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的日本能不能打過德國?

第一軍情


除了海軍之外,德國在各個位面上都把日本壓的死死地。我們認為日本在二戰特別的牛,那是日本在二戰期間都在欺負農業國,所以他有限的工業能力也被無限放大。但是如果把日本陸軍和航空部隊送到歐洲戰場,那麼用不了幾場大的戰役就能讓日本這些軍隊灰飛煙滅。

我們從德日雙方主要裝備產量入手吧:

飛機:德國1939年-1945年產量113514架,日本1941年-1945年產量69888架。

軍用卡車:德國34.59萬輛,日本16.42萬輛。

坦克及自行火炮:德國48358輛,日本6510輛。

子彈:德國1939年-1945年210億發以上,日本1937年-1945年80億發。

粗鋼:德國1939年-1945年1.2億噸,日本1939年-1945年4372萬噸。

從上述物資和裝備的產量上來看,日本已經輸了。沒有強大的工業能力和生產力一切都是白搭,損失的不如補充的多,最終只能越打越少,直到完蛋。

從技術裝備上看,日本二戰的地面作戰裝備與德軍相比簡直可以用可憐來形容。下圖為一輛被美軍謝爾曼坦克馱著的日本九四式戰車,雙方的差距一目瞭然。而作為日本二戰最成功的坦克,他的戰鬥全重也只有15噸(在歐洲戰場這隻能成為輕型坦克,蘇聯的T34中型坦克重量達到34噸),配備1門57毫米火炮,這種坦克根本沒有與德國四號坦克相抗衡的資格,更不用說戰爭後期出現的“虎式”和“豹式”重型坦克了。雖然日本在戰爭後期研製出了37噸的五式中型坦克,但是就憑日本的資源產量能生產多少都是個問題。

而在單兵作戰武器方面,日本更是把“三八大蓋”從頭用到尾,而作為日本唯一量產的衝鋒槍“百式”則只生產量不到2萬支。而德國僅MP40衝鋒槍產量就達到100萬支,單兵武器的差距使得日本根本就沒有拼刺刀的機會,一梭子子彈沒有解決不了的日本兵。而號稱“撕布機”的MG42機槍無論在殺傷還是射速都全面碾壓日本“歪把子”輕機槍。

如果是地面作戰,德國還會有數量龐大的俯衝轟炸機和攻擊機提供支援。至於日本航空部隊,產量最大的零式戰鬥機開局聽風光,還沒到中間就開始變成“打火機”,馬里亞納海戰直接變成“火雞”。相比於德國數量龐大性能優異的BF109和FW190來說,日本的航空部隊的確沒太有什麼優勢。這還不算投入使用的ME262噴氣機。

日本唯一比德國強的方面就是海軍,德國海軍受到一戰後的限制以及整體的戰略影響,並沒有什麼性能非常優異的水面艦艇,也沒有航空母艦。而日本憑藉超過10艘主力航空母艦和12艘戰列艦還是能夠對德國海軍造成不小的傷害。

總的來說,德日之間存在很大的工業差距和技術差距,日本的技術裝備可能比蘇聯早期的潰敗還要慘痛,區區不到7000輛坦克的產量還不如庫爾斯克會戰雙方一次投入的多。日本也就是欺負下亞洲的農業國家,不然不會再對美開戰三年半後就全面投降。


雛菊西瓜Peterpan


在坂上之雲這部日本人拍的電視劇裡日本人早已承認他們不是德國人的對手。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邀請了德國退役軍官去日本講課。德國軍官說德軍只要一個師就可以擊敗日本整個陸軍。話音剛落,聽課的那些剛剛參加過日俄戰爭的日本精英軍官就炸鍋了,紛紛表示不服要和德軍較量一番。德國教官冷冷的看著他們,只問了一個問題:一個大隊如果分成兩列,每列有多長?一瞬間,日本鬼子都愣住了,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德國教官說這個問題每一個德國軍官都知道並十分清楚可以在電光火石的瞬間做出正確的決策。德軍可以擊敗其他國家的軍隊靠的就是指揮官的能力,德軍軍官不是簡單的武夫而是十分精確並有驚人判斷準確的能力,這些能力是通過不斷的學習與總結而訓練出來的。聽到這裡日本鬼子全部沉默了,他們終於認可德國教官的話,開始認真的學習。所以,是不是能夠打敗敵人,不是武器決定的,而是人決定的,即使德國有先進武器,但德國人從來沒有因此而中斷對戰爭的研究,他們的許多論著都是各國軍校的教材,即使日本和美國也需要學習,如果沒有頭腦,即使你的武器再先進也不會用,如果你有出色的指揮能力,即使小米加步槍也一樣可以戰勝飛機大炮。


飛翼點通


二戰時期作為軸心國成員的德國和日本,在各自的戰場上都表現出了非常強大的軍事實力。那麼當他們兩強相遇,誰又會更勝一籌呢?在我看來,日本很難戰勝德國。

打仗打的是錢,兩國的經濟相差很懸殊

德國的總人口是6900萬,國民收入是360億美元,而日本總人口是7193萬,國民收入只有71億美元。德國的發電量、鋼產量和水泥產量均是日本的兩到三倍,煤的產量是日本的七倍,黃金外匯儲備基本持平。德國的工業總產值在資本主義世界佔比達到13%,而日本只有4.8%

戰鬥力方面,日軍和德軍不在一個級別上

德軍裝甲軍團是多麼可怕就不用多說了,都省去了拼刺刀的環節,一堆坦克裝甲車過來,戰鬥就結束了。我們可以更直觀的用蘇軍來對比,蘇聯軍事工業發達,武器裝備先進,尤其在裝甲車和坦克方面佔有優勢。而日軍技術裝備相對落後,陸軍裝備實力遠遜於蘇軍,坦克得各方面性能也和蘇軍完全不在一個檔次。再來看德軍打蘇軍,基輔戰役蘇軍70萬的絕對優勢竟被德軍吊打,基本上70萬的蘇軍全軍覆沒。而二戰中死在德軍手裡的人大約2700萬,而德軍真正被蘇軍殺死的只有500萬。



再來看看空軍方面,德軍擁有歐洲最強大的空軍。其最著名的閃電戰就是由空軍先展開戰略定點式轟炸,其後發起摧古拉朽的輪番轟炸,德國也是擁有噴氣式飛機的第一國。反觀日本沒有獨立的空軍,只設有陸軍航空兵,海軍航空兵,日本空軍在世界上排不上名號。

總體而論,日軍和德軍根本不在一個級別上,德軍戰勝是必然的


讓夢想照進現在


二戰時期的日本和德國打,那就是拿雞蛋碰石頭。德國是什麼水平,閃電戰的鼻祖。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短短一個月就投降了。我們先看看裝備,就陸軍來說,日本主要使用三八式步槍、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以及九二式重機槍,九二式步兵炮,還有小豆丁坦克。



這些裝備對付落後的中國軍隊還可以,但是如果要是和德國人硬碰硬,瞬間就會被秒成渣,我們看看德國的主站裝備,MG42,最優秀的輕機槍,射速和精確度無與倫比。STV44風暴突擊步槍,對付日本的三八式不在話下,鐵拳火箭筒日本人根本沒見過。豹式和虎式重型坦克能把小豆丁壓成鐵餅。此外,德軍的戰鬥力不容小覷,二戰中德軍進攻蘇聯,很快就打到了莫斯科。開戰初期強大的蘇軍不堪一擊,而日本在諾門坎被蘇聯遠東軍打的找不到北。以此對比,如果日本和德國陸軍交戰,估計日本最多幾個回合就敗北了。

空軍方面德軍擁有優秀的戰鬥力設計師,像BF109是一款相當優秀的戰鬥力,對比日本零戰,具有明顯優勢,而德國飛行員不論是作戰經驗還是戰術水平均高於日軍。另外德國空軍機種齊全,性能先進,對付日本空軍錯錯有餘。

海軍方面,日本擁有多艘大型航空母艦,水面實力雄厚,但是反潛能力較差,德國雖然沒有航母,只有一艘脾斯麥號戰列艦,大型艦艇方面落後日本。但是德國擁有強大的U型潛艇部隊,被稱為水下狼群,曾經讓盟軍吃盡了苦頭。所以德國海軍磊日本海軍的話各有優劣,姑且能打個平手吧。這只是從裝備上來做的對比,另一方面,還要考慮這兩個國家的工業基礎和戰爭潛力,這方面德國遠強於日本。大飛哥認為如果德日開戰的話,日本會敗得很慘。


大飛哥愛歷史


日本和德國在二戰時期為了獲取戰略資源和解決經濟危機,兩個國家結成了法西斯聯盟企圖瓜分世界。但人們對於兩國的軍事實力眾說紛紜,那麼他們誰的實力究竟更強一點呢?如果兩國真刀真槍的幹一架,我相信這個獲勝者必定屬於德國。

首先,從作戰人員素質來說。當時的日本總計兵力大約有720萬,還包括一些小孩和老人以及婦女兵,可見日軍的人力資源是有限的。而德國動用的兵力最高的時候達到了1700萬,其中能夠投入戰場戰鬥的大約有900多萬人。這種差距是因為兩國的綜合國力本來就存在巨大差別。

其次,從武器裝備來說,德國參與當了二戰時歐洲戰場的幾乎所有大型會戰,武器裝備的大規模使用都是日本不能相提並論的,畢竟在亞洲戰場打的最多的是人海戰術,歐洲戰場則是機械化作戰,兩者的戰爭質量不可同日而語。比如蘇德戰場上,敵我雙方投入了數百萬部隊參戰,裝甲部隊和其他兵種的配合作戰規模能夠將日本甩兩條街。尤其在庫爾斯會戰中,蘇德兩國投入了280萬兵力,飛機5000多架,坦克8000多輛,相比之下,日本在中國戰場中組織的會戰,就沒有這樣的大手筆。

再次,軍隊的編制問題。德國大部分軍隊都是機械化摩托化部隊,即便是一些二流部隊也配備了大量的騾馬。而日本當時連像樣的裝甲部隊都拿不出手。舉個例子,曾經被德軍虎式坦克打的暈頭轉向的謝爾曼坦克在跟日本作戰時候,穩居上風,打的日軍抬不起頭來,可見當時日軍裝甲部隊要多差勁就有多差勁。

最後,兩國的工業生產能力相差很大。日本是一個島國,資源畢竟有限,尤其到了戰爭後期導致日軍的武器彈藥出現斷貨的現象,這也是日本在武漢會戰之後,為什麼很少再能組織十萬人以上大會戰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見日本的工業生產力跟德國不在一個檔次。甚至德國在攻佔的國家,其工業設備都要遠超日本。如此一比較,日本的確不如德國,兩國面對面幹仗的話,日本必輸無疑。


第一軍情


二戰時期,如果德國日本真的打起來,日本勝面不大,當然,這是客氣的說法真要是在陸地上相遇,日本屎都能被打出來。

戰爭勝負主要取決於以下幾點,第一點,綜合國力,第二點,武器裝備,第三點,軍隊素質。

先說一下綜合國力,二戰前夜,德國國民生產總值以及工業生產能力位居世界第三,僅次於美國和蘇聯。慕尼黑會議之後,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該國雖小,但是工業生產能力強,成為德國穩定的兵工廠。相比之下日本的經濟實力遠不如德國,在資本主義國家排名靠前,但是資源能源受到很大限制。日本侵略中國期間,石油橡膠等資源一直被美國等國家控制,日本無奈之下只能鋌而走險發動太平洋戰爭。

以上還僅僅是工業生產能力,還沒有把科技創新能力計算在內,二戰期間,德國能夠造出噴氣式戰鬥機、火箭等一系列新式武器,並大批量投入戰場,看一下此時日本在幹嘛,在號召全軍拼刺刀,用冷兵器作戰。

接下來說一下軍隊素質,德國方面,曼施坦因,隆美爾,古德里安被稱為三大名將。曼施坦因,阿登戰役的策劃者,偉大戰略家。古德里安,裝甲兵之父。隆美爾,沙漠之狐,憑藉一己之力與數倍於己的英軍交戰,屢戰屢勝。當然了,日軍也有名將,例如山本五十六,那就說一下普通士兵的素質。

二戰期間,擊落敵機數量超過200架的飛行員,德國有9人,蘇聯僅有兩人,日本沒有。最高紀錄為352架,由德國飛行員創造。虎王魏特慢,累計擊毀敵方坦克足夠裝備一個營。奧馬哈之獸,一名德軍手持MG42機槍,擊斃登陸美軍士兵將近3000人。以上充分證明了德軍將士素質之高。

最後說一下武器裝備,德國虎式,豹式坦克,綜合性能首屈一指,是德國綜合國力的體現。對蘇聯戰爭中,僅中央集團軍群就出動3000輛坦克,2000多架飛機,以及其他大量武器裝備。6個星期的短短時間就摧毀號稱陸軍世界第一的法軍,戰力強悍,無需贅言。

日本坦克因為本土資源有限,加上中國戰場重型武器不多,所以坦克皮薄,火力弱,諾門坎被蘇軍打的暈頭轉向。而蘇軍在初期被德軍按在地上打,日軍不是德軍對手。

日本也不是一點勝算沒有,日本肯定打不贏,但是可以做到打不輸,日本和英國類似,都是島國,日軍海軍強大,有十餘艘航母,相當長時間內稱霸太平洋,這一點德國真心比不了。只要堵住大海,日本至少不會輸,何況日本人死心眼,敢玩命,神風特攻隊都能弄出來,德國並不好贏。

所以兩國交戰,勝負取決於德軍能否登陸,一旦登陸,日本必敗。


視野新觀


打要看怎麼打。

如果把日本和德國放在陸地決戰,那麼日本可能死的渣都不剩。

如果讓日本和德國在海上決戰,那麼德國肯定不是日本的對手。

首先來分析一下雙方的陸軍裝備。

德國方面,代表性陸軍裝備有虎式坦克,Flak36反坦克炮,MG42機槍。至於德軍的單兵裝備就更加細緻入微了,在此不一一贅述。


日本方面,雖然日本在中國大陸所向披靡,但是真要分析一下日軍裝備的話,其實日本陸軍在當時根本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武器。比較著名的就是三八大蓋,歪把子機槍,這兩種武器拿到歐洲戰場根本不夠看的。而且日軍機動化也不足,二戰時大部分還處於騾馬化。


所以比陸軍,日本必死無疑。

至於海軍方面,日本擁有大量航母,和全世界最大的戰列艦,德國因為是陸地國家,反而乏善可陳。比海軍,日本更勝一籌。


團長體育


二戰日本能不能打過德國,去問美國人就知道了。

美國和日本德國都有打過,最有發言權了。

日本天皇批准日軍偷襲珍珠港,就是明知打不過美國,才使用這種下三濫的手段。

希特納為了兌現承諾,馬上對美國宣戰,就是不怕美國,才敢光明正大的宣戰。

從美國對德日的重視程度也能看出,羅斯福制定先歐後亞政策,也證明美國認為最大的敵人是希特勒,而不是天皇,只有打敗德國,才能取得二戰的勝利。

事實也證明羅斯福的判斷沒錯,“中途島戰役”後,日本就原形畢露,被美國用實力壓著打,打的懷疑人生,美國愛怎麼欺負就怎麼欺負日本。

打德國去不一樣,北非戰場,意大利戰場被德軍打怕了,拖到1944年才敢與德軍面對面打,才敢發動諾曼底登陸,而且還在荷蘭“花園行動”中被德軍圍殲,在“阿登戰役”中差點被德軍趕下海,就說明德軍不怵美軍。

日本卻不一樣,美國為日本特製了B29東京快車,來去自由,不分晝夜火烤日本,根本不考慮日本人的感受,天皇的感受,日本軍人的感受。

美國人對德日戰俘態度也能看出,因為美國人認為打不過的敵人才是朋友,對德國戰俘好吃好喝伺候著,對日本戰俘基本斬盡殺絕,當畜生對待。

美軍在與德軍面對面作戰時,除了數量多,質量大都不如德軍,德軍有噴氣式飛機,有導彈,有88高炮,有虎豹坦克,有先進無線電,有夜視儀,有鐵拳,有MG42機槍,有突擊步槍等等,都領先美軍幾乎所有武器。

日本打到後期,連個人單兵武器都不足,只能實行“一億玉碎”,發動自殺攻擊。

美國打敗德國後,第一件事是抓德國科學家請回美國,將德國技術專利洗劫一空運回國,把德國防軍優秀將領當貴賓對待。

美國打敗日本後,根本不把日本將領當人看,根本不把日本科學家當人看,根本不把日本技術當寶貝,根本不把日本武器當回事,都拿去填海,不運回美國向公眾展示。

對德國先進武器卻不同,都當寶貝統統運回國向公眾展示。

美國通過將德國先進武器運回國,讓民眾深刻體會到美軍打德軍的不容易,更能激發民眾的愛國心。

美國通過扔日本兩顆“原子彈”,讓民眾得到報復的快感,認為只有將日本踩在腳下,才能讓日本人永遠低美國人一等。

美國人民通過了解德國先進武器,先進技術,先進理論,一致認為美國不能過分壓榨德國人民,讓德國人民投奔蘇聯懷抱,要與德國人交朋友,才能保證歐州不被蘇聯控制。

所以通過美國人民對日本對德國的態度就知道德軍和日軍的區別了!


光芒萬丈34957


雖然日本和德國都是軸心國成員,但其實大家心知肚明,軸心國真正的決定性力量是德國,意大利只是被希特勒牽著狗繩到處咬人的狗而已。



日本由於在遙遠的亞洲,希特勒沒辦法給他套狗鏈,但是還是時不時扔塊骨頭利用一下,主要目的是希望日本在亞洲牽制一下歐美在亞洲的殖民力量,最後配合進攻蘇聯。



要知道德日戰鬥力孰強孰弱其實很簡單,德國進攻蘇聯,要不是斯大林格勒的層層要塞攔阻,德國的大規模機械化部隊差點一個衝刺就到了北高加索地區,強大如蘇聯幾個月時間就有了亡國之虞。所幸一個要塞作用、一個天氣作用,加上希特勒的好大喜功,不然,當時蘇軍真的不是德軍的對手。



當蘇軍解決掉德國後,揮師中國東北收拾關東軍,日本傻眼了,先不說單兵戰鬥力、素養、意志,關鍵是裝備的代差,面對蘇聯的鋼鐵洪流,日軍第一次嚐到了有勁使不上,眼睜睜看著捱打的滋味。要知道中國軍人已經飽嘗那種滋味近百年了。



結果沒有懸念,蘇軍碾壓式的打擊讓不可一世的關東軍潰不成軍,還被蘇聯生擒六十萬押回西伯利亞做苦役。這就是善惡終有報,不是不報,只是時機未到。


這樣一對比,明眼人都知道日軍的戰力和德國肯定是沒法比的,如果非要比,那就是一個在天一在地。


謝金澎



德軍對日軍,陸戰就不談了,德國陸軍二戰世界第一,之所以蘇聯能贏,完全是人命堆的,加上英美兩國無限補給。隆帥一人,給50萬部隊,平推日本陸軍沒什麼問題。

日本自明治維新開始便致力於發展一支強大的海軍,資源上對海軍極度傾斜,以全國之力打造海軍。二戰中,太平洋戰場和美國海軍打的挺熱鬧,看似十分強大。對陣德國海軍總能贏吧?

理想很美滿,現實很殘酷。德國地理上是個大陸國家,臨海只在帝國北部,德國海軍被英國皇家海軍配合英國皇家空軍死死封鎖在北海和英吉利海峽,根本無法進入大西洋,加之一戰後德國資源不足以同時發展陸軍海軍,所以果斷放棄了發展水面艦艇,轉而發展性價比極高的潛艇部隊來和英國打破交戰。而英美兩國在大西洋反潛,英國投入40艘航母,美國125艘航母,當然其中大多數都是護航航母。英美損失(僅被潛艇擊沉)戰鬥艦艇175艘,商船1600萬噸,可以說德國海軍雖然敗了,但是從雙方戰損而言德軍完勝。

而反觀日本海軍的實力,二戰時期總計23艘航母(其中包括商船改造、水上飛機航母改造)戰列艦方面新老式加在一起24艘。

太平洋海戰陣亡情況(只針對潛艇擊沉,不統計聯合航母共同擊沉的)

航空母艦方面,服役24艘,擊沉9艘。

1.蒼龍號,1942年6月4日,在中途島海戰中被美國艦載俯衝轟炸機重創,5日被“鸚鵡螺”號潛艇魚雷擊中,後因火勢無法控制而沉沒。

2.翔鶴號,1944年6月19日,在馬里亞納海戰中被美國潛艇“棘鰭”號用魚雷擊沉。

3.大鳳號,1944年6月19日,在菲律賓海海戰中被美國“大青花魚”號潛艇的魚雷擊中,引起航空燃料蒸汽洩露,後引起大火沉沒。

4.信濃號,1944年11月29日,在東京灣外海被美國潛艇“射水魚”號擊沉。

5.雲龍號,1944年12月19日,在東海被美國潛艇“紅魚”號擊沉。

6.大鷹號,1944年8月18日,在東所羅門海域被美國潛艇“紅石魚”號擊沉。

7.雲鷹號,1944年9月17日,在南中國海被美國潛艇“石首魚”號擊沉。

8.衝鷹號,1944年12月4日,在八丈島海域被美國潛艇“東方旗魚”號擊沉。

9.神鷹號,1944年1月17日,在黃海被美國潛艇“鍬魚”號擊沉。

戰列艦方面,服役12艘,擊沉1艘。皮糙肉厚,潛艇單殺挺費勁。

1.金剛號,1944年11月21日,在被美國“海獅”號潛艇命中3枚魚雷5小時後沉沒。

巡洋艦方面,服役40艘,擊沉13艘。

1.加古號,1942年8月10日,被美國潛艇“S-44”號擊沉。

2.足柄號,1945年6月8日,在蘇門答臘海域被英國潛艇“鋒利”號擊沉。

3.愛宕號,1944年10月23日,在巴拉望島海域被美國潛艇“海鯽”號擊沉。

4.摩耶號,1944年10月23日,在巴拉望島海域被美國潛艇“鰷魚”號擊沉。

5.鳥海號,1944年10月25日,在薩馬島海戰中被美國艦載機擊沉。

6.天龍號,1942年12月18日,在新幾內亞以北被美國潛艇“大青花魚”號擊沉。

7.龍田號,1944年3月13日,在八丈島海域被美國潛艇“玉筋魚”號擊沉。

8.大井號,1944年7月19日,在馬尼拉灣被美國潛艇“三葉尾魚”號擊沉。

9.長良號,1944年8月7日,在九州島以西被美國潛艇“鳴魚”號擊沉 。

10.五十鈴號,1945年4月7日,在Sumbawa被美國潛艇“牛鼻鱝”號擊沉。

11名取號,1944年8月18日,在薩馬島東被美國潛艇“魴魚”號擊沉。

12.夕張號,1944年4月27日,在帕勞群島被美國潛艇“大翻車魚”號擊沉。

13.阿賀野 1944年2月16日,在特魯克島海域被美國潛艇“鰩魚”號擊沉。

驅逐艦方面,擊沉42艘。數據不小,可以自行拉到底。

1.峰風號,1944年2月10日,在臺灣海域被美國潛艇“鯡魚”號擊沉。

2.衝風號,1943年1月10日,在日本近海被美國潛艇“鱗魨”號擊沉。

3灘風號.1940年改為第二號哨戒艇。1945年7月25日,在爪哇海被英國潛艇“倔強”號擊沉。

4.羽風號,1943年1月23日,在卡比延被美國潛艇“鶴魚”號擊沉。

5.秋風號,1944年11月3日,在南中國海被美國潛艇“青花魚”號擊沉。

6.野風號,1945年2月20日,在南中國海被美國潛艇“海鯿”號擊沉。

7.沼風號,1943年12月18日,在沖繩以南被美國潛艇“灰鯨”號擊沉。


8.朝風號,1944年8月24日,在林加延灣被美國潛艇“坐頭鯨”號擊沉。

9.松風號,1944年6月9日,在父島海域被美國潛艇“劍魚”號擊沉。

10朝凪號,1944年5月22日,在父島海域被美國潛艇“鰲綠鱈”號擊沉。

11夕凪號,1944年8月25日,在呂宋島西北被美國潛艇“大魣魚”號擊沉。

12卯月號,1944年12月12日,在奧爾摩克灣被美國魚雷艇擊沉。

13水無月號,1944年6月6日,在塔威塔威錨地附近被美國潛艇“鯔魚”號擊沉。

14薄雲號,1944年7月7日,在擇捉島海域被美國潛艇“鰩魚”號擊沉。

15.白雲號,1944年3月16日,在北海道海域被美國潛艇“南歐鯖魚”號擊沉。

16磯波號,1943年4月9日,在博頓水道被美國潛艇“南歐鯖魚”號擊沉。

17狹霧號,1942年12月24日,在進攻庫欽作戰中,被荷蘭潛艇K-16擊沉。


18漣號,1944年1月14日,在亞普島海域被美國潛艇“大青花魚”號擊沉。

19雷號,1944年4月13日,在關島附近海域被美國潛艇“鯔魚”號擊沉。

20.電號,1944年5月14日,在蘇拉威西海被美國潛艇“北梭魚”號擊沉。

21.子日號,1942年7月5日,在阿留申群島被美國潛艇“海神”號擊沉。

22.時雨號,1945年1月24日,在馬來半島東岸被美國潛艇“黑鰭白魚”號擊沉。

23.五月雨號,1944年8月26日,在帕勞群島被美國潛艇“黃貂魚”號擊沉 。

24.海風號,1944年2月1日,在特魯克群島北部海域被美國潛艇“鶴魚”號擊沉。

25.山風號,1942年6月23日,在房總半島被美國潛艇“鸚鵡螺”號擊沉。

26.涼風號,1944年1月25日,在加羅林群島被美國潛艇“跳魚”號擊沉。

27.大潮號,1943年2月20日,在馬努斯島被美國潛艇“大青花魚”號擊沉。


28.霰號,1942年7月5日,在基斯卡島海域被美國潛艇“黑鱸”號擊沉。

29.夏潮號,1942年2月9日,在婆羅洲以東被美國潛艇“S-37”號擊沉。

30.浦風號,1944年11月21日,在臺灣海峽被美國潛艇“海龍”號擊沉。

31.穀風號,1944年6月9日,在塔威塔威被美國潛艇“鯔魚”號擊沉。

32.秋雲號,1944年4月11日,在蘇拉威西海被美國潛艇“小銀魚”號擊沉。

33.風雲號,1944年6月8日,在達沃灣被美國潛艇“狗鱈”號擊沉。

34.玉波號,1944年7月7日,在馬尼拉灣以西被美國潛艇“斑革魨”號擊沉。

35.早波號,1944年6月7日,在塔威塔威被美國潛艇“鯔魚”號擊沉。

36.岸波號,1944年12月4日,在巴拉望海域被美國潛艇“三葉尾魚”號擊沉。


37.秋月號,1944年10月25日,在呂宋島東北被美國潛艇“大比目魚”號擊沉。

38.霜月號,1944年11月25日,在婆羅洲以西被美國潛艇“棘鰭”號擊沉。

39.桃號,1944年,在馬尼拉以北被美國潛艇“玳瑁”號擊沉。

40.早苗號,1943年11月18日,在蘇拉威西海被美國潛艇“鰺魚”號擊沉。

41.芙蓉號,1943年12月20日,在馬尼拉灣被美國潛艇“河豚”號擊沉。

42.刈萱號,1944年5月10日,在巴丹海域被美國潛艇“鱈”號擊沉。

算了算,日本海軍的1/3家底都交代給了美國海軍的潛艇部隊,剩下基本都被空軍搞定了。日本海軍的反潛能力……😓還真tm不是一般的差。防空差、反潛差,偏偏碰上了潛艇打的美英兩大海軍強國很無奈,空軍打的英國皇家空軍幾乎死絕的德國……拿日本海軍堆德國海軍,想想就行了,沒有美國那個國力根本耗不死德國海軍。而且德國海軍水面艦艇的質量,還有飛機質量、雷達、聲吶方面都要優於日本。真沒什麼懸念。更別說,戰爭的走向最終還要陸軍來一錘定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