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死後,後宮還有很多絕色美人去哪了?李治只要了武媚娘一人嗎?

用戶65268104


唐太宗死後,後宮的絕色美人有以下幾種去向:

其一,有子妃嬪隨其子出藩國,可有王太妃號,如太宗妃韋氏“永徽元年正月廿九日,冊拜紀國太妃”。

其二,出家為尼,後來偶遇李治,做了唐高宗的皇后,比如武則天。

其三,殉葬,比如徐惠妃。自己覺得唐太宗對自己恩情太厚,前去追隨。

其四,守陵園。青燈冷灶,生不如死。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其五,被皇帝遣散,極少。


李治亞文史博客


這就涉及到了古代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即帝王死後,他後宮女人怎麼處理的問題?一般來說帝王死後,他後宮的女人有以下幾種歸宿(本文只探討沒有為帝王誕下子嗣的情況PS武媚娘沒有給李世民誕下子嗣):


第一種就是到寺廟出家為尼,歷史上李世民駕崩後,武則天就與部分嬪妃到感業寺出家為尼。

第二種就是為帝王守陵,這種相比於第一種更艱苦一點。

第三種殉葬,這個是最殘酷的了,直接剝奪了嬪妃的生命。

第四種釋放出宮,一般是遇到仁慈英明的君主才有可能,當然基本上是針對底層宮女的,被皇帝寵幸過的女人很少沒有得到名分的,所以幾率很小。

而武媚娘就屬於第一種,相對來說幸運的一種,原本武媚娘是李世民的妃子和太子李治是沒有可能的,但在李世民病重期間李治居然神不知鬼不覺的和自己老爸的女人扯到了一起。後來李治登基為帝后自然就將武則天收入到了後宮。

至於李治會不會還要了自己父親別的女人,史書沒有記載,不過大概率來說是不會的,因為本來這事就犯忌諱,再加上一個武媚娘就夠他折騰的了,若再有豈不是朝堂和後宮要反了天。野史,文人筆記對於這樣的趣聞肯定會有所涉及,可偏偏沒有出現,這就無形中排除了這種可能。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作為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政績頗為耀眼,貞觀之治的繁榮讓大唐成為當時的世界第一強國。不過再強大的皇帝也是肉體凡夫,到了年紀還是要撒手人寰。李世民死後,兒子李治成了天下之主,李世民的後宮武媚娘搖身一變,成了李治的枕邊人。那李世民其他的美人都被李治放過了嗎?

李唐家族中或多或少有些鮮卑血統,長期在晉陽等地生活的李氏家族,骨子中就受到了鮮卑文化的影響。按照那邊的傳統,父親死後,兒子會將自己的小媽全部收到自己房中,美名其曰不浪費。這種行為在胡人口中被成為“收繼婚”,有了這樣的文化影響,李治將武媚娘收到自己宮中的行為也就沒那麼離經叛道了。

按照唐制,八品以上的位置有122位,也就是說李世民如果勤奮一點,至少應該有122個后妃。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在史料中留下痕跡。根據史料記載,李世民的後宮中有16留下姓名的后妃。身份低微的妃子則直接消失在歷史中,沒有留下半點記錄。那麼這麼多女人最後都去了哪裡呢?

第一種:跟隨兒子出藩生活

韋貴妃,因為丈夫造反失敗被送到宮中,生育了一兒一女。韋貴妃因為出身特殊,在李世民的宮中還是頗受重視。就連她和前夫生下的女兒都被封為正二品的縣主。在李世民死後,她被封為紀國太妃。還曾陪同李治與武媚娘一同前往泰山。老年生活大部分是許跟隨兒子紀王李慎出藩生活。死後被葬在了昭陵,規格極高。

楊貴妃,李世民死後隨兒子趙王李福出藩生活。

楊妃,父親是隋煬帝,名副其實的公主,可惜也是前朝公主。不過楊妃的祖母與李世民的祖母都是獨孤信的女兒,兩個人算是表兄妹。楊妃雖在史料中沒有過多記載,兒子吳王李恪造反後,楊妃就在史料上消失了。

第二種:當尼姑

這種處理方法主要針對被李世民寵幸過,有沒有生育孩子的妃子,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武媚娘,在尼姑庵裡沒待多久就被李治接回了皇宮。還有徐慧,和武媚娘同一批入宮,卻深得李世民寵愛。

這樣看來,李世民死後,他的後宮都得到了很好的安排,除了武媚娘因為與李治兩情相悅成了兒子的皇后外,其他有兒子的妃子都被各自兒子照顧得很好,就連李治出遊都沒有忘記帶這幾位一同前往。至於沒有生育的后妃,都做了方外之人,每天清規戒律,日子過得也算平靜。

畢竟李治從小被李世民撫養,對父親的感情極其深厚,對他的後宮也算尊重。畢竟不是每個女人都是武媚娘,能完成從父妃到皇后再到皇帝的三連跳。


小魚兒扶臉


皇宮嬪妃有兒子的隨之皇子生活;沒有兒子的到感業寺吃齋唸佛度餘生。

李治當然只收武媚娘一個人,因為唐太宗的後宮只有一個工於心計的武媚娘,只有一個溫柔可人的武媚娘,只有一個貼心御姐武媚娘。

從小工於心計,異於常人

武媚娘從小思維同時代她女子完全不一樣,在14歲被入皇宮時,母親試痛哭流涕,她卻說:“侍奉聖明天子,是福分,為啥像小孩一樣哭泣?”

剛進宮的時候,佳麗三千,小毛孩子並不起眼,被封為武昭儀。一天,太宗和妃子們去看西域送來的一匹名馬獅子驄,感慨地說:“這麼好的馬,就是沒人能訓服。”武昭儀對太宗說:“我能治服它,我先用鐵鞭子抽它的屁股;如不聽話,就用鐵錘砸它的腦袋;如果它還不服,就用匕首捅了它。”這番話讓太宗耳目一新,沒見過這麼有魅力的女子,從昭儀晉升為才人。當然這時李治才10歲,不可能和媚娘擦出火花。

太宗體弱,武才人找接盤俠

一晃十年過去了,此時唐太宗重病纏身,去日不遠了。武才人開始琢磨太宗駕崩後,自己只能到寺院獨守青燈,如果能和繼位太子搞在一起,那麼就可以繼續皇妃生涯了。於是她把寶押在了九太子李治身上。一日,太子李治前來探望父皇,忽然內急,便去了趟廁所,出恭之後一出門,一個如花似玉的女子便遞上金盆,內盛香露,為其淨手,看著女子白晰的雙手,櫻桃似的小嘴,風情萬種眼神,正值青春期的李治春心蕩漾,吟道:“乍憶巫山夢裡魂,陽臺路隔恨無門。”女子心領神會了雙關語,馬上應道:“未曾錦帳風雲會,先沐金盆雨露恩。”這個女子正是武才人,一對20郎當歲的男女乾柴烈火,哪裡記得什麼禮教倫理,共赴雲雨。

王皇后找同盟,媚娘逆襲

太宗駕崩後,沒有生育的武媚娘被送入感業寺削髮為尼。李治當上了皇帝,地位變了,又有了皇后妃子,一時忘掉了武才人。但是王皇后和蕭淑妃爭寵,搞得李治很是頭疼。一日,李治感業寺燒香散心,當一名僧尼將點燃的香火送入手中時,李治忽然碰到熟悉玉手,聞到熟悉的味道,看到熟悉眼神,感覺如墜雲霧,眼前這位尼姑,過去的舊情人——武媚娘是他揮之不去的甜蜜。此情此景被王皇后的親信看到,王皇后決定接回武才人,共同對付蕭淑妃。

御姐上位,狐媚偏能惑主

王皇后棋借一招,滿盤盡輸。武媚娘回宮後,和王皇后一起整垮了蕭淑妃,之後便設計陷害王皇后,然後將二人制成人彘在冷宮受罪。 自己則上位成皇后,一舉獨佔李治。

當然武皇后如大姐姐一般疼愛李治,並以超強的政治天賦幫李治解決了很多難題,李治估計有戀母情節,也是獨愛這位御姐皇后,覺得“除卻巫山不是雲”。

後期李治又患了風疾,無法打理朝政,便讓武御姐幫他料理,可此時當年撩動風情武媚娘已是過往雲煙,這位御姐已蛻變為女王武聖人,頤指氣使咄咄逼人。李治也產生過廢掉武皇后的念頭,但此時從身體到政治勢力都已經力不從心,正應了駱賓王在《討武曌檄》中“狐媚偏能惑主”的斷語。


聾王侃史


有孩子的跟孩子,沒孩子的當尼姑!


蛇狼王


去感業寺了唄,留下一個武則天就很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