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獨立時,乾隆皇帝在做什麼?

用戶59082992755


從1608年起,英國在北美先後建立了13個殖民地,成為美利堅合眾國的雛形。


一百多年後,英國逆潮流而行,壓制當地經濟發展,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1773年,為反對一部《茶稅法》,北美居民拉開了獨立戰爭的導火索。


1776年《獨立宣言》的發佈,宣告北美人民要建立“按人民自己的意志來管理自己”的國家。


1783年北美獨立戰爭取得全面勝利,標誌著北美人民擺脫外來強權統治, 真正實現了獨立。


縱觀美國獨立的整個過程,都是圍繞《獨立宣言》的主要內容進行的,即強調“人人生而平等,政府的權力是人民授予的”理念,使“法律即利益”的觀念深入人心,人們願意自覺維護其尊嚴,反映出“法制”的意義。



而在同樣十年間,是中國乾隆皇帝統治時期,他在忙些什麼呢?


一、整理歷代書籍


乾隆是位有理想有作為的皇帝,受同期《大英百科全書》出版的鼓舞,以及明朝《永樂大典》的啟發,於1773年組織文人學者,開始《四庫全書》的收集整理和編撰工作,歷時十年,在美國取得獨立戰爭勝利那年正好完成。


《四庫全書》彙集了歷代古籍文獻,起流傳、保存作用,但在修訂過程中,為了迎合清朝的政治口味,同時又銷燬、刪改了更多珍貴著作,對中華文化進行了毀滅性的破壞。


希特勒說:“要毀滅一個國家,先要瓦解這個民族的文化”。《四庫全書》使中國文化失去本來面目,從這點上來講,乾隆為一族私利篡改整個中華文化,是歷史的罪人。


二、修訂人物傳記


在此期間,乾隆還下令編《貳臣傳》,把降清的前明朝120名官員列為“貳臣”:


意思是他們在明清兩朝都做過官,對他們作出評價,大力褒獎如洪承疇、祖大壽之類的忠臣,錄入甲編。同時把錢謙益等對清朝沒什麼貢獻的人加以微詞,編入乙冊。


五年後,乾隆下旨編《逆臣傳》,主要內容是鞭撻吳三桂等在兩朝都不做好事的小人逆臣,把他們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這兩部列傳的出臺,是清政府推出的價值觀體系,引導人民去遵守。


三、建立武功


1776年,乾隆再次平定川西藏民的叛亂,史稱“大小金川叛亂”。這次平叛,是乾隆所列十大武功計劃之一,歷經29年才得以完成。


乾隆所進行的戰爭,起到了統一國家的作用,但其目的是為了加強和鞏固自己的皇權地位。



四、祭祖


遼寧瀋陽是清朝的發祥地,稱為盛京。


乾隆在68歲和73歲時分別進行了第三、第四次東巡,出關回盛京祭祀祖先,拜謁陵寢,同時考察民情,瞭解邊防事務。


乾隆東巡,也是在宣揚滿清的高貴感,向民眾彰顯滿清貴族威力,藉以震懾人心。


梳理這十年乾隆皇帝的作為,其所有出發點都是為維護皇權。皇權即法律,強迫人民為它服務,反映出“人治” 的弊端。


從結果來看,美國獨立戰爭使美國逐漸強大,乾隆強權統治,使中國逐漸走向衰落。


由此可知,只有實現人民真正當家作主,才能使人民自覺揹負起振興國家的重任。


有書博物館


大清盛世的乾隆帝,與美國建國總統喬治華盛頓是同時代人,兩人是同一年去世,但意義卻完全不同:一個帝國的出現開始了,而另外一個老帝國的衰落即將上演。

我們先看兩人的生命幾個大節點:乾隆生於1711年,1736年繼位,1795年退位,在位整整六十年,1799年乾隆去世。

而華盛頓是1732年出生,1775到1783年任美國獨立戰爭大陸軍總司令,1789年擔任美國第一屆總統,兩屆任期滿後,1797年結束任期返璞歸田,兩年之後,也就是乾隆死的同一年,華盛頓也逝世。

1799年,乾隆和華盛頓均去世,這是具有“天啟性的年份”,美國開啟了自由民主之路,並在短短一百多年間就成了世界第一強國。而“十全老人”乾隆在統治清朝六十年之後,大清政府消耗掉了康熙雍正和乾隆前期積累的財富,各級機構臃腫,貪汙現象嚴重,而對外又閉關鎖國剛愎自用,清朝進入了戰亂又屈辱的晚清時期。



而在美國獨立時,也就是1775到1783年這將近十年時間裡,乾隆所做的基本與美國在做的事情的自由平等精神截然相反。1775年,乾隆已經繼位40年,他本人也超過六十歲,除了日常的幾件事:蓋章簽字批奏摺之外,歷史倒是記住了乾隆所做的兩件事情:

一件就是興文字獄,以文殺人,讓有志之士根本不敢覲見,為國家出一份真誠之力。因文廢人,乾隆朝的文字獄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幾個時期之一。再有一件就是南潯江南,乾隆一生六次下越南,所耗費的人力物力不計勝數,美國在打獨立戰爭的時候,乾隆依舊下江南遊山玩水。


在18世紀尾聲看中美兩國發展的對比非常有意思,一個以自由民主精神為國家根基,一步步向上走的美國,另外一個就是皇權絕對權威,並且走到崩潰前沿的王朝。兩種不同的選擇,也帶來了兩種不同的國家命運。

你覺得乾隆還是華盛頓厲害?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老李有刀


美國真正獨立一年後,乾隆皇帝終於完成了六下江南的心願。

當時的乾隆皇帝可謂是18世紀世界級的歷史人物,1736年登上皇位的他,實際上統治了中國長達63年。乾隆皇帝有多厲害呢?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一共有三百多位皇帝,而乾隆皇帝則是做皇帝時間最久,壽命也是最長。在乾隆時期,中國的人口占據了世界的1/3,經濟總量世界第一,伏爾泰稱讚說“中國是最古老、最廣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國家”。歷史上把他和他爺爺這一百三十多年的歷史稱作“康乾盛世”。

此時的美國,其實還是非常弱小。華盛頓帶領著美國人民進行8年艱苦卓絕的戰爭,弱小的美國最終戰勝了強大的英國,贏得了獨立。1789年,華盛頓因為自己卓越的戰功和崇高的威望成為了第一屆美國總統。不過當時的美國只有東部的十三塊殖民地,發展並不順利。1814年的時候,首都白宮甚至還一度被人燒掉了。但是美國人還是在不停的為發展而冒險,比如第三隻到達中國的實驗號只有84噸,是近海帆船。

當第一個美國商人到達中國的時候,是非常謙卑的用人參和海獺皮換取中國的絲綢和瓷器。當時的美國人對中國是非常無知的,由於英國有女王,所以美國人也覺得強大的中國也有女王,因此第一艘船便叫做“中國女皇號”。不過中國和美國雙方合作還是非常愉快的,此後的幾十年,在所有的外國商人中,美國商人是最恭順的。

此時的乾隆皇帝正在江南遊山玩水。三十年間,六次下江南的乾隆花掉了太多的錢財,並且對百姓造成了嚴重的災難。光建造的行宮就高達四十九座,他每次動用一千多艘船隻,隨行的人達到2500多人,沿途30裡以內的大小文武官員都需要前來接駕。

在他心中,他肯定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因為對乾隆,他已經有了“十全之功”,並且自詡為“十全老人”。乾隆一輩子有兩個大癖好,一是喜歡作詩,據說一輩子寫了5萬多首詩,是歷代寫詩的人中產量最高的。為什麼不說他是詩人呢?抱歉,後面的文人並不認為他是詩人,畢竟好詩不多。二是喜歡題字。可以說很多歷朝歷代很多重要的字畫上都有乾隆的字,畢竟誰叫乾隆皇帝是著名的書法發燒友。


歷史是什麼


“老美鬧獨立”那時是1776年即乾隆四十一年。

(郎世寧所畫乾隆皇帝)

那一年

老美鬧獨立成功了,發表獨立宣言,開始追求自由與權利。

英國的瓦特的蒸汽機首次在公眾面前亮相,並且開始進入量產階段,西方工業化序幕拉開了。

乾隆65歲活在康乾盛世的天朝上國裡。

2億6千萬的中國人生活在皇權的統治下。

(1776年清朝疆域)

那一年乾隆在中國做了三件大事:

一、乾隆平定了大小金川叛亂

這場戰爭投入時間長達29年,投入兵力60萬人,消耗軍需最多,傷亡慘重的一場戰爭,耗盡了祖輩的積蓄。終於這一年迎來了成功。

乾隆更是舉行了盛大的慶功宴,表彰立功者,舉國同慶。

二、按照清廷的標準開始刪書銷書

詆譭大清的書籍都被銷燬,被毀的書籍共有79萬卷,堪稱是秦始皇焚書坑儒後最大的一場磨難,《四庫全書》成了最大贏家

三、給歷史人物追加諡號。

給明朝那些忠義大臣追加諡號,將關羽的諡號由“壯繆”改為“忠義”

(平定金川得勝圖)

乾隆四十一年,中國與世界分道揚鑣。

明清的閉關鎖國導致中國與世界嚴重脫軌,開始慢慢的落後於西方,並在鴉片戰爭被西方列強打開了國門。

西方的世界日新月異,中國卻是一片死水。

世界的一邊是追求新時代,世界的另一邊加強了獨裁專制。

這一切切,導致了近代中國落後捱打。


扒哥歷史


1783年9月,英美簽訂美英凡爾賽和約,承認美國獨立。


同年是乾隆四十八年,這時的乾隆皇帝72歲,已經是人生的暮年。所以在這一年,乾隆乾的事情記載並不多,比較重要的是他出了趟差,來回四個月時間。


在這一年的五月到九月,乾隆皇帝去了趟瀋陽,其間路過了承德住了半個月,按傳統,在承德接見了蒙古王爺們。當他從瀋陽回來時,還不知道在地球另一側出了一件大事:美國正式做為一個國家出現在地球上了。


當然,即使乾隆知道美國獨立了,也不會覺得這事很有意義,因為當時美國人口不到280萬,領土約為230萬平方公里。在乾隆看來,不過是世界盡頭一個偏僻的小國罷了。




而在前一年,即1782年,卻發生了幾件有意思的事:


第一:乾隆的一個孫子出生,取名愛新覺羅·旻寧,這個孫子以後成了道光皇帝,運氣不好趕上了鴉片戰爭。。。

二:這一年的正月裡,一件搞了十年的文化工程完工:《四庫全書》告成。

第三,這一年的5月18日,乾隆皇帝夜讀明史,讀到袁崇煥這一段,感覺袁崇煥太冤枉,於是下旨給入繼為嗣的五世孫袁炳授以官職。恐怕無論是袁崇煥還是當年的皇太極,崇禎都想不到吧。。。。


閉家鎖的紅楓



先說美國,如不是以狹窄的北美的視角,而以寬廣的歐洲視野來看,美國的獨立戰爭,不過是英法列強長期爭鬥中的一個局部戰爭。北美民兵(後叫大陸軍)作為配角,支持了法國對英國在北美13個殖民地統冶的打擊,法國海軍率先挑戰英國海軍,並牢牢扼住老牌海上霸主英國海軍的咽喉,繼而又挑撥荷蘭、西班牙等國群起向英國宣戰。英國分身乏術、左支右拙、叫苦連天。北美地區則以“波士頓傾茶案”為引子,法國和美國(未被英國老大承認)各懷訴求、一致對英。1775年4月19日從列剋星敦打響第一槍,意味著美國開始了推翻英國的殖民統冶的戰爭。接著,又任命後來的第一任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


英王喬治三世遠涉重洋派重兵5萬前來彈壓,1776年,第二屆大陸會議簽署了《獨立宣言》,法國陸軍在北美參戰,西班牙、荷蘭宣佈支援美國。1781年,隨著驕傲的米字旗在約克鎮的倒伏,1783年《巴黎和約》的簽訂,英國垂頭喪氣地宣佈承認美利堅合眾國的獨立。由此,法國也宣佈,在北美地區成功擊敗了英國,逼迫英國在衰落之道上又邁進了一步。在這個世界上,當初誰都不知道,這個由北美民兵、印第安人等烏合之眾組成的大陸軍,在二百多年後,竟成為世界上超強的國防力量——美國軍隊的前身。在英國國力乘著滑梯下來之際,美國也順勢登上了成為世界霸主的晉階之階。


從世界史觀點來看,美國獨立戰爭之所以重要,並不是因為它創造了一個新的國家,否則,不過是美國從英國冶下脫離建國,一件尋常事而已(這種脫離母國獨立的國家有很多),而是它創造了一個在當時與眾不同的國家政體類型。我們從《獨立宣言》的一句耐人尋味的辭文中,或可稍見端倪,“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生而平等”。儘管美國革命在當時的影響力,遠不如法國革命和俄國革命這麼大,但美國的獨立,是經上帝之手第一次在個人權利至上的基礎上,做出建立一種新政體的有益嘗試。這個嘗試正踐行著經濟學的開山鼻祖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國富論》中說的一句別有韻味的話,“政府是人民的守夜人”。


再說我大清帝國乾隆王朝,秉承了康熙王朝的雄才大略、捭闔縱橫和雍正王朝的恭儉勤勉、朝乾夕惕,以及革故鼎新的膽氣而留下來的優秀國力家底。在美國獨立戰爭的這八年,即1775年至1783年間(乾隆40年至乾隆48年)恰逢“十全老人”乾隆冶國的中晚交界期。1775年,世界上最恢宏、最偉大的百科全書《四庫全書》(論語、大學、孟子、周易、本草綱目、孫子兵法等鉅著鴻篇)剛剛編纂了2年,於1782年成書,滿族皇帝乾隆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做出卓越的貢獻;1778年乾隆為多爾袞昭雪,復諡號、復爵位、重評價,旨載“奉世祖車駕入都,成一統之大業,厥功最著”。




1781年回民起義,同年,首領蘇四十三被擒殺;甘肅出貪案,總督勒爾謹、布政使王亶望依律處死;1782年山西巡撫國泰、山東布政使於易簡貪腐案,著和坤查辦。後,此兩人被處死。1787年美國推出第一部立國憲法之時,臺灣暴發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義軍首領林爽文,被將軍福康安剿滅,湖南苗民起義,被總兵尹德禧鎮壓。此刻,大清帝國的國運開始走上了下坡路,農民起義的此起彼伏、八旗供養的令國力不堪重負。人均耕田因人口劇增縮至3.5畝,低於警戎線人均4畝,吏冶腐敗、貪腐成風,社會矛盾開始激化。


很有趣的是,經過各國曆史橫向的比較,大清帝國和大英帝國幾乎是同步緩緩地走向衰落,這種衰落在當時,是不易令人察覺的。這點,無論是英國還是乾隆朝,無一不表現為一種虛假的盛世,令世人迷惑不已。在當時,英國的衰落來自於與法國在爭鬥中的落敗。必然的,做為老牌海上攝取資源來補血的帝國,對外拓展的停頓、回縮,決定這個帝國國運的轉折;而大清帝國的衰落,則因來自於自身的封閉制度的反噬,而步入了窮途末路。美國則因從歷史的白紙上,進行了制度的嶄新嘗試,而進入一個發展較快的平穩昌盛期。同時衰落的英國與大清的唯一區別就是,英國得益於工業革命對其的支撐,雖已衰落,卻依然有餘力侵略了大清帝國。看國運潮起潮落、察諸國粉墨登臺,撥劍四顧、局勢板蕩、望盡天涯、波瀾起伏。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穿越歷史的迷霧,檢視歷史的足跡,仰望歷史的輝煌,感懷歷史的滄桑。“劍雄品評文史經濟”與您同學同行,同喜同嘆。您的關注,是我奮筆疾書的動力,您的閱讀,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劍雄品評文史經濟


美國獨立是在公元1776年,這一年,是中國的乾隆年間。這一年,乾隆65歲,但是,他並沒有退休,是他登基的第41年,乾隆一共在位六十年,所以他的皇帝生涯才過了三分之二,正過癮吶。


1776年6月7日, 弗吉尼亞殖民地代表亨利·李在大陸會議上,提出宣佈“殖民地是自由和獨立的國家,並且按其權利必須是自由和獨立的國家”的議案。就這樣,北美的13個殖民地從英國獨立出去,宣佈主權,成立美利堅合眾國。


1776年,乾隆終於平定了大小金川,此戰持續29年之久,被列為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之一,代表大清從此控制西川,是乾隆一生中比較輝煌的一個時刻。所以,十分可喜可賀。

此外,乾隆還做了一些事,為明朝冤死的文人,比如方孝孺正名。還銷書,把一切詆譭清朝或者具有反清復明反動激進思想的書籍都清空了。這代表著乾隆皇帝在文化上,並不那麼存異。


歷史密探


1776年7月4日是美國獨立日。後來, 這天也被定為美國的國慶節 。 就在這一天,第二屆大陸會議通過了由托馬斯·傑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統治,成為一個獨立、自由的國家,即美利堅合眾國,簡稱美國。但英國拒絕承認美國的獨立地位,並旋即向其開戰,經過幾年艱苦卓絕的鏖戰,在1783年8月3日,英、美簽署了《巴黎和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美國最終贏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

而在大洋彼岸的古老中國,美國獨立時正值自稱“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在位期間。那麼,美國宣佈獨立時,乾隆帝在做什麼呢?

1783年8月3日,美國正式宣佈獨立,而彼時的中國正值大清乾隆48年。乾隆皇帝在位長達60年,不論文治還是武功,都留下了一些可述的功績,況且他在位時間之長、身體、精力之健旺在古今帝王中極其罕見,他對此亦十分得意。 在乾隆45年(1780), 他已經70高齡,自稱“古稀老人”,並命高手匠人鐫刻了“古稀天子之寶”御印一方。乾隆對自己的文治武功很是自得,尤其是武功,他上位後憑籍清初發展夯實起來的國力,東征西討,威加海內,使清朝的國勢在其統治期內達於極盛。

同時,他也給後世留下了好大喜功、愛慕虛榮、奢侈靡費、耽於享樂、重用鉅貪和珅的不堪印象。乾隆一生曾六次遊歷江南,名為巡視,實則遊覽,耗費民力、驚擾地方不說,所費更是難以計數。

而至1783年美國宣佈獨立時,乾隆已經5次下江南了,而他最後一次也是其人生最後一次巡遊江南又發生在次年,所以這一年他只是在處理日常事務,似乎沒有幹什麼很有歷史影響的大事。

查閱史料, 可以大致梳理出1783年美國獨立時乾隆皇帝在做什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正月初十,乾隆帝命追復睿親王多爾袞封爵,補入《玉牒》,補繼襲封。這年1月2日,由紀曉嵐主持編纂的《四庫全書》第二部繕寫完畢。2月10日,乾隆頒旨改熱河廳為承德府。2月11日,雲貴總督李侍堯奏報藩屬國緬甸之緬王懵駁死後,內訌外釁,整日無休。5月26日,裁革兩淮“老少餘鹽”名目。 6月2日,下令暫停中俄恰克圖貿易。是年夏7月,江蘇、安徽、湖南、湖北等旱情嚴重,乾隆帝先後撥庫帑一百六十萬兩賑災。11月16日,原任葉爾羌辦事大臣的高僕以貪婪罪被乾隆下令就地正法。11月21日,兩江總督高晉、閩浙總督楊景素等聯銜奏請乾隆四十五年聖主七旬萬壽之期再舉南巡盛典。乾隆準其所請······1783年美國宣佈正式獨立時,乾隆皇帝所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基本就是以上這些了。

【原創問答 搬運必究】 【網絡配圖】


鐵馬冰河wu


用小嶽嶽的一句話就是說“我的天哪”,乾隆生活的時代竟然是美國獨立的時代,乾隆竟然和美國總統華盛頓是同一個時代的人!

事實上乾隆皇帝只比華盛頓大了21歲,並且二人都是在同一年去世的,跨越空間的緣分啊!

1775年—1783年,美國經過八年的抗爭,終於得到了獨立,克萊星頓的一聲槍響,打開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這場戰爭是為了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英國一直以來對北美地區進行殖民剝奪,為了反抗,北美的人們開始進行了抗爭,到1776年《獨立宣言》宣告了美國的誕生,1783年的《巴黎條約》承認了美國的獨立。

華盛頓則在1775-1783年獨立戰爭的時候擔任大陸軍的總司令,1787年主持了制憲會議,一直擔任總統到1797年,因為華盛頓在美國獨立戰爭和建國過程中做出了很大貢獻,也被稱為“美國國父”。

1775-1783年這八年之間,是乾隆41年到49年,而這紀念之間,乾隆做了什麼事情呢?

那個時候正是乾隆執政的晚年,肯定是以天朝上國自居,以為自己物產豐富,大清帝國無所不能。但是這幾年間乾隆大致幹了些啥事呢?

首先,編纂修訂了《四庫全書》,乾隆37年,有人提出了《永樂大典》的輯佚問題,得到乾隆皇帝的指示之下,1772年開始修訂了中國歷史上字數最多的《四庫全書》,據說一共就億玖仟柒佰萬字。

另外1747年-1776年,平定了大小金川,擴大了一定的版圖,除此之外,貌似也沒什麼建設性的貢獻和令人值得稱道的功績了。


消失的月光


今天回答了一道題,就是乾隆和華盛頓都是1799年死的,為什麼感覺兩個人不是一個時代,其實把中外歷史串聯起來,也蠻有意思的事情。

很早以前美國一直是英國的殖民地,在1775年萊剋星頓的槍聲打響了美國13個殖民地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並且組成了由華盛頓領導的“大陸軍”。

1776,美國的殖民地代表在費城通過了《獨立宣言》,宣佈美國獨立,並且建立美利堅合眾國。到1783年,英美雙方正式簽訂合約,英國承認美國的獨立。

那麼,從1775年到1783年,乾隆皇帝正在做什麼呢?

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乾隆下令編纂《四庫全書》,一直到1782年編纂初成,恩,美國用八年完成了獨立,乾隆用九年編纂了《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在乾隆的主持下,召集了360多位高官、學者,並且組織了3800多人專門負責抄寫,堪稱當時世界上最為龐大的百科全書,當然,由於四庫全書在編纂時,毀滅了大量的古籍檔案,因此又被戲稱為“四庫毀書”。

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乾隆正是提出編纂《貳臣傳》,收錄明末清初兩朝為官的人物120餘人,什麼是貳臣呢?簡單就是前頭是明朝官員,後來又投降給清朝的,並且根據其功績,投降後表現好的,編在《貳臣傳》的甲卷,表現不好的收錄在乙卷。在1783年的時候,乾隆還感覺不過癮,又編了《貳臣傳》的姊妹篇,《逆臣傳》,就是把反叛清朝的大臣都加里面,比如吳三桂這樣的將他們牢牢的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為多爾袞翻案,以及追封多爾袞、代善、濟爾哈朗、多鐸、豪格等爵位。

在這八年裡,乾隆還大興文字獄,其中有“萬年書”案,“徙戎論”案,尹嘉銓文字獄等。

在文治武功上,也先後剿滅很多農民起義,並且多次打擊緬甸等邊疆隱患。

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乾隆第五次下江南,乾隆一生六下江南,這只是其中一次。

當然,我們乾隆哥,一生著作四萬多首詩,想必這八年,也創作了不少詩。

乾隆一生好大喜功,在西方資本主義革命如火如荼已經跨入近代的時候,依然,置若罔聞,使西方遠遠的甩開了清朝的,最終在乾隆死後的四十年1840年發生了中英鴉片戰爭,中國開始陷入落後捱打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