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郭德綱號稱的相聲破冰之旅的倫敦商演?

雜家說123


破冰之旅,關鍵詞就是“破冰“,什麼叫破冰,直意就是將冰砸碎了,寓意卻是探索禁地的成敗行為,以前的南極之旅、北極探險都屬於破冰行為。

相聲,一直都是中國本土民間說唱曲藝之一。

這裡還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中國本土,一個是民間。

什麼叫中國本土民間?

中國本土,意味著中國相聲只能在中國生存,國外沒有生存的土壤。

什麼叫民間呢?

不是皇家貴族的規格,屬於民間規格,比較低,創始於明清兩代,但發展在當代,這麼解釋我要聲明本人可沒有侮辱中國相聲,因為我很喜歡相聲。假如明白上述內容,就會發現中國的相聲如果要在全世界獲得認可,用四個字形容就是“舉步維艱“。

由此可見,郭德綱率領德雲社來到倫敦做商演,從地域環境的角度來講,意義十分巨大,但從文化接受程度來講,聽相聲的還是中國人多,外國人少。

即便如此,此次商演依舊具備里程碑作用。

 

為什麼郭德綱做到了?其他人做不到?

答案,不得不涉及兩個環境,一個是相聲文化的生存環境,一個是說相聲人的生存環境。

相聲的文化環境確實很差,郭德綱說過、姜昆也說過,這一點在相聲界屬於共識,造出生存環境不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市井文化”,說白了就是底層的小市民文化環境,這是相聲發展的直接土壤,相聲如同一粒種子,脫離市井就無法生存,這種觀念在大多數相聲人裡是無法面對的,但郭德綱面對了,也認同了,所以有人說老郭的相聲低俗,其實就是迴歸市井文化。

其次就是說相聲人的環境,相聲是一門語言藝術,但絕不是單純的語言藝術,成功的相聲人是沒有成功的教科書的,要求的文化知識一點都不必大學那些研究歷史的弱,想說出個道、說出個理,僅憑一點知識根本做不到。

中國說相聲的人不少,但能講出道理的屈指可數,連包袱都說不出來,包括某些所謂的中國相聲大師。

郭德綱一開始說的也和普通人差不多,只是後來看得越多,知道的越多,才逐漸被人接受。

作為相聲人的郭德綱非常明白,相聲要想發展,首先不能脫離群眾,迴歸市井,尤其是現代市井文化;其次也必須要有高深的歷史文化知識底蘊,前者放在雙人相聲,後者集中在單口相聲,除此之外,以相聲為中心,大力開發與相聲有關係的各種曲藝藝術。

也就是將傳統傳承出去。

雖然,郭德綱將相聲走出國門,聽相聲的人依舊是華人,但是這些走出國門的華人也會為宣傳傳統相聲向外國人做出間接宣傳,以前的相聲就是中國人聽,但如今的相聲已經有了外國的觀眾。

 

相聲開始於明清,發展於當代,但準確的來說。

中國的相聲昌盛是有周期的,目前有兩個週期是中國相聲的黃金時期,民國末期到共和國初期是一個週期;另一個是改革開放到九十年代中期是一個黃金週期,這兩個週期是中國相聲發展最快的階段,出現無數的大師級人物,也出現無數的經典相聲作品,但即便如此也沒有衝破中國本土。

出現這種現象,原因比較複雜,雖然經典無數,但內容的創作一直有著條條框框的限制,除非個別人物可以突破這些所謂條條框框,如馬三立、馬季、侯耀文等大師。但是經典只能出現一次,經典相聲不能說一輩子,內容的更新一直無法突破。


一匙辣椒油


首先我想就那個期望先生的話,談一下我的看法,話題本來是關於老郭的倫敦商演,我認為英國是一個崇上皇家,貴族情節,講究紳士風度的民族,與我們的相聲,真的相距甚遠,雖然說我們的演出是對當地的華人,但是能夠接受並按排這樣的演出,也實數不易了,

~道是有些閒的難受的人,跳出來說什麼,郭德綱嘚瑟呀,和姜昆比不合適啦,請問郭德綱啥時候和姜昆比過,是那個叫姜昆的人,自從郭德綱出道以來,就成了他的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一時將郭德綱整死為快,而如今怎麼到成長郭德綱跟他比啦。人家郭德綱躲他還來不及了,人家那敢招惹他呀,姜昆以仗著官方的身份,行業裡的話語權,不是一直在欺負人家德雲社嗎,難道你瞎,看不見是嗎?

~費話少說,姜昆手底下不也有年輕的嗎,一個個能耐都挺大的,一天到晚嘚瑟的不行不行的,你們也來趟倫敦商演,也把外匯掙回來,那叫本事,說別的沒用!


蘭天201751479


破冰不破冰的無所謂,登陸英國進行相聲商演,郭德綱是第一人。

題主,就這一條,你不服氣都不行,因為沒有人給你爭氣,你就忍了吧。

剛看了幾個回答,幾乎都說郭德綱不代表中國,他中國人,不代表中國又代表哪國。

郭德綱站上舞臺的那一刻,他所代表的就是中國。被主流媒體讚揚的郭德綱能代表誰,除去中國那個國家願意讓他代表。一箇中國的郭德綱站在英國的舞臺上也只能代表中國,代表中國的傳統相聲的倡導者,不是嗎?

郭德綱成功了,郭德綱衝破了打擊、扛住了打壓、粉碎了誣陷,成功地把德雲社打造成一個全世界最大的、最好的相聲團體,這就是相聲祖師爺賞飯啊,而且還是大餐😁😁😁😁😁😁

忽然想起德雲社郭德綱的首次日本商演,還是為慶祝中日建交40週年去的,誰能說那沒有政府背景。某個人也想跟著蹭一回,結果沒人帶他玩,哈哈哈。

那些個為某協溜鬚的該醒醒了,什麼才是對的,什麼才是老百姓喜歡的,姜昆也快退休了,這以後是咋回事還不一定呢!

還那句話,討論可以,罵街奉陪,就怕你不是對手。


退休老頭兒2


郭德綱和他的團隊登上了英倫充滿傳奇色彩的藝術的殿堂。

英國,是舉世聞名的崇尚紳士風度與講究貴族氣質的國度。而中國國內,有些人“高雅”人士比英國紳士還紳士,因為英國紳士接受了郭德綱,而中國高雅之士從來沒有停止過指責郭德綱低俗。

對於商演,有些人說,出國巡演也是說給中國人聽。而他們不知道,也許是不願意知道:華僑、留學生長期受到西方藝術薰陶,能如此欣賞中國相聲藝術,更彰顯了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另外,少數老外雖數量有限,但他們對親友談相聲,比中國人直接介紹相聲更有說服力。

老郭找到了中國傳統相聲藝術與現代思想潮流結合的方法,也讓中國傳統相聲文化與世界接軌有了良好的開端。

有些人說郭德綱出國巡演,就是為了賺錢(這也沒錯,因為人家一分一釐都得自己掏腰包,不賺錢不能搞巡演)。你們高雅,你們想不賺錢用財政預算也行,你去那些世界級的大劇院呀!用實力與行動“砸綱”,別靠嘴皮子,甩開膀子幹嘛。

鋼絲支持郭德綱,也支持所有將祖國傳統文化推向全世界的藝術大師!“高雅”之士罵支持郭的人“舔肛”,難道高雅人士口中的“舔肛”就高雅,而高雅之士口中攻擊的“屎尿屁”就低俗?

郭德綱與他的團隊正在為中華民族軟實力影響世界添磚加瓦,而口口聲聲自我標榜“高雅”的人、為了自己一畝三分地的蠅頭小利搞窩裡鬥!

到底是誰低俗?借用《連升三級》中的結束語在此結束:一群混蛋!


碧水青山0


德雲社一眾相聲子弟,在“俗”的可愛的民間藝術大師郭德綱的帶領下,商演倫敦,觀眾滿坑滿谷,值得祝賀。至於如何看待這首次走向歐洲商演市場的作為?我以為用“破冰”二字是否合適?並不重要,因為畢竟開天闢地第一次嘛。(不算以前的文化交流)商業演出!!!我的看法是:

1.能用民間傳統藝術,賺來外匯。可喜之事。有噴兒說,這有啥稀罕,就是掙錢唄!以此貶損老郭的創舉。豈不知,錢對當今的老郭那麼重要嗎?一來,他賺的外匯,應該不會存於國外,一定會帶回國內;二來,這掙來的外匯得照章納稅上交國庫。這不好嗎?

2.讓中國傳統文化,民間藝術,風俗世情,語言傳承走出國門,傳送到五洲四海。其功德無量啊!至於聽眾大多華人華僑又如何,這會讓他們記鄉音溫鄉情,讓他們熱愛華夏風土,減少數典忘宗之龜孫們的干擾。

總之,郭德綱不易。我不是什麼“綱絲”,只不過愛聽他的相聲,感謝他帶給我夕陽生活的快樂而已。


秦地俗人


有可比性嗎?一個四功不全不會寫活的人,拿著國家奉祿不幹份內的工作,拉幫結派,有什麼本錢來比?難道非要德雲與他比怎麼陰損拉幫結派嗎?人家全身心鑽研相聲有什麼錯?人家憑本事賣錢有什麼錯?不服沒關係,請姜昆先生以及那些由他封的相聲大師國家一級們,把國家給的工資全部拿出來支援老少邊窮,自己身無分文的打場子掙回飯吃,敢嗎?有那本事嗎?假若國家把文工團及事業編的演出團體全部解散了,你們去哪找飯轍?德雲社最多需要兩個拉大幕的呦!


愛笑的老葛


弄一個有前科的偷盜詐騙犯!汙告非棒他人的騙子!到外國去忽悠!他代表不了中國、只能代表他那德雲社相聲…


中國龍橫掃一切牛鬼


反正德雲社幹什麼都有人不願意,罵街的都嚼碎了牙齒,看的人心疼!真是傻子!技不如人的,眼睛紅有什麼用?罵街能有辦法,大街上能有你的機會?多讀書,上完義務教育後能函授點知識也行!噴子不是人生。


喬爾瑪的風


郭德綱就是中國相聲先鋒人物,🇨🇳中國的驕傲,那些噴老郭都是屎殼郎,不配說話,因為他是屎殼郎


XSL5666


不要對老郭要求的太高,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相聲藝人而已。如果你按一個聖人或一個為民間藝術搭建國際橋樑的使者去要求的話,他還遠遠不夠!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只會說相聲,沒有別的能耐,養家餬口而已。

那些罵他的可能也是處於對他的期望值太高,恨鐵不成鋼吧?其實大家都擺正心態,正確的看待一切,就不會有太多的紛爭了。至於老郭的國外巡演的本意也沒有像有些媒體所說的那麼高大上,其演出效果也是無心插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