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為何要匆匆殺了和珅?

菩薩我想對你說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這是在當年很流行的一句話,但是和珅跌倒了,嘉慶也並沒有吃飽,似乎清朝的皇帝永遠都吃不飽。 雖然嘉慶皇帝號稱“仁君”,但是面對和珅的鉅額家產,也沒有某些人想象得那麼高尚,清朝的國庫一如既往地窮,皇帝們一如既往地富,老百姓一如既往地慘。

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和珅的家產頂清朝十五年的國庫收入,也就是說,只要抄了和珅的家,即使嘉慶十五年不收任何賦稅,國庫也是充實的。可事實上嘉慶一點也沒少收,最後也還是不夠用,被苛捐雜稅逼得走投無路的老百姓紛紛揭竿而起,有一次甚至還打進了皇宮,嘉慶皇帝自己還曾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刺客追得滿街跑。


嘉慶給和珅欽定的二十項大罪,無外乎是馬屁拍到了馬腿上(送如意),坐轎子進神武門(乾隆允許),娶了淘汰宮女(老百姓也能娶),乾隆病了他不著急(冤枉),家有鉅額財產(沒說來源不明)。

雖然有二十項大罪,但是算起來,革職為民都是處罰過重,賜令自盡怎麼反倒成了“從寬處理”了呢?

和珅是該死,而且死十次都不冤枉,但殺他的罪名確實很扯淡,因為和珅真正該死的罪名,嘉慶皇帝不敢提,主審的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官員們也不敢問,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和珅作為一個有能力且身兼數十職的官員,做點錯事不算啥,改了就好嘛!可是有一宗大罪,那是非殺不可的,那就是貪汙受賄,而且數額極其巨大。

嘉慶此時其實是沒法問、不能問也不敢問,因為清朝已經無官不貪無官不送(和珅也得送乾隆),和珅這條主線揪起來,帶出來的就是一張覆蓋全部官員的大網,這一網下去,乾隆朝的官員可能也就能剩下三五個了——連劉墉紀曉嵐都得被撈起來。於是刑部官員不審,嘉慶皇帝也不問,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並達成了共識:和珅必須死!至於為什麼死,和珅自己心裡有數。

和珅在臨死前對前來監刑兼陪綁的福長安(福康安之弟,和珅與福康安是政敵而非同夥)說了一大通話,這些話是這樣的:“我和你等服侍先帝甚久,本來應當一道同歸。今上(現在的皇上)已經有了鍾愛之人,不再需要我們了,所以我就先走一步了。”和珅臨終前這段話道出了自己的必須死的真正原因:跟貪汙受賄毫無關係,只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半壺老酒半支菸


和珅和嘉慶之間的恩怨由來已久,乾隆皇帝年輕時 ,曾經表示自己能夠做60年皇帝, 就立刻讓位,絕對不能比康熙皇帝的61年時間長,乾隆皇帝也沒有料到自己能活那麼大歲數,很快 60年期限到了,乾隆皇帝不得不兌現自己當年的諾言,也不願放下實權,和坤揣摩到了乾隆皇帝複雜的心裡,於是和珅給乾隆的建議是讓位不讓權,嘉慶 無論要辦什麼事, 都要找乾隆審批,後來在劉墉的努力下,乾隆把大權全交給了嘉慶 ,嘉慶終於可以親政了,這時和珅又向乾隆上書, 說嘉慶剛剛親政, 業務上肯定不熟悉, 需要乾隆這個老父親協助, 乾隆皇帝是一個權力狂, 他當然十分高興,嘉慶剛剛得到親政的權利, 又被架空,嘉慶 自然恨的和坤咬牙切齒,乾隆後期各方面已經衰敗, 乾隆安於現狀, 無力進行改革,而嘉慶皇帝希望進行改革,和珅這個人就成了守舊的核心人物,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嘉慶的絆腳石,嘉慶當時認為, 於公於私 和珅必須死,於是乾隆剛剛去世就逮捕了和坤,乾隆死後 ,嘉慶帝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 其中包括反腐工作,和坤做為當時守舊貪汙 集團的頭,也就成了首個打擊的對象,為以後的改革鋪平了道路,於是嘉慶帝在乾隆帝死後15天就殺了和坤,有人說嘉慶殺和神是為了錢,其實不然,如果當時嘉慶殺了和坤得到了幾萬萬兩銀子,那後來也就不會為河工費用和鎮壓農民起義的軍費發愁了。





社會動力


其實嘉慶早就想弄死和珅了,只是之前乾隆皇帝還活著,並且還掌管這軍政大權,和珅又是乾隆一手提拔起來的,雖然貪贓枉法人盡皆知,但是嘉慶再怎麼著乾隆活著時還是得給自己爹留面子的,所以乾隆就是和珅最後的一張保命牌,乾隆一死和珅自然也就完蛋了。

其實要知道在乾隆晚年,吏治是非常腐敗的,後來退位讓嘉慶上,但是問題時嘉慶沒實權,好多想幹的事情還是幹不了,和珅在乾隆退位後,一度擔當了兩人之間的傳話筒,甚至嘉慶在很多時候還要在和珅面前謹言慎行,怕幹錯什麼事和珅到乾隆那告他的狀,這完全就是赤裸裸的藐視嘉慶,可想嘉慶是有多恨和珅的,更何況朝政在乾隆晚期,很多大臣可以說為和珅馬首是瞻,甚至把和珅叫二皇帝,而不是嘉慶,這也是嘉慶絕對不會放過和珅的原因之一。

嘉慶在搞和珅的時候,二十條罪狀有這樣的一些內容,(2)“上年正月。皇考在圓明園召見和珅,伊竟騎馬直進左門,過正大光明殿,至壽山口,無父無君,莫此為甚,其大罪二。” (3)“又因腿疾,乘坐椅轎抬入大內,肩輿出入神武門,眾目共睹,毫無忌憚,其大罪三。” (4)“並將出宮女子娶為次妻,罔顧廉恥,其大罪四。”

可見和珅的一些罪放今天來講其實就是他不給皇帝面子,官做大了摸不清楚自己是誰了,另外嘉慶非殺和珅不可的原因,其實是是為了殺和珅立威,整頓朝綱,這其實才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乾隆晚期和珅權傾朝野,誇張點說,只要是個人都知道要辦事,先給和珅賄賂,歷任皇帝其實最忌諱的就是結黨營私,所以乾隆一死嘉慶立刻開始搞和珅,但是乾隆真不瞭解和珅嗎?我覺得乾隆才是最瞭解和珅的,但是為了給自己兒子以後鋪平路,必須養肥和珅罷了。


玄坤


嘉慶四年,乾隆皇帝駕崩。嘉慶立即下令鎖拿和珅下獄,不久便賜其自盡。

和珅是清朝最大的貪官,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貪官。據史記載,其貪汙的錢財有據可查的約白銀九億兩。超過了歷代富豪,甚至連皇帝也也沒有這麼大的家業。

嘉慶處辦和珅,原因之一,是為了這些錢。畢競,做為皇子,和珅的大規模的斂財,嘉慶是早就知道的。

嘉慶處辦和珅的第二個原因,是和珅曾對乾隆禪位於嘉慶一事,多方阻撓。和珅心裡有鬼,知道換皇帝對自已不利,所以在乾隆欲禪位於嘉慶時,以堯舜等古事,勸阻乾隆。但沒有成功。

嘉慶處辦和珅的第三個原因,是他繼位以後,大權仍然掌握在乾隆和和珅手中,他有事還得通過和珅轉達給乾隆。和珅還曾向乾隆狀告嘉慶"示恩下屬",給老師寫詩祝賀。不但嘉慶的老師受降級處分,嘉慶也受到乾隆的訓斥。你想,這嘉慶如何不恨和珅。

嘉慶處辦和珅的另一個原因,是大臣的彈劾。兼之嘉慶帝也想有所作為。

由於以上諸原因,乾隆一死,嘉慶立刻處理了和珅。和珅也實在是罪有應得。

歡迎點評。


WM曉奇


和紳是鉅貪,但這不是嘉慶皇帝匆匆殺掉他的主要原因。

嘉慶皇帝在乾隆死後十幾天,還在國喪期間,一般不處理政務時,就匆匆殺掉和紳的主要原因是皇權和相權矛盾的激化,害怕和紳謀反

案件瞭解的非常草率,就連和紳的罪狀和隱匿的家產都沒查清。起因是幾位大臣彈劾和紳有操、莽之心。結案後,嘉慶皇帝問直隸佈政吳熊光和紳是否有異志,吳回答,要謀反者必定延攬人心,而和紳的人緣極不好。嘉慶皇帝后悔道,殺他太早了。後悔時機不對。

一、在政治上,相權大於皇權。

嘉慶受禪後,只是個花瓶皇帝,軍政大權仍由乾隆掌握,後期乾隆健忘,實際上軍政大權完全掌握在和紳手裡。

和紳在嘉慶皇帝身邊安排了特務,本來乾隆要調嘉慶的幼年教師朱珪進京當內閣大學士,和紳怕影響他自己,正巧還是皇子的嘉慶因為老師六十歲生日寫了首慶壽詩,和紳就密報乾隆嘉慶心存不軌,結交外臣,朱珪為此降職,嘉慶也險些遭到處分,從此韜光養晦,謹言慎行。在嘉慶登位後,和紳的細作仍不斷活動,嘉慶也在收集和紳的罪證。

二、在財務上,相權大於皇權。

由於乾隆的縱容,和紳貪慾越來越大,外面進貢到皇宮的東西,和紳先拿好的,差一點的才入宮。有一個官員拿著一個珍珠做問鼻菸壺,和紳很喜歡,那個大臣說是進奉給皇帝的。下朝後,和紳拿著那個鼻菸壺給官員看,已經以假充真,真的已經到他手上了。

除了乾隆,哪一個皇帝允許這樣被人欺凌?

三、鉅貪和民憤。

和紳被抄家時,具說可摺合8億兩白銀,可頂大清十五年的國庫收入,所以有和紳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

當時正值白蓮教起義,白蓮教明確說要懲治大貪官,直指和紳。


旁觀者嵐


嘉慶匆匆殺死和珅,是怕他造反,還是貪他的財產?

答:和珅造反是不可能的,嘉慶弄他也不是為了圖財。

假設你父親A老爺子是民國時西北某偏僻山區縣首富,壟斷了當地的煤礦、熱能、當鋪等一切大生意。天高皇帝遠,鐵打的大亨A,流水的民國父母官,哪個縣長來上任都得先拜A家的碼頭。

管家B是A的心腹,跟隨數十年,超級精明能幹,深受寵信。A生意帝國的運轉、人才考核任用、內外交際乃至於A家的家務事、A的吃喝玩樂,全靠B上下打理。

A有五個成年兒子,你是其中之一。老爺子長壽,活了八九十歲後去世,你終於靠隱忍能幹上了位,繼承了家業。

問:這時你面對的是什麼局面?

上上下下都是B任用的人,他的話比你好使;

左左右右都是B建立的事業,他的業務比你熟練。

B未必想造反,但他絕對有搞垮你家事業的能力與實力;

B未必想害你,但他確實有串聯你兄弟甚至你兒子架空你搞掉你的可能性。

B未必人很壞,但他掌權數十年、堅決執行你爹意旨數十年,與你和你的馬仔們會沒發生過沖突?會沒有發生過發展理念上的分歧?你以前會沒有窩火又不敢爆發的心理?

現在你當家了,怎麼辦?

最安全的就是第一時間開了他。

可是你家的事業太大了,牽一線而動全身。所以只好搞肉身消滅,一了百了,B勢力群龍無首,樹倒猢猻散。

可是你說殺就殺?有公理沒有?

所以得說出來十大罪狀,宣傳出B必須被消滅的理由,搞出一套公理來。

上世紀二十年代,東北有一個張家,老爹突然被暗殺,少東家一上位,同樣第一件事就是槍斃了老爹的兩位掌槍、掌財的老心腹。原因也在這裡。

權利越熾熱的地方,下臺姿勢越難看。

那麼你問:和珅就沒有自救的機會?

有。

而且不止一次。

最後一次良機是在乾隆禪讓前後。

乾隆生前很早就表明自己不敢超越爺爺康熙帝登基60年的盛舉,於是在乾隆六十年時宣佈禪位給兒子嘉慶帝,然後85歲的乾隆以太上皇身份繼續掌權,三年多後駕崩。

面對恩主乾隆爺要退位這一鐵定事實,和珅應該提前兩三年佈局:

一是逐步分權。他兼任了大清朝幾乎所有的實權位置,把權利分出去,自己的親信固然要分,潛力股要培養也要分,政敵也要分還要促膝長談講講人世大夢一場以前是自己糊塗了做錯了,政敵的子侄也要保舉也要談心,當然,嘉慶爺的心腹更是要重點提拔重點交心。

二是逐步散財。史料中最誇張的說法說和珅抄家時,抄出了十億兩白銀,相當於清政府十五年的財政收入。這筆鉅額財富自己留一部分,剩下的分給親信;分給潛力股;分給清流輿論;分給政敵,政敵不收,分給他兒子、侄子、媳婦、老媽;分給傷害過的人;做做民間慈善;捐助國家項目。當然,嘉慶爺與他的得力助手們更要多得實惠。

三是逐步養病。養病不是治病,是開始培養疾病,提前兩三年時就得露出中風、三高、心臟病等徵兆。乾隆爺禪讓前後,咔嚓,“中風偏癱”了,“話都說不出來了”。讓駙馬兒子給岳父乾隆爺遞一封《陳情表》,自述和珅我幼小孤貧,任人欺凌,靠聖皇慧眼提拔,如今不能效力,百死莫恕云云。

至於“中風偏癱”後該怎麼生活,和珅爺這麼好的腦子、這麼多的見識就不用我們費心了。

那麼,和珅絕頂聰明的人為什麼沒有這麼做?

你從他那相當於清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家產就看出答案了。他總共也就當權了20年左右,囤了這麼多錢,你想想他攢了多少權利,收了多少紅頂子馬仔,

他放不下啊!

危機,和珅絕對嗅出來了。

上述的招數,和珅絕對想得到。

但他以為一是大清朝離不開自己,這麼多事都是自己辦的,新皇帝換誰也理不清;二是沒想到低眉順眼的皇十五子永琰動作的這麼快。

他以為可以等一等,看一看。

沒想到離開了他,朝政雖然會一時很混亂,新皇帝面對滿船漏水會頭疼,會感嘆要是和珅還在就好了。但是依舊會果斷給他三尺白綢子。

逆境雖然辱人,可順境才是真正殺人的刀啊!越順刀越快啊!


老豬說人間


和珅作為乾隆皇帝的心腹為何死得那麼慘?歷史上每當改朝換代那麼必將引起腥風血雨,到了嘉慶皇帝這也不例外。嘉慶皇帝的爺爺的爺爺就是順治皇帝,當初順治皇帝剛剛得到皇位也是如此,順治皇帝在多爾袞死後沒有幾天把多爾袞的大部分親信全部處死,加強皇權,康熙皇帝也是如此,擒鰲拜就是個例子。嘉慶皇帝處死和珅其實也和前面一樣,畢竟和珅在朝廷叱吒幾十年,必定有不少親信黨羽,如果不除掉其中的頭目難以控制朝廷。

並且和珅已經具有對抗朝廷的力量,和珅在乾隆時期六部尚書基本他都做過,而且是大學士,內閣大臣,在遠離朝廷的地方有些人甚至不停皇命,和珅完全代天子令諸侯。並且老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要想設立皇權只有殺人立威,那麼啥誰呢?和珅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其實說和珅貪汙其實這根本不是殺他的原因,因為在乾隆時期朝廷知道和珅的貪腐行為早已經人盡皆知了,只不過是乾隆皇帝對他的寵信大於他的錯誤,也就平安無事。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嘉慶之所以處死和珅,主要原因還是擔心他謀反,在清朝公佈的二十條罪狀之中,涉及到和珅貪腐問題的只有六條,分別是"所藏珍珠手串二百餘,多於大內數倍,大珠大於御用冠頂,大罪十五。寶石頂非所應用,乃有數十,整塊大寶石不計其數,勝於大內,大罪十六。藏銀、衣服數逾千萬,大罪十七。夾牆藏金二萬六千餘兩,私庫藏金六千餘兩,地窖埋銀三百餘萬兩,大罪十八。通州、薊州當鋪、錢店貲本十餘萬,與民爭利,大罪十九。家奴劉全家產至二十餘萬,並有大珍珠手串,大罪二十",其他的罪狀都指向了和珅意圖謀反。而且在賜死和珅之後,大臣上奏皇帝說,和珅的財產還有很多被藏起來,請皇帝派人去查抄,但是嘉慶皇帝卻對此沒有過問,嘉慶皇帝並不在意和珅的貪汙問題,他真正在意的是和珅是否打算篡權謀反


特急新聞


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嘉慶新位登基,一定是要培養和鞏固自己的勢力的。和珅是何許人也?乾隆重臣,乾隆在位時,任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戶部上書,位高而權重,可以說和珅當時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當時朝中大臣,都得仰其鼻息。

和珅在朝中所結的關係網很大,勢力是盤根錯節。如今,嘉慶剛上臺,正要是大展拳腳的時候,而和珅這個絆腳石,不清除掉,那怎能行?正所謂“殺雞給猴看”,把和珅殺了,其網絡也斷了,樹倒猢猻散。

而更重要的是,和珅貪汙腐化,嘉慶早有所耳聞,他也深知和珅富的流油。而且,當年嘉慶還是皇子的時候,和珅得罪過嘉慶,因此嘉慶心生不悅。

嘉慶為了自己皇位著想,必須要殺掉和珅,並且殺掉和珅,對自己又有很大的好處。


清峰徐來89


原因很簡單,天無二日。

和珅在乾隆朝,已經是樹大根深,遮天蔽日。

嘉慶上來以後如果不幹掉和珅,就會縮手縮腳,難以動彈。

人們為什麼想當皇帝?

不就想御極宇內,掌握乾坤嗎?

你留一大瓣兒蒜在這兒坐著,算怎麼回事兒?

而且和珅還不是一個人。

可以說,黨羽遍佈朝野。

如果不把和珅拿下,那誰是皇帝?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拿下就無法掌握政局。





面具說


其實嘉慶與和珅之間早有糾葛,而殺和珅其實也是乾隆暗中授意的,嘉慶派人前去擒拿和珅,不料和珅拿出一封書信,和珅以為這是乾隆皇帝給自己的免死金牌、丹書鐵券,能夠逃過此次災劫,不料打開一看,上面寫著三個大字“留全屍”,和珅看到後知道自己性命休矣,而嘉慶也謹遵乾隆之命此和珅三尺白綾,和珅自縊身亡,留得全屍,嘉慶派人查抄和府,抄出八至十一億兩白銀,充歸國庫,充盈一時,這才有了“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一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