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易激綜合症如何治療?

江林65233906


曾醫生從事胃腸外科多年,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病人:不明原因反覆腹痛、腹瀉、便秘,但血液常規、大便常規,甚至CT、胃腸鏡檢查做了一遍又一遍,仍然沒能找出真正的元兇。很多人為此沮喪不已,總以為自己得了什麼不治之症,整日鬱鬱寡歡,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

其實,這就是腸易激綜合徵,它是消化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年輕人和中年人多見,女性發病率較男性高,以腹部不適、排便次數、排便形狀改變為主要表現。

腸易激綜合徵目前病因不明,可能與胃腸道動力異常、腸道粘膜免疫紊亂、菌群失調、心理因素等有關,因此治療的手段也相對有限。腸易激綜合徵常用的治療方法有:

一、保持良好的心態

腸易激綜合徵雖不致命,但反覆發作的腹部不適給患者的生活及情緒帶來嚴重的影響。不敢長途旅行、不敢出席長時間的會議,關鍵時刻還總是控制不住地想上廁所。這些說不出口的煩惱,讓許多患者困惑不已。此外,其病程較長,症狀頑固,治療效果欠佳,這給患者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因此,應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改變生活及工作狀態,告訴自己這不是什麼大病,不會惡變,要增加自己抗病的信心。這是治療的首要條件。

二、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良好的飲食習慣對治療腸易激綜合徵起著重要的作用。便秘為主者應適當增加膳食纖維、高纖維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有助改善便秘;腹瀉為主者應減少咖啡因、酒精及飲料的攝入,避免生、冷、辛辣刺激食物,並避免暴飲暴食;腹脹患者應避免產氣食物,如豆類、洋蔥、芹菜等,進食時細嚼慢嚥;此外,發病後,請儘量不吃易致敏食物,如蝦、蟹、魚類、堅果等。

三、改善腸道內環境

可選用益生菌如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腸溶膠囊調節腸道菌群;還可服用谷氨醯胺類製劑促進腸黏膜細胞生長,儘快修復受損腸黏膜屏障。

1、止瀉藥:腹瀉患者可以適當使用一些止瀉藥,如匹維溴胺、曲美布汀、複方苯乙呱啶、蒙脫石散等。

2、通便藥:以便秘為主的患者,大便乾燥時,可用石蠟油,或服用生血潤腸通便合劑;亦可用開塞露、甘油栓塞入肛內,使肛門潤滑,便於大便排出。但切忌大劑量、長期使用刺激性瀉藥,如含番瀉葉、大黃、蘆薈等中成藥。

3、解痙藥:以腹痛為主的患者,可使用阿托品,可有效解除平滑肌痙攣起到止痛作用;還可以使用格拉司瓊,通過腸道神經系統降低內臟敏感性從而有效減輕腹痛。

4、對精神緊張、失眠較嚴重的患者,可在每晚睡前口服安定,或用谷維素,以調節植物神經功能。

腸易激綜合徵患者應該及早到正規醫院的消化內科就診,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範治療,千萬不能自行濫用抗生素。對於反覆發作的慢性腹瀉,使用抗生素會導致腸道菌群紊亂,加重病情。需要強調的是,腸易激綜合徵一般不會演變成惡性疾病。但作為一種功能性疾病,患者要遵醫囑及時服藥,並做好持久治療的準備。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若有相關問題,請關注後在評論區留言諮詢。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臨床上腸易激患者呈不斷增長的趨勢,已經成為了發病率最高的全球性功能性的疾病。這類患者檢查一切正常,沒有實質性的病變。從名字上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個病就是說你的腸道較正常人更容易受到刺激,隨後出現的一系列症狀。其發生多認為與遺傳因素、內臟敏感性、胃腸功能失調以及情志因素相關。

臨床上多見腹瀉型、便秘型、混合型(腹痛、腹部不適)三種類型的腸易激綜合徵。由於您問的問題過於籠統,也未進行相關症狀的描述,故接下來我將分別講述一下三種類型的治療方式以供您參考。腹瀉型:止瀉藥如洛哌丁胺、5-羥色胺受體拮抗劑,臨床多用阿洛司瓊、同時還會相應的給予抗生素,臨床研究這類患者多有腸道有害菌群增多的表現。便秘型:口服瀉藥、促進胃腸道蠕動的藥物如枸櫞酸莫沙必利分散片、促腸道分泌劑如魯比前列酮,同時患者可以多食纖維類的食物。混合型:對於患者出現的相應症狀對症治療,疼痛給予止痛藥和解痙藥,出現腹脹服用除脹的藥物等。

雖然腸易激不會併發嚴重的併發症,但是它反覆發作,不易治癒,已經影響腸易激患者的生活質量。但是仍需告誡患者不要過於緊張,要保持情緒的舒暢,不要過度的關注自己的疾病。平常生活中要自我調整,轉移注意力,飲食也要自己控制,合理飲食,同時還可以增加適量增加自己的運動,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本期答主:王倩倩 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腸易激綜合症由於病因和發病機制仍未闡明,迄今尚無一種方法或藥物有肯定的治癒效果。目前的治療措施主要是對症處理,矯正與症狀相關的病理生理異常,如改善胃腸動力、解除痙攣、減少腸內產氣,並輔以必要的心理治療、中藥治療和飲食治療。

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瞭解患者的心理狀態,並用患者能夠理解的語言,向患者進行充分解釋,使患者真正瞭解腸易激綜合徵的發病因素、病程特點。同時給予心理療法,包括鬆弛療法、催眠療法、認知-行為療法和動態心理療法等,必要時請精神病專家參與治療。

調整生活方式,鼓勵患者加強鍛鍊,按規律的時間排便。囑患者記錄兩週內的生活方式,包括症狀、排便、飲食以及用藥等,確定哪些是症狀的誘因,從而採取相應的調整。

腸易激綜合徵預後

一般較好,大部分患者在12個月內症狀消失,並很少引起新的疾病。然而持續性腹部症狀的預後較差,約5%~30%的患者在5年後仍有症狀。提示預後不好的危險因素包括嚴重心理障礙、病程長和有既往手術史等。

屠醫生 中醫副主任醫師,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肝病、胃腸病、腫瘤等消化系統疾病領域,歡迎大家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關注 屠醫生 頭條號 更新更專業健康養生知識


屠醫生


藥物治療:主要在於穩定神經功能:①保證睡眠,可用安定,每次5一10毫克,每天2一3次。穀物素每次20毫克,每天3次。②對抗抑鬱,可用氯丙嗪每次25一50毫克,每日3次。③緩解疼痛,可用654一2,每次10毫克,每日3次④止瀉,可用乳酸菌素片4片,一天三次。(二)中醫中藥調理。


仁濟仁愛888


可以用益生菌


葆嬰愛燕15621796598


吃中藥好得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