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考試之前,有些家長會更緊張,為什麼?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148387990


孩子考試家長緊張很正常,因為畢竟考試是檢驗學習成果的可靠手段,而孩子的教育又是所有家庭關注的首要問題,其中以學業成績又成為重中之重。

作為一個四年級孩子的家長,之前在公立小學就讀,每次的期中期末考試也是難免緊張,心情隨著孩子的成績而起伏。自從今年我們考取了青島中學(北京十一學校的兄弟學校)之後,這個局面改進了很多。

孩子依然考試,但是考試不再分為期中期末,而是每個學習主題都有測試。考試的衡量標準也不再限於分數高低,而變為了學業診斷。針對每一主題需要掌握的知識點老師會有不同的分析,用表格的形式展現出來。完全掌握是綠色,部分掌握是黃色,差距比較多是紅色,一目瞭然,再配上老師後面的備註說明,家長對這一主題孩子的學習情況就比較清楚了。

這樣的優勢是打破了完全用分數一個標準衡量的掌握程度的巢窠,分數高的孩子也可能在某個知識點上差距較大,能夠很好的讓家長掌握孩子的學習程度。

我們之前緊張是因為面對孩子分數的高低變化,因不確定性帶來的無力感,現在看到學業診斷家長也很清楚下一步要做好哪些工作配合學校,反而心裡有底了很多!


姝言舒語


小學、中學、大學,學士、碩士、博士,有多少場的考試,作為家長從報考、領取准考證、提前熟悉由家前往考場路線,以至於目送子女進考場後在考場外的焦急的等待。

沒為子女考試緊張過的家長少之又少,其中大多是限於客觀因素而更緊張罷了。沒有一個家長一路成為子女的師長,但子女的各科成績,家長早有統計分析軟件存於電腦。

家長再緊張,子女去應試,誰也替不了誰,誰的試誰去考;為此,家長要懂得給子女“斷奶”,尊重並相信子女學會獨立,以優秀的毅志品質對待活到老學到老的人生考試。

其實,家長最需要為子女應試緊張而更加緊張的是:子女在德智體美勞的“勞”這一課上,他或她自己在平日甚至備考期間為家裡拖沒拖過一次地?吃飽飯洗沒洗過一次碗?


李蘭頌


家長關心自己的孩子的學習是很正常的。特別是期中期末考試的成績,必僅孩子讀了半個學期一個學期了,學到了什麼、多少,就從成績來衡量了。

其實,做家長的沒必要過以關心和緊張。你家長關心太多,學生壓力就會太大,往往適得其反。

還有一部分家長,經常碰見聽到,家長間相互攀比孩子的成績,成績好的誇誇其談,成績不太好的像矮人一等一樣。沒這個必要。孩子成長過程中,成績都會呈波浪式起伏的。

從教三十多年,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發現學生學習成績的一個規律:小學女孩子成績比男孩子好,初二開始男孩子開始上進,到高二,原來小學初中成績中等的成績很快躍進。女孩子初二開始成績下降,除非讀文科。當然有些孩子的成績一直會很好,這跟家長的教育方法有關。怪不得老師的,因為小學到高中會換很多老師,這個大家都知道的。

對自己孩子的成績,做家長的應抱一個平常心。我自己讀書時,父母從來不管我的成績怎樣。我對自己的孩子也很少過問他的成績。只是鼓勵他上進。


PPL64


孩子要考試了,尤其是初中升高中時的“中考”、高三時的“高考”,家長們會顯得特別緊張!這也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1)家長們認識到了孩子學習的重要性!而考試就是檢驗孩子學習質量的一種途徑;

2)“養不教父母之過”,作為家長的責任使然。很多家長認識到:任何事業的成功,都很難彌 補對孩子教育的失敗;

3)與少部分家長的自尊心有關,擔心孩子考得沒有別人好,臉面上過不去。

我覺得,家長緊張歸緊張,切勿過於緊張,尤其是千萬不要把這種緊張傳導給孩子!家長可以“內緊外鬆”,給孩子創造一個舒適溫馨的學習氛圍和家庭環境,多鼓勵孩子,多陪伴孩子。比起自己緊張來,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關心。

我的孩子今年參加的高考,現在讀大一。回顧自己參加高三家長會時班主任的幾句話分享給各位家長: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家長應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而且是終身的老師;

改變孩子要從家長改變開始;

提高教育的質量要從根本上提高家長的素質。

高三學生家長角色定位:做好後勤上的保障,充當精神上的依靠,在思想上引領,在行動上提醒,碰到事情最好不要發脾氣,家長的脾氣是孩子教育上的最大敵人。

最後,願每一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能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孩子的學習,讓孩子更積極、更健康地成長!也祝願每一位學子都能學業有成,成為社會的棟樑之才!


石法橋


孩子要考試了,家長更緊張,這是一般家長都有的正常心理!

因為孩子寄託著家長的希望!如果孩子階段性的考試,考好了,說明孩子認真學習了,知識掌握得好!家長很欣慰!如果考砸了,家長就會很擔心,是不是學習態度沒端正?還是哪些知識沒學好?需不需要找課外班補補?總之,每次考試都牽動著家長的神經!

中考,高考!更讓家長緊張!中考,高考,不管是孩子還是家長都意義重大,可以說關係著孩子的將來!家長怎麼可能不緊張?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學習好,將來能考上好大學,找個好工作,一切順順利利!正是因為家長的這些願望,孩子一考試,家長更緊張!生怕孩子考不好!

考試帶來的現實問題,使家長緊張,帶給家長更多的焦慮!只要孩子努力了,相信自己的孩子,家長的緊張只會給孩子壓力,而不會有更好的作用!


低吟淺唱的花


一、和孩子好好聊聊

初中階段的孩子考慮問題還不全面,更談不上長遠,這個階段需要家長及時地給予點撥和引導。

比較常用的辦法,就是和孩子好好地聊聊。注意是聊天而不是嘮叨,而且還要注意形式上可以隨便,內容上要做好準備,也就是說不能想說啥就說啥,說到哪裡算哪裡,起碼要打個腹稿。

我們認為,家長和孩子聊這件事,首先要和孩子講清楚中考其實比高考還要重要。因為一個很明白的道理和客觀現實是,高考落榜可以復讀,而中考落榜卻沒辦法復讀,按照國家政策就應該去職業學校,當然也可以直接就業,如果想上高中就只有去民辦高中,成為高價生。

其實有些初中畢業生還是比較適合去職業學校學一門技術,可絕大多數學生並不願意選擇,就是選擇了也不是真想學技術,而是為了輕鬆,為了逃避高中緊張的學習壓力,可這類孩子就和大學無緣了。

把這個道理給孩子講明白很重要,其實大多數孩子還是願意考高中上大學。既然如此,那為什麼還緊張不起來、不在狀態呢?家長要平心靜氣地和孩子找找原因。

有的孩子對自己能不能考上高中心裡沒有數,有的是盲目樂觀,有的是感覺問題不大而掉以輕心,還有的學生越臨近中考越學不進去了,等等。找到了原因才能想出來辦法。

二、正確地激勵孩子

激勵孩子的辦法很多,要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學習基礎、學習動力缺乏的具體情況,找到合適的、正確的激發孩子學習動力的方法。

表揚和獎勵、批評和懲罰等都是最常用的方法,要根據具體情況、實際情況運用,也可以結合使用。還有一個激將法,對有些孩子特別管用。

在這裡我們給家長講一個方法,可以叫“憧憬法”,就是告訴孩子無論現在的成績如何,在這200多天的時間裡都是可以創造出奇蹟來的,一切皆有可能,如果拼上這200多天,真的能創造出一個奇蹟來——本來沒有希望考上高中結果考上了,本來是在邊緣結果中考成績遠遠超過了錄取線,在最後的半年多時間裡成功逆襲,一旦實現了這個目標,不僅升入高中後有一個比較高的起點,而且可以炫耀和自豪一輩子!而且,也許還能因為自己的傳奇故事被同學們刮目相看,他的高中也會因此而更加精彩,他的人生也會因此而與眾不同!

三、選擇一個好的校外輔導班

許多初中生的數學和英語這兩科比較薄弱,跟不上趟,那麼選擇一個負責任的輔導機構進行查缺補漏,在週末和寒假進行“一對一”“一對二”或小班輔導,還是有必要的。

當然要徵求孩子意見,做好孩子思想工作,得到孩子的積極配合。


雨林裡的駱駝


中國有句話,叫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無可厚非,所以我們在孩子身上,傾注了全部的希望。這是中國大多數普遍家庭的選擇。我們會有種種理由來隨時認定我們做的沒錯。我們把自己以前沒做成的事情,強加到孩子身上。我們又拿出了說服不了自己的理由去替代孩子的選擇。我們那個年代,沒機會念書,所以就拼著命的讓孩子比成績。我們那個年代,沒機會學特長,所以就拼著命的讓孩子在不多的假期裡報上幾個特長班。我們那個年代……可各位嘔心瀝血的父母們,現在已經不是我們之前那個時代,而考試,也不在是孩子唯一的選擇。我們為什麼不能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時代?我們又為什麼不能傾聽一下孩子的選擇呢?

孩子,你以後可以不需要是醫生,不需要是老師,不需要是任何我認為的某種人……但我希望,你,是一個善良的人。


我就是阿良


是因為家長的期望值過高,很多時候,這樣的期望值反而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推進的做法是把功夫做在平時,在孩子學習過程中,家長是有輔助提供資源的責任的,這些資源包括,好的老師,老師的教材,好的成長機會,還有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如果這些工作平時都做足了,為什麼要考試緊張呢?只有平時沒做足功夫,感到擔心才感覺緊張。

叔本華有句話,說的很多,我們應該做我們能做的,我不要要我們想要的。對孩子的學習一樣,我應該做足功夫為孩子的學習而努力,但是我們不期待太多。


上海鹹領教育


從心理來說,因為不是自己考試,不是自己親自做的事,你就沒有把握。這就跟你做別人開的車時,用擔心撞車一樣,因為你和開車的人是命運共同體,他出事,你也好不了。這是普遍的心理現象。

同理,你的孩子考試,他的成績和升學、擇校有關,對家長來說,意味著名譽、培訓費和擇校費的更多支出等,所以你和孩子是命運共同體。

當然最最重要的是他是你的孩子。


品味成長


家長的希望寄在孩子的身上,這是我們老百姓的心願。其實家長們不必要太過認真對待孩子們考試,360行,行行出狀元。哪裡黃土都養人,只要辛勤,能吃苦,結果是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