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長大的農村老家被拆掉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走你妹的名字


用一句最貼切的話來說就是:物是人非事事休!

我家鄉現在的村子裡,只有不到20人了,想想我們小的時候,那個時候,人丁興旺!

家家過年的時候,小孩子狠多,超熱鬧的,現在回家的時候,這種感覺完全變掉了。

你只有望不盡的山,乾裂的黃土地,我們這個地方就是靠天吃飯,如果老天爺不長眼,今年不是風調雨順,莊稼作物什麼的收成都就沒有!只能,望天興嘆!

你說從小長大的農村老家被拆掉了,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我很明確的告訴你,當你走很遠,見不到一個人的時候,你就知道什麼是一種失望和淒涼!

很難過!


素材酷


我家就是農村的,一提起農村,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貧窮落後,但是現在社會發達了,人們的生活都提上去了,以前農村人就盼著和城裡人似的天天大魚大肉的吃,住樓房開轎車,現在城裡人都反而嚮往農村人的日子,吃青菜,騎單車,我們家馬上拆遷搬遷了,很懷念天天家裡串門的日子,幾個鄰居圍坐在電視機旁邊,吃著瓜子,講著村裡發生的趣事,自己家裡種的青菜都東鄰居一把,東西鄰居一顆的送,地裡有活,鄰居們也都幫和著,弄弄的親情味,真的遠親不如近鄰,最起碼的從小到大在這農村長大的,如果真要拆遷,我肯定會捨不得,如果真是不得不拆遷的話,那也只能默默的流下淚水,和滿滿的回憶。







小溪邊的傳說


友友們,下午好!

小編是易懷舊之人,雖說是80後,年齡還不算大,但我對那些老物件、老房子、老家有著很深的感情。

雖說拆遷每家每戶會有不少的補貼,可以住進樓房,卡上多了不少存款,但以前住老房子與鄰里之間那些溫馨畫面只能在記憶裡尋找了。
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無論長大後發展成啥樣,去過多遠的地方,多少個異地。最後的歸途還是要回到那個生我們、養我們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家、就是根。


時間是個特別奇怪的東西,有時會使我們銘記一些東西,但有時又會使我們淡忘一些記憶,從小長大的老家,承載著我們的童年和少年的酸甜苦辣,記載著我們簡單而又快樂的點點滴滴。生我們,養我們的老家是曾經最美好兒時記憶的地方,包含著我們的榮耀和些許疲憊,不管我們是成功失敗亦是平凡,老家,我們的根,永遠在那裡靜靜的等著我們。詩人說,埋葬親人的地方便是故鄉,當我們連自己從小到大生活過的老家都將被夷為平地之時,我們只能低頭嘆息:故鄉、家、根,我們永遠回不去了。

所以說,從小長大的農村老家被拆掉,會使我傷心落淚。


鏡頭的生活


那是一種說不出的痛!我的老家的房子去年夏天被拆除的,因為實行異地搬遷!在拆除現場,我看著轟隆隆的挖掘機,看著磚頭瓦塊在塵土中夷為平地,那是我出生和長大的老屋,在現場我對著老屋唱了一首歌:風中有朵雨做的雲,老屋就像那雲,我的心裡全都是你,不知又將吹向哪裡?

這是一種無言的傷感,這是回不去的過去,這是夢裡常見的故事,走遠了,只剩下回憶!

再見了再見了,夢中老屋!我將要再去遠方尋找未來,假如我有一天榮歸故里,可惜在沒地方述說情懷!



鄉村知性美女


社會要往前發展,農村更要有大變化,以後,一個個美麗的新農村,會越變越好,越來越美麗,舊房子會被折,舊村變新貌。隨著時代發展,舊時的記憶,會越來越找不到。所以,人不應該沉思於舊事物,而應當更加邁步新生活。一箇舊的家鄉被拆,就會有一個新的村莊出現,我們當然不能自私於自己的回憶,而不支持新農村建設,只有美麗的新農村,才能帶給更多人幸福!

家鄉被折了,再感到親切,也只能盡情的多看幾眼,還好,現在有手機、攝像機,可以錄影、拍照留念,自己啥時想起,可以在照片、影像中看看,慰藉下自已有時回憶以前的心情,或許使自己搞亂的心情,能很好的平靜下來。

從小長大的農村老家如能舊貌長久,有時,兒時的場景對自己也很重要,常去瞧瞧,很能穩定自己累了、煩了的心思。但社會的一切,都不會只隨著我們的享受轉,我們當然應當適應著社會而要去把思想轉變。家鄉被折了,還是去很快適應一個新的家鄉為好!


紅花綠葉青青草


謝謝。

"從小長大的農村老家被拆掉是怎樣的感受"?看著這個主題好像我農村的老家己"面目全非",與我傷感情離了。但是,如果被"拆掉農村的老家,我的體會"與眾不同":

一,從小長大乃至暮年齡高,農村老家可以說是父母親的替身,同甘共苦而又朝夕相伴的不可忘懷的"知己朋友\

喜205409161


搬遷離家,拆遷推到老屋的時候就像一個孩子丟了自己最喜歡的玩具一樣,空落落的,好像丟了什麼一樣,當回過神來就特別想哭,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你只有經歷了才明白那是怎麼樣一種失落,語言形容真的太過蒼白。現在社會發展非常快速,農村要麼集體搬遷要麼地段好的就是拆遷,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我覺得拆遷要比搬遷好得多。

我是甘肅農村的農民,由於集體搬遷,離開了原來的老家,建設的新農村從山上搬到了縣城郊區,需要自己付十多萬元入住新房,從長遠來看,交通方便了很多,而且以後孩子教育也能得到改善,不過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我們農村人祖祖輩輩守著幾畝地習慣了,沒有謀生技能,做小生意又沒有本錢,只能靠謀苦力打工維持生活,經濟收入沒有提高,可是搬遷以後的費用卻漲了,吃住行用都要花錢,反而讓我們農民活的更加緊巴巴的了。雖然這也是發展新農村的好政策,就希望工作崗位能夠多一點,讓農民有工可打,有活可幹,不然農民收入提不上去活著只會更累。

農村拆遷的話比較好的一點是會有補償款,說的不好聽一點,甚至有些人可能會暴富,就算差一點也能提高生活質量,而在山區的農民搬遷的話基本沒聽過免費搬的,確實老家山區不便利也沒有多少可補償,搬遷從長遠來看是有好處的,但就近期生活來看,拆遷無疑比搬遷好的多,而且拆遷的話也基本還是在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沒有多大變化。

不管是拆遷還是搬遷,老家沒有了,對於農村人來說確實就像第一次離開家長去遠方一樣失落,畢竟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片鄉土,現在雖然有很人都在外面買了房生活,但依然從言語中感受的到對家長的思念,落葉歸根嘛,每個人都深深愛著自己出生的這片鄉土,我們搬遷的時候爸爸媽媽都說真好現在方便多了,但可以感受到他們捨不得,眼睛裡都含著淚水,走的時候摸著大門說不知道還能不能回來。人都是念舊的何況是家,離開的時候真的特別難受,去了新地方久久不能適應,好像被掏空了心一樣,剛開始真的日思夜想,想念家裡的點點滴滴,一棵樹一顆草,真的當離開了家以後都沒機會回來的時候才知道那有多失落。


小農民蛋哥


家鄉代表的是根,老房子代表的是溫暖,突然把你的安全感抽走,內心是空落落的,難免有點心酸,回憶被斬斷,外遊的人回老家找不到親切感,一切覺得陌生。

人為什麼一提到自己從小生活的地方,心裡會不由自主的溫暖起來,嘴角會上揚,會滔滔不絕的說起自己小時候的喜怒哀樂。興許人長大踏入社會了,社會的冰冷,無情,殘忍,讓自己也變得也跟著這般,人畢竟是人,是有七情六慾的,再殘酷的人內心都有一點點溫暖,這個溫暖來自小時候的天真無邪,人會戀舊,人的年紀越大越想落葉歸根,尋找那些溫暖。



農村老房子被拆,會給一點補助,但是遠遠不夠重新再蓋,老房子的風貌也不復存在,菜園子沒了,鄉間小道也少了,大家也不會端著碗在門口一邊吃飯一邊聊天,會有太多得不捨


郭家阿萌


很小的時候拆遷,爺爺奶奶造的老房子拆到了。在現在看來,那真正是老房子了。泥土磚瓦,只有兩層樓,還是低矮型的。陽臺的護欄是後來加上的,樓梯還是木頭做的。有灶臺做飯,水缸存水。不遠處有口井,周圍的住戶全是取的井水,飲用,洗衣。

我童年的記憶就是在那裡。滿山遍野的跑,很少被大人看著,活著長大了。

父母包括爺爺奶奶都有工作或者幹活。有時候就是簡單的洗衣做飯,就沒有空閒來管我們這些小孩了

童年老房子的遊戲有很多,不像現在的孩子有那麼多的玩具,可是總是能找到可以去進行的遊戲,跳格子,捉蟲子,躲貓貓。

拆遷搬家主要還是大人們的事,我們作為孩子跟著父母被安置在了新的住處,還是很快就習慣了。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

不過在很久的時間裡,每一次做夢,總是夢到還生活在老房子裡。

夢醒之後迴歸現實,也是忙碌在學習裡,學習成了父母最看重的,關於我的一方面。

再後來,在那裡的拆遷建造影響減弱,足夠安全了之後,我也會偶爾跑去看看。已經不一樣了,只是那口井還在那裡,也不一樣了。

根據那口井,還是能找出原來老房子所在的範圍。

聊起來也會提到,原來的家在這裡。

回去看看的情況很多,但是已經不在了,也沒有多少可惜。到底時代在進步,現在的生活條件不是那時候可以比的。

只是懷念依舊在,到底童年的樂趣就是在那裡。


指間花顏


我家就是農村的,一提起農村,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貧窮落後,但是現在社會發達了,人們的生活都提上去了,以前農村人就盼著和城裡人似的天天大魚大肉的吃,住樓房開轎車,現在城裡人都反而嚮往農村人的日子,吃青菜,騎單車,我們家馬上拆遷搬遷了,很懷念天天家裡串門的日子,幾個鄰居圍坐在電視機旁邊,吃著瓜子,講著村裡發生的趣事,自己家裡種的青菜都東鄰居一把,西鄰居一顆的送,地裡有活,鄰居們也都幫和著,弄弄的親情味,真的遠親不如近鄰,在城裡,對門鄰居都相互不認識,還是嚮往農村樸實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