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經常說的“窮生奸計,富長良心”還有意義嗎,放到現在社會還有它存在的價值嗎?

最三農


窮生奸計,富長良心,有許多人是這樣認為的:窮人奸計多,想方設法撈錢。富人有良心,經常做慈善。  

有沒有人跟我這樣認為:有的人窮的時候生出奸計,而發跡了又生出了良心來,多做善事,彌補窮時的奸計? 

窮生奸計,富長良心。很容易就讓人聯想到窮人和富人,窮的刁民,富的慈善家。

我認為大家理解有誤會,這句裡的窮和富,指的是人的兩種生活狀態,而不是生活中的兩類人群。  

這句話用來形容一類人是不合適的,這句話應該用來形容一個人才合適。  

但是這句話很適合當地圖炮啊,或者叫人群炮比較合適,人們對於引用來的成語、俗語說這類的話很有信任度,窮生奸計,富長良心這種語義模糊的話最是好用。

當有人碰到窮人生奸計時,就會自然而然的代入,“果然是窮生奸計富長良心啊”,這樣省事,還顯得逼格高!。  

小小想法,歡迎指點


雅安君


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吧!其實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沒有一個人天生就愛做壞事,甚至是無惡不赦。



我們先看窮生奸計吧,窮可以說非常可怕的,窮會影響自己的生活,影響自己的地位,影響自己的家庭。要想改善窘迫的狀況,必須要努力,但是努力奮鬥過程中,想要達到自己的目的,有時不得已就要走捷徑耍奸計 。誰讓這社會競爭如此激烈呢?

曾讀過一篇文章,題目是田寡婦看瓜,原來的秋生為啥偷瓜,還不是為了生存所迫嗎?後來的秋生為啥不偷瓜了,因為自己有地了唄,不為生存所迫,誰想做壞事呢?

但是,要是功成名就之後了呢?就不會為生存所逼迫,衣食無憂,自然就想救濟一些窮人,善良的本性就顯現啦。我們經常可以一些富人熱衷於慈善事業,熱衷於做好事。不過會有些人評價說,這些發財人做的壞事太多,擔心報應才良心發現,不過我的評價是,無論處於何種目的,做好事都是對的。


題主所說的這句,應該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大家對此是怎樣理解的呢?歡迎留言區發表自己的看法吧,謝謝大家!


雪6198


農村老人經常說的“窮生奸計,富長良心”還有意義嗎?放到現在社會還有它存在的價值嗎?

在我們的生活中可以看到窮人,也可以看到富人,窮人因為努力奮鬥,而被很多人當成勵志的典型,富人因為能慷慨解囊,而被很多人當成模仿誇讚的偶像。“窮生奸計,富長良心”,這句話還是非常有道理的,雖然人們經常講,“十富九壞”、“為富不仁”,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貧窮的話,就會有很多奸詐陰險的計謀,人們會想著用它去謀個人利益,但是富裕的人的話,因為賺夠了錢,就能想著做善事。


貧窮的人大多都樸實善良,不為非作歹,但是貧窮也催生了很多問題,陰險狡詐、貪圖小便宜等都是貧窮帶出來的人性,富裕的人生活條件比較好,不愁吃喝,不用考慮很多問題,唯一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花錢,所以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人都在做好事。對於窮人而言,錢真的是錢,對於富人而言,錢或許真的只是數字而已,有句俗語說的好“窮人乍富挺胸抬頭”,意思講的是當窮人變得有錢以後,它就會變得異常自信,想要早點拜託窮人這個圈子,這也是人們常說的“醜人得勢”,如果錢是一點點賺的,那窮人還會有一個逐步接受變富的過程,如果是乍富,比如拆遷,那估計就自豪的沒法收拾了。

古代的時候,人們就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如果貧窮,那就做好自己,沒有人批評你,如果富裕,有能力了,那就可以考慮幫助弱小了,因為你已經不用為生活發愁了。“窮生奸計,富長良心”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太武斷了,這個世界上有好人,也會有壞人,不能因為一部分人而否定所有人,大多數人都是善良的,“窮人”在你沒有侵害他的利益之前,他就是一個好人,如果侵害了,那可能就會有問題,“富人”如果不做好事,財富則持久不了。


老農民說事


農村老人經常說的“窮生奸計,富長良心”還有意義嗎?放到現在社會還有它存在的價值嗎?

對“窮生奸計,富長良心”這句話,農村老人是非常反感的!小時候看《白毛女》歌劇的時候,那個大地主黃世仁的狗腿子穆仁智就說過這麼一句臺詞!臺下的農民群眾馬上就唏噓不已!幸而臺上的僅僅是兩個演員,否則真的穆仁智和黃世仁來了,那絕對是要遭拳頭的!



農村社會特別是從前的農村窮人佔絕大多數。鄉親們生活雖然簡樸,但你來我往,互相幫助,誰家有困難,左鄰右舍都會出手幫助。前幾天央視熱播的《榜樣》中有個八O後鄉村醫生賀星龍,就是在家裡湊不出學費的時候,父老鄉親們湊錢資助他讀完了衛校,畢業以後,他回到家鄉回報父老!

所以說,“窮生奸計,富長良心”這句話他應該不是出自窮人之口,而應該是那些富人們在擺優越感,在壟斷話語權!“理”不是“王”字旁嗎?在舊社會,話語權也是壟斷在富人嘴裡的!

不過,您反觀社會上那些慈善者,捐款最多的肯定是富人。比如說哪一天某某明星去山區捐款捐物啦,還有某某名人為學校捐助希望工程啦,還有大學裡的某某名人教學樓,這些都不可否認,是“富長良心”的具體表現。但這些也是由個人的經濟基礎決定的,如果一個自己都吃不飽肚子,也穿不好衣服的人怎麼能談到捐資助人呢?

這應該是著名的人本主義學派大師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能解釋的東西。

窮人需要滿足的是生理和安全的需求,而富人希望滿足的是更高層次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或許能夠聽說身邊有人通過不擇手段,最終實現了成功緻富的例子,比如小偷小摸,比如黃賭毒。而一些老老實實埋頭苦幹的卻依然貧窮。所以就產生了一種說法叫“窮生奸計方能富”,但這種奸計雖然能富一時,但一不留神,可能也就走向了監獄,或者丟了小命。

所以我們更應該提倡的是,窮則思變!我們要通過合理合法的正當手段來擺脫貧窮,而不是窮生奸計,走而鋌險!

人一旦滿足了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求,就會開始追逐其他的東西,比如前面提到的富人捐資,還有社會上不少富人去做慈善事業,還有一些富人生意越做越大,卻經常要到廟裡燒香禱告,祈求平安,有的還找大師算命,以便躲開一些災難,這些都是財富風險給富人帶來的焦慮不安,所以他們會選擇一些捐助慈善來做,以求心安。但是呢,社會上也依然有不少為富不仁的例子,為人們所不齒!

所以說,“窮生奸計,富生良心”這句話是非常帶有暴力和偏見性的。那是個別人的一廂情願。人心本就是複雜的,貧窮和富有,只能表人們的生活狀態不同,與人性的善惡並沒有多大的關係!

您認為呢?


村姑說村事


純屬扯蛋,上年級的都知道毛主席時代,那真叫窮,但那時候的人們窮的只剩良心道德了。改革開放人們富了,富的只剩錢了。

不說大環境了,免得上綱上線。說說個人吧,三鹿事件,長生假藥,華大,德康的基因倒賣。哪一個不是富人?你說它們這是長良心?當然您硬要說這是長良心也沒辦法?不要說這些是個倒,周潤發古天樂才是個倒。富人乜有長良心的,但於缺德爛肺的眾多富人比還是少數。

就像窮人也有奸的,但是真的是少數。現在拾金不昧的都是窮人。

其實生奸記不論窮富,人都有奸的一面也有德的一面。但是窮人在奸也沒有富人奸。現在的環境只適合富人奸。古語天奸不商無官不貪是最貼切的總結。所以說不奸不富,窮人是大部分不奸與小部分奸也不富的所以窮。


粗俗的真語


農村老人經常說的“窮生奸計,富長良心”還有意義嗎,放到現在社會還有它存在的價值嗎?

老話是對生活中某種現象的總結,有正確的一面,也有糟粕一面的存在;“窮生奸計,富長良心”,這句話同樣如此。

關於窮富,各人的出發點不同,對窮富的評價也不一樣;有的說“為富不仁”,富人都是靠欺騙壓榨別人積聚財富,肯定了窮人心地善良。也有的人認為,窮人為了生計,會不擇手段傷害別人,沒有道德;只有富人才是善良的,才會回報別人。這種看法都是片面的。

通常說的窮,富都是指一個人擁有財富的數量多寡;獲取的財富不夠正常支配的稱為窮,正常支配還有大量盈餘的稱為富。而一個人獲取財富的多寡,因素很多。有社會因素,和個人因素,最起作用的還是個人因素。

有這樣一類人,他們認為富人,都是靠別人幫著勞動才積聚的大量的財富;認為財富都是靠剝削別人,算計他人得來的。自己沒有條件剝削別人,便認為算計他人,賺他人便宜,能獲得財富,就挖空心思去做,還認為自己很聰明;殊不知,富人賺取財富,是自己搭臺,別人唱戲,是兩利的行為,搭了臺,唱戲的人因為對自己有利,才會樂於在戲臺上唱戲,搭臺的人因為有人唱戲,才會獲利;這是共贏的一種方法。

有些人看不透這個問題,結果去做些傷害別人最後也傷害自己的事。不但積聚不到財富,反而會因為受到一些懲罰變得更窮。“窮生奸計,富有良心”說的就是這種現象。

財富的獲得是靠自己的眼光,格局和專注程度,努力程度決定的;人的認識水平提高後,“窮生奸計”這種現象就會消失。

同意我的觀點,請點個贊;對您有所幫助,請多關注。謝謝!


老農說鄉村


我不贊同,恰恰相反。

如今社會不是為富不仁的社會???反倒是窮人在堅守社會良知的最後底線。



也許原因是:善良的人、不耍奸的人壓根就富不了,所以才會出現為富不仁的現象。

勤勞致富是當今社最垃圾的信條。


咱們農民有觀點


在過去我聽說富貴增淫慾,窮極生盜心,這是過去的年代很合乎道理,我看現在不同,現在的富人都求神拜佛不怕千里之外,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在改革開放當時乘亂得了不義之財,給後來的發展提供了經濟基礎,現在富了,覺得心裡不安,夜不能寐坐臥不安。二是有些人為了多掙錢幹了不少缺德的事,提心吊膽,想求人怕人發現,只有求神以為安全,因為各路神仙管看不發言,有保密的一面。人在做天在看誰好誰賴早有定論他幹啥都晚啦。窮人雖窮有骨氣,他不求比他富的親朋,不偷,不搶不貪不做惡不做壞特別實在,那為什麼這樣的好人不富呢,就是因為以上這些優點而失去多少發財機會這些人如也會騙會坑人無惡不做他也就不窮了,所以說人雖窮可都是好人善人,不象那些人性都沒有的人安全多了。


家門口2


這說法就現在來看太片面了,有一小部分人確實如此,而大部分的人我覺得是恰恰相反!

窮生奸計,確實有一些人想擺脫貧窮困境各種手段都用出來了。但就身邊的情況來看這種人非常少,大部分窮人都較樸實,就算很多比較小氣摳門、自私自利,但很少有人會想著怎麼去算計別人!

富長良心,可能說的以前吧,以前為掙錢缺德事幹多了怕遭報應,所以要做些好事給子孫後代積德。但是現在誰還信這個,現在富起來而心善的能有多少,問問他們怎麼富起來的就知道了,很多都是吃別人肉、喝別人血富起來的。有一些富人搞慈善完全就是商業炒作,目的是掙更多的錢,真的捐了錢的還好一點,有的就是作個秀,把大家當猴耍了!他們的良心在哪,早就被肚子裡肥油給曚了!

錢是怎麼來的,錢就是把別人手裡的錢搞到自己手裡來的,有良心很難一下富起來,所以很多富人並不會長良心,心是越來越黑。不管什麼人心壞的就是心壞,不會因為窮或者是富改變。


農村隨拍君


農村老人經常說的“窮生奸計,富長良心”還有意義嗎?放到現在社會還有它存在的價值嗎?

這是白毛女裡面穆仁智說的一句話。說的是人越窮越動壞腦筋使壞,而越富有的人越懂得感恩。簡直就是混賬話!從壞人嘴裡說出來的話能信嗎?卻偏偏有人拿這句話來說事兒。原話充滿了對窮人的歧視和對富人的尊崇。

真的人就“窮生奸計,富長良心”嗎?這個就是一個社會現象的悖論,是偽命題。在舊社會,窮人佔社會的絕大多數,難道他們都不好嗎?有人認為人是越窮越喜歡弄壞心眼弄錢,而富人因為感恩,反而會向社會回饋金錢。真的是這樣嗎?

我想講個故事。來說明人“窮生奸計”不過是有時候的迫不得已,而“富長良心”不過是為了贖罪,來求個內心安慰罷了。以前,有個窮人,在家實在生活不下去了,就偷了鄰居家的錢財跑了。多年以後有了錢,就回來給被他偷了的人家幾倍的金錢。他也不過是為了贖罪。故事雖然很短,但中間的心理路程誰知道呢?

窮人之所以有時候動了壞心眼,不過是窮的沒辦法了。而富人有時候比窮人更壞,不敢正視自己的內心,在良心上倍受煎熬,而施捨更多回饋社會,也算是求得良心上好受一點。至於這句老話放在今天還有沒有價值,不好說,人心都是肉長的,都有靜下來思考的時候。

這個社會還是普通人居多,推己及人,不要把任何人說壞,窮人也有壞人,富人也有好人。而這個社會,好人永遠佔絕大多數。人生不易,少些歧視,多些寬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