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為何會封禁長白山200年,這其中到底有什麼祕密?

林也程


事實上不止長白山,在道光年間對東北“放墾馳禁”之前,整個東北地區都是嚴禁關內百姓進入的。他們設置了一條警戒線,這條警戒線叫做“柳條邊” ,柳條邊東起威遠堡,西部連接長城,全長340公里,自皇太極崇德年間開始修築,直到康熙二十年方才完成。自柳條邊往北,就是禁區,閒雜人等禁止入內!那麼清朝統治者修建柳條邊的目的是什麼呢?有三個原因。

首先,清朝統治者認為東北是自己的龍脈所在地,一旦破壞了龍脈,自己的國祚將會受到影響。古人對這個是非常看重的,比如說北宋滅北漢後就為了破壞河東的龍脈,將太原城付之一炬。你別說還真管用,從此以後,龍興過李唐、後唐、後晉、後漢、北漢諸多政權的河東再也沒出現過真龍天子。

其次,東北是滿清太祖努爾哈赤祖先的陵墓所在地,滿清統治者對於漢人是非常提防的,一旦漢人去了東北,祖宗陵墓被破壞那九泉之下如何面對列祖列宗?

最後,東北是滿清統治者的肇基之地,滿清也將之視為自己的大後方,一旦滿清政權在關內遭遇麻煩,大可以像蒙古人一樣退回老巢繼續遊牧嘛。豈容漢人染指。


林屋公子



長白山為何被封禁200年?裡面的秘密其實很簡單,就是清朝的龍脈在長白山,長白山有很多說不清的秘密。

下面聽我給你說那個秘密,此事和青銅門有關係。

當年滿族是在長白山繁衍生機的,一個人數不多的少數民族為何能推翻明朝統治?其實裡面內有玄機。


當年滿族的先人在上山打獵時,遇到暴風雪,無意中發現一個山洞,走進去躲避風雨,在裡面發現一老道。

老道說,相逢即是緣分,今日是我得道昇天的日子。你們無意中進入山洞,有什麼要求說出來,我可以幫助你們。

滿族的先人說,我們不想在這深山野林裡打獵為生,我們想去中原富裕的地區生活。

老道士掐指一算,此事成功與否,就看你們的造化了。

長白山深處有一禁地,此處無人得知,有一青銅門,進入後如果機緣巧合,得到神助能幫你入主中原。

老道士把青銅門的詳細路線告訴了滿族的先人,滿族先人經過幾代人,才找到青銅門。

在青銅門裡發現了大量的金銀財寶,和一本兵法,鬼谷子兵法。鬼谷子兵法中最後一頁記載了青銅門的秘密。

青銅門是通往陰陽之路的大門,如果掌握秘法,可以開啟大門,借用陰兵。

利用陰兵去戰鬥,無往而不利。滿族先人成功利用陰兵,從一個破落戶,一下翻身問鼎中原。

為了守住這個秘密,此事只能由皇帝知曉。當年康熙還沒來的及說出秘密就被雍正逼死了。

以前的祖訓是要控制長白山,任何人不能入內。隨著秘密流逝。

加上天下太平穩定,慢慢的清朝也不太在意長白山了。

其實裡面還有很多秘密有待考察,得此門者得天下。


龍飛鳳舞九天遨遊


我老家長白山。這事說白了並不稀奇。

第一,大清認為長白山是滿洲的龍脈。

順治皇帝即位之後,雖然年幼,還是立即頒佈了一道命令:從即日起,封禁長白山。不許任何人等隨意出入。而這一道政令,直到咸豐年間才被廢除。而52年之後,清朝滅亡,所以近現代很多人都說,主因就是在於咸豐帝將清朝的龍脈給解封了,所以造成清朝的滅亡,其實這完全站不住腳。

當初順治帝將長白山封禁,確實有其意義,主因在於女真族起源於長白山,所以長白山一直是滿族的龍興之地,而作為其興起之地,加入朝廷的保護,更可以增加清朝正朔的歷史可信度。可以說封禁長白山,從政治方面來講是有其非常大的政治意義,可以增加清朝皇室的儀式感。

自封禁之後200年間,滿清政府只有在皇家祭祀的時候,才會有皇帝和官員進入,其他人都嚴禁進入,除了有限一些採參客!

第二,長白山是人參的主產地。

第二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經濟效益,長白山作為人參的天然主產地,順治年間做了封禁長白山之外的政令就是設置了給清朝政府貢獻貢品的吉林打牲烏拉總管衙門,其實主要的目的就是採人參。

據記載,清太宗年間人參的產量就達到了十多萬斤,而一斤人參折白銀25兩左右,這一年就有三百萬兩銀子的進賬。我們看《紅樓夢》中,人參依然是貴重物品,王夫人要買上等人參也需要20多兩,還不一定有好的。


長白山作為人參的主產地,人參資源非常豐富的。清朝政府封禁的長白山,也是牢牢將人生資源掌握在政府手中,就好比鹽運一樣。當然封禁的也只是主脈,其餘支脈都是參客來往的場所。但每年清政府發放的採參許可只有二三百人。所以小範圍的去進行人參的採掘,是政府許可的行為,這樣封禁長白山也並不都是所有人不可以進入。除了皇家和官員之外,採參客也是政府許可的。

綜上,這兩個原因是清朝封禁長白山的主因。至於所為龍脈,也是無稽之談了。

胡侃歷史,多歧為貴。歡迎留下您的觀點!


君箋雅侃紅樓


作為吉林省撫松縣的人,距離長白山西坡最近的人群,我目前已知的有兩個答案,一個是上面很多人說的,長白山是龍脈禁止進入,另一個則是長白山深處是原始森林,一百多年前根本無法進入!從我瞭解的歷史來看,第二個可能性更高,因為早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大臣武默納就受命,開始了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對長白山的考察。當然,最後的結果是沒進去!什麼時候才有人真正的進入長白山腹地呢,應該是清末安圖第一任知事劉建封!進入的時間分別有兩次,大概在1908年期間,第一次是失敗的!首先上面那些啥也不懂,瞎BB的回答也不能說錯了,畢竟提出的問題是說為什麼封禁,所以你說什麼龍脈,什麼風水,也不一定是錯了!但是準確來講,長白山在一百多年前是罕有人至的!我們縣的建縣時間也就一百年左右,並且離長白山主峰也還有很遠的距離!所以,即使是封禁,也只是一道對民眾無意義的命令!期間,清朝官服也發起了對長白山深處的多次探尋!強烈建議啥也不懂的,連長白山都沒去過的就不要出來丟人現眼了,自己都沒畢業,就拿道聽途說的來教別人,簡直是誤人子弟!當然我寫這個不是為了做答案,實在是看不慣那些不懂裝懂的人…


十鬥八車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大體這幾個。

第一,龍脈不容破壞。

長白山是滿清的龍興之地,也是龍脈所在。

古人特別相信風水,認為愛新覺羅家族興盛是因為風水好,是所謂龍脈。

所以,滿清刻意保護長白山,不允許人隨便進入。

一旦有人破壞的龍脈,可能會導致愛新覺羅家族全部死於關內。

對於這一點,很多人是相信的。

甚至革命黨在辛亥革命之前,有人也曾考慮潛入長白山找到龍脈給予破壞。



第二,留一個後路。

在咸豐之前,不但長白山,連東北也是封禁的,不允許漢人隨便進入。

這主要是怕漢人大量移民東北,讓滿清沒有了後路。

滿清核心成員不過幾十萬人,整個集團不過二三百萬而已。

以他們的實力,本來是不可能入主中原的。

誰知道明朝末年,漢人內訌,自相殘殺,崇禎皇帝都被李自成逼死了,全國四分五裂,根本無法有效抵抗。

滿清入關,實際上是白白撿了個大便宜。

而清朝初年,中國人口為1億左右,相比滿清集團二三百萬,相當於30:1。

在冷兵器時代,30個人打1個人,那還有不贏的。


只要漢人團結起來,又有一個優秀領袖,滿清是很難站住腳的。

所以滿請學習當年元朝的蒙古人,將東北當做退路。

元朝滅亡以後,蒙古人逃到了當年的故土蒙古高原,繼續發展,沒有族滅。

滿清認為就算失敗了,大不了退到關外,還能做一個蒙古人那樣的自立王國。


薩沙


其實清政府封禁的不僅是長白山,還有整個東北,不僅因為此地是大清龍脈,還傳說這裡埋藏著巨大的寶藏,等待後人去挖掘和開啟!

我認識長白山當地一個滿清旗人後裔的導遊,她也喜歡歷史和文化,給我講過很多關於長白山的學術研究成果和民間傳說,清政府封禁長白山,主要出於三個原因:

首先,長白山是滿族的發源和興起之地,被視為“大清龍脈”,必須加以妥善保護,才能保佑大清江山永固。

“白山黑水”(長白山、黑龍江)是滿族興起之地,長白山一直被清朝統治者視為神山,既然是神山,勢必能保佑大清國祚綿延不斷,因此也被清朝統治者視為龍脈,為防止其他人進入此地破壞風水,清朝統治者們才選擇封禁。

其次,長白山物產富饒,清朝想把它作為最初也是最後的根據地,封禁起來可以保護資源,以防今後關內有變,滿人可以從容退回東北。

滿清從關外興起,“白山黑水”的東北是他們最初的根據地,滿清封禁的不止是長白山脈,還有整個東北,關內百姓未經批准,不得隨意跑到關外開脫生活,當地人也被禁止在長白山一帶採參、捕獵,不然為何會有“闖關東”之說?

眾所周知,東北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清朝此舉是想把長白山乃至整個東北徹底保護起來,變成他們最後的根據地,一旦將來關內有變,滿清統治者被漢人趕出山海關,他們還會有這最後一塊寶地,不至於被趕盡殺絕。

再次,長白山可能埋藏著滿清遺留的、不為人知的鉅額財富,曾引起各方覬覦,張作霖、沙俄、日本等勢力都曾組成科考探險隊,深入長白山進行考察,目的就是尋找這筆寶藏。

眾所周知,清軍在入關後的兩百多年裡搜刮民脂民膏,聚斂了鉅額財富,很多人認為,這些鉅額財富除了被消耗的部分,其他很可能被秘密運往長白山,埋藏在深山老林裡。


隨著清政府滅亡,一份有關長白山真相的絕密宮廷檔案意外失蹤,引起各方覬覦。大軍閥張作霖曾派他的衛隊組成探險隊,深入探密長白山;後來的日本、沙俄及蘇聯情報人員也紛紛組成所謂科考隊,出現在長白山中,這說明長白山中可能隱藏著重大秘密,有待破解。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長白山在中朝邊境地區,是東北最高的山,達到了2691米。不過,它最高峰並不在中國,而是在隔壁的朝鮮,海拔為2749米。長白山物產非常豐富,比如盛產人參、貂皮、鹿茸等等。很早的時候就有關於長白山的記載,比如《山海經》中就把長白山稱作為不鹹山,《新唐書》把它稱作太白山。

為什麼現在叫做長白山呢?主要還是清代的時候,官方史書延續了《金史》中的說法。在當時的金國,長白山已經成為了聖地,經常會有大規模的祭祀活動。比如1193年,金章宗就祭祀過長白山,排場非常宏大。立仗800人,行仗500人,禮節極為複雜繁瑣。


滿人是金人的後代,建立了大清以後,長白山就因為是聖地,所以被封禁起來,不與其他人到長白山去。另一方面來講,清軍入關以後,整個關外是十分空虛的。內地很多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就紛紛跑到關外去討生活,當時順治還是允許這樣做的。

清政府有一個很不好的地方就是總是想給自己留退路,私心太重了。清政府看到很多人跑到東北去了,害怕他們改變當時東北八旗子弟的生活方式。畢竟東北可是當時滿洲的根本之地畢竟有朝一日中原大亂,他們能夠逃亡東北。所以,當時的滿人還要維持滿族騎射的習慣。

為此他們在1900餘里線路上修築了柳條邊,嚴加防範。不過前面說過長白山物產太豐富了,因此即使封禁了長白山,還是有人偷偷的進去。所以清政府都對擅闖禁地的人都有很嚴厲的處罰措施。比如如果有人僱傭別人去挖人參,被發現後,都要發配到雲南充軍。如果個人只是挖人參,一兩以下,仗責六十,徙一年。達到五十兩的,仗責一百,流放三千里。

清朝的皇帝對長白山都是頂禮膜拜的,從未深入其中。但是隨著一些喪權辱國條約的簽訂,很多外國列強相繼入侵,東北的形勢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比如甲午戰敗以後,日本便控制了朝鮮。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為了加強對長白山等地的管理,特意設立了臨江縣。光緒三十年的時候,東三省的總督徐世昌還特意派劉建封去勘查長白山。他對長白山的調查,是有史以來最為全面的,第一次揭開了這座聖山的奧秘。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因為長白山就是清朝的龍脈。自古長白山就有龍宮演操之說,明中葉,有風水大師曾言長白山會出聖人。東華錄之中的清實錄記載,長白山東部有一座布爾裡湖,曾有三天女在池內沐浴,有龍入腹後有身孕,其中一女產下兒子,生而能言,成人之後,天女賜其姓為愛新覺羅,名布庫裡雍順。布庫裡雍順即為清始祖,他一生極其尊崇長白山,並將一塊三仙女出浴石供於龕堂,焚香禮拜。

清朝帝王世代尊崇長白山,1677年,康熙命大臣前往拜謁,這幾位大臣不辱使命,一直深入到天池之畔。回京後大臣奏請康熙封長白山神,康熙應允,長白山進入中國曆代皇帝的封禪禮制序列並居首位。康熙二十二年,康熙率太子和諸王群臣再次來到長白山,卻也只是遠遠行了三跪九叩之力,以表達對祖宗龍興之地的瞻仰。

清朝的即位皇帝康熙、乾隆、嘉慶都蹭來長白山拜謁,而封長白山的聖旨,便是乾隆在1754年親臨小白山之後下令的。乾隆此舉的最初目的是為了保護愛新覺羅的發祥之地,而卻無意之中帶動了長白山石文化。清朝的達官顯貴不顧朝廷的禁令,秘密蒐羅長白山的金石製作成擺件,隱藏在家中秘密供奉。

另外,也有人認為乾隆之所以封鎖長白山,就是要掩蓋女真族稱帝的秘密。在晉書之中有記載,長白山有一棵神樹,名字叫作雒常。這棵樹和皇朝交替息息相關,可以預知帝王之勢。“若中國有聖帝代立,則神樹就就會生皮可衣”。如果女真族是通過這個神樹的暗示才得到了天下的話,那麼他們一定也要堤防著其他人得到神樹的幫助。

從迷信說法上,長白山是大清的龍脈,只有保證龍脈完整不受侵犯,才能保證江山的穩固。清朝統治者將長白山封鎖,也是為了防止有人潛入其中破壞風水,從而影響大清國運。此外,在傳說之中,長白山埋有滿清從漢人手中奪來的數不清的財富。這些財富中的一部分被送到了長白山的深山老林之中,這個傳說一直沒有得到清朝皇室的肯定,但是卻吸引了無數人前往尋寶。其中包括沙俄和日本的科考隊員,張作霖在統治東北的時候也曾派心腹探索長白山密保。

最後,作為清朝發家的土地,清王朝對它感情深厚,將此地保護起來,也避免將來某一日萬一遇到滅族災難之時,他們還有一處棲身之所。長白山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退居此處,就算沒有榮華富貴,也能保證不被餓死。


木劍溫不勝


原因很簡單:傳說中的大清龍脈就在那裡。

長白山是東北最高的山脈,在風水學中是一條龍氣很旺的龍脈,清朝入關立國之後,就下令封山,不讓漢人靠近。

清朝的歷代君王都認為,漢人進入長白山,會破壞龍脈,所以派重兵把守。不僅如此,清朝皇家的很多先祖都葬在長白山脈的清永陵。

著名的清永陵所在的位置,正好處在長白山的來龍。並且在清永陵後方的啟運山,有高低不等的12個山頭,正好暗合了清朝的12個皇帝。而且這12個山頭也因為高低不一樣,暗示了清朝12個皇帝的在位時間。

比如康熙、乾隆、光緒的在位時間長,所對應的山頭就高大一些。雍正、咸豐、同治的在位時間短,所對應的山頭就矮一些。

清朝皇室想盡辦法保住自己的所謂“龍脈”,封禁長白山。但是,龍脈並沒有讓他們國運長久。

清政府的閉關鎖國,腐敗統治,不思進取,讓他們迅速衰敗滅亡。擁有再好的龍脈,不得人心,也是完全沒有用的。


七追風


很多人認為清軍一入關就開始封禁長白山,其實不然,封禁長白山的是康熙,而他之所以會封禁長白山,是有深遠的政治意義的。

1668年,康熙下禁關令,對關東實行封禁,1677年,康熙下令封禁長白山。1855年,關內漢人開始湧入關外,1860年,咸豐下令開禁放墾,1897年,全面開禁。清廷對於長白山乃至關東地區的封禁有二百多年,其原因值得深思,其影響值得反思。康熙封禁長白山的重要原因是:長白山是龍興之地,是大清的龍脈,是一塊風水寶地,不允許有人隨便闖入。

女真一族可追溯到三千年前的肅慎,從肅慎開始就一直在長白山一帶繁衍生息,歷經興衰,萬曆年間,努爾哈赤領建州女真開始了建國的步伐,建立後金,1635年,皇太極改族名為滿洲,第二年,改國號為大清並稱帝。之後順治帝在1644年入關,建都北京。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統治。

清朝皇帝認為正是長白山給愛新覺羅氏帶來了好運氣,甚至還有一個神話傳說廣為流傳,說的是一個仙女到長白山上的仙湖洗澡,吞食了一顆朱果,然後生下了愛新覺羅氏。愛新覺羅氏在長白山繁衍生息,然後得到了天下。所以長白山是滿族的中興之地,是大清的龍脈。康熙甚至考證出中原神山泰山的發源地是長白山,以證明大清的正統性。1677年,康熙將長白山封為神山,進行封禁,第二年,康熙封禪長白山為“長白山之神”。之後更是開始祭祀長白山,後因路途遙遠,在板山建造望祭殿,以遙祭長白山,之後的大清皇帝基本都要到望祭殿祭祀長白山,保佑大清國祚綿長。自康熙開始封禁漢人進入關外地區的原因就多了。

解決八旗生計問題

清軍入關之後,八旗生計的問題成了困擾大清皇帝的一個大問題,初時,清政府進行圈地,用來做旗地,但圈地有很多弊端,之後康熙下令禁止圈地,而八旗子弟早已習慣了奢靡的生活,旗地越來越不足以養活八旗子弟,在乾隆時期,向東北移旗屯田是解決八旗生計的一個重要手段。

保持滿洲風俗,防止漢化

清朝皇帝都抑漢尊滿,為了防止滿洲漢化,必須實行隔離制度,實際上,清軍入關之後,大量的滿洲人來到關內,關外反而地廣人稀,順治時期和康熙初期,曾有大量漢人去到關外,發展當地經濟,這樣就造成了滿漢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時日愈久,融合愈徹底,所以康熙下達禁關令,禁止漢人進入關外,當然這種封禁並不徹底,時松時嚴,取決於當政者的政治考量。


關外是愛新覺羅氏的根據地

關外地區是滿洲人的根據地,順治帝入關之後,還曾表示,關外地區是他們最後的根據地,萬一在中原待不下去,還能回到關外繼續經營,十八年之後又是一條好漢,畢竟,有例子擺在那裡。所以清廷不允許大量漢人進入關外,和滿洲爭奪土地和自然資源。

1855年,山東、河南、江蘇等地區遭遇大範圍洪水襲擊,很多人流離失所,於是人們盯上了關東地區,開始不顧禁令硬闖關東,1860年,咸豐面對日益嚴峻的邊疆危機,開禁放墾,鼓勵關內漢人移民關外,以振興關外經濟,這一時期出現了一個“闖關東”的浪潮。

康熙下令封禁長白山,並沒有真的給大清帶來綿延萬年的統治,倒是保護了長白山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