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時劉備派魏延協助關羽鎮守荊州,關羽會不會失敗被殺?

tang歌


荊州的丟失根本就不是什麼大意不大意的問題,荊州是孫劉兩家的必爭之地,早在劉備四海飄零,居無定所,諸葛亮還奔走於司馬微和龐德公門下求學的時候,魯肅就為孫權規劃了”奪取荊州,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的基本國策。所以,套用一句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孫權對於荊州地區是“亡為之心不死”,很多年以後,孫權評價周瑜,魯肅,呂蒙等已經亡故的江東諸將,還指出了“借荊州給劉備是魯肅的一大失誤”,這充分說明,不管關羽大意不大意,孫權是遲早要對荊州下手的,在建安19年孫權已經發動了一次對荊州的軍事行動,劉備都統帥大軍下公安與孫權對峙,因為顧慮兩面作戰的風險,劉備不得已割讓了荊州三郡給孫權,暫時平息了雙方的軍事衝突,而孫權的意圖並不是只得到三郡,而是要“全據荊州,競長江所極”,只不過是一直在等待時機罷了。

建安24年,是三國時期最為多事的一年,劉備在漢中擊敗了曹魏而稱王,曹魏的許昌發生了反曹的暴亂,北方的鮮卑侵犯邊境,江東的孫權進攻合肥,一時間曹魏政權顯得有點力不從心了。在襄樊前線的曹仁軍團,跟關羽之間的軍事衝突一直都斷斷續續的存在,恰在此時,曹魏的南陽,宛城地區又發生了孫狼等人的流民暴亂,牽扯了曹仁不少的兵力,加上劉備稱王,劉封孟達奪取了曹魏的上庸等東三郡,可以說,當時的蜀漢政權是“烈火烹油,蒸蒸日上”,“革命形勢一派大好”,在這種情況下,蜀漢君臣都對形勢產生了極為樂觀的態度,鑑於襄樊地區的曹仁只有幾千兵力,曹操遠征漢中未回,關羽趁機發動了對曹魏的主動進攻,但是關羽的荊州軍團有四萬人,關羽帶走了二萬五千,留下了一萬五千人防禦孫權,此時,關羽的軍事部署還稱得上是中規中矩,攻守有度的,隨著戰況的發展,關羽佔領了樊城,擊敗了于禁,把戰線推進到了襄陽,此時關羽的兵力已經捉襟見肘了,加上呂蒙偽裝告病修養,於是他把留守的兵力又調走了一萬,就此種下了丟失荊州的禍根。

孫權為了奪取荊州,可以說是到了廢寢忘食,孜孜不倦的地步,為此他不惜向曹操稱臣,以換取魏吳雙方的和解,還使出了麻痺關羽的換將計策,但是,即使這這樣的情況下,諸葛亮依然在孜孜不倦,喋喋不休的鼓吹他的“孫劉聯盟”,致使劉備和關羽都沒能正確的評估來自孫權的威脅,這不能不說是諸葛亮“誤國”。

孫權雖然做好了一切準備,但是攝於關羽的威名,他一直都沒有敢於直接出兵,他一直在等待機會,直到關羽被徐晃打敗,他才以突然襲擊的方式,沿漢水上行,偷襲了荊州,跟曹魏聯合攻打關羽。實事求是的說,關羽的失敗主要是敗給了徐晃,曹魏的大將各有成名的戰例,張遼陣斬塌頓,威震逍遙津,張郃破街亭收復隴右,而徐晃則是連破十幾道重圍,長驅直入擊敗關羽,被曹操成為有“周亞夫之風”的這一戰。如果沒有徐晃的大勝,孫權依然不敢向關羽下手,所以,關羽失荊州並不是也沒有人協助他守荊州的問題,即使是魏延,帶領荊州剩下的這5000人,要拒守這麼大的地盤,也不能說一定能夠守住,因為,這次戰役從根本上來說就是錯誤的,蜀漢政權根本就不應該在兩面樹敵的情況下發動對曹魏的戰爭,我認為蜀漢當時最正確的戰略是首先跟曹魏和解,承認曹操的合法地位,與曹操相約“共扶漢室”,借曹操的手讓自己的“漢中王”地位合法化,從而換取襄樊地區蜀魏邊界的和平,集中精力收拾孫權這個真正的“漢賊”,把以前被孫權奪走的荊州三郡奪回來,鞏固自己的勢力範圍,再自助馬超經略涼州,即使馬超得到涼州後自立門戶,也是蜀漢的友好鄰邦,這樣才能使蜀漢具備日後奪取天下的夢想。


狼的影子319


如果當時劉備派魏延幫關羽守荊州,關羽會不會被殺?

可以講東吳偷襲荊州不會成功,因魏延是守城名將,守漢中十多載安然無恙,關羽後路安全即使在襄樊戰爭中退下來,有魏延接應,關羽進攻,魏延留守這可是萬無一失的完美計劃,可惜的是劉備沒有這樣按排,關羽進了荊州城誰敢造次,更何況魏延的武藝比關羽差不了多少,計謀不見得比關羽差,所以這可是萬全之策,失荊這一節就可以免寫了,東吳也不會派人來偷襲,這一問答題實在有趣,劉備沒這樣按排,所以這是假設,有魏延同守荊州,荊州丟不了,關羽也死不了。




9紫氣東來


關雲長大意失荊州,我是小孩子的時候就知道了。

那麼,如果關老爺有魏延協助鎮守,則失去荊州的可能性很小。

荊州是戰略要地,也是魏國和吳國勢在必取的戰略要地。東吳在周瑜病亡後大膽取用年輕將領陸遜(也是孫權女婿)接替周瑜大都督一職,這陸遜深得周瑜真傳,足智多謀,更兼有魯肅,黃蓋,程普等為助,謀劃多日了,關羽全力防守之時不取,待分兵外出之日一舉拿下,可謂高矣。若此時有魏延相助,如虎添翼,或許陸遜就懼怕幾分,必竟是強強聯手嘛,更兼那魏延有勇有謀!或許會暫時取消奪荊州的計劃也未可知。

不過,荊州已成孤城,失去那是早晚的事,陸遜不取,自有曹操來取。曹操對荊州也是志在必得,或許只是時機未成熟,或許是與關羽有救命之恩(義釋華容道),而劉備的主力遠在西川,遠水不解近渴,救不了荊州救不了二兄弟。

依我之見,主動放棄荊州贈予那東吳孫權,做個人情,結成聯盟,全力經營西川一帶乃是上上之策,讓曹魏與東吳爭個你死我活,坐收漁翁了利不是更好。關老爺也許就不會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而死於東吳無名之輩潘璋之手了。


黑虎97


我只說一句話,派誰協助都沒用,除非換人守,以關羽的性格劉備都奈何不得,何況他人?漢建安二十四年發生太多事了,漢中大勝,鄴城魏風謀反,襄樊渾山群盜又受關羽印受,外加關羽鎮守荊州,假節都督荊州九郡事,襄樊是荊州轄地確在魏國手上,如此種種出兵攻襄樊是必然的。反正說沒有假如,除非換將。


蘭臺令史



從失荊州看一個人單槍獨馬的幹是不行的,只有依靠團隊群力群策的力量才能取勝。


七星印月


依照關羽的軍事水平,進攻曹操沒有勝利,可是守住荊州是覺得沒有問題的,關羽其實就是缺乏一個善守的助手,如果劉備派關羽進攻曹操,後方派趙雲或者魏延做守將,就算是兵馬少點抵抗東吳三萬人的偷襲一兩個月足夠了。


馭風者520


按演義描述:關羽不死劉備不能稱帝的,細節參考許田圍獵關羽欲殺曹操事件,劉備想稱帝一定要待關羽死後稱帝,相同事例曹操和荀彧,荀彧幫助曹操是可以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曹操稱王荀彧都反對,何況稱帝,一個荀彧代表一個階層。


書聲風聲聲入耳


魏延或是黃忠,都是當地人,實力都不差,但沒有關二爺的地位,受劉備重用。人選,劉備和諸葛孔明肯定商量了很久,才定下來的。關二爺貪功了,想爭地盤,為劉皇叔,也可能為自己,只有他自己清楚,手上將不多,守城都不多,我是不會去攻城的~


大南瓜快跟我回家吧


這樣關羽會更死得快些!因為關羽心高氣傲,魏延內心是不想寄人籬下,很可能會串通東吳出賣關羽!其實最好不要讓關羽守荊州,應該用文武雙全、忠心耿耿的趙雲去守,這樣歷史就很可能會改寫了!!


東莞文武生


應該會好點,但是歷史終究是歷史,沒有如果,若黃忠和魏延一起協助,更加萬無一失,第一,他們是本地人,第二,魏延的計謀,從子午谷奇謀可以看出,且武力也強,蜀國後期是比較牛逼的人物,若不失去荊州,歷史改變,估計三國持續時間將拉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