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組織旅遊,成績差的不能去,不達優的不能去,你怎麼看?

小雨zytzytzyt


該校的做法頂著鼓勵一部分打擊一大片的風險,無疑讓其他學生和家長新生抱怨。可能在學校看來,這是一種鼓勵,以所謂的打擊激勵後進,實際上這是一種區別對待,並未就事論事,可以說是毫無益處的。

學校旅遊,或者說是研學活動,它是學校教育的一種形式,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權利,學校不應該也不能以任何理由剝奪。或許在學校看來,這一做法是在踐行分類教學,但是很明顯的,教育與教學不能混為一談。

對於後進生,學校本就有教育引導他們進步的職責,而且即使要懲罰,也要體現在具體的學習上,不能通過傷害學生的人格自尊的形式來體現,那必然是簡單粗暴的。

因此,從精神的層面分析,該校的這一做法與對學生的關愛背道而馳,也不利於形成學生之間良好的人際氛圍。這樣的做法把那些學習好成績高的學生無限放大,讓他們洋洋自得,而讓成績差的學生自卑。如果一個學校在教育方式上一再的以打擊、傷害學生的人格自尊為“利器”,那必然是得不到學生的支持認可的。

強力推行的結果是學生、家長敢怒不敢言,把原本應該集中起來學習的精力被迫分散;也會有部分學生因遭遇這樣的打擊而自暴自棄,學習走向更差,這樣的結果怕是這所學校也不願意看到。

愛是教育的源泉,尊重是教育的前提,遵循規律,不折騰不走極端,才是學校發展的方向。希望今後的這樣的學校、這樣的“教育”方式能夠消失。

學有方法,考有技巧,優學優考策略致力於將學與考的最優結合。更多原創學法類文章,歡迎在公眾號 優學優考策略 中閱讀。如有其他問題,微信找到 “優學優考” 的拼音全拼,和我成為好友,有問必回。



優學優考策略


如果在學習上因材施教,這是對學生負責,有利於提高學生成績,而在集體活動上“因材施教”就是一種歧視。不能公平對待學生、歧視學生的老師就是一個不稱職的老師。


學習成績只是評價孩子的一個方面,還有更多的評價指標。有些孩子成績不好,但是很努力,你就不能說他不是一個優秀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好,雖然主要原因在學生,但是老師也有推卸不了的責任。


有些孩子雖然成績不好,但是情商很高,外出旅遊,不但不會添麻煩,而且還會幫助老師和同學解決好多問題。

有些孩子雖然在教室,在學校很調皮,但是出去之後還是能夠把握分寸,並不像老師想的那樣,淨是惹禍添麻煩。而且老師的責任是教書育人,要負責對這些孩子進行教育糾正,也要敢於讓這些孩子去體驗不同的生活。怕麻煩的老師不是好老師。


至於暈車的同學,不能一刀切不讓去,這個要靠學生自願。有的暈車可以自我克服,就應該去。還有的雖然暈車,但是經歷暈車的痛苦之後,能夠快樂的與大家一起玩耍,這也是一種成長和收穫。

所以,作為老師應該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孩子,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各種活動上。應該給大家提供同樣的學習、娛樂環境,應該讓大家有共同的成長空間,這也是班級教育的魅力所在。

我是辛哥,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看完記得點贊▲啊! 。◕‿◕。


辛哥物理


學校組織旅遊,看到老師的要求是:暈車的不能去;平時不聽話的不能去;成績達不到優的不能去。不能去的孩子家長看到這些要求,肯定心裡不是滋味,這可以理解。



我們不知道老師對於這次旅遊,前面有沒有對同學們提過要求或者說是表現如何才有資格去旅遊。如果老師事先已經向同學們講明‘遊戲規則’,表現不好的同學依然沒有進步,還是照舊,那麼面對這樣被淘汰的局面,不能去的孩子應該沒啥可說的。



如果老師事先沒有說明規則,就宣佈哪些學生不能去,這樣的確對不聽話的孩子和成績達不到優的孩子不夠公平。客觀地說,我們理解出門在外老師帶領不聽話孩子的擔心,但是不支持這種做法。這樣做確實會影響到孩子的自尊心,感覺到被老師區別對待。



家長也要從自家孩子找找原因,老師的做法是不對,要想被優待,就要好好提升自己。這世間沒有絕對的公平。家長也可以趁這次事件好好教導孩子,向孩子說明這次旅遊是老師在表揚品學兼優的孩子。要想得到獎勵,必須努力進步。以上是個人見解,不喜勿噴!


春風化雨花草香


我覺得這個社會本來就沒有那麼多絕對的公平,但參加旅遊,不是憑家庭財力,不是憑父母地位,只要孩子自己成績優秀,甚至是隻要聽老師的話,不調皮搗蛋就可以參加,這個門檻夠低,夠公平了!

且不說老師帶孩子出去,不是在教室上課,會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孩子不聽話會有危險,到時候追悔莫及。老師讓聽話的孩子去,也是為了保障安全。

有些家長處處維護孩子,動不動就提孩子的自尊心,要知道尊重不是別人給的,是自己贏得的!小心維護孩子玻璃心不如讓他們認清現實,自己努力,做到更好!

另外,這次家長通過這種方式給孩子爭取到旅遊的機會了,完全是害孩子,孩子會誤以為凡事不用自己去努力,父母都會給他爭取,即使成績差,即使不聽話,也毫無關係。慣子如殺子,有什麼好!


桂芝大姐


對於學校的這種做法我不認同!



學校本身就是教書育人,教會我們知識的同時,也教會我們做人做事。任何時候,都會有成績差的,不達優的,因為每個學生的身體狀態,智商水平都是不同的,學校本身就是一個團體,團體就要講究團結,旅遊的目的是讓學生開拓視野,放鬆一下心情,多瞭解一下外面的世界,在旅遊過程中,讓學生學會相互支持,相互幫助,達到一個整體和諧,共度難關的合作意識。讓成績差的學生不至於被隔離,被歧視。



學校這種做法反而讓成績差的學生更自卑,從心理上,有著陰影,這種刺激法不妥在於,給成績差的學生加大壓力,產生自卑心理,不利學生的成長。學生成績的提高不是靠這種做法就會收到好的教育效果的,反而,不利的效果更大。



學生的成績是靠學校,家庭,和學生自身三方共同努力的結果,要想改變現狀,需要三方相互溝通,因材施教,找出每個學生的落後原因,最終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魔蠍避風港


我認為很好,從小讓孩子認識到這個社會你不努力,別人就看不起你,也讓家長認識到自己的孩子有幾斤幾兩,不要把啥事都朝老師頭上推。只有這樣,孩子長大才會有競爭意識。狗屁教育專家否定了這個社會本就是弱肉強食的社會,妄圖通過無差別對待,不公佈成績來給孩子營造一個幻想的自由平等的樂園,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你們放心嗎?


望無憂53383277


可以玩,只要你覺得排在最後合適怎麼玩都可以。畢竟精英是少數不是嗎?把別人休息的時間用來學習那是優秀孩子才能幹出來的事。你可以LOL可以吃雞沒人管你,學校可以不分三六九等,以後社會會分。到時候沒有人慣著你了!想改變命運不付出代價行嗎?有時間在家看看書學習一下不好嗎?上學時貪玩的那叫玩嗎?什麼也不懂充其量也就是玩玩手機等長大了明白了想玩了你在幹什麼?在搬磚。人家學習好的沒時間玩的以後大了有大把的時間去玩,別說那些沒用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 人’亙古不變。書中自有黃金屋是真的,書中自有顏如玉是真的。書中車馬多簇簇也是真的。香車美女大房子想不想要?好好讀書吧!以後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升不再會有腦體倒掛的現象了!不再會有中專生做研究生老闆的現象了!不學習你連路都沒有。知道那些人發財了之後第一件事是什麼嗎?給自己弄個學歷,因為他們也覺得丟人。為什麼不爭取第一呢?人人爭先才是一個社會發展的動力?沒有淘汰就是死水一潭。學生要爭的是:我為什麼比人差?都是早上7點多上學,都是一樣的學生為什麼別人比我強?如果腦子有問題就上特殊學校了,既然都在一起學憑什麼我不如你!應該爭的是這些!而不應該爭:你為什麼比我玩的時間長,你怎麼戴世界名錶,你的鞋怎麼比我的貴。有本事了以後自己掙,面子和地位不是別人給的是自己爭來的。記住了你每上升一個名次就把一個人踩在腳下,通往成功大門的方法就是不斷的打敗他們用學習打敗他們叫他們成為你的墊腳石。如果爭不動了做墊腳石也要做最上面的那幾塊!話雖然不好聽但是我感覺我儘量說的都是現實都是真的!就是那麼殘酷,你不拼命後面一大堆人拼命呢!不要被人家淘汰!一路披荊斬棘用別人的失敗鑄就你成功的輝煌!對自己狠一些,今天也許59分明天就爭取60分以後爭取70.80.90.100把那些人統統甩到你的身後,回頭看你驕傲的心情恐怕溢於言表。打敗別人之前一定要戰勝自己,把懶惰丟棄。

最後點一下題吧,我不認為老師有什麼過激行為。老師自有老師教學的方法,不要把‘有教無類’老掛在嘴邊!孔子3000弟子賢人也只有72個如果都無類了那麼賢人就是3000了。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且學且珍惜吧。


神罰之觸


我完全不能認同,學校組織旅遊實際是課外拓展訓練,對每個孩子都該一視同仁,要知道成績好不代表一切,孩子注重的學習的過程,不是一味的靠一張成績單說話。社會需要的是綜合素質高的人才,投身社會才知道,成績好的也許就在給成績差的打工!所以凡事不能絕對,希望教師更加註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習能力,溝通能力的拓展,培養出國家的棟樑之才。不要對學生區別對待!


唔只爭朝夕


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每個孩子未來都有一片天空,根據成績歧視孩子,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不允許差生參加旅遊,是非常不合適的。


科壇春秋精選


我個人認為這個政策非常好,因為它對事不對人,每個學生都有爭當好學生的權利和機會。一方面可以促進同學們好好學習,力爭上游;另一方面對保障活動秩序有積極意義,把部分可能因為不守紀律導致的安全隱患排除掉。從教育孩子的角度家長應該理解和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