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產業的未來由煤炭大國決定

煤炭“點燃”了工業時代,但現在被很多人認為是汙染物。目前,大多數國家都在減少煤炭使用量。與此同時,在美國,特朗普希望逆潮流而行,為煤炭業創造新的就業崗位;而在亞洲,社會對黑色金屬的需求繼續增長。煤炭行業的未來在哪裡?

Chatham House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官網11月23日發佈 王姿晴編譯

煤炭產業的未來由煤炭大國決定

在過去的幾個世紀,煤炭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動力,使數十億人擺脫了貧困。

煤炭的使用量自2000年開始快速增加,受中國和印度煤炭使用量增長的推動,全球煤炭消費量十幾年來增長了近三分之二。同期,全球煤炭貿易量翻了一番,達到每年15億噸。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煤炭正在成為導致氣候變化和空氣汙染的主要因素。為了實現將全球變暖幅度控制在比工業化前時期高出不超過2攝氏度的目標,燃煤發電必須迅速減少,未來,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的能源體系將面臨挑戰。人們對低碳生活的追求和可再生能源日益增強的競爭力,使那些依賴煤炭的國家不得不做出改變。

一些專家認為,2013年,中國煤炭消費量達到峰值,這個時間要早於之前的預期,因此人們對煤炭消費量會迅速下降的希望有所增加。中國的煤炭需求量最大,佔全球煤炭消費量的近一半,貿易量佔國際市場煤炭貿易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從2013年到2016年,全球煤炭消費都呈下降趨勢,但隨著2017年煤炭消費量的小幅增長,人們現在擔心可能煤炭使用量會反彈,或者趨於穩定,而不是下降。

不同地區的氣候差別和環保政策,頁岩氣的出現和可再生能源的成本,都影響著煤炭使用量。雖然國際上正在形成關於減少使用煤炭的共識,但煤炭和相關技術的出口商仍然對未來的煤炭市場抱有希望。

下行的煤炭經濟

英國是第一個發展燃煤發電的國家,現在可能也是第一個終止燃煤發電的大國。2017年,英國設置了工業革命開始以來的第一個“無煤日”。今年上半年,英國無煤供電的小時數突破了里程碑式的1000小時,累計42天。按照這個速度,英國的燃煤電廠將長期處於閒置狀態,預計在2025年之前將會逐步被淘汰。

如今,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也紛紛做出類似逐步淘汰燃煤電廠的承諾。歐盟至少有10個國家承諾從現在到2030年期間減少煤炭使用,法國將在2021年停止使用煤炭。

英國和加拿大承諾在2025年之前逐步淘汰煤炭,2017年在波恩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上,兩國建立了“棄用煤炭發電聯盟”(Power Past Coal Alliance)。目前,至少有28個國家加入了該聯盟。該聯盟要求經合組織的成員國在2030年前停止使用煤炭,發展中國家在2050年前停止使用煤炭。

天然氣作為低碳“過渡燃料”導致煤炭價格下降,但可再生能源成本的大幅下降才是煤炭價格下降的真正原因。

在英國,新一代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成本已經低於天然氣發電的成本,而且成本將繼續大幅下降。在歐洲,新一代無補貼可再生能源電廠即將出現。英國和奧地利等國,逐步淘汰煤炭或許也得益於一個事實,即老化的燃煤電廠難以盈利。

與此同時,目前燃煤電廠的經濟性似乎越來越令人懷疑。根據非政府組織“碳追蹤”(Carbon Tracker)的數據,歐洲超過一半的燃煤電廠目前處於虧損狀態,到2030年,幾乎所有的燃煤電廠都將處於虧損狀態。如果到2030年再關閉這些電廠,可能導致整個歐洲損失220億歐元,僅德國就損失120億歐元。

在過去十年中,中國和印度不斷增長的煤炭需求改變了煤炭貿易市場。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出口國,佔全球煤炭出口的一半以上。

煤炭大國的轉型

在這種背景下,逐步淘汰煤炭的承諾似乎與政治沒有太大關係。然而,絕大多數用於發電的煤炭都是在同一個國家開採和消費的。那些承諾逐步淘汰煤炭的國家往往是國內產量很少或根本沒有煤炭進出口的國家——加拿大是一個例外。

在德國、波蘭、美國和中國等國家——煤炭仍是這些國家的重要能源——要讓煤炭產量下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美國,特朗普在競選期間表示要復興煤炭行業,儘管該行業只有大約5萬名員工。最近一段時間,特朗普政府廢除了奧巴馬時代的一些環境政策,包括美國環境保護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的清潔能源計劃,以及對《巴黎協定》的支持。

美國煤炭在國內市場的衰落,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它無法與國內的頁岩氣和可再生能源競爭。由於自動化減少了採礦部門的勞動力需求,因此,在很多人看來,特朗普政府對煤炭的支持仍不足以保證煤炭業崗位數的增加。

作為全球最大的煤炭生產國、消費國和進口國,中國的煤炭行業也面臨著變革。

“十三五”規劃把改善空氣質量、淘汰過剩落後煤炭產能作為戰略重點,對中國能源生產與消費結構轉型至關重要。另外,對煤炭資源枯竭地區的扶持以使這些地區重新煥發活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煤礦工人需要學習新的技能,許多“殭屍企業”需要擺脫對公共財政的依賴。

印度目前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成本越來越低,目前僅為印度燃煤發電成本的三分之二左右。

由於燃煤電廠的開工率只有其全部產能的一半左右,人們越來越擔心,不良的煤炭資產——那些由於低碳轉型而正在貶值的資產可能會給印度的銀行體系帶來風險。

印度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目標,以及印度政府宣佈將新燃煤電廠的審批暫停至2027年,可能標誌著該國煤炭行業迄今最重要的轉折。

煤炭產業的未來

對煤炭的支持仍在繼續。據非政府組織“國際石油變化”(Oil Change International)的數據,在20國集團(G20)計劃的240億美元新煤炭項目投資中,僅中國、日本、韓國和印度就佔了大約220億美元。

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顯示,目前正在考慮新增約5億噸煤炭產能,這符合這些市場需求不斷增長的預期。

煤炭政策對發展選擇具有重要影響。儘管一些銀行只會在“特殊情況下”為煤炭提供融資,但亞洲開發銀行仍將支持高效、低排放或“清潔煤”技術,這符合其主要相關者的利益。

煤炭出口在澳大利亞與亞太地區的雙邊關係中佔據了重要地位。據報道,澳大利亞遊說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為煤炭提供資金。在上一次聯合國氣候峰會上,美國試圖與一些發展中國家達成煤炭出口協議。

中國的海外選擇可能是未來煤炭需求的最大決定因素之一。“一帶一路”將帶來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和更寬鬆的資本管制。它可以在幫助沿線國家發展清潔能源體系方面發揮變革性作用,尤其是如果亞投行制定出正確的政策,兌現其“精幹、綠色和清潔”的承諾的話。

這些國家需要煤炭為其經濟發展提供動力。人口眾多、能源匱乏的國家,包括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已經成為煤炭消費量增長的市場。

所有這些市場顯然都存在能源需求,但關鍵是,這不一定意味著煤炭的未來。在很多市場中,煤炭已不再是最便宜的能源,而且在這些市場上,政府也開始認識到使用煤炭的社會和環境成本。

正如印度最近的政策轉變所表明的那樣,煤炭面臨的社會和經濟困境並不僅限於發達國家——它們在發展曲線的更下方表現得更為明顯。“清潔煤”加上碳捕捉和封存理論上可以減輕這些影響,但這些技術在地面上無法以所需的速度實現。

現在是塑造煤炭未來的機會。從“自願聯盟”(Coalition Of The Willing)的出現,如“棄用煤炭發電聯盟”,到印度與法國共同創建的國際太陽能聯盟(International Solar Alliance),煤炭的日子正在越來越不好過,對清潔技術的需求和支持都在加速。

關鍵問題是,這些項目的順利開展和煤炭的未來將在很大程度上由煤炭主要消費國、出口國決定,尤其是澳大利亞、印尼、中國、日本和韓國這些國家。

煤炭產業的未來由煤炭大國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