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庫:中國導彈實力露出冰山一角 堪稱美軍在亞太的噩夢

自從中美轉入戰略競爭關係後,關於兩國如何戰勝對手的文章和設想層出不窮。從單一武器到戰術戰法,雙方專家和智庫樂此不疲地進行各種紙面上的攻防推演。

11月26日,美國《國家利益》網站以“仔細研究這張照片:這是美軍最糟糕的噩夢”為題發表關於中國導彈和美國防禦系統的矛與盾的文章。不得不說,為了吸引眼球,美國專家們也是花費不少心思起標題。近年來,美媒上“噩夢”(Nightmare)“恐懼”“最可怕”等詞彙屢見不鮮。

在這篇關於中美導彈攻防的文章封面,美媒配了一張中國海軍鷹擊-62遠程反艦導彈的圖。原文如下,以供參考:美國多年來對於臨近太平洋的西海岸遭遇導彈打擊極為擔憂,在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亞兩州設了僅有的兩處洲際導彈攔截基地。其實大國間心知肚明的是,核武器和導彈載體的技術指標競爭雖然重要,但在絕對數量面前都只能屈居第二位。美國真正憂心的是中國與俄羅斯大量的導彈庫存,美軍認為這些導彈嚴重威脅其在歐亞大陸的海外基地。

美智庫:中國導彈實力露出冰山一角 堪稱美軍在亞太的噩夢

美國智庫“華盛頓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SBA)的研究報告指出,後冷戰時代美國防部的導彈防禦重點在於開發應對能夠打擊美國本土的洲際導彈的陸基和海基動能攔截彈,除了海軍之外,沒有任何其他軍種能夠開發出對抗巡航導彈大規模攻擊的辦法。對方大規模巡航導彈或無人機攻擊,能摧毀美國海外基地與其運作所需的堡壘、機場、港口和物資供應站。這份題為“空中與導彈防禦的十字路口:捍衛美國海外基地的新概念和技術”的報告指出,中國擁有1500多枚彈道導彈,包括一些射程長達3000多公里的東風-26中程彈道導彈,它們可以直接攻擊關島的美軍基地。此外中國還擁有數千枚空射巡航導彈,包括射程超過1500公里的長劍-20巡航導彈。俄羅斯則有陸基伊斯坎德爾(Iskander)短程彈道導彈,以及空射的“匕首”(Khinzal)高超音速武器,這些都可以威脅歐洲的美軍基地。中俄還在開發可以進行遠程攻擊的武裝無人機。

美智庫:中國導彈實力露出冰山一角 堪稱美軍在亞太的噩夢

美國導彈防禦局的任務是防禦洲際彈道導彈,但它沒有足夠的專業與資金來開發對抗大規模巡航導彈攻擊的系統,以保護美軍海外基地。因此這個任務便落到陸軍身上,由他們提供陸基防禦導彈和巡航導彈,現在美國陸軍有50座愛國者防禦系統,以及480輛發射車和1200多枚攔截彈。不過它們價格昂貴,而且綜合戰力不足,在發生大國戰爭時效能有限。至於終端高空防禦系統(THAAD),美國陸軍目前只有7套、共42輛發射車和500枚攔截導彈,美國陸軍曾表示還需增加兩座,但75億美元的價格太過昂貴。更嚴重的是,還缺乏用以協調各種防禦傳感器和武器的基地防禦系統。

美智庫:中國導彈實力露出冰山一角 堪稱美軍在亞太的噩夢

美國智庫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認為,應該建立一個針對大規模導彈攻擊的防禦系統來保護海外基地,有內外兩個防守圈。外圈由衛星和無人機組成,以綜合戰鬥指揮系統將傳感器連接到戰機和配備攔截器的無人機,在彈道導彈最脆弱的升空階段予以擊落,或在敵方發射巡航導彈之前擊落敵方飛機。

內圈也差不多,要增加無人機和地面防禦系統,配備高能激光武器或高功率微波武器,甚至還能用榴彈炮發射高速攔截彈打擊巡航導彈與高超音速飛行器。當然,這一切都需要開發必要的無人機、激光、攔截導彈和微波武器。第一步是將挑戰定位為敵方制導武器的大規模群集攻擊,投資非動能和動能系統以抵禦日益增長的巡航導彈和無人機攻擊威脅,才能為美軍維持戰略基地創造更強大的防禦能力。因為大國衝突,每個對手都有成熟的打擊能力,用數百甚至數千個制導武器進行飽和打擊而非少量的彈道導彈攻擊。(原文結束)

這篇“開頭一張圖,內容全無關”的文章,唯一有亮點的地方在於說出了真正的大國衝突的殘酷性。這種殘酷性見於美蘇冷戰時期的幾乎所有的作戰方案設想,為摧毀或者削弱對方核反擊能力,雙方都制定了先發制人的飽和打擊方案。在不存在代差的前提下,技術性能競爭固然重要,但替代不了數量的重要性。對於亞太地區也是如此,無論是臺海還是南海,中國都擁有射程無縫銜接,數量儲備較為龐大的火力為依託。一句話,單靠幾件防禦武器改變力量對比,那只是小國的玩法。此外,美國智庫的套路還是搞技術競爭,要預算求關注,可惜的是美國削減軍費是未來幾年內的基本趨勢。與其玩套路,不如先保住現有的武器研發計劃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