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什麼好吃的嗎?

好鑫好衣


上海有什麼好吃的?我從小在申城長大,回答這問題我手到擒來。

我們小時候,小孩子想吃好吃的,就只有盼望過年了。科學界研究得出結論,一個人的喜食口味是在五歲前養成的。所以我至今仍然覺得再講究的飯店大廚,也做不出自己兒時母親做的家常菜那種好吃的味道。

我家裡就父親工作,母親就一家庭婦女。沒什麼文化,但做得一手好菜。名目雖土,比如像:紅燒獅子頭、糖醋鱖魚、醃篤鮮、豇豆豬肉、烤墨魚、芋頭燉鴨、黃魚螺絲湯、大燒馬鞍橋、咖喱馬鈴薯、大烤裡脊、涼拌蒸茄子、粉皮魚頭。《那時的食材倒都不是養殖的,價格也都非常便宜,論斤重一條的大黃魚🐟,只要四五毛一斤,這在現在絕對是不可想象的。》

在我的記憶裡,樓下早點店裡,一毛錢四個的生煎饅頭,八分錢💰一碗陽春麵,就是天下最好的早餐!次一點就是一毛錢兩個燒餅一根油條。星期天,父親有時帶我去南京路,浙江中路口那什麼麵館的,《抱歉一時實在想不起店名,燕雲樓?還是揚州飯店?》肉絲湯麵和兩面黃可是上海灘赫赫有名的!

城隍廟裡的五香豆,現在倒是還有,外加南翔小籠,不知道什麼道理,這兩樣傳播的名聲倒是很響亮,我實在不知道有何長處。我仍然認為南京路上的五芳齋熟食,五分錢💰的一根鴨舌,真是實在美味啊。

還有一件事,小時候,冬天的晚上,有小販叫賣:白果要吃糯白果。一聽那叫賣聲便會引起小孩子的饞蟲,非得跟老媽討幾分錢去買。三年困難時期,副食品極其匱乏,在過年時,開始每家供應一斤松子,就是從那時開始,上海人才知道松子作為堅果,確實很好吃。

父親雖然僅僅是一個工人,但工資倒是養活一家子綽綽有餘。他可是個地道的美食家。在我十歲生日時,我清楚地記得,父親母親帶著我和哥哥,特地到錦江飯店去吃《椒鹽蹄膀》!等我大一點才懂,這才是上海的真正特色大菜。當時只有錦江飯店主廚~肖梁初先生才做得好這道菜,毛主席吃了都讚不絕口哪。

上海人的飲食菜式,屬於是揚幫菜系,我上敘母親在家做的家常菜,都是揚幫菜的做法習慣。飯店餐廳基本上都是。不似廣東菜那樣清淡,也不像北方、內地的濃醃赤醬。基於中游吧。偏甜一些。

改革開放以來,我因為工作原因,大多數時間呆在寧波。上海雖然也經常回去。但世面可能不太瞭解了。現在的上海,飲食業吸納了四面八方的精粹,這本來就是一個海納百川的城市嘛。再加上新上海人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當然天南地北的美食一起登場。無論您從何方而來,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飲食美味。就是米其林餐廳都在上海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了。

讓我們永遠喜歡你~SHANGHAI!










手機用戶崔永方


上海好吃的有不少。現在有了一處老上海風情街,在世紀大道地鐵站邊,集中了上海的各路名小吃。味道絕對比城隆廟的好。

有上海餛飩,麻球,小籠包,生煎,春捲,鮮肉月餅,各種糕團等等。可以當場吃也可以打包帶走。




浦東小囡


、小籠包

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鮮、形美著稱。起始於清代同治,至今已有100多年曆史。對於小籠而言,自然新鮮的汁水是其精髓。有口訣這樣唱到:“

上海生煎包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據說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其特點為:皮酥、汁濃、肉香、精巧。輕咬一口,肉香、油香、蔥香、芝麻香全部的美味在口中久久不肯散去。由於上海人習慣稱“包子”為“饅頭”,因此在上海生煎包一般被稱為生煎饅頭。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吸湯。”3、大餅

記憶中是長長的,撒滿了芝麻,裡面咬起來感覺有些層次,非常管飽。聽說源自蘇北,要用老酵面將麵糰捂上十幾小時左右才揉麵團,工藝十分考究。

酸辣湯

酸辣湯是一道上海知名小吃,小時候經常喝,那一勺最後的白胡椒是亮點,畫龍點睛。特點是酸、辣、鹹、鮮、香。用肉絲、豆腐、冬筍等料經清湯煮制而成。

羅宋湯

上海人接觸最早的西餐湯點,好像是俄羅斯那邊傳過來的。裡面有番茄、雜菜還有很多的牛肉和紅腸,非常好喝,記得小時候我喝都是論鍋的。

烘山芋

“烘山芋”亦稱烤 白薯、 烤地瓜, 烤紅薯,上海人特別喜歡吃,進入冬季,上海街頭隨處都可見到外鄉人的烤山芋爐子,寒風中立在街頭,青年男女圍在爐邊等待烤熟的山芋出爐。

蔥油拌麵

蔥油拌麵用料、做法簡單,然而恰恰是這最簡單的海派味道,卻是上海人最難捨棄的心頭好。

雙檔湯

雙檔湯曾經是兒時吃得最多的湯點。其實一碗湯裡有兩隻油豆腐兩隻百葉包的就叫“雙檔湯”,單隻油豆腐和百葉包的就叫做“單檔湯”

肉絲炒年糕

年糕幾乎是每家每戶一到過年一定要吃的一道菜,寓意來年節節高的意思。上海的年糕糯而不膩,入口有嚼勁,一點都不粘牙,拌著肉絲那味道是一絕。

雞粥

雞粥,為一美食。常見的雞粥有:佐酒雞粥,白米雞粥,三鮮雞粥,花生雞粥等。不過真正的雞粥實際上是不用雞肉的,只是用雞湯而已。

雞鴨血湯

伴著少許時件(心、肝、肫、腸,被稱作“時件”),許多豆丁大小的血塊,會順著調羹滑入喉嚨,嫩、香、鮮、燙。其實現在想想,這才是真正的黑暗料理呀...

菜泡飯

菜泡飯作為一款普通的上海小吃,做法可以極為普通。以隔夜飯及青菜為原料,加大量水加熱後,加入鹽、味精調味即可食用。如今菜泡飯越來越受青睞,飯店酒席常以之為點心,也有龍蝦菜泡飯,魚翅菜泡飯等奢華之作。

上海冷麵

想想冷冷的面,配上醋,淋上熱熱的澆頭,那個畫面!!!這就是最傳統的上海冷麵。

紅燒大排

說起紅燒大排,愛吃的上海小囡一定不會陌生~那厚實的口感,濃郁的湯汁,光回憶就留口水啦...小編也是見肉不要命的肉祖宗一族,大排這種24k純肉可真沒少吃。

紅燒肉

有人說,上海人做紅燒菜的統一特徵,是“一手醬油瓶,一手糖罐頭”——紅燒肉,這道著名的本幫菜,就充分體現了“濃油、赤醬、口感甜”的特點。一碗紅燒肉端上來,肉色外表發黑發亮,可是食用時又不會覺得油膩。

糖醋小排

以前老上海人下館子,喜歡冷菜、熱菜、主食、點心這麼滿滿的擺一大桌子,沒辦法,闊氣嘛,一定要掙足面子~而要說到冷菜中的頭牌,糖醋小排自是當仁不讓!切得適中的肉塊,靠火候與糖醋配比,慢火燉出來。因此油鍋溫度、酸甜調味,都要恰到好處~

油麵筋塞肉

上海人說的油麵筋,是將發酵麵筋揉成小團,放入油炸,待麵糰發泡後撩起,待冷卻後再炸,這樣炸過幾次後,原來小小的麵糰會變成一個大大的空心的球,那就是油麵筋了。再包上新鮮攪拌均勻的肉,一起燒煮,大功就告成了。、響油鱔絲

為什麼要叫響油鱔絲,其實也很好理解,這道菜因上桌後盤中油還在闢叭作響而得名。製作響油鱔絲除掌握烹調技術關鍵外,還須上桌及時,否則,油降溫後澆到鱔絲上沒響聲,那響油鱔絲就名不符實了。

水晶蝦仁

曾被評為“上海第一名菜”。清炒蝦仁不加任何配料,滿滿一盤蝦仁,鮮明透亮,而且軟中帶脆,奇香四溢,晶瑩剔透,賽如明珠。

四喜烤麩

烤麩,是一種面製品。用帶皮的麥子磨成麥麩麵粉,再在水中搓揉篩洗而分離出來的麵筋,經過發酵蒸熟而成的。上海的特色烤麩色醬紅,香濃醇,鹹中帶甜。

八寶辣醬

八寶辣醬”是上海著名的特色菜,它是由“炒辣醬”改良而來的。“炒辣醬”是個普通家常菜,以前在飯攤上供應,由於色深味濃,很適宜下飯。

上海爆魚

爆魚又稱燻魚,需要把魚炸好後,投入滷汁內上味。是上海最著名的冷菜,很多上海菜館仍以這道菜聞名。

炒螺螄

童年的記憶中常常用牙籤把小小的螺螄肉跳出來,肉雖小卻無比的有嚼勁。吃完後看到蠻桌子的螺螄殼,舔舔手中留存的螺螄味,那種感覺特別滿足。

小紹興白斬雞

說到小紹興的白斬雞,尤其喜歡它的雞皮,脆脆的,看著窗口裡面將雞加工切塊的師傅麻利的將雞切成小塊以後,塗上一層麻油,黃燦燦的,食慾就會大增。

清蒸大閘蟹

大閘蟹是我們最奢華的美味,九雌十雄,吃過的人都難以忘懷,但我現在只記到30年代上海人最苦的時候,只能拿大閘蟹充飢~

、墨魚大烤

墨魚大烤是用腐乳汁烤的,我覺得這也是上海人會過日子的一種表現:上海人用豆腐乳下稀飯,吃剩下的汁,倒掉了可惜,用來做調料燒肉、烤墨魚都別有一番風味。

油爆蝦

記得小時候,不管是在家請客,還是到了本幫菜館,油爆蝦都是必須出現的一道菜。幾乎每個上海人都對油爆蝦有種不可割捨的情懷~




流星雨larry


公司附近的這家花椒豌豆魚很有特色。我和同事們差不多每個月都要去一次。



selinahsu


上海是個開放的城市,在美食上也是這樣,本幫菜和蘇菜 安徽菜 浙江菜沒有完全的界限。大家都是集自己所長,吸收別家的優點。這叫大同的世界裡求大不同。

上海的特色糕點小吃不要太多哦。生煎饅頭 蔥油拌麵 小籠包 水煎包 鹹漿 醬鴨 鮮肉月餅 三鮮小混沌 白斬雞 鍋貼等都是很有名的特色小吃。還有排骨年糕 海棠糕 擂沙圓 蟹殼黃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吃這些最好去城隍廟或者有特色的古鎮裡面,比較正宗地道,還可以欣賞古鎮風景,一舉兩得。



藝路向東


羌餅 好吃的很 還有大白兔奶糖



健康快樂充實進取


上海這邊比較突出的美食還不多,比較有名的是城隍廟的蟹黃包、大閘蟹,其餘的都比較普通了,沒有特別之處了


戢滿昌


推薦上海的白斬雞,白斬雞是上海的傳統名菜。白斬雞不僅形狀美觀,皮黃肉白,肥嫰鮮美,滋味鮮美。而且雞肉有溼中益氣,健脾胃活血脈強筋骨的功效,特別推薦!

上海的生煎包也是不錯的,還有丁蹄,沙圓都特別好吃。

尤其推薦排骨年糕,比較經濟實惠,排骨和年糕都有很好的營養價值呢


斷叔美食


小吃的話到上海就去城隍廟啊,桂花廳的鴿蛋圓子,綠波廊的特色點心,松雲樓的八寶飯,酒釀圓子。

南翔小籠包,三鮮小混沌,鼎泰豐的包子。

還有豫園步行街的上海老飯店,瑞福園,大壺春,等等,上海作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在吃的方面絕不會讓您失望的。


男兒天職保家眷666


美食之都。

中國各地的名食小吃,齊集上海。

世界各地的美味佳餚,蜂擁而至。

花多少年吃,也可以,不會吃重複。

這也是上海魅力之一。

胃口好,身體好,不愁錢者,儘可大飽口福。

故,欲品美食,可來上海。

#凌遠長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