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寶寶最沒有安全感的時刻,你竟不以為然!

前一天小億在微博上亂逛,看到一個這樣的帖子

這是寶寶最沒有安全感的時刻,你竟不以為然!

習慣了B站高能預警的小億

忽然想刷一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怎麼破?!

咳咳,說正事兒!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新生兒幾乎是“無知無畏”的,隨著月齡增大,認知能力、理解力和記憶力的發展,令寶寶感覺恐懼的東西反倒越來越多了!

比如,嬰兒打嗝、放屁能把自己嚇一哆嗦,幼兒會怕黑、怕“妖怪”、怕大壞蛋、怕大灰狼……

有的家長對寶寶的恐懼不以為然,“怕黑?適應一下就好了。”

有的家長對寶寶的恐懼束手無策,“寶寶睡覺壓根兒不讓我關燈!”

有的家長對寶寶的恐懼毛骨悚然,“寶寶,不許瞎說!櫃子那邊哪裡有什麼三隻眼睛的怪獸?”

那麼,家長的這些做法是正確的嗎?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說,如果在嬰兒時期,在我們經受某種危險或驚嚇的時候,能從照料者(家長)身上獲取安慰,那我們就能和我們的照料者之間建立安全的依戀的類型,在心底裡種下一顆“安全”的種子。

情商教育專家張怡筠老師認為,安全感將影響人的一生。幼年缺乏安全感的寶寶,長大以後會不自信、獨立性差、不容易信任他人、人際關係差、容易焦慮、畏懼新事物……

因此,處理好寶寶的恐懼,給寶寶充分的安全感,對寶寶一生的人格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那麼,寶寶的恐懼到底是怎麼形成的?當寶寶心驚膽戰的時候,家長要怎麼做才能讓寶寶建立起安全依戀呢?

恐懼,是人類原始的本能

首先,我們需要認識恐懼是什麼?說到恐懼,貌似是一件很沒有出息的事情。

“你怎麼這麼膽小?”

“你是男子漢,別畏畏縮縮的,拿出點兒氣概來!”

其實,恐懼是人類正常的一種情緒。在生物進化過程中,恐懼對於生物的存活和延續,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試想,如果我們的祖先沒有恐懼心理,遇到危險也絲毫沒有自我保護的意識,一味魯莽地往前衝,會是什麼後果呢?

恐怕這樣的基因早就被自然法則淘汰了!

因此,恐懼是有它的積極作用的,它是一種緩衝,對於未知和不確定的危險,人類保持本能地退縮,以時間換空間,尋找積極的應對方法。

自我催眠“不要怕”、盲目鼓勵“要勇敢”,不顧身心的狀況和周遭的環境魯莽行事,是非常不明智的!

寶寶的恐懼心理是如何變化的

有些麻麻跟小億吐槽說,嬰兒時期還“雷打不動”,不管是驚蟄時分的春雷、新春時節的鞭炮,都打擾不了人家的清夢,更別提害怕了!然而最近卻隨口就說“怕”,已經到了什麼程度呢?

快遞員敲門,她會嚇到“哧溜”一下鑽到自己的小帳篷裡

鄰居“叮叮噹噹”裝修,她會特別緊張地問,“這是什麼聲音?”

樓下大清早垃圾車裝運,“哐當”一聲,她一邊說著“怕”一邊來抱麻麻的大腿!

咋整地呀,怎麼忽然之間,小傢伙就變得這麼“膽小怕事”了呢?

這是寶寶最沒有安全感的時刻,你竟不以為然!

其實,和所有的情緒一樣,寶寶的恐懼也是逐漸發展、緩慢進階的(不同寶寶可能天生存在些許差異)。

嬰兒時期的寶寶閱歷有限,因此,他們的恐懼多是趨向於本能的;然而,隨著寶寶生活經歷的豐富,想象力成了寶寶恐懼的發源地。

1-6個月寶寶

嬰兒在早期,聽覺是較為敏感的。孩子們天生都害怕巨大的奇怪的聲音。但偶爾一兩次的刺激,不至於對他們產生不良影響。在嬰兒哭泣時,給予足夠的安撫就可以了。避免連續讓寶寶接受令他們恐懼的噪音。

6-9個月寶寶

嬰兒對陌生人普遍有恐懼感,但在不同情況下表現卻不同。在某個環境,嬰兒見到陌生人會哭泣或迴避,而在另一種情況下卻可能對陌生人產生興趣,並做出願意接觸的姿態。因此,在這一時期,父母要對嬰兒與陌生人的接觸保持警覺,儘可能為他們提供比較安全的環境。在嬰兒出現不安情緒時,父母應該及時進行安慰。

同一時期,嬰兒還會對高度產生恐懼。因為嬰兒在這時已經對高度產生感知。到了九個月,身體發育已經使他們能夠翻身和爬行了,但這些運動能力的掌握,不足以使他們應付對高度產生的恐懼,對高度的恐懼幾乎是天生的。不過,隨著嬰兒年齡地增長,身體控制能力的增強,這種恐懼會慢慢消失。

12-24個月寶寶

兒童與看護者分離所產生的焦慮,高峰出現在18-24個月時,而且是極為普遍的反應。兒童對分離產生的反應,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年齡、過去的分離經驗,對環境所具有的控制能力,認知水平,性格特點,母親與孩子關係的好壞以及在分離時母親的行為。

家長的態度勝於一切

儘管恐懼是人類的原始本能,有著積極的進化意義,但如果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沒有能夠合理引導寶寶應對、調適自己的恐懼,寶寶將會在今後的成長過程中變得消極、敏感,甚至出現一些心理問題。

Not to do

家長千萬不可以批評寶寶“膽小”、“這有什麼可害怕的”。要知道,寶寶所有的恐懼都是有原因的,是受到特定思維侷限導致的。當寶寶感到緊張和害怕的時候,家長的一句“膽小”,在寶寶看來,是冷漠的,會讓寶寶感到孤立無援。

還有一種誤區認為:多一些訓練,寶寶就會變得要勇敢起來!比如寶寶怕黑,就讓他一個人待在黑屋子裡,希望通過整夜的訓練,讓寶寶明白在黑暗中待一整夜,“什麼也沒有發生,所以沒有什麼可怕的!”

此外,一些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習慣利用恐嚇來管教寶寶,比如,“再不聽話大怪獸會把你抓走”、“不吃飯大灰狼就來了!”文章開頭那位家長的煩惱,正是奶媽長時間的人為灌輸啊!本來寶寶還沒有這方面的聯想,是看護人的行為硬生生地讓寶寶產生了恐懼啊!

2-3歲的寶寶,心理上正處於建立信任和委託感的階段。因此,上述的做法對寶寶來說都是非常殘忍的!

To do

唯一正確的做法是:家長給予寶寶充分的保護!

只要家長處理得當,那麼就可以不斷地幫寶寶面對恐懼。不要擔心你陪伴的越多,寶寶就越膽小,他幼小的心靈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你的陪伴和鼓勵,當然陪伴並不等於過度保護,你要讓寶寶體會到的,是你的關注、理解與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