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高中,差一分交給學校2萬1千元,這樣收費合法嗎?

用戶76109262303


在這個時候就真正體現出了分數的價值了,要不然為什麼總是說知識就是財富呢?

在優質教育資源稀缺的情況下,大部分家長是不會放棄任何一次機會的。為了讓孩子能取得好成績,家長會給學生花代價去補課,在考完試後,如果成績不理想又會到處找關係,花大價錢,想辦法把孩子送到好的學校。

掏高價錢把孩子送到重點學校,基本上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況且拿上錢還不一定能送的進去了。

今年秋季開學的時候,本地的一個學校就有這樣一個政策,低於錄取分數線5分以下的學生可以來報名,但需要交錢,缺一分交一萬,美其名曰叫贊助費,當然了光交錢還不行,還需要有找一個學校老師擔保。這個消息也僅僅是內部通知,就這樣一下子堆積了好幾百名家長,很多人拿著錢,可是找不到擔保人還是沒辦法報名,最後也僅僅只有三十多名學生通過順利報名了。

這個做法合法不合法我們不去討論,既然學校能出臺這個政策,就一定會想好了對策,肯定也是經過多方協商好的,比如說這次的這個贊助費說的是用於本地的扶貧工作,最後究竟多少會用於扶貧就不得而知了。

在高中階段學校之間的差距是很大的,不管是從硬件設施,師資力量,管理水平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特別是優質的生源和師資的高度集中,可以讓好的學校越來越好,而一般的學校會漸漸落伍,從每年的高考成績就可以看出,好的可以把比較差一些的甩開很遠。


胡老師數學課堂


我來談談自己的親身經歷吧。四年前小孩差六分沒考上縣重點高中,當時擇校生十分以內每年出擇校費2600元,我們徵求孩子意思,看得出來小孩很想上重點中學,我和他媽就和他談話,我們是農村家庭,並不寬裕,每年多出這麼多錢對我們家庭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你一定要珍惜,當時孩子使勁的點了點頭,高中後小孩成績突飛猛進,因為很少離開書桌,現在屁股上還有淤血引起的兩個黑疤,去年高考孩子以高出一本線七十多分,全校排名42名的成績被北京一所211大學錄取(當時中考進高中時全校排名在一千名以外,全校高考1200多學生),聽說這所高中現在已取消錄取擇校生,所以我家孩子是幸運的,每個層次的高中學習氛圍和師資力量真不一樣的,讓孩子出擇校費千萬不要讓他們覺得心安理得,要激勵他們發奮圖強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AA人民利益


坦白的說,學校這樣收費不合理。但即使不合理,但能在拿錢的情況下,讓孩子有高中可上,題主應該感到慶幸,為什麼這麼說呢?我說說我的經歷吧。

孩子考高中時,面臨這樣的情況:

一,教育局為了避免學生擇校,普通高中收不到學生,所以規定中考只能報一個志願。

二,重點高中有第二次錄取,第二次錄取的分數比第一次錄取的分數稍微少點,但需要拿部分錢。

三,考不上的學生也有第二次報考的機會,但第二次報考的學校是公認的不太好的學校。

正因為這樣的情況,孩子報考時,我讓孩子報重點高中。孩子的成績並不特別好,但如果發揮好,還是能考上的,即使發揮不好,我認為拿錢也可以讓孩子上,之所以執著讓孩子上重點高中,是因為重點高中學習好的多,學風好,學校的管理也好,有助於孩子的學習 。

中考完後,孩子沒發揮好,成績沒達到重點高中線,但上第二階梯的高中綽綽有餘,可沒報那個學校,所以根本不可能上。那時,有人透漏,重點高中有可能不再第二次錄取,也就意味著即使想拿錢,學校都不收的局面。

於是,孩子即將面臨沒有學上的可能,所以當時我有著前所未有的恐慌。四處打聽,甚至打聽上縣級重點高中的可能性,那段時間是煎熬的,錢就不是事了。幸虧重點高中不知什麼原因,進行了第二次錄取,孩子在這個範圍內,即使多拿了錢,我也特別高興。

第二年,重點高中就沒有第二次錄取的政策,即使找人拿錢都不能上該學校。所以一些邊緣生不得不第二次報考,上了學風不好的高中,三年下來,學無所成。我的親戚就是這樣。

這種政策讓家長的意見很大,中考成了人生的第一大考了。所以今年,中考政策又有所變化,可以報兩個志願了,合理了許多。

所以,題主面對現實,還是接受吧。另外,這件事也可以讓孩子知道,從而促使孩子更努力的學習 。


空谷幽蘭27



這樣的收費完全不合理,不合情,也不合法。一個學校,本來可以召一千人,但它只召五百人。剩下的五百人的名額,就要花錢才能錄取。既然你可以召一千人,那就在考試面前,在分數面前人人平等,按照分數來錄取一千人不就完了嗎?說穿了,這就是金錢做怪,利益驅使。學校利用優勢教育資源,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這裡還要說一下,學生和學生家長的誤區。花了錢,上了學,還要對這一現象感恩戴德,有的說,多虧了可以花錢,不然,就上不了好學校了!其實,是“你被人賣吃了,還要幫人數錢呢”。這真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本來,按照學校的召生能力,按照學生的考試分數,是可以錄取的,但由於學校的設計,不得不花錢。但話說回來了,為了孩子,每個家長都是無私無畏的,錢算什麼?身外之物,都不吝嗇。但也確有家長和學生,因為錢的原因,和好學校失之交臂了,那就實在太可惜了!



盛廣學雜家雜論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先談談我們縣裡情況。

三年前,我們這裡的學生如果考不上重點高中,學校有30%擇校生,也就是分數達不到重點高中分數線,按照學校定的標準,低一分8000元,然後,每低一分再另加50元,最高不能超過12000元,這就給一部分分數線邊緣的學生,多了次選擇的機會,有的學生就是通過高收費進入重點高中的。



還有個別成績很差的學生,家長通過各種關係,通過多種渠道高費進入到了重點高中。當時,也有人怨聲載道,嫌學校高收費。後來,省教育廳出臺政策,取消擇校生,不允許學校再收高費生。新政實施以後,有的學生因為一分之差,而無緣重點高中。還有的學生,因為志願報的不對,而無高中可上。公平是公平了,合理也算合理,可一些家長心急如焚,到處打聽看能不能高費借讀,答案肯定是不能。

所以,合不合理這個問題,不能簡單的回答。首先,高中不是義務教育,可以合理收費。因分數達不到錄取分數線而願意上高中的學生大有人在,如果不收費,讓這部分低分學生進入重點高中,對於考上的學生來說,就是不公平。通過適當收費,給學生一次機會,也不為過。就像上大學一樣,分數低,又想上大學只能選擇三本,或者一些中外合作辦學院校,你能說學校收費不合理,不讓孩子上?

當然,覺得不合理,可以不上。擇校生嘛,是學生選擇學校,又不是學校選擇學生。分數不夠,錢來湊,雖然不夠合理,畢竟有錢還有機會。一旦禁止擇校生,不讓高收費,恐怕家長再有錢,孩子即使差一分,想進重點高中也不可能。所以,這個問題,因人而異。覺得不合理可以不上。


靜等花開2579


孩子考高中,差一分交給學校2.1萬元,這種收費合法嗎?

這事就不是合法不合法的問題,說白了,就是你們沒考上,選擇的自費生,自費生和正常生最大的區別,就是1分等於2.1萬元,你可以心裡不平衡,但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這些都是沒問題的。因為自費生也是有學籍的,也是和正常生一樣的待遇的。

其實,你們要多考幾分,哪怕多考一分,你也不會花這筆錢,所以,錢確實花的冤枉,當然你們不是沒有選擇,你們選擇不花錢而到一個低一等的學校,但你們還不甘心。

既然你們選擇了,就不要抱怨了,尤其不要這種心存僥倖,如果不合法,你知道會是什麼結果嗎?誰吃虧?是你們。

你現在花了2.1萬元,讀了一個好學校,這對那些正常生來說也是不公平的,因為教育資源不可避免的被你們自費的佔用了一部分。

所以遇到這樣問題,不要試圖去破壞規則,否則就是損人不利己,可能你們就是最大的受害者。


韓東言


這種收費沒有法律依據,肯定不合法,名其曰為:資集辦校、擇校費是按招生人數的比例收取,也是得到官方默許,普遍存在,當然收取的資金用於改善所在學校教學的環境和設施。

我家孩子88年小學畢業,以優異成績考上縣中(當年還沒有出臺9年義務教育法)還花6000元(1一200名為一檔次)。91年考高中,我家孩子分數在前100名,這次上縣中免費,100名以下按分數收費,當然分數越少花錢越多。

所以提問的這位友友家的孩子,差1分花2.1萬能順順利利上高中是幸運的,我們這裡縣中差幾分,家長捧再多的錢,學校硬是不收……



老夥計61322


讓我不禁想起了10年前自己上高中的場景,同一所上初中的同學,差一分需要交3000借讀費,後面每相差10分,增加1000元,那是我第一次瞭解到原來學習好也可以為父母省下不少錢。


孩子考高中,差一分交給學校2萬1千元,這種操作當然不合法,但是目前的現狀是,能夠讓自己孩子進入高中繼續學業,相當一部分人是寧願掏錢去解決問題的。

緣何會出現這類情況呢,這是因為大多數家長在心裡還是沒有認可中職教育,很多沒有考上高中的初中生,家長寧願交高價送孩子進普通高中不願意把孩子送去職業學校,在此觀念下,普通高中借讀生名額有限,而需求又很旺盛,自然會出現坐地起價的情況,題主所說的2萬1千元,應該很有可能是重點高中的借讀費。


在目前的教育政策下,普高和中職的比例大概在1:1的比例,這就意味著有很多學生上不了普通高中,所以想要不破費的家長,就要爭取好好培養孩子,在中考多考一分,都是在為家長省錢。

2017年教育部發布高中階段學生招生通知

各地要科學確定普通高中辦學規模,堅持普職招生規模大體相當的原則,把中等職業教育擺在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突出位置,提高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比例。

為什麼不擴大進入普通高中的規模呢?

有人會說,把普通高中的升學率提升上去,那不就解決問題了嘛。顯然這樣的想法也是不符合國情的,國家發展需要各個領域、各個層次的人才,尤其是在工業化強國的道路上,技術人才的缺乏被凸顯出來,適當分流對於人才結構的優化有著重要作用。再者,即便是擴大普通高中升學率,沒有相應數量的大學,高考的結果也會慘不忍睹。

所以面對重點高中的高價借讀費,唯一的方法就是抓好自己孩子的教育,自己的孩子也要爭口氣,在中考中發揮出超出競爭者的水平,不要把壓力的擔子丟給父母。



學習源動力


高中對於擇校生收取高費的事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現在我國教育資源發展極不均衡,主要體現在地區與地區之間的不均衡,學校與學校之間的不均衡。這種不均衡必然導致人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爭奪,再加上政府部門對教育投入的傾斜性,這反過來更加導致了優者更優,劣者更劣,甚至劣者淘汰出局的局面。由此可見,現在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足和公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尤其體現在義務教育階段。

由於優質教育資源的不均衡性,導致了人們對這些資源的爭奪,那結果必然導致這些學校也可以對學生作出選擇了。也就是說不是任何人你想上就上的。而且對於高中而言,已不是義務教育階段了,其對學生費用的收取也有一定的決定權。不過,高中的學費還是要通過物價管理部門,收上來費用後統一上交當地財政部門。至於最終能再回到學校多少教育經費,一是要看當地對教育的投入力度,二是要看學校牛B不牛B了。

那高中為什麼會收高價生呢?

高價生是學校的一大收入,也是為了滿足學生的求學慾望而出現的制度。 高價生就是不列入國家統招範圍、需要自行負擔學費等費用的生源,至於收取費用的多少,各個學校可能有不同的規定。

另外,高價生也不是出錢就能讀的,也需要達到一定的分數線,當然比公費生要稍微低一點。不同學校錄取的分數線不一樣,可以向招生部門具體詢問。

那高中收取高價生的費用是否合理呢?

(發改價格[2007]534號)《關於價格主管部門進一步加強教育收費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第二條作為如下規定:

 加強高中教育收費管理。要認真落實高中階段教育以政府投入為主的政策,加強高中教育成本監審,合理核定高中學費標準,促進高中教育穩步發展。公辦高中招收擇校生要嚴格執行“三限”(限人數、限錢數、限分數)政策。進一步降低擇校生擇校收費標準。學校按規定收取擇校費後,不得再向擇校生收取學費。各地不得在擇校生之外以非計劃生、高價生、調節生、轉學生、旁聽生等其他任何名義向學生收取高額費用。不得以重點校、實驗班、重點班名義向學生高收費。

收取的費用的去處是哪裡?

我想這個不是咱們所能左右的吧。嘿嘿……別問了。問了,我也不說。因為我也不知道。

話說回來了,在世界上沒有完全公平,完全合理的事。該該出這個錢,得看看值不值,得自己做出選擇了。

點擊“關注”按鈕,收穫更多!

專注教育,分享教育理念,更多教育文章,敬請關注!


教育時話


顯然,這樣的收費是不合法的。但在這個物慾氾濫的社會,這樣教育不公的行為已經普遍存在了。



如今,在很多地區的學校,都有這樣的現象,差一分交給學校多少多少萬。這顯然是對教育資源的一種收費行為,這樣的風氣不僅沒得到阻止,反而愈演愈烈,直到現在很多學校公開表示“分不夠,錢來湊”這樣的條件。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呢?



首先,是因為我國優質教育資源的匱乏直接導致了很多學生沒法接受優質教育,家長才會想盡辦法把孩子送往更好的學校。那麼,要把孩子送進更好的學校的條件只能是“交錢”了。

其次,是因為各地優質的學校公開選擇收費。有些學校本來是可以招收一千人,但他們選擇招收五百人,剩下的五百人就要靠交錢來進,所以,學校的不良做法也是導致這個問題出現的導火索。



最後,就是家長願意繳納這些不該收的錢。在這裡,很多家長也是表示無奈,對於金錢來說,當然是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要,所以很多家長只好繳納這樣的費用。

總之,教育必然是整個家庭、整個社會都比較重要的事情。但是,這樣的不公的收費做法應該及時制止!對此,你是怎麼看待的?更多問題歡迎關注交流,成長路上我們一起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