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關係惡化最大贏家是誰?你怎麼看?

麒麟2127


2018年3月,前俄羅斯雙面間諜斯克裡帕爾極其女兒遭到“諾維喬克”神經毒劑的襲擊,美國以此為由對俄羅斯進行制裁,導致美俄關係進一步惡化。


那麼,美俄關係惡化最大的贏家是誰呢?


首先美俄關係惡化,對中國來說是非常有利的,由於中國少了來自美國和俄羅斯的壓力,就能騰出手來把重點放在發展和建設上。



但中國應該不是最大的贏家,因為美國一直沒有放棄對中國的打壓,把中國當做對手在軍事和經濟上不地的製造摩擦與中國進行對抗。


目前從各方面綜合來看,美俄關係的惡化印度會成為最大的贏家。


一、印度有成為世界強國的潛力


事實上,印度有些地方和中國相似: 國土面積大,人口眾多,這些年的經濟發展也很快。印度也一直想把自己打造成世界強國,所以印度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但是,印度很多方面也很弱,像基礎設施、科技研發、工業製造等。


正因為如此,印度距離世界強國還有一段距離。而且印度採取的是不結盟政策,國際地位也差很多,無法對美國和俄羅斯的世界地位造成威脅。


所以對美俄來說是一個爭相拉攏的對象。


二、印度左右逢源,與美國和俄羅斯都有廣泛的軍工合作:


美俄都是通過軍工合作來拉攏印度,不但有錢賺還可以通過軍事合作對印度施加影響。


美國已經與印度開展軍事領域的合作,向印度轉讓一些先進的技術,出售先進的武器等。


而印度是俄羅斯武器裝備最大的出口國,與俄羅斯軍工合作的領域更多:



包括先進的戰鬥機,提供技術給印度自建戰略核潛艇、航空母艦等等。


這些為印度將來的發展和壯大提供了有力的幫助,所以從這個角度上看,印度是美俄關係惡化最大的贏家。


儘管印度佔據了天時地利的格局,為以後的發展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我們中國也會以此為契機,對內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經濟騰飛。


對外加強對各國經濟貿易的廣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走共同發展的道路,最終也會成為最後的贏家!


幸生


美俄關係惡化,最大的贏家,不是單一某個國家,而是和美俄兩國都有聯繫或有淵源的國家,比如中國、日本、北約、澳大利亞、土耳其等國。

我們大家都很清楚,中國的綜合國力(經濟、軍事、政治等),現在已超過了俄羅斯,在世界上排行第二位,如果美俄關係惡化、甚至發生戰爭,那麼兩敗俱傷的局面,在所難免。有軍事專家估計,中國在2050年之前,將全面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個超級大國。美俄關係的惡化,這個局面,將會提前到來。

美俄關係惡化,第二個贏家是日本。日本的軍事實力,在亞洲僅次於中國,排行第二位。日本是個好戰民族,且對外侵略的野心很大。日本擴充軍費,造軍艦、造航母(輕型航母)、買戰機,其目的,不是保護本國的安全,而是準備下一場侵略的戰爭。美俄關係的惡化,勢必會鬆綁日本、解禁美國對日本的軍事制約。日本是狼,如果解開加鎖,將後患無窮。

至於北約、澳大利亞和土耳其,是第三大贏家。北約、澳大利亞和土耳其,他們的老大是美國。老虎死了,猴子稱霸。沒有了美國的制約,北約是歐洲的老大,澳大利亞是大洋洲的老大,土耳其在中東與以色列、伊朗,三足鼎力。





情感與感悟


美俄關係惡化最大贏家是德國,德裔美國總統幫德國希特勒完成了夢想!

特朗普和希特勒很像,都是忽悠工人,軍人,農民,企業家的高手,通過大規模減稅,獲得了空前的成功,讓美國經濟重新走上高速發展,經濟增長4.2%,失業率降到2.9%,是近代中美國總統做到最好的。

美國軍費現在是前十國家加起來的總和,超過俄羅斯十二倍,可以在常規戰中輕鬆打敗俄羅斯,讓俄羅斯苦不堪言。

現在特朗普用軍事威脅,讓所有北約國家一致針對俄羅斯,不允許三心兩意,等於承認了德國歐霸主地位,讓德國可以重新武裝,而不受英法限制。

特朗普明面上是為了歐州團結對俄,暗裡是幫德國掃清俄羅斯危脅,讓歐洲團結在德國周圍,以德國為主。


光芒萬丈34957


按照三國演義的模式來看,美俄廝殺的最大贏家應該是中國才對。但是目前顯然不是這樣。因為美國並沒有只顧著和俄羅斯廝殺就放下中國。美國現在全面遏制俄羅斯的同時,軍事上,美國將越來越多的軍事資源投放到了亞太地區,和中國的貿易戰也是全球最激烈的。這說明什麼?說明美國的實力足夠他兩線作戰。就在最近,美中之間又來了一場價值2000億美元的關稅大戰,但是對俄羅斯的圍堵和消耗卻一如既往。倒也不是美國的實力超過我們多少,而是美國非常懂得揚長避短——俄羅斯軍事上的強硬是吧,那美國就和他玩經濟;我國經濟上相對不弱,那美國就經濟和軍事雙管齊下。美國人不好對付的。我的看法是,美國其實是把中俄打包成一個對手來對付的。現在的情況確實是,中俄聯手對抗美國。

這麼看來,這世界的三國演義模式,其實是美國一方,中俄一起算是一方,第三方的收益者會出現在印度和歐盟。歐盟的收益現在不容易看出來,因為歐盟更多時候是被美國捆綁在戰車上的,歐盟需要等待時機,在美國走下坡路的時候推上一把,實現和美國之間的平等對話。印度的好處就非常明顯了。俄羅斯和美國都爭相拉攏印度,俄羅斯給航母潛艇艦載機,經濟上賺軍火錢,地緣利益方面為俄羅斯走向印度洋鋪路。美國也給飛機坦克火炮,軍火錢賺到了不說,利用了印度來同時博弈中俄。歐洲也是大把的工業投資砸在印度。在印度這片獵場上,美國是獅群,俄羅斯是鬣狗群,歐洲則是一群禿鷲。

我們則像一隻孤獨的獵豹,需要堅韌的忍耐。但是至少不會是一隻任人宰割的羚羊。至少,俄羅斯這個巨人是很難倒向美國的,因為彼此之間的政治互信幾乎為零。當前的國際戰場上,美俄之間的對立在未來十年之內是很難緩解的,東歐問題和伊朗問題會一直僵持下去。這就意味著,十年之內我們不必同時面對來自美俄的壓力。事實上,俄羅斯也從來就不是我們的壓力,我們的壓力始終是來自北美,只有北美才能控制金融通道,才能築起技術壁壘,才能控制能源價格,俄羅斯還不行。即使俄羅斯整合了敘利亞和伊朗,他也無法掌控能源板塊,因為他的經濟太弱了。俄羅斯的出路是和我們聯合,我們需要巨量的能源,他需要出售巨量的能源。俄羅斯想和美國走到一起都很難,美國根本就不依賴俄羅斯的任何東西。所以擔憂美俄聯合起來是比較多餘的。

這樣看來,雖然印度會成為暫時的最大贏家。但是在長遠的未來,我們的贏面會比印度要大得多。因為俄羅斯和美國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矛盾對立決定了美俄之間即使想聯合也是很難做到的。歷史上,只出現過美中聯合對抗蘇聯 ,卻沒出現過美蘇聯合對抗任何第三方,就是實證。只要這種態勢不變,那麼在未來的對抗中,天平肯定會越來越傾向於我方,中俄體系是一個包括能源體系、貨幣體系和地緣體系的巨大綜合體,這個綜合體一旦鋪開了,誰的收益最大不是很容易看出來嗎?


獨釣寒江


美俄關係惡化的最大贏家是美國,不是歐洲、不是日本、也不是中國。為什麼這麼說?

現在美國經濟增長勢頭很猛,俄羅斯的那點經濟體量對美國來說可以忽略不計,比如美國打算把對俄羅斯的出口降為0,根本就不在乎從俄羅斯賺的那點錢。很多電子元件俄羅斯被迫得去東南亞購買,可見有多慘。

近幾年德國、希臘等國家和俄羅斯走的有點近,結果因為克里米亞、英國間諜中毒事件,導致德國和俄羅斯的很多合作無法實現,希臘也因為支持馬其頓加入北約而和俄羅斯鬧僵。美俄關係惡化成功的讓美國把歐洲控制的更緊。

至於別的國家和俄羅斯走近,其實用處不大,因為經濟上俄羅斯自身都有大問題,從美國進口的,俄羅斯替代不了美國,出口到美國的,俄羅斯也無法大規模增加進口。


解憂時間


這個問題已有很多答案,有的認為美俄關係惡化最大的贏家是中國,有的認為最大的贏家是印度,也有其他答案。然而,在西域都護看來,美俄關係惡化看似贏家很多,但實質上並無真正的贏家。


首先,有人說中國或成最大贏家,主要理由是美國將注意力和遏制重點轉向俄羅斯,客觀上減輕了中國面臨的戰略壓力,中國可在美俄之間左右逢源。然而,最近美國以中國從俄羅斯進口蘇-35和S-400防空系統為由對中國軍方相關部門及其領導實施制裁表明,中國有時可能會夾在美俄之間,與俄親近會遭到美國的連帶打壓,與俄疏遠則不利於自身利益,並不好受。

其次,有人說最大贏家是印度。確實,印度當前的國際處境是所有大國中最好的,包括中美俄日歐在內的所有其他大國都想與印度處好關係,這是印度的最好時代。然而,如果美俄交惡,對印度並非好事,典型案例也是印度從俄羅斯進口軍火引發的美國可能的制裁問題。

第三,至於其他國家,也很難在美俄關係惡化中得到好處,主要原因就是在討好某一方的同時,必然會得罪另一方,招致對方的敵對甚至是反制,如烏克蘭,波蘭等國。

當然,這並不是說對這些國家來說美俄關係惡化一點好處也沒有,肯定有得必有失。然而,要說誰是最大贏家,恐怕很難。


西域都護


中國有個成語叫“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意思是說兩個旗鼓相當的對手相持不下,爭了個兩敗俱傷,最終坐山觀虎鬥的第三方坐收漁利,成為終極贏家。

很多人喜歡把這個成語套用到當前的國際關係中,看著美國和俄羅斯惡鬥,很多人覺得我們韜光養晦幾十年,現在機會來了,等美國和俄羅斯鬥個你死我活,我們乘機收割一波,成為最大贏家。

但是事實不是這樣,當下的俄羅斯,綜合實力達不到和美國一較高下的水平。俄羅斯軍事實力很強大,但是經濟基礎不行,和美國相差很遠。在和平時期,美國只用一隻手就能收拾俄羅斯,這個時候美國還有另外一隻手去收拾別的國家。所以,當下的美俄鬥爭,不是“鷸蚌相爭”,也就不存在“漁翁”去乘機收割一波。

冷戰結束至今,全球的格局其實一直都是“一超多強”的局面,美國是超級大國,在全球範圍內還沒有哪一個國家能以一國之力和美國一較高下,通過綜合運用經濟手段和軍事手段,美國其實是具備多線作戰能力的,美國可以同時對付兩個國家,而且美國當下就在這麼做。因此,我們現在其實算是“蚌”的一部分,是被牽扯在其中的,而不是置身事外等著坐收漁利,就眼下的形勢來看的話,美俄關係惡化,我們並不是最大贏家。

如果非要說一個最大贏家的話,只能說這個國家在遙遠的東方、人口超過13億卻找不出11個會踢球的——沒錯,就是印度。


軍機圖


許多人認為,如果美國和俄羅斯徹底攤牌,東方大國就能坐收漁利,有這種想法的人太天真了。


東方大國和美國走過一段蜜月期,就是兩國建交後的十年時間,當時蘇聯窮兵黷武,軍力正處於鼎盛時期,東方大國和美國都感到巨大的壓力。

南部邊境戰爭打了十年,東方大國戰鬥力最強的幾支王牌部隊一直沒有參戰,因為蘇聯在邊境陳兵百萬,只是見東方大國做了充分的準備,才沒敢輕舉妄動。

東方大國拖住了蘇聯的百萬精銳,歐洲的幾個北約國家壓力頓減,經濟迅速復甦,野心也開始膨脹,於是出現了英國和阿根廷之間的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這兩個國家都是美國的盟國,在關鍵時刻,美國拋棄了阿根廷)。


如果阿根廷是蘇聯盟友,估計英國人就沒這麼放肆了。 這期間美國對東方大國還是挺慷慨的,當時最先進黑鷹直升機,出售了24架,據說F16也有出售意向,但因東方大國經濟困難而作罷(法國的幻影2000也是因為價格太高擱置了)。


東西方兩個大國合作十年,蘇聯頹像已露,美國突然翻臉,開始對東方大國實行經濟制裁,武器禁運,高科技禁運。到如今已經30年了,後兩項制裁依舊沒有解除。

當時東方大國經濟十分困難,美國的制裁更是雪上加霜,以至於舉辦一屆亞運會,都要傾全國之力。


這注定是一次不完美的亞運會,在運動會前期,薩達姆指揮軍隊,攻佔了科威特。

伊拉克和科威特都是產油大國,石油對美國的重要性怎麼形容都不為過,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後,正是得益於美元和石油掛鉤,才使得美元在四十多年中貶值了將近四十倍,依舊堅挺的主要原因。


薩達姆侵略科威特,等於是挑戰美元霸權,掘美國的祖墳,美國自然不能坐視,帶上一群小兄弟,開始對伊拉克狂轟濫炸。

美國炸的是伊拉克,受傷的確實蘇聯,龐大的蘇聯帝國出人意料的解體了,美國人不戰而勝,消化冷戰的勝利果實用了將近十年時間。

美國一邊貪婪的享受,一邊還不忘時不時的刺激一下東方大國,銀河號時間、X海危機,轟炸大使館,南海撞擊事件,一次又一次的挑戰東方大國的忍耐底線。


就在美國躊躇滿志,壯懷激烈時,18年前的今天,象徵著美國的世貿大廈在飛機的撞擊下變成一片廢墟,從此美國又開始了十年的反恐戰爭。

在這段時間裡,俄羅斯在總統葉利欽的帶領下,拼命的向西方靠攏,對東方大國的表現卻讓人齒寒。

美國深陷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泥潭中,國際原油價格飛漲,竟然達到了150多美元,奄奄一息的俄羅斯靠出售原油,發了大財,不經意間,又成了美國最大的戰略對手。


但今日的俄羅斯早就和美國不是同一個量級的選手,美國不用傷筋動骨,就可以給俄羅斯造成致命的傷害。 美國解決了俄羅斯這個心腹大患之後,接下來會把誰作為對手,就已經呼之欲出了。

所以美國和俄羅斯徹底攤牌,對東方大貨毫無利益可言,真正從其中獲利的,很可能是印度。


花近高樓1


一、美俄關係惡化—新興大國是贏家

美國是世界第一經濟強國,GDP總量已經高達19.37萬億美元,人均GDP近60000美元;美國又是世界第一軍事強國,擁有11艘航母、F-22戰鬥機、B-2戰略轟炸機等領先世界的先進武器。自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的經濟一直沒有太大起色,GDP總量僅剩下了1.469萬億美元。不過,俄羅斯依舊是世界第二軍事強國,又擁有170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影響力不容小覷。

新興大國GDP總量已經高達12.24萬億美元,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近14億人口,是最有機會趕超美國的國家。如果美國與俄羅斯關係融洽,美國必然能夠騰出更多的精力來對付新興大國,遏制新興大國的崛起。也正是美俄關係惡化,導致新興大國與俄羅斯越走越近,才能一定程度上制約美國的霸權主義。

二、美俄關係惡化—日本也是贏家

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繼承了對北方四島的主權。僅僅憑藉自身的實力,日本自然無法從俄羅斯手裡奪回北方四島,畢竟俄羅斯的7000多枚核武器不是吃素的。日本需要美國的幫助,才有機會從俄羅斯手裡奪回北方四島。美國與俄羅斯關係惡化, 日本自然會從中做文章,對奪回北方四島利大於弊。

三、美俄關係惡化—歐盟國家獲利頗豐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美國對歐洲進行了大規模的援助,即“馬歇爾計劃”,就是為了幫助西歐國家恢復實力,進而與美國一起跟蘇聯死磕。1949年,在馬歇爾計劃的基礎之上,美國、英國、法國、比利時等12個國家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91年,蘇聯解體,被大西洋公約組織繼續以俄羅斯為假想敵,進行東擴。波蘭、羅馬尼亞、匈牙利、拉脫維亞、立陶宛等前蘇聯的衛星國與加盟國紛紛加入北約。對於歐盟來講,特別是東歐與俄羅斯相鄰的歐盟國家,美國與俄羅斯關係惡化意味著這些國家對美國有“用處”,可以“保護”它們避免俄羅斯的威脅。很難想象,如果美俄關係改善,東歐與俄羅斯相鄰的國家,會承受多大的壓力!

四、美俄關係惡化—印度“左右逢源”

早在前蘇聯時期,印度就是美國和蘇聯的爭奪的重點。蘇聯解體以後,印度與俄羅斯的關係依舊良好,畢竟印度軍隊的主戰武器多是俄製,很難斷絕關係。與此同時,美國也在極力拉攏印度,以實現其“印太戰略”!可以說,在美俄關係惡化的大背景下,印度是“兩邊通吃”!

歡迎大家討論,美國和俄羅斯有沒有可能實現和解?


美國觀察室


非洲、拉美等第三世界國家受益,中國不會得到多少好處的。

中國和美國互為最大貿易國,中國是俄羅斯的最大貿易國。這兩家如果關係惡化會導致中國的貿易出口額極劇下降。所以美國和俄羅斯的關係惡化會直接導致中國的經濟收入,最後也就直接影響了在座的每個人的錢袋子。

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其實一直沒特別好過,所以說繼續惡化就會形成了一個很明顯的對抗態勢。這時候中國會被迫擺出立場的,傳統的和事佬的姿態恐怕會最後弄個裡外不是人。

所以美俄兩國如果關係惡化,會至少讓我們的貿易出口額降低30%以上。最終會導致中國經濟的大幅度下滑——國際化的通病,任何兩國國家的衝突都會影響到其他國家。


而同時,拉美、非洲這些第三世界國家,由於本身體諒很小,並且佔據一定的戰略位置,那麼很可能通過美國和俄羅斯的交惡或者戰爭產生的機會跳板在國際社會上取得更大的利益。


以拉美南美國家為例子,由於地處美國附近,那麼無論從戰略防禦和進攻方式上來講這些效果都是一塊極好的跳板,當年古巴在冷戰中獲得蘇聯的大量資助實際上就是因為古巴地處美國後院。 相同的道理會應用在現在的國際形勢當中。接近中東的國家美俄控制後可以進而控制石油,非洲的很多國家有大量的稀土金屬和核材料產出也會搭上這個順風車。

同樣 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邊緣的國家會被美國和俄羅斯政權扶持。這樣在雙方交惡的時候這些國家都可以得到一定的發展和利益。

所有的戰爭最後歸根結底就是資源的戰爭,或許在你的手裡是一塊土疙瘩,但是到了有些國家的手裡就是導彈的關鍵部件。上面的圖片是一塊富硒土礦礦石,裡面的稀土元素足夠塗裝兩家F-22的座艙蓋、提供5臺F135發動機的錸需求量、並且為若干雷達和導彈系統提供足夠的銦元素。

當年我們出口這塊土疙瘩的時候,甚至賣不上5毛錢。而現在我們對稀土礦實施限額出口。但是要注意的是非洲拉美這些國家也大量的出口系統礦,比我們的5毛錢的價格還要低。一旦美俄交惡,那麼這些礦石的身價也是水漲船高。這樣以來出口這些礦石的國家就獲利極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