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好社群營銷?

普通百姓1923765198


我是2013年1月11日用微信在朋友圈發佈的第一則消息,算來至今近六年了,微信好友增增減減留存著3500多名好友,微信群共百餘個,多數已沉入海底,置頂的微信群是12個。

從去年開始分配了一部分時間和精力在社群運營。以下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

1、社群的實質是什麼?

社群形成初期,大家都在一窩峰的拉人建群。反正“跟著下,不害怕”嘛,同一時間會被不同的人邀請入群。社群人數瞬間就可達到500人。然後發現沒幾個熟悉的人,彼此調笑個三五天,然後就消停下去了,一天下來沒幾個人吱聲,偶爾有人拋一個廣告鏈接或者雞湯推文,最多吸引一秒的注意力。

個別活躍的大群每天也就那麼不到10%的成員,時間久了,淪為灌水群的概率也極高。

一方面因為群內沒有自己想要的價值,更重要的原因是群成員大概也沒弄明白自己想要的價值到底是什麼?帶著一份好奇心進入,恍然大悟之後,大多數選擇既來之,則安之,要不就是連退出都懶的浪費時間,於是持續保持沉默潛水,直到此群沉入海底。

倒反而有些小群的質量不低,活躍度也比較高,突出的特點表現在三個方面:

(1)彼此熟悉度,見過面嗎?有過交流嗎?

(2)互相依賴度,成員之間是否有彼此供求得到協同?

(3)互動頻繁度,是否有互動,互動的頻率如何?

以上,我們可以把社群理解為:以信任為底層機制,讓信息在關係鏈中流動的非正式的虛擬組織。

2、既然認清了社群的實質,那麼,如何建立信任關係呢?

以下部分內容摘自小群效應一書,如有原書需求,可自行購買。

(1)建立信任關係的三近一反原則:地域相近;興趣愛好相近,年齡相近;性別相反(供需相反)地域相近,便於開展線下活動;興趣愛好相近,互動交流會有更多話題自然形成;年齡相近或許更容易彼此打開心扉,有時候也不一定。

(2)要思考社群存在的價值是什麼?可以解決什麼問題?解決的問題反映的是用戶的需求,只有滿足了用戶的某一個方面的需求,並且有價值交換的可能,社群才有存在的必要性。

社群的存在確實可以減少成員之間溝通的成本,有數據表明,在社群裡邊46.25%的參與是由0.8%的人產生的。

(3)分析群成員角色。大體上可以分為四類:凡客、核心、小牛、大咖。

普通人是形成社群的大多數,有時候也會是沉默的大多數;連接者的角色很關鍵,可能是群主或者是可以調動資源的人,或者是局部的意見領袖(在某個方面有一定專長或者話語權的人)。

(4)認清社群的三個特性:工具性、病毒性、長連接

工具性的三個層面:外部性,引流,流量轉化為用戶池,讓每個用戶成為連接者。

過濾器:新加入的用戶導入三近一反的小圈子。

望遠鏡:看到未來的群趨勢。

榮譽驅動——通過比較彰顯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病毒性傳播。

社群的頭部效應,冪律曲線;長尾利好平臺,頭部利好合作夥伴;

病毒擴散指數=用戶收益/用戶成本;

互惠接口——利益和用戶希望塑造的形象關係訴求結合,將會產生更大的能量。

社交營銷不是直接推銷,而是通過朋友影響,影響一個人不如影響他身邊的2-3個人。

物理世界,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社交世界——折線最有效。

社群的場景:內部運營;外部推薦;

團隊的效率與內部溝通成正比,創新與外部探索成正比。

團隊的執行力取決於人的能力以及做事的意願度。

運營的本質是搶用戶的時間;

強運營:努力消耗用戶時間;弱運營:愉快消耗用戶時間;


悅讀女人


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學好社群營銷不是那麼簡單的,畢竟現在市面上各種關於社群的內容都有,初學者也不清楚到底誰的是對的,青木老賊在2014年開始實踐社群,經歷了5年的時間沉澱才研究出一套場景式的社群打法,至今還在學習路上,社群是一門需要終身去感悟的行當,作為一個過來人,我分享下我個人的經歷和學習社群的方法:


一、看書領悟作者的社群思路


市面上關於社群的書籍已經比較多了,理論的書籍比如《社群+》《社群經濟》《小群效應》《社群商業》可以買來看看,實踐性的社群書籍比如《場景化社群運營》《社群營銷》《社群眾籌》《社群媒體》等都屬於社群領域比較細分的行業書籍了,有時間不妨買過來學一學,當然這些書你學習下他們的思考方式和寫作思路即可,不推薦你直接將書中玩法直接運用,畢竟同樣的方法在資源和能力不對等的情況下效果是不一樣的;


二、請教你認為是社群領域的大咖


我相信你在朋友圈裡也看到過有人在分享社群方面的知識,也應該報名參加過一些知識付費課程,你可以根據你自己的感受覺得哪些人是社群領域有經驗的,記住那種做培訓出身的人是不推薦找他們學習的,反而推薦你找那些有親身經歷的人,找這些人會更加感同身受,你可以將你的問題一一諮詢他們,當然不排除他們會收費諮詢,畢竟經驗是有價值的;


三、多多混下圈子


如果你是在一二線城市,在本地應該有不少不同的圈子活動吧,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參加不同類型的活動,參加活動把握兩點:多聽多參與;我看到很多人也會報名參加線下的圈子活動,但是都非常低調,不管有問題還是有收穫都選擇沉默,這其實是沒有任何進步的,青木老賊在最早期玩社群的時候,身邊都是騰訊、華為、阿里的高管,最開始我也不敢說話,但是我會融入這個群體去服務他們,然後聽他們交流,默默的記下哪些是自己不會的,回頭我就又回到書城去看相關書籍,通過圈子裡的薰陶找到自己的缺點,然後去看書學習是成長最快最過硬的方式;


四、自己做一個公益社群試試


對於新手來說,如果要學習社群營銷,我建議是你要先試著放下功利性,先老老實實的做一個短期或者公益型的社群,服務他人,好好感受這個過程,並琢磨運營的細節和社群變現的可能點,再結合當下社群領域的知識付費、學習型社群、內容營銷、工具使用,這些東西和自己即將要做的社群如何融合?想是沒用的,這個時候先做,做完了之後再總結,如果有想不清楚的再去請教你信任的社群大咖,請教他們這個問題怎麼破;


我相信你通過以上四個方式堅持半年,一定能土突飛猛進,成為社群領域的高手!如果還有啥問題歡迎來我微頭條與我互動交流。


我是社群界的場景派:青木老賊,從2014年就開始全職做社群,在2016年跨界寫了我人生第一本書《場景化社群運營實戰手冊》,在2017年自創IP品牌社群系統打法,2018年在賦能實體企業和踐行線下社群打法的路上。


青木老賊說社群


社群範圍很廣但也有針對性,比如本土文化、產品的功能性、個性化產品,互聯網的用戶普及速度快,組建社群容易守群難,營銷方案不能通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