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家庭教育能對孩子起到關鍵作用?

愛唱歌的飛雲


因為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孩子從出生開始,自己還那麼弱小,什麼都不會,她們認為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他們完全依賴大人,所以他們最先學習的對象就是父母,而且他們相信父母說的,做的都是對的,他們會無條件接受父母的各種訓練。

孩子是靠鏡像神經元學習的,孩子看見什麼就模仿什麼,所以孩子潛移默化的就會去學習家長的樣子。

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血緣關係,是一種特殊的愛。孩子會自然和父母保持一致,不然會覺得自己背叛了父母!

所以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就是家庭了!


愛玲說育兒


一個學生跟同學打架了,他的爸爸聽說後很狂躁,罵孩子窩囊,並帶孩子找到對方,現場指揮,打死他,有的是錢,結果孩子一刀砍到脖子上……對方被砍死了,父親傻了,孩子被判13年。大學夢想?沒了!

一個媽媽每天接送孩子,幾乎經常闖紅綠燈,不遵守交通規則已經成了習慣,孩子自己獨立上學了,也闖紅綠燈,一百次都沒有出事,終於有一天,闖紅燈時被一輛左轉的小車撞飛,人生的夢想也飛了。

一位母親,帶孩子去超市買東西,經常順手牽羊,有一天孩子發現媽媽拿了東西沒結賬,提醒媽媽,她說別嚷嚷,她們沒看見。於是這個小姑娘在學校開始偷拿同學東西,上班了偷拿同事東西,後來,進了局子裡。


一位女士哭訴她把最好的生活給了孩子,可是孩子不孝順。那麼是什麼導致這樣的結果?一個是溺愛,一個是言傳身教。孩子小時候,她把不捨得讓婆婆吃,把所有好吃的,穿的都留給了孩子,經常訓婆婆,給孩子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這樣的教育貫穿了很多年,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一位姑娘,從小到大,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在家裡嬌生慣養,家人從不說“不”字,住校上學後,總覺得大家不喜歡她,不聽她的話。與人難以相處。工作了,有一天同事們合影忘了叫她,她難以接受,認為都不重視她,便選擇了自殺。

看看這個孩子,知道媽媽一定是很累很累了,所以捨不得叫醒媽媽,一隻手抓著扶手,咬著嘴唇,顯得很吃力,但是小男子漢堅持支撐,讓媽媽睡得踏實些。


智強禪苑




我是心理問答達人夏蟲不可語冰2008,同時也是一名有三十多年教齡的高中教師。八一年開始大學的四年中研究了心理學和抑鬱症相關問題。自認為培養了一個優秀的孩子,香港中文大學畢業後進入國際平臺投資公司,現就職於新加坡一家投資銀行。



因為孩子出生前就按照國際流行的胎教模式進行音樂胎教。93年出生後根據兒童心理學理論對孩子進行0歲方案的有計劃的教育,也是現在社會上比較流行素質教育,所以我採取了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心理因素影響教育,具體方法如下



一、0–6個月根據嬰兒的腦發育特點,對孩子的感知覺能力進行有效培養。因為這個階段孩子還沒學會走路,大多數時候在小床上躺著。就在小床周圍及視力所見範圍貼上各種顏色的繪畫塗鴉,懸掛各種可動的色彩顯明的氣球。這裡主要培養視覺能力可動的氣球培養孩子眼動跟蹤物體的知覺能力。



聽覺能力的培養主要依靠播方大自然中風、雨、雷、電、牛、馬、雞等各種動物的叫聲來豐富孩子的聽覺,也播放一些古典鋼琴音樂等達到對聲音的分辯能力。另外父母對孩子多微笑親呢和說話都非常重要。



運動能力的培養多是讓孩子自然的爬、坐等可以用食物引導。

這一階段思維還沒有發展起來,因為思維是隨著語言發展的,潛意識開始形成,所以這一階段父母的態度十分重要。



二、6個月到3歲。這一階段孩子的運動能力語言能力逐步發展。從六個月會爬到1歲會走直到2歲會說話。這個階段孩子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和運動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學唱兒歌、常帶孩子到戶外運動可種兒童樂園都是最好的選擇。但是父母的用心對待更加重要。



三、中國有句古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所以說三歲前父母對孩子有意識的培養非常重要,因為可塑性強。

三歲孩子開始上幼兒園(三到六歲)父母的對孩子的影響力變小。孩子與同伴互動增強,各種遊戲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在這個時期我主要利用孩子在家的時間讓孩子講解在幼兒園發生的各種趣事,糗事。目的是學會正確的表達,通過講故事比賽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期間鞠萍姐姐講故事是每天必聽內容。鼓勵孩子參加各種活動尤其是講故事比賽為後來獲得港澳臺滬四地演講朗誦比賽金獎及6個單項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到六歲是孩子素質教育的重要時期,識字和英語等學習應該不需要。最重要的是孩子興趣的培養。我的孩子曾經在這個時期嘗試過電子電子琴、合唱、繪畫、毛筆書法、表演、演講、健美操、跆拳道等各種活動。最終發展最好的是演講朗湧(連續6年獲得上海市演講朗誦比賽特等獎。在高中代表復旦附中參加演講、朗誦比賽獲演講一等獎、朗誦特等獎。在初三時參加上海市中學生主持人大賽特等獎。港澳臺滬四地演講朗誦比賽金獎,醜小鴨童話劇全國展演一等獎。



高考成績達到上海市前500名左右。外交學院畢業後到香港中文大學留學碩士畢業直接拿到國際頂尖投行的offr。現在新加坡工作。

我是心理問答達人:夏蟲不可語冰2008,點贊關注評論轉發可閱讀更多家庭教育的文章。


夏蟲不可語冰2008


家庭教育對於一個孩子甚至對於一個人一生的成長和影響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家庭教育是不可缺少也不可替代的一種教育方式,跟學校教育不同,家庭教育更多地應該作用是支持孩子更健康地成長!

現在很多家長對家庭教育不夠重視,以為孩子這個階段只要學習成績好,就行了。就像匯愛家的教育理念說的那樣——感育,比教更有效!這也不難看出即使很多成年人,即使擁有很高的學歷,但是往往會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來,像前段時間的高鐵霸坐男事件可以看出,當家庭教育缺失即使擁有博士學歷也不能彌補。

在科學良好的家庭教育下成長的孩子,一定是一個獨立,自信,擁有正確價值觀人生觀的孩子,所以家庭教育是可以支持孩子更加健康成長!


樂夏520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自出生就一直會在父母身邊,即使是呀呀學語時,孩子可能表達不出來,但他心裡是非常清楚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直接影響著孩子。

父母如果待人彬彬有禮,孩子也會非常有禮貌。父母如果不會與人交往,孩子就更不知道怎麼和其他小朋友友好相處,因為在家教中他沒有很好的得到學習。

但凡在學校,做事有規有矩,能負責有擔當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父母重視教育,配合教師工作,對孩子要求嚴格的家長。反之,父母疏於對孩子的教育,這些孩子在學校與其他孩子相較,能力也相對弱些。例:不積極參加活動,不按時完成作業,不會與他人交往等!

所以說:父母的教育,對孩子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孩子的教育是由: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方教育相融合,缺一不可的。


老牌幼教人


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佔到60-70%,學校教育20%,社會教育佔10左右!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潛意識是先入為主。六歲以前孩子沒有邏輯思維能力,父母說什麼,孩子就接收什麼,恰恰六歲以前是性格的形成。

性格決定命運,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就是在七歲以前就可以看出孩子是什麼樣的品行,而這個年齡階段跟父母或者祖父母生活的最多,什麼樣的家長教出什麼樣品行的孩子,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個時期形成的品行性格,是很難改掉的!

無論好壞,這些品行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家庭這第一所學校,父母這第一任老師是對孩子一生的影響非常非常的大,起著關鍵性作用!


夏能老師


以前的回答供參考!

影響很大。

1.孩子生活圈主要是在家庭,他對如何為人處世、如何應對世界都是學了父母的模式,所以孩子本能覺得這就是應該做的,別的模式他見得少也學不到。

2.父母喜歡學習日常的言談都會與學習有關,也會有意無意教給孩子許多學習的方法。

3.孩子從日常父母學習經歷中,也能感受到父母學習的快樂,從而激起本身的學習樂趣。

所以家庭教育是浸潤性無聲無息的教育,全面而深刻,孩子受益良多。


1行行復行行


在一個人的童年時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無可撼動。家庭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在無形中塑造著孩子的三觀,培養著孩子的習慣,決定著孩子的人生走向。成人後,孩子的學業成就、工作實績、情感滿足,多多少少都可以在人生早期的家庭生活中找到可勘預測的痕跡。


董董微言


老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三歲之前孩子是模仿大人的動作,表情,行為方式,所以三歲左右的孩子對圖形特別敏感。四歲至七歲就是孩子形成性格的時候,這時候就要看他們經歷過什麼了。

孩子三歲之前大多是和家人在一起,所以家人是孩子的啟蒙老師。


落日350


家庭教育很關鍵,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有什麼樣的家庭,就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影響孩子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