夠很好地理解他的話的樣子,這些都能幫助孩子更快地發展語言能力。

子玲媽乾貨大公開:

1、愛他就陪他說說話

從知道自己懷孕那一刻起子玲就開啟了“自言自語”模式,雖說現在有專家質疑胎教的效果,但我相信母子連心,即使胎寶寶還聽不懂我的語言但他應該可以感受到我的心跳、血液流動、發出的各種各樣的聲音,早點對他說話就是在表達我對他的愛。

出生後,那個小小丑醜的樣子更是令我愛意爆發,每天我都會告訴他“媽媽愛你”、“太陽昇起來了,好暖和”,“媽媽抱抱你”、“寶寶是不是餓了要吃奶奶”、“寶寶拉臭臭啦”、“媽媽給寶寶洗澡啦”、“媽媽陪在你身邊”……如果出門我會告訴他“寶寶,媽媽帶你出去玩哦”、“這是寶寶漂亮的衣服、帽子,出門我們就要穿得漂漂亮亮哦”、“寶寶要坐自己的小車啦”、“寶寶進電梯了,你看這個紅色箭頭,它表示電梯下去了”、“這是小汽車,你看它是白色的”、“媽媽現在要帶你去公園,我們看鴨子游看小鳥飛好不好?”…

簡而言之,爸爸媽媽從寶寶出生後就可以把所看、所想、所做、所接觸的事物用語言告訴給寶寶聽,不要以為他聽不懂,這個時候我們的語言刺激是能幫助寶寶的語言中樞神經和大腦發育的。

2、話嘮媽媽煉成了

也許你會說,對著那麼小的嬰兒我跟他說什麼呀?或者,你覺得上了一天班都那麼累了回來還跟個小嬰兒找話題?其實,把自己變成話嘮媽媽真的很簡單!

進門告訴他“寶貝,媽媽回來啦,媽媽很想你,你今天有乖嗎?有想媽媽嗎?”

放下工作包告訴他“這是媽媽工作用的包包,裡面裝了媽媽的手機、錢包…”然後你可以一件件拿出來給寶寶看,也許他會對你的某件物品感興趣,這樣你又能更進一步的告訴他認識這些東西了。

同樣,如果你需要出門,那麼也請告訴孩子“媽媽現在要去上班了,我們會有十個小時不能見面,但是天黑之後媽媽就會回來,你和**在家好嗎?”也許十個月以後的孩子會開始有分離焦慮,會哭泣抱著不讓你走,這個時候需要預留五分鐘左右的時間來道別,堅持做這個程序,當你和孩子建立起安全的依賴關係孩子會理解你的離開也會期待你的回來,但是如果每次你都偷偷逃跑,孩子將更沒有安全感,更害怕你的離開,也無法獨自開心的過完這一天。

如果孩子跟你展示他的玩具,那麼你可以告訴他這件玩具的名稱,同時,還可以告訴他這個玩具的功能、構造、色彩、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比如,兒子有一輛紅色的minicooper車模,每次他想和我玩這輛小車時,我會告訴他“寶寶,這個小車叫做mini cooper,你看它是紅色的,它的車頂是黑白格子,看上去像一輛賽車。”“一、二、三、四,這是它的四個輪子,它們是圓形的,轉啊轉,小車就跑走了,還會發出滴滴滴的叫聲。”也許受我經常這麼描述的影響,孩子很早看到小車就會指著說“滴滴滴”,同時,由於我常利用上下樓梯、泡奶粉、擺放玩具的時候來數數,到了16個月時,忽然有一天他自己坐在地板上自言自語“1、2、3、4、5、6、7、…12”一直數到了十二,多麼驚訝的學習能力。

所以,爸爸媽媽,不用擔心你們說的話或者用的詞彙太難、孩子聽不懂,只要是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用到的詞彙,特別是能夠和實際物體聯繫到一起的詞彙,孩子是一定能理解的,而你要做的就是儘可能多說,用正確的詞彙、語法、句式來表達,讓寶寶能夠有一個學習模仿的對象。

3、兒歌記不住那就自己編

我不太喜歡用早教機或者是手機裡的APP來打發兒子,只要不累,我都會給他唱兒歌講故事,這個習慣也是從他在肚子裡開始的,而且,我發現當他還是個月子裡的醜寶寶時,我一唱歌他就會把頭轉向我,或者他要哭的時候我一唱歌他就不會哭泣了,一直到現在,我的歌聲是他安靜下來的最大法寶。

除了唱歌我也會給他講故事,但是“一孕傻三年”同一個故事我能講出好幾個版本,同一首兒歌也是每次唱詞都不一樣,咋辦,自己編!童謠也是,記不住就自己編,尤其是家裡有實物的就更好編啦,分享幾首我沒啥文化含量的童謠:

  • 小汽車玩具

小汽車,滴滴滴,四個輪子,飛飛轉。

  • 小飛機玩具

小飛機,飛呀飛,螺旋槳,轉不停。

  • 小蜜蜂口水巾

小蜜蜂,嗡嗡嗡,飛在花叢中,採花粉,釀花蜜,做個勤勞的小蜜蜂。

  • 家裡一幅畫

大紅花,配綠葉,上面有隻大蝴蝶,大蝴蝶,左飛飛,右飛飛,飛在花叢中。

在唸這些兒歌童謠時,如果還有力氣可以配上動作,親子的歡樂時光值得開動腦筋。

4、繪本是最好的朋友

在懷孕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給他準備了黑白卡片、彩色卡片,做完月子沒啥事的時候就會把黑白卡片拿出來給他看,告訴他這是什麼那是什麼,慢慢的加入彩色卡片,6個月的時候開始看繪本洞洞書,沒想到他是個愛學習的好孩子,每次看卡片或者看書就可認真了,所以我們的勁頭更大,不光指認這是什麼、什麼顏色、什麼形狀,還會繪聲繪色的學習某個小動物的叫聲,比如繪本上有一隻黑白花的牛,我會指著這隻奶牛問他“寶寶,你知道這個是什麼嗎?”當然他那會還不會說話呢,所以我再告訴他“這是奶牛,你看它在綠綠的草地上吃草,還會發出哞哞的叫聲。”所以基本在第8、9個月的時候,兒子已經會了十幾種動物叫聲,驚訝的是A版本書和B版本書上的動物造型、畫法有區別但他也能準確認識。等到大一點快一歲時開始將有情節的繪本故事,比如《鼠小弟的小背心》,裡面簡單重複的語句可以幫助寶寶記憶,他會要求重複重複的聽,然後某一天他就自己開口說“漂亮”了。一本繪本不要講一遍就急於換下一本,在最開始講繪本故事的時候差不多同一本故事我會講好幾天,然後邊講我會邊問他“這是什麼呀?”如果他回答對了,我會表揚他“寶寶說對了,寶寶都認識鼠小弟了,很厲害哦。”如果他答錯了,我會告訴他“這個是鼠小妹哦,你看,鼠小妹有一朵蝴蝶結在頭頂上,鼠小弟沒有。”也許,他會分心不能安靜聽完你的故事,也許他不願意和你進行互動,沒關心,耐心等待,堅持把故事講完,誰知道他什麼時候在偷偷聽呢!

繪本是我最喜歡給他買的東西,沒有之一。我的花錢準則是,衣服能二手就不買新的,買新的一個季節不超過四身;玩具不買聲光電的,基本以木質玩具為主,可以選擇蒙式教具當孩子的玩具。繪本可以多買多看,只有足夠多的選擇基礎才能找出寶寶真正喜歡的,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去評價,我兒子最喜歡的《好餓的毛毛蟲》是我怎麼都看不喜歡的,我比較喜歡的《小熊寶寶》系列兒子just so so。所以,別人推薦的書單不可全部迷信,每個孩子出生就帶著天然的氣質有自己的喜好,買書這件事不妨大方一些。

5、玩玩玩,到處玩

三歲以前,甚至六歲以前,如果有可能不要給孩子太多學習上的期許和任務,未來他用在學習上的時間將佔據他美麗的青春年華,而且是活到老學到老,童年就給他玩玩玩的快樂吧!(我真的是這麼想滴)

對於寶寶來說,玩既是學,學也是玩,比如說話這件事,沒有比玩更有意思的說話了。

出門玩是一種方法,外面的世界一下子新鮮事物太多,吸引寶寶注意的東西也多,這個時候爸爸媽媽要抓住寶寶注視某物的機會,通過語言的描述來介紹這個事物,這樣既學習了語言又增長了認知。比如寶寶看到紅綠燈(一般都喜歡顏色鮮豔的物體),可以利用等待的空隙告訴寶寶“這個叫做紅綠燈,當我們看到紅燈時要把車停下來讓走路的人過去馬路對面,如果變成綠燈了我們才可以開車,這叫做紅燈停綠燈行。”看到廣告牌(花花綠綠寶寶一般也喜歡),可以告訴他“寶寶,這個叫做廣告牌,廣告上面的阿姨美嗎?媽媽美嗎?”我屬於比較自戀的媽媽,哈哈,所以我家兒子十四個月就會說“媽媽美”。

如果在家也可以通過做遊戲來和寶寶互動並且增進語言交流的機會。躲貓貓應該是小寶寶們都比較喜歡的遊戲吧。寶寶小一點的時候可以用手帕遮住他的臉然後拿開,你擺一個大大的笑臉給他,並且告訴他“看到媽媽啦,媽媽在對寶寶笑呢”。大一點的時候你可以躲在窗簾後面、牆後面、沙發後面,讓他來找你,留個他找到你的機會,然後告訴他“找到媽媽啦,媽媽躲在窗簾牆沙發的後面也被你找到啦,現在換你去躲媽媽來找你。”多玩幾次寶寶很快就知道什麼是窗簾什麼是牆什麼是沙發了,說不定哪天他就自己說出來啦。

6、及時回應很重要

我想成年人也很不喜歡對著一個木頭人說話吧,跟他說了一籮筐連個回應都沒有,不是當領導的就是被推銷的。

將心比心,那麼小小的孩子,特別是處在語言敏感期的孩子,好不容易擠出那麼幾個詞跟你說,或者做個手勢跟你說,你卻充耳不聞或視而不見,他能不生氣發脾氣嘛,所以,及時回應孩子不但能幫助他學習語言同時也能避免他易生氣。怎麼及時回應呢?特別是當他說不清楚只能比劃的時候。我只能說媽媽是孩子天然的翻譯器,別人不明白的媽媽都能懂。比如在兒子會爬後,他會指著電視櫃下面吚吚呀呀,我問他“寶寶是想把掃地機器人放出來嗎?”他就樂了,“你看掃地機器人爬出來啦。”我一邊拿出掃地機一邊對他說,一旦放出掃地機他追著想要把手放到機器的下面感受下,這時就不單要及時回應,還需要積極引導,我會告訴他“機器人在工作呢,你看它下面的小掃帚,它能把灰塵都掃走哦。”他也許還會契而不捨的想要看看掃地機的底部,不妨在你控制的安全範圍內讓他的手感受一次被掃帚掃到的感覺,並且告訴他“你看這樣做很危險,你的手有沒有哎呦疼。”不過,不要指望一次就能夠跟孩子說明白這些道理,契而不捨只要孩子有需求就及時回應積極引導,不知不覺有一天他就會開口告訴你“機器人”“掃地的”“哎呦疼”。不過,我家機器人掃地的小掃帚已經快被兒子拔光了。

7、媽媽會什麼就說什麼吧!別糾結了

好了,終於要解開16個月寶寶背詩之謎了。大家有沒有發現,那十幾首詩實在是最耳熟能詳的了,反正不是我們這一代人小學就是中學必須要求背誦的了,長了幾十年後的我文化水平一點沒提高呀,來來回回腦海裡就這麼些詩歌,陪兒子的時候、無聊的時候,我就背詩給他聽,最先是背鵝鵝鵝,大概在月子裡開始的,然後發現只要我們一念鵝鵝鵝的詩他就樂哈哈哈,拍百天照時什麼逗樂方式都不如我的鵝鵝鵝詩歌管用。覺得有點意思,慢慢的把春眠不覺曉、床前明月光的五言律詩背給他聽,有段時間“床前明月光”還成了哄睡神曲。忘了具體哪一天開始他會搶答了,我剛剛開始念這一句,他就能把句子的第五個字搶答出來,慢慢的我故意只念前三個字,他也能答出後兩個來,我發現這孩子比我有文化,於是把幾首記得的五言律詩背完就開始七言律詩了,方法照舊,先重複同一首詩歌,幾遍下來故意留出最後一個字的機會給寶寶,寶寶很樂意參與進這個遊戲,並且每次他要是答對了得到我的表揚他會特別特意,會更加有表現慾望,所以乾脆每天早上醒來,再說完“我愛你”後我們就開始對詩了,晚上睡前有一段時間也是我們的詩歌時光。那些高大上的專家建議我沒有來得及考慮,我只是會什麼就跟他說什麼,這麼愉快的親子時光考慮那麼多幹嘛呢,好好享受,會什麼就跟他說什麼吧!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開口說話也有早有晚,爸媽不用太著急孩子怎麼還不開口說話呀,也許這個時候他正是一個“竊聽者”正在儲藏你們輸出的詞彙呢,所以,有空沒空都找機會多和孩子說說話,秘訣無它,多陪孩子是關鍵。當子玲在兒子7個月時聽到他清晰、明確、有意識的叫我“媽媽”,老淚都出來了,頓時覺得愛他陪伴他是多麼幸福和重要的事情啊!

❤感恩閱讀❤


三個好媽媽


在“說”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寶寶“聽力”發育的一些知識。

有學者研究發現,胎兒的聽力器官發育得相當早。

聽神經從胎齡6周即開始逐漸發育,24周左右耳蝸的形態和聽神經的分化基本完成。

15-20周開始有聽覺,至25周幾乎與成人相等,28周時則對音響刺激已具有充分的反應能力,並以4種方式表達,即胎動、胎心率、腦電波記錄的改變及電流性皮膚反射的反應。

也就是說,在胎兒15~20周左右的時候,寶媽們就可以進行一些適當的胎教啟蒙了。

這時期的胎兒已經可以分辨聲音,所以爸爸媽媽們經常隔著肚皮跟寶寶對話,有時候他們會用“踢媽媽的肚子”來作為回應。

此外,就是朗讀。在胎兒覺醒的狀態下,有計劃地讀一些有趣的故事繪本給他聽,讓他提前接觸這些語言。

出生後,多陪他說話,雖然寶寶還聽不懂你說的是什麼意思,但是他們的大腦在高速運轉,所有這些詞彙,他們其實都在潛移默化吸收之中。


腦科學和生命科學的最新研究表明:兒童的腦細胞組織到3歲就已經完成了60%,這時期的兒童腦部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

剛出生的時候,人腦就有1000億個神經元,之後不再增加;突觸數量有50億個,在出生後第一年該數目會增加20倍;3歲時候寶寶的大腦就已經是成年人的80%。

所以,我們常常說“小孩子懂什麼”其實是不太準確的。

我們忽略了人體大腦的發育,在3歲的時候就已經初具雛形,這個時期是寶寶智力發育的關鍵時候。

因此,我們要隨著寶寶的月齡增加,適當多增加一些詞彙跟他們交流。

在故事繪本的選擇方面,從初級的最簡單的圖畫版,慢慢增加多樣性,適當選用一些有高級詞彙的繪本。

寶寶學說話之前,有一段時期叫做“沉默期”,這個是寶寶學說話之前的一個“積蓄時期”,這段時間他接收的外界語言信息越豐富,到時候開口說話的時候,也就是“語言爆發期”的時候,他能運用的詞彙也就越多。(第一個語言爆發期大約在3歲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