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這個國家現在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蘇沛鋒


近年來,印度的經濟增速可謂冠絕全球,讓世界似乎看到了印度有超越中國經濟的潛力,然而印度的經濟增長面臨著不少的問題,有很大的不穩定性。就拿前幾月油價暴漲、再疊加美國加息的影響,印度貨幣盧布大幅貶值,貶值幅度一度超過12%,成為亞洲年初至今表現最差的貨幣。

1、此前油價暴漲,印度進出口逆差創4年新高

面對同樣的國際環境,為何印度盧比的“抵抗力”如此脆弱呢?其實,這與印度的進出口和財政均出現雙赤字有很大關係。作為世界第三大原油進口國,印度對石油進口的依賴度不斷增加,有望超過第二大原油進口國美國。據印度官方的數據,10月印度的進出口逆差達到171億美元,創出近4年的新高,而國際油價攀升更是擴大了印度的進出口逆差,這意味著印度需要花費更多的美元去購買油價。

隨著印度動用外匯儲備購買的進口石油越來越多,國際市場對印度的資本穩定產生疑慮。數據顯示,從今年4月開始,印度的外匯儲備不斷縮水,直至10月,已經跌破4000億美元,隨著資本紛紛抽離印度,盧比貶值趨勢就會逐漸形成。

2、財政赤字和債務走高,經濟改善預期渺茫

另外,印度國內財政赤字和外債佔比繼續走高,也讓國際投資者對印度政府改善經濟的能力產生質疑。一般來說,財政赤字佔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3%是一國財政是否安全的警戒性。目前,市場普遍分析印度財政赤字有可能突破年初設定的佔GDP3.3%的目標。不僅是財政赤字,印度的外債佔GDP的比例接近20%,有持續提高的趨勢。在全球外債最多的幾個主要發展中經濟體中,印度位列第六,僅優於巴西。

僅從進出口和財政兩個重要經濟指標來看,印度經濟可持續增長空間很渺茫,外資自然選擇出逃,印度盧比的匯率也將出現了大跌。隨著盧比持續貶值,反過來又會繼續擴大進出口逆差和外債償還壓力,可能形成貨幣繼續貶值的惡性循環。

3、印度盧比常年貶值,原來是製造業出了“問題”

事實上,“雙赤字”已經成了印度的“舊頑疾”,因而印度盧布幾乎是一個每年都會貶值的貨幣。在過去的10年中,印度盧比出現過7次年度貶值,而僅僅有3次年度升值,而這三次升值的幅度加起來不過15%,而在2008年和2011年,印度盧比分別貶值24%和19%。一旦貨幣貶值呈現惡化趨勢,印度的經濟將遭受致命打擊。

如果要從根本上解決這種局面,印度必然要增加出口和吸引外資,可是印度又面臨基建落後和工業製造水平弱的問題,使得印度產品不具有市場競爭力,國際資本也不願意在印度投資。儘管印度想出了增加基建投資和改善投資環境的辦法,然而債務高企和外資不買賬制約著印度的美夢。

4、中國積極帶動印度製造發展,但印度只願坐享其成

出於合作共贏的理念,近年來我國在進口和投資方面幫了印度不少。一方面,中國承諾增加印度商品的進口,此前據聯合早報10月26日報道,印度貿易部長普拉布(Suresh Prabhu)對外高調公佈稱,中國已經同意增加來自印度的進口額。

另一方面,在中國的鼓勵下,一大批中國企業製造商出海投資印度,比如大眾熟知的手機和家電行業。今年4月,小米公司宣佈,將在印度新建三座智能手機制造工廠,緊隨OPPO和vivo在印度建廠的步伐。中國家電品牌也在印度快速擴張建廠,今年以來美的、海爾、TCL等紛紛加碼在印度的投資。

不過,中國的誠意合作並沒換來印度的感激,印度至今仍對中國進口商品採取最大的限制措施,還不斷要求中國繼續進口印度商品。對於中國製造企業的到來,印度指責其搶佔了當地中小企業的市場,導致生存壓力增加。不得不說,印度懷有的這種坐享其成、不勞而獲的態度,恐怕無法讓其徹底擺脫“痼疾”。


金十數據


印度面臨的挑戰就太多了,但要說最大的,應該還是先讓自己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國家。

現代國家意味著什麼呢?最起碼的一條是,中央政府的政令在自己的國土範圍內應該能夠得到普遍的遵守和執行。

比如前兩天有報道說,印度新出臺了一個法律規定,印度男子與未達到法定年齡的女子發生性關係就算是強姦,哪怕是夫妻也不行。

這對印度來說,是不是很大的進步?當然是。

但是,絕大多數中國人人一看到這個規定要求妻子一方先主動舉報,就只能表示呵呵了。這就意味著,這個規定基本上就只是個規定而已了,沒人會把這個規定當回事。

為什麼呢?

印度現在保留著種姓等級這種嚴重前前前現代的制度,也就是說,連最起碼的形式平等都還沒做到,不同種姓之間的男性都還不平等,怎麼可能指望男性和女性之間平等?

印度女性地位低到什麼程度呢?有些地方的農村家庭,因為擔心無法湊足女兒出嫁的嫁妝,甚至會出現父母自殺的情況。女性遭遇強姦,她的親戚朋友和家人第一反應是讓她嫁給強姦犯。

而且,印度雖然也搞了許多法律,但法院法官在判決的時候並不只是依據法律,還會考慮宗教習俗、文化傳統等其它原因。比如強姦,在中國必然是按照嚴重的刑事犯罪來判的,沒有法定從輕情節,一般都會重判。但在印度,很多地方強姦根本不算事兒。

印度有上百個所謂的民族,幾百種宗教,但只要是印度本土宗教,沒有一個不歧視女性的,沒有一個反對種姓制度的,反而都是建立在這些不平等的基礎上的。

此外,印度到現在還保持著每年都有大量貧民尤其是貧苦農民餓死的現象,但從來沒有人把這當成一個問題,包括印度政府。對他們來說,印度不餓死人才不正常。

至於有些人提到的基礎設施建設什麼的,就先緩緩吧,起碼得先普及一下廁所吧。

廁所這個事情重不重要呢?非常重要。因為集中處理糞便,才能避免大型傳染性的疫病通過糞便傳播。

中國是什麼時候才普遍有了廁所的呢?其實就是建國之後的事情,之前也不多。長征的時候,紅軍所到之地大多數老百姓都比較歡迎,就是因為紅軍每到一地,必然先在當地設置簡易廁所、運動場地,既是為了自己使用,也可以供駐地老百姓使用。

還有飯前要洗手,早起要洗臉,每天要刷牙,注重保持個人衛生,也要注意保護公共衛生,這些都是一個現代文明社會必須具備的起碼的常識。

中國做到這些雖然也就是這幾十年的事情,但是從1949年後,國家就一直在對過敏進行這樣的宣傳和教育,老百姓起碼的意識還是有的,只是以前經濟發展水平低,大家沒有條件做到,但基本的衛生常識還是都普及了的。

印度缺不缺基礎設施呢?確實很缺,但是這不是目前最迫切的,首先是讓人先具備最最基礎性的現代社會生活的常識性知識。否則,就算印度也修很多高速公路,農民動不動就把牛趕到高速公路上去了,這高速公路還怎麼維持?

其實只要對比一下中國就知道,印度最根本的還是沒有經歷土地革命。土地革命不僅僅是經濟制度上的革命,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正是通過土改,才讓平等意識貫徹到了每一個人。也是通過土改,中國經歷了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

這一課,印度終究是要補上的。否則,印度面臨的就不是什麼時候崛起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分裂的問題。


蕭武


印度最大的問題是這麼幾個。

1.基礎建設嚴重不足,很難理解一個沒有多少高速公路的國家,一個沒有高鐵的國家,它的發展會是怎樣。中國的高速公路13萬公里,高鐵2萬公里。印度呢?高速公路只有200公里。高鐵幾乎沒有。而印度的土地完全私有化,也使得它建設起來非常困難。沒有這些公路網,印度的國內市場就不能有效的鏈接起來,甚至實現工業化這是幾乎不可能的。而這個問題,現在看幾乎是無解的。

2.印度的所謂民主。印度的民主和美國是不同的,美國的民主,沒有影響一個完整的大市場的形成,四通八達的鐵路網把這個國家鏈接起來。可是印度的民主,彷彿是地方主義的保護傘,搞不了交通網的建設,各邦之間還收稅,儼然是一個個獨立的國家。印度的民主更像阿拉伯世界的部落。權利不在中央,但是也不在人民手中,在地方部落家族派系手裡,他們是國家進步的一大障礙。

3.印度的種姓制度。印度確實有一億的高素質人口,不過對於大多數低種姓,還是未來渺茫。我在中東接觸過很多印度人,特別是低種姓的,他們不但赤貧,而且呆呆傻傻,沒有上進心。和中國的貧困人口是不同的,中國哪怕是貧困人口都基本受過初級教育,對改變生活和命運充滿期待。這是一個民族上升的動力,印度的底層民眾是沒有的。跑到中東的很多印度人,都是偷渡去的,也沒有護照,即便被抓也一聲不吱。沒護照不說話,都沒法遣返。就是寧可在國外坐牢,都不願意回祖國。這是和中國人大不同的,我們出去都是帶著發財夢,不行就回國唄。

4.印度沒有大規模的製造業。有人總提印度的軟件和醫藥,沒錯,那可能搞的很好。可是一個國家真的振興,民眾真的富裕,就必須有製造業。印度這一點確實比較差,十幾億人口並不能融入到世界的大合作大生產中來。總說人口紅利,你都不能和世界真正銜接,哪裡來的紅利呢?上面的三個原因,也使得印度不會出現像中國一樣的,大範圍的,全系統的製造業。因此印度的經濟是沒有後勁的。我不覺得印度會趕上中國,至少三十年之內肯定不會,五十年也看不見可能,甚至在可預見的未來都不會。


中山禧膳劉剛


頗受人詬病的印度大舉廢鈔,其實是印度邁向一個現代制度的國家的努力。

很多人的看法都覺得印度這個國家可能將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破除種姓制度,家族制度等等,但是天下會會天下認為印度當前只有一個挑戰:如何更好地融入國際大分工。只要解決了這個問題,其他問題最終會迎其刃而解。

國際大分工的意義

國際大分工有何意義?天下會會天下先從一支鉛筆的製造聊起,一支普普通通的鉛筆需要多少人參與製造,細細思考一下,非常驚人。

首先伐木工人開進森林,砍伐下木材,被卡車司機運到木材加工廠加工,再加上金屬加工廠生產出套頭,套上一小塊橡皮,往裡塞入打磨好的鉛芯,再烤上油漆,一支鉛筆才算大功告成。如果再加上這些所有工人的衣食住行,想想有多少人參與到製造中。

國際大分工的意義就在於讓所有人不知不覺中捲入分工中,每個人從分工中精益求精,每個人從分工中獲得社會地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簡單的勞動合作關係,

過去的種姓制度,家族制度將被這一大趨勢盪滌無存。

國際分工同時帶動了資金流動、技術流動、意識流動,印度社會過去的陳腐觀念在國際分工、國際參與面前根本無力抵擋。

印度為何要廢鈔

印度在2016年11月推出的廢鈔令,是給印度社會下一劑猛藥,徹底打擊黑市交易及各種違法行為,形成一個正常的全國統一金融市場。沒有一個正常的全國統一金融市場,何談深度參與國際大分工。所以印度廢鈔是正確的,是打通國際大分工的重要里程碑。

複雜的道理簡單說,我是“天下會會天下”,歡迎關注!


天下會會天下



我卓椅亭首先表明重要的戰略問題:印度不是我們的友好國家,他們總是千方百計地跟我們過不去。

所以,我的態度是:我們沒有責任、沒有義務幫助他們想辦法,解決問題,化解挑戰。

幫助他們取得成功,變得強大,對我們有百害而無一益。讓他們保持現狀,很好。

我們不干涉別國內政,我們尊重別國的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他們千百年來,都是這樣工作、生活的,自我感覺良好就行,不需要外國人粗暴地改變其內政和生活方式。

每一個國家都會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自己的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任何外國人想要改變印度人的傳統文化和做事風格,都會讓自尊心極強的印度人極其反感。

我覺得印度沒有任何問題,沒有任何挑戰,不需要做出任何改變。

印度人都是很自信樂觀的,他們熱愛自己的國家,熱愛自己的莫迪總理,為自己是印度人感到非常自豪。

我們不應該給他們出什麼餿主意,粗魯地改變其引以為豪的國家觀念和生活方式。

我們需要做的是向印度學習,學習他們對自己國家的熱愛,學習他們的樂觀自信。這是他們的優點,要多看看人家的優點,人家的精神財富,人家的內心是很強大的。

開心就好。有多少人敢說自己比印度人生活得更開心。


WAN9981


中印兩國看似差不多,在建國時間、人口數量等方面,基本相同,但印度不同中國,中國是在經過了社會深刻變革的,而印度則沒有,在繼承了大英豐厚殖民遺產的同時,也選擇了社會制度,以及種姓制度等,成為印度社會無法擺脫和選擇的痼疾,種姓之間,民族之間矛盾重重,正在嚴重製約著國家發展。說起來頭疼,解決起來卻束手無策,毫無辦法。

不恰當的地緣政治設計。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使得全面繼承大英殖民遺產的印度想法多多,甫以建國,即以強硬示人,發動戰爭,戰火不斷,吞錫金,控不丹,與巴基斯坦爭奪克什米爾的戰爭不曾有過中斷,其開國總理即宣稱,印度人的印度洋,為此長期不顧國計民生,發展武力,嚴重影響和制約著印度國力發展有點錢即買槍買炮,正成為印度最大的挑戰

。一方面由於國力不濟,實在難以完成不恰當的地緣政治野心;一方面長期心有不甘,以戰爭而定政治圖謀,發展核武,購買高大尚的洋武器,養肥了外國軍火商。多令人不解,一個發展中的弱國,如此蠻橫,也不知印度到底要幹什麼。表面上印度的目的達到了,成為南亞霸主,其實在自己痛苦的同時,也給周邊鄰國帶來了長期不安定。這種日子不知何時方休。

工業基礎還十分薄弱。印度發展幾十年,工業體系倒也健全,只是還相當薄弱,科技實力明顯不足,還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國家。如果說中國工業化完成了的90%以上的話,那麼印度只相當於60%偏弱,且發展後勁乏力,其中有印度國民受教育程度水平偏低的問題,也有民族眾多語言不統一的問題,這使得政府治理相當棘手,長期以來不知如何因應,這與印度的地緣政治圖謀形成了明顯反差,總有一種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味道。在世界輿論的聲音中,域外大國處於這樣或那樣的目的,總是把印度給捧得過高,加劇了印度的驕傲,好像無限風光的印度,似乎也常到得到東西方的恩寵,這使得它無比得意,往往不能正視自己發展存在的挑戰和問題,或視而不見,或不知計將安出。

社會矛盾根深蒂固貧富差距在拉大,造成的社會持續動盪,長期不解,世上不了解的是,一個得意洋洋的印度,在國內長期存在著幾支比較大的反政府武裝,他們有槍有炮,嘯聚一方,政府卻拿他們根本沒有辦法。社會安定發展的時候,尚好,動靜還不是很大,一但經濟發展減緩,就會鬧出莫大的動靜,這在世界大國中也是極少見的。現在的莫迪政府一改強硬的剿殺政策,溫和地與他們展開談判多有接觸,但亦並非長久之策,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在可見的未來,看不出他們的政府有何良策因應。


魂舞大漠


(印度的位置、國旗和首任總理尼赫魯)

印度人口多、語言多、宗教多,其中一個有意思的事實是,印度沒有國語,英語和印地語是官方語言。但我就有認識和一起工作的來自印度的同事,他只會說泰米爾語和英語,卻一點也不懂印地語。我因此特意問過他的問題是,“那麼你在電視裡看到你們的總理莫迪用印地語發表演講時,你是不知道他在說什麼的麼?”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聽不懂!

說起來上述這三方面好像都是印度面臨的巨大挑戰,因為人太多了人均就上不去、語言太多就互相聽不懂,宗教多了就是容易產生衝突甚至導致分裂。但我認為印度現在面臨的比這些更大的挑戰是,如何從心裡真正信任中國,和中國這個體量巨大的鄰國搞好關係。按照印度獨立首任總理尼赫魯的話來說,“印度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麼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銷聲匿跡。”

就衝著這一目標,無論如何,印度不和中國建立起真正信賴的關係是無法達到這一國家發展的目標的。尼赫魯時代開始也是想和包括蘇聯、中國在內的國家在社會主義的理念下一道前進的,但在領土有了爭議之後卻首先出兵(尼赫魯有點狂妄了),以至於在1962年的中印戰爭中慘敗。想想不只是尼赫魯本人,全體印度人也都因此而錯愕和長期無法接受,並導致了此後半個多世紀對中國的不信任。好在去年的金磚會議前雙方沒有發生衝突,隨後莫迪已兩次來到中國,中印雙邊關係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如果莫迪真是一位不凡的領導者,那他唯有在這條正確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地走下去,自信但不張狂,才有可能向尼赫魯所設定的印度的宏偉目標一步步靠近。


人稱黎叔


前年,木叔去印度的時候,與負責創新業務的新德里官員聊天時,獲得的一些靈感。當時在新德里FCC的辦公大樓裡,幾位看起來30多歲的年輕官員和木叔討論如何吸引中國資金到印度投資創新科技產業的問題。一位先生拿出了一本書,是印度總理莫迪最為推崇的“印度製造 Make in India”。

木叔畢竟拜訪人家,自然要說點好話,就說,這真是很厲害,應該取得了很大成就吧!這位先生讓我看書的封面,上面畫著一隻虎還是獅子,但是身子上都是芯片啊齒輪啊一樣的工業和科技產品。他說,之所以這麼設計,是以示印度未來要用工業來武裝自己。但是現在這個基礎還相對薄弱。一個原因就是印度農民占人口的70%。

他的話是比較中肯的,因此木叔也認為,印度如何讓更多的農民走向工業時代,實現城鎮化、工業化特別是提升強有力的高科技產業,是該國發展的最大挑戰。

畢竟印度GDP已經成為全球第六大經濟強國了,未來如果要有更大發展,最大的潛力也是在農村,也是要把農業社會轉變成工業社會。這才能讓印度發展更加穩健。

木叔說幾個小事兒,就能看出印度社會還是帶有很強的農村氣息,特別是農業時代無規則的感覺。這雖然不能完全代表整個印度,但能說明印度社會的一個側面。

比如在新德里的時候,去看賈瑪清真寺,當地真是完全的破舊不堪,低矮的小房和數十年的老樓交織,私搭亂建不說,電線還滿天飛,街邊塵土飛揚,還在賣各種各樣小吃。人們有的蓬頭垢面,有的滿身油漬。我們的計程車司機說,一般遊客到這裡看看清真寺就要離開,不敢在這裡隨便逛,確實髒。

(印度首都老城的髒亂差)

要知道,這裡是距離印度總統府只有3公里左右,也是新德里的中心區了,竟然年久失修到這樣,真是讓人有點吃驚。

一個社會的發展,老百姓的精神面貌是很重要的。如果首都的印度人還是這種鄉下人的生活狀態,沒有工業和科技進步的面貌,國家的發展肯定會拖後腿。

不過木叔也對印度的發展還是有信心的。原因很簡單——人口素質在提高。


這個國家的人口紅利非常大,大約一般的人口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他們求知慾強,和老一代不同。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心,而且具有蓬勃發展的大國意志。和暮氣沉沉的日本青年相比,印度人更有朝氣。

(印度門附近的年輕人)

因此木叔當時問一些學校組織參觀印度國家博物館的年輕人:你們最想超越的國家是哪個?還以為他們能說是我們,結果他們說:美國和日本。可見印度人以西方發達國家為準繩的觀念深入人心。

再有10年,木叔提問的年輕人肯定是社會的中堅力量了。他們也會看到自己當年的夢想實現的那一天。因為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字,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2030年印度就會超越日本,成為全球GDP第三大國家。


木春山談天下


印度同中國作為人類歷史長河上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兩個亞洲大國,在近代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面前,都被迫走上了一條尋求民族復興,夢想國家崛起的漫長而又痛苦的現代化之路。現代化在印度的啟動稍稍早於中國,約開始於19世紀早期,在英國殖民者一步步的蠶食過程中,現代化的曙光也逐步灑落在這片神秘而又古老國度的土地上。當中國及其他一些亞洲國家才剛剛開始面臨著列強瓜分和暴力破壞的時候,印度已經在英國殖民政府的統一治理之下,開始自覺或不自覺地走上了現代化的道路,這條道路正如馬克思的精闢論斷所言:“在印度要完成雙重的使命:一個是破壞性的使命,即消滅舊的亞洲式的社會;另一個是建設性的使命,即在亞洲為西方式的社會奠定物質基礎。”隨著建設鐵路、敷設電報、建立現代企業、實現農業商業化、推廣近代教育、實行世俗政策、引進議會民主制的因素等,也就往往意味著現代化的啟動。經歷了一個世紀的政治現代化、經濟現代化以及社會現代化歷程後,經過長期的反殖民鬥爭,印度到二戰後還基本完成了建立獨立民族國家的目標,開始了自主獨立的現代化建設進程。在尼赫魯、英迪拉・甘地和拉・甘地領導下,印度基本建立起比較完整的民族工業體系,具備了經濟獨立的能力,工業實力大為增強,工業技術水平令人矚目,特別是以軟件、信息通信等高精尖技術而聞名世界,一度享有“世界辦公室”的美譽,印度在世界經濟舞臺上佔有了一席之地。作為世界上又一臺經濟增長的巨型引擎,印度正在快速崛起,與改革開放後經濟飛速發展的中國之間形成“龍象之爭”的態勢。


  但是,工業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並不能等同於現代化,印度發展的前途也絕不能僅僅取決於經濟的發展。印度炫目的現代化成就下仍然存在著如美國現代化學者英克爾斯所言“只有某個小部門已經現代化而有大片傳統主義窮鄉僻壤”那樣對比鮮明的社會現實,面臨著難以迴避的發展困境。過快增長的人口數量,形形色色的教派鬥爭與衝突,界限明晰的種姓對立,日益嚴重的貧困與失業境況,根深蒂固的社會陋習,不斷增長的惡性暴力犯罪事件等等這些都成為困擾印度這頭“巨象”前進的阻礙因素,使其陷於困頓與崛起之間。
  自80年代現代化研究在中國史學界興起以來,國內學術界對印度現代化問題的探索與研究就已經開始。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史學界對印度現代化問題關注頗多,專著和論文不斷湧現。學者們大多或對印度問題的某一方面加以關注,強調其對於印度現代化進程的不利影響,如傳統種姓制影響、腐敗問題等,或將印度現代化困境歸之於幾個主要因素,如政治民主制度、經濟發展模式、傳統文化的異化等等方面,但是都沒有從整體上對印度現代化陷入困頓的原因作出總結性的回答。本文旨在梳理概括前人學者的觀點的基礎上,對印度現代化所面臨困境的形成原因做一系統性的總結,為進一步研究的進行提供參考。

  一、種姓制下的社會分立
  凡是到過印度或對印度有所瞭解的人,都會對現代印度社會中的種姓問題留下深刻的印象。雖然印度現代化已走過漫長的路程,現代化的成果在今日印度也隨處可見,但種姓勢力和種姓觀念在印度社會仍頑強地存在著,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對印度現代化的進一步發展起著極大的阻礙作用。馬克思也曾指出,種姓制度是“印度進步和強盛道路上的基本障礙”。因此,想要探究印度現代化進程困境形成的根本原因,對代表著印度數千年傳統文化的種姓制度不進行一番探討是不可行的。
  盛行於印度次大陸達三千年之久的種姓制度具有鮮明的等級性和血統論的特徵。在這種社會制度與思想觀念的影響下,人被認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天生被分成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個種姓,在這四大種姓之外還存在著被稱為“不可接觸者”的賤民,這些種姓之間尊卑分明,社會地位不可變更,不同種姓的人必須嚴格分離開來。出生在婆羅門家庭的是婆羅門,出生在賤民家庭的就是賤民,婆羅門的血統天生純潔高貴,賤民的血統則生來汙濁低賤。一個人的血統出身決定了他一生的命運,決定了能否接受教育,能夠從事何種職業,決定了他能與社會哪個集團的成員交往,與誰通婚,也決定了他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觀念。雖然獨立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種姓制度作為一種社會等級結構已經不具有合法依據,原先的幾個種姓也逐步結合形成三個種姓集團:高級種姓、中等種姓和低級種姓集團,但是印度人深受該制度傳統的浸染和薰陶,在社會上仍然留下了根深蒂固的種姓觀念以及強大的種姓勢力。這些種姓觀念、種姓勢力以及其所產生的種姓問題都人為地給印度社會造成了分裂,給現代化發展設置了重重的阻礙,嚴重地阻礙著印度現代化的歷史進程。

  現代印度中的種姓問題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歧視迫害賤民,認為血統有清濁之分;二是在現實生活中,用人處事考慮種姓背景。賤民是印度社會中最受壓迫和歧視的社會階層。賤民不僅像社會中其他勞動人民一樣遭受剝削和壓迫,處於貧困狀況,而且還被社會上其他人當做汙濁的人,被擯棄在社會之外,被剝奪了做人的一些基本權利。隨著印度現代化的不斷進行,作為原種姓制度核心的賤民制受到一定的削弱和限制,但是賤民的社會和政治地位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改觀。佔賤民人口90%以上的農村賤民在經濟上受到高種姓地主的嚴重剝削,城市賤民由於受到歧視也很難找到工作,這就更加劇了賤民的痛苦程度。到1980年,印度全國兩千萬賤民家庭中,66%都還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他們貧困,營養不良,居住條件差,缺乏社會保障,沒有接受教育和醫療的機會,在政治上就連最起碼的人權也得不到保障,隨時遭到歧視、凌辱、迫害和殘殺,印度全國迫害賤民的案件逐年增加。即使在現代印度,賤民已經得到政府的保護性優待,一些賤民得到了受教育的機會,進入了企業或政府部門,但是賤民在其中所發揮的作用很有限,得到晉升和提拔的機會也很少,更多是被中、高種姓勢力或是利用或是排斥。如某邦一名賤民出身的國大黨黨員在一次大選中當選為議員,要求擔任黨議會黨團裡的一名書記,但是由於遭到其他種姓出身的黨內議員的反對而落選。歧視賤民的不可接觸制嚴重妨礙了印度人民相互之間的團結,不時發生的迫害賤民的暴行,不僅給賤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而且給印度帶來了動亂不安,嚴重破壞了社會生產力。然而,印度社會不僅存在中、高種姓與賤民之間的對立,各個種姓集團之間也都存在著相互對立與排斥關係。比如在職業市場中,求職者的種姓背景仍然是僱主所考慮的主要因素之一:某個種姓開辦的企業往往僱用同種姓的人就職,種姓商店、場館甚至學校也到處存在。在印度,“種族忠誠(Caste Patriotism)和種姓主義(Casteism)比民族主義更加流行,這一事實對印度的民族整合來說是威脅也是挑戰”。種姓內部的上層為了在激烈的政治經濟競爭中加強同一種姓聯合來壯大自身的力量,大力呼喚種姓觀念意識,建立各種種姓組織,開展各種活動,以謀取自身及本種姓階層的最大利益。當有權勢的種姓集團利用這種辦法在政治中發揮著主導作用,排斥其他種姓階層時,這便意味著政府甚至在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務和經濟機會方面就會偏袒特殊群體,排斥其他群體――通常是低級種姓。幾十年的政治歧視給予了上層種姓接受教育和攫取資本的特殊便利,讓他們成為富裕階層的主流,可以從國家日益增長的財富中受益。根據種姓劃分經濟權益,並以政府行政命令的方式來加以落實,這種做法完完全全地扼殺了一個民族的“公民才能”;也使得印度社會中種姓和少數民族的幫派林立。印度是一個因為種姓制以及相伴而生的種姓觀念與種姓勢力而四分五裂的國家,這使得印度的大多數公民不可能有效地參與經濟的或政治的發展進程。
  二、宗教鬥爭下的社會對抗
  除了因幾千年的種姓觀念而造成印度社會分立外,還有另外一種是因為長期宗教鬥爭所形成的社會痼疾使得印度社會內部出現了嚴重的相互對抗。
  和種姓制的歷史差不多一樣悠久,印度的宗教鬥爭從古代就已經開始,那時主要在佛教、耆那教、婆羅門教和印度教四大本土宗教之間展開的。自12世紀末13世紀初,伊斯蘭教進入印度地區以來,印度次大陸的宗教鬥爭衝突就主要表現為伊斯蘭教育印度教的矛盾。在英國殖民統治前後以及獨立之後,這種矛盾從此都一直貫穿整個印度社會。
  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習俗矛盾甚多,政治經濟方面的利益衝突更是兩教上層鬥爭的焦點。英國殖民者利用兩教矛盾對印巴予以分治,使得兩教之間的矛盾更加激化,大規模的教派仇殺給兩大宗教的信徒留下了深重的心理創傷。雙方因為教派成見、現實的利益衝突以及難以化解的歷史問題而互相仇視。在現代印度內部,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矛盾主要體現在兩教的互不信任。具體說來,又可以體現在兩大方面:

  首先是語言問題。在印度的多數穆斯林都使用烏爾都語,僅次於印地語的使用人數,是印度的第二大語言。它與印地語在北印度對地區官方語言的爭奪一直很激烈,在一些穆斯林占人口多數的北方邦,許多穆斯林不滿於印地語成為該地區的指定官方語言,要求給予烏爾都語同樣的地位,但是都遭到官方的拒絕。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烏爾都語才以政府條令而非立法的形式在一些邦獲得第二官方語言的地位,但是後來又都隨即取消,並且大多數的邦都對烏爾都語的學習、交流使用加以限制,直至本世紀初,烏爾都語僅僅取得了輔助性官方語言的地位,或者被視為在某些地區使用的特殊用途的一種語言,把烏爾都語作為第二官方語言的努力仍然未果,長期的正當要求得不到政府的重視和滿足,這使得伊斯蘭教徒對在政治上佔優勢地位的印度教勢力非常不信任,也十分不滿。
  第二個問題是教派利益之爭。這個問題主要以發生在1984年北方邦莫拉達巴德的流血事件和低級種姓的印度教徒改宗狀況為典型。發生在1984年的這起流血衝突事件是由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為爭奪該地區的銅製造業的優勢地位而起。由於在莫拉達巴德,印度教業主的店鋪生意清淡,僅僅勉強維持度日,而穆斯林業主則貨源充足,又從外地接來大量訂單,營業興旺,可以有更多的資金來興建清真寺和學校,因此遭到印度教徒們的極端仇視,將這樣的情況認為是在印的穆斯林在一些境外伊斯蘭國家支持下搶奪印度教徒的飯碗和生意,對穆斯林教眾大加迫害和殘殺,這一教派屠殺慘劇震驚了全國。

  此外,在印度一些農村地區,信奉印度教低級種姓常年受到印度教高級種姓的嚴酷迫害和壓榨,生活難以為繼,由於受到伊斯蘭教所宣揚的內心信仰、宗教簡樸以及教派和睦等等教義的吸引,往往選擇放棄原來的印度教信仰而改宗伊斯蘭教,甚至出現整村整村的低種姓群體集體改信狀況。一些印度教狂熱分子利用改宗大肆渲染,危言聳聽地說,這是伊斯蘭教蓄謀擴張的表現,是對印度教的進攻。還蠱惑道,伊斯蘭信徒們夢想利用民主制度在印度建立穆斯林的統治。在這樣的輿論宣傳下,多地都出現了各種針對穆斯林或是改宗伊斯蘭教的信徒的迫害和殘殺事件。如1982年初,在馬哈拉施特拉就發生了印度教狂熱分子殘殺改宗伊斯蘭教的賤民的案件。
  兩大宗教在印度的衝突鬥爭一方面是因為教派的偏見,印度教徒視留在印度的穆斯林以及改宗伊斯蘭教的低種姓群體為不忠誠分子而加以仇視,穆斯林則因為在印人數較少而擔心在民主政治中受到不公正的壓制從而不信任占人口大多數的印度教徒;另一方面,印穆教派之爭的幕後,是世俗政黨、政客的顯示政治利益之爭,並不是真正的宗教狂熱,一些政客為了撈政治資本常常打起宗教旗幟,使得印度政壇不時籠罩上狹隘的教派主義陰影。

  三、貧富分化下的社會對立
  印度獨立以來,國民經濟得到相當程度的發展,人均國民收入也有較大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一定提高。據官方數據,印度國民收入從1950-1951年的1673.1億盧比增長至1984-1985年的5701.4億盧比,增長近3倍;同期人均國民收入從466盧比增至771.5盧比,增長率超過65%;按照當年價格算,同期印度國民收入從881.2億盧比增至17320.7億盧比,人均國民收入從245.5盧比增至2343.8盧比,分別增長18.66倍和8.55倍。
  然而這些絢爛數字的背後卻隱藏著兩個印度的存在:一個是高級技術和尖端工業、富裕的印度,另一個則是浸泡在貧困、失業、飢餓、疾病和無知中的傳統印度。正如印度能源部長瓦桑特・薩蒂所言:“增長與發展僅僅限於印度人口中的一小部分,我們事實上在貧困的汪洋大海中建造了一個繁榮的小島......在那裡我們可以看到立體的摩天大廈和五星旅館為水平蔓延的貧民窟所重重包圍。”印度的收入和財富越來越集中到一小部分人手中,在印度,資產超過500萬盧比的家族財團就有75家,根據1965年的數據,它們佔印度全部私營公司的5.9%,總資產的46.94%,實收資本總額的44.1%。到1980年底,資產超過2億盧比的大財團共有92家,它們的總資產相比1964年75家大財團的總資產數額增加了3.83倍。家族財團基礎雄厚,實力強大,雖有政策的嚴格限制,但是它們總能有各種辦法繞過和避開,所以政府的嚴格限制並沒有辦法制止家族勢力的增長,只能在速度上有所影響,家族財團的勢力愈發強大。

  與印度社會的頂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底層的億萬城鄉貧苦大眾。貧困線是指維持最低生活的標準費用,而這樣的標準也會按照當時當地的價格不斷變化。據印度政府抽樣調查,印度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在全國的人口比重中一直保持在39-50%左右。比如,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貧困線規定為農村家庭年收入低於6400盧比,城市家庭收入低於7300盧比。按照這樣的標準,官方統計數據顯示,1977-1978年和1984-1985年的貧困線以下人口數量分別為3億和2.7億,佔全國人口的48.3%和36.9%。而印度學界和輿論界則認為,印度貧困線以下的人口數目自獨立以來一直在增長,所佔全國人口的比重從獨立時的40%左右增加到80年代的50%以上。   印度貧困人口占總人口較重比例這一現實一方面對大眾消費者的購買力產生極大的消極影響。印度的大多數人口接近或低於貧困線,除了勉強餬口外,沒有更多的購買力。在印度,人均開支在1200盧比以上的人總共只有8000多萬,僅僅約佔總人口的12.5%,造成印度社會購買力嚴重不足。另一方面,印度貧困人口占總人口較重比例的現實對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環境也造成不利影響。由於收入低,微薄的僅僅能填飽肚子外,沒有多餘的支出來增加營養和改善居住環境。據80年代印度《經濟時報》的報道,印度人每天攝取食物的熱量僅為1949卡路里,低於世界和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數(分別為2590卡路里和2282卡路里);印度人每天攝入的蛋白質為48.1克,達不到正常人每天需要的62克標準,比亞洲(57.8克)和非洲(56.3克)都要低。1982年,印度有8330萬戶沒有合適住房,按五口之家標準計算,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面臨住房問題,大眾勞動者的住房既擁擠又破亂不堪;1981年,全國城市有2500萬人住在貧民窟,1985年增至3310萬人,約佔城市人口的20%。嚴重存在著的貧富分化現象日益嚴重地撕裂著並深刻影響著印度社會。

  四、結語
  縱觀整個印度社會,其現代化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最突出的問題總結起來就是:社會分裂。而社會分裂給處在現代化進程中的民族國家所帶來的影響往往是深刻的,只有以全社會力量的團結融合為前提的民族國家才有可能真正走向現代化。英克爾斯在對六個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進行研究後也注意到這個問題,並得出結論:“這些只有某個小部門已經現代化而有大片傳統主義窮鄉僻壤的國家,如果想要避免可怕的全國性的分裂對它們產生影響,就必須尋找某種方法把所有公民團結起來並融合到社會的現代部門中去。”印度的社會分裂由來已久,情況交錯複雜,尋道之途異常艱難,非一時一人之功可以解決,也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印度的社會分裂問題的解決尚需時日,政府和社會都需付出極大的努力,只有處理好社會分裂對自身現代化發展的阻滯,印度社會才能在“印度道路”上繼續前進,否則印度現代化成果將會因為嚴重的社會分裂而阻遏不前,盡付東流。


猴子軍師




我覺得是個智商問題,或者說是一個見識問題。

印度的國父甘地認為中國抗日戰爭不應該奮起抗爭,而應該讓大家伸長了脖子給鬼子砍,等到日本鬼子砍累了,砍煩了,砍的不能吃飯了,自然就會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樣抗戰自然也就不戰而屈人之兵了。

印度的現任總理莫迪去年來了出廢大額鈔票運動,結果不但沒有遏制貪汙腐敗洗黑錢,反而弄得老百姓雞飛狗跳,貪汙者把黑錢洗的更方便更乾淨了。

可見印度的智商還停留在史前水平,見識還停留在牛尿可以治百病的水平,這樣的智商和見識才是制約印度發展和強大的真正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