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清軍入關失敗,中國將會是什麼樣子?

金牌提問者


清軍入關,是一個偶然的歷史機會。而清軍入關以後,也基本上改變了整個中華的歷史走向。

關於清軍入關,當時有很多可能,都會導致清軍入關失敗,而清軍入關成功,反而是不大可能得事。結果,歷史總是給人意想不到,總共幾十萬人的八旗,恰恰入關了。

明朝末年,如果明朝能夠剿滅李自成,轉而全面對付清朝;或者李自成戰勝明朝以後,策略得當;或者明朝能夠爭取到李自成,轉而對付清朝。這幾種情況之下,清軍入關都不會成功。而當時的清軍也根本就沒有做好入關的準備,甚至可能都沒有料想到可以輕鬆入關。

如果清軍沒有入關,後面的歷史走向會完全不同。最表面的,比如剃髮易服這種喪盡天良的情況不會發生。更深層次的,比如清軍打斷了江南資本主義萌芽、打斷了顧炎武王夫之等人發起的思想啟蒙、以及打斷了中華科技革新等,這幾種情況暫且不論。僅說清朝入關以後,對漢地百姓的奴化與防控,其有沒有,對於歷史而言,都有很大的不同。

清朝入關以後,對漢地的防範,成為了清朝皇室第一要務。對於清朝而言,最害怕的不是王朝對外的利益受損,不是國家不強大,而是害怕被趕回關外,被拉下皇帝寶座。

所以,清朝對漢地的策略,除了思想奴化,就是嚴防技術革新。因此,到了清朝末年,百姓對列強之麻木,清朝相比較列強裝備之低劣,簡直駭人聽聞,而尤其以國人麻木最為痛心。

而如果當初清朝沒有入關,哪怕後續的王朝相比明朝沒有一點進步,但是隻要不像清朝那樣對待黎民百姓,中華與列強之爭時也不至於像晚清那樣狼狽。


蘇綻


如果清軍入關失敗,中國有可能從中央集權制漸漸向聯邦制演化,而整個“中華聯邦”的領土,有可能比清朝最強盛的時期還要廣袤。

清軍入關時,中原大致分為三大勢力:大順、大西與南明。這三個勢力正好構成了三國時代:大順相當於曹魏,大西相當於蜀漢,南明相當於孫吳。這三國勢力的強弱也與三國相仿,大順強於南明強於大西,同時南明加大西又能與大順持平甚至佔些優勢。

中原之外,西南的西藏、西北的西域、北方的蒙古諸部落、東北的滿清各成勢力,誰也吞併不了誰,從而在宏觀上形成兩宋時期的大制衡。與此同時,西歐列強從南亞、東南亞逐漸北上,沙俄則從跨過烏拉爾山東進,於是西藏、西域、蒙古、滿清與中原的三國漸次聯合,共禦外侮。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幾國形成“中華聯邦”,並在東西方文明的對峙中立於不敗,中國也免於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與此同時,朝鮮、日本也可以加入聯邦,於是那時“中華聯邦”的地圖,可能會是這樣的:


隱語


我們可以看看明朝200多年,宗室得到了大發展,如果明朝沒有滅亡,那麼明朝宗室將會繼續發展下去。

(上圖:明朝末年朝野流行"嗑藥" 皇帝被耗盡元氣 大臣也都萎靡不振)

而且,明朝王爺們生孩子的速度,那是非常快的的,比如:慶成王生一百子,俱成長,自封長子外,餘九十九人並封鎮國將軍。每會,紫玉盈坐,至不能相識,而人皆隆準,極異事也。

看到了吧,1個就生了100個,長子繼位,其他99個兒子都封鎮國將軍,都是吃喝,都要白銀女子,住宅田地。這些人除了這些,還有其他用處嗎?陳永福在太原,恐宗人為變,閉門搜捕,得千餘人,殺之海子堰,若殲羊豕。可以看到完全沒用。

明朝到1644年就有幾十萬宗室了,每年消耗全國一半的錢糧。難以想象再過200多年,需要每年多少錢糧才能養得起。

明朝也一樣是閉關鎖國的,要不為什麼會有倭寇,會有鄭芝龍這些大型海商海盜集團。《大明律》規定:“若奸豪勢要及軍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違式大船,將帶違禁貨物下海,前往番國買賣,潛通海賊,同謀結聚,及為嚮導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已行律處斬,仍梟首示眾,全家發邊衛充軍。

據日本長崎交易所的統計,從順治五年到康熙四十七年間,日本外流金額為二百餘萬兩,銀額為三千七百多萬兩,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流入清朝。

與西方生意更是,從康熙時代開始,每年從歐洲輸入中國的銀元約幾百萬。乾嘉以後鴉片的大量走私入境,使得中國在對外貿易中開始從出超變入超。,在1700-1840年間,從歐洲運往中國和美國人運往中國的白銀數量約1.7億兩白銀。西班牙從每週運來9300萬兩白銀,合計2.6億兩白銀,而明朝這一數字是7000萬兩。清朝的對外貿易水平遠遠超過明朝,就是軍事明朝到最後,也比不了清朝,實際上到明清戰爭後期,清軍的紅夷大炮和鳥槍比明軍還要多。

明朝也發展不出什麼軍國資本主義,到萬曆時代,就連官營軍馬場都徹底廢除了,太監專權,軍隊糜爛。就是沒有清朝,再過幾十年,還不知道要被準葛爾汗國,浩罕汗國這些對手在17世紀後期,以後怎麼折磨呢!


烽火觀察


此題太有意思了,福垊可以好好地腦洞大開暢想(架空)一下歷史了。局勢是大清、大明、大順、大西四個政權對峙,到後來是大元、大清、大明、大順、大燕、大涼六個政權對峙。咱們還是先從1644年說起吧。

清朝北上抗擊羅剎

1644年,攝政王多爾袞率軍盤踞在山海關一帶,招降吳三桂。李自成聽聞派劉宗敏統兵十萬趕赴山海關。山海關之戰爆發,多爾袞和李自成久攻不下,劉宗敏派人火速向李自成求援。此時,清朝後院起火,哥薩克首領伊萬.莫斯科維京在葉洛菲.哈巴羅夫的領導下,率哥薩克千餘人侵入黑龍江流域。多爾袞因懷疑吳三桂與劉宗敏暗中聯合,遂派吳三桂率關寧鐵騎前去與哥薩克大戰。

吳三桂本想崇禎報仇,卻讓他去打哥薩克,心中不快,更加上水土不服,軍隊生病。吳三桂一怒之下,跟著哥薩克一起禍害起黑龍江流域的土著。而此時李自成大軍源源不斷地趕來,多爾袞又聽說吳三桂竟然跟哈巴羅夫沆瀣一氣,決定放棄入關,北上平叛。吳三桂和哈巴羅夫大敗,多爾袞從俘虜莫斯科維京得知沙俄的莫斯科和聖彼得堡,不禁心嚮往之。

大明南下復興

崇禎死後,曾留下遺詔立朱三太子朱慈煥。各地藩王為了大明,同仇敵愾紛紛團結。趁著李自成前去支援劉宗敏之際,擊其空虛。其實,李自成在多爾袞放棄入關後,就留有劉宗敏駐守,自己率大軍趕赴北京。然而明軍已攻陷彰德(安陽),李自成聽聞,加速回救,而明軍以逸擊勞,李自成不敵,撤回西部。

隨後,明朝鬧出藩王之爭,李自成趁機收回東部之境,然而卻喪失了西部,因為蒙古崛起了。明世祖朱慈煥大怒,擊敗爭雄的藩王,然後反攻大順。大順聯合大西,大明不敵,遂決定南下擴張。

大(後)元的崛起

林丹汗縱橫捭闔,統一蒙古,他趁李自成東征之際,向大順進軍。闖皇不敵,喪失了西部。大清和大蒙結成秦晉之好,大元聽說北部羅剎野心,不由的想起了成吉思汗。遂與大清聯合,積極北上,並改國號為元,企圖實現大元榮光。而羅剎東進受阻,而其西部也多是強國,只好多次派大軍跟大元爭雄,而大元總在大清的支持下,一次一次北上和西進,使得大元越打越大。

大西南下興起

大西想和大順一起消滅大明。然而大明南下後就更加強大。大西唯恐自己的南部也被大明所佔領,也將自己的發展方向定在了南方。因為大西首任皇帝是張獻忠,他的後世為了紀念大涼張重華稱帝,並且為了收復大元所佔甘肅一帶,遂該國號為大涼。然而大涼北上屢屢失敗,加上與大明爭雄,遂不斷南下,最終和大明擊敗了中南半島的殖民者。

吐谷渾的霸業

吐谷渾本是慕容氏的後代,慕容氏最愛做的就是復國。他們把青海的蒙古勢力趕出後,以崇山峻嶺為優勢向東、向西,尤其是向南不停的擴張。當吐谷渾勢力擴張到整個吐蕃全境時,就改名為大燕。18世紀末,他們向南擴張卻發現了印度次大陸,頓時興趣濃厚,把首都遷到伊塔那噶。

下圖是1840年福垊設想的局勢圖。有人也許會說,歐洲科技革命,船堅炮利不斷殖民擴張。你的設想成立嗎?福垊的設想還是有依據的,比如弱小的鄭成功收復了臺灣,普通民眾在南洋都能建國。更何況是這些復興中的國家呢?故而福垊猜想,清朝入關失敗的話,也許後來再統一的話,一定會讓你瞠目結舌的!


福垊


如果清軍在1644年入關失敗,中原大地就會出現退居南京的南明、李自成的大順、大西、大清四個勢力並存的局面。而且各方實力相當,一時半會誰也吃不掉誰,中國會陷入一個為期20-50年的分裂割據時期。而當我們在割據混戰的時候,當時的國際社會是這樣的:

歐洲各國開始進行資產階級革命,葡萄牙、荷蘭、西班牙深入東南亞,資本主義殖民擴張浪潮馬上來襲;

沙俄帝國向遠東地區擴張,基本拿下了西伯利亞;蒙古各部分裂混戰,西北的準噶爾汗國(就是《康熙王朝》裡的噶爾丹)大有一統蒙古諸部,控制西藏地區和侵擾中原的態勢。

那麼面對這樣的國內和國際形勢,中國歷史的走向將會是什麼樣的?

一、東北地區保不住。入關失敗的清軍退回關內,他對漠南蒙古的影響力會減弱,雙方勢必一戰。此時沙俄從北方進入東北,清朝無暇顧及,沙俄將趁機在東北地區紮根。以關外清朝的實力不一定能阻止沙俄,而中原地區陷入混戰也無暇顧及東北,東北地區會逐漸被沙俄滲透直至完全控制。

歷史上的清朝則通過雅克薩之戰和《尼布楚條約》確定了雙方的東部邊境,制止了沙俄對東北的滲透。

二、蒙古問題得不到解決。經過一番混戰後,中原出現了統一王朝。而此時準噶爾汗國也基本統一了整個蒙古地區,還控制著西藏地區的和碩特部蒙古。他的下一個目標就是中原地區。以明朝的風格來說,能守有長城一線就萬事大吉了,所以新統一的王朝也不會有所突破,至多維持明朝和蒙古的邊界。

而歷史上的康熙在平定三藩之亂後馬上就御駕親征準噶爾,歷經雍正、乾隆三代人才徹底消滅了準噶爾汗國,將西北和西藏地區納入版圖,可謂異常艱辛。

三、和新興資本主義國家發生直接衝突。沒有東北、西北、西藏和蒙古地區的中原王朝只能選擇南方作為突破口,也就是向南洋地區擴張。而此時荷蘭、葡萄牙和西班牙已經控制了印尼、菲律賓、臺灣地區等,中原王朝勢必會和他們產生直接衝突。

從好的方面看,這樣會促使中原王朝提前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產生更深層次的來往,反過來促進中原地區的外貿、科技的發展,提升綜合國力。當然往不好的說,中原王朝會陷入南北兩線作戰的局面,稍有不慎會滿盤皆輸。

而清朝的對策是閉關鎖國,雖然保證了國內的穩定,但也限制了對外接觸,放慢了發展的步伐。

以上。不知道各位讀者朋友是否同意?


石頭說歷史


如果清軍入關失敗,這是個假設。那麼,清軍為什麼入關失敗?我們作出以下假設:

  1. 清軍入關,打敗大順、大西后,南明不是一盤散沙,聯合各方勢力將八旗打回去
  2. 大順治理有方,吳三桂沒有引清軍入關,或清軍入關後被大順軍打了回去
  3. 大順依然如歷史上那樣,吳三桂被逼反,但滿清內鬥,沒有入關
  4. 明朝遷都南京,北方大亂,陷入軍閥混戰,全民皆兵,清軍即使入關也劫掠不到物資、得不到好處,放棄入關
  5. 明朝大刀闊斧的改革,重新振作,鎮壓流寇,救濟流民,滿清無機可乘,無法入關,最終被剿滅
  6. 後金沒有出現,或明朝在後金叛亂一開始,就剿滅建州女真,將滿清扼殺在萌芽之中

在這裡,我們不作明朝和後金和歷史上一樣沒變、李自成入北京後和歷史上一樣不變、滿清也和歷史上一樣但就是不入關這種無意義的假設。清軍歷史上入關了,如果不入關,自然有變數出現,不會再像歷史上一樣。


下面我們來就這六個假設,分析按這些情況發展下去,中國將會是什麼樣子。

清軍被南明打回關外

清軍之所以能佔領南中國,而不是像東晉十六國、南宋完顏金形成南北對峙,就是因為南明一盤散沙。文官集團、仕林,或者說東林黨把持朝政,空談誤國,毫無作為,好逞口舌之爭,意氣用事,雖然也有史可法這樣忠烈的,但也有許多軟弱無能、貪生怕死。

假如這時候,南明皇帝強硬起來,文官裡的有識之士摒棄內部矛盾一致對外,各軍鎮被統合起來,嚴明軍紀,出現一個張居正式的人物,任用一個戚繼光式的將領,在大順、大西被滿清打敗後利用民族大義收編他們,萬眾一心對付滿清,滿清一定會被打回關外。

畢竟,就算是歷史上,也有鄭成功、李定國這樣的將領給了滿清入侵者以沉重的打擊,甚至順治都被打的想要和談了。如果沒有以吳三桂為代表的漢奸們帶路,滿清無法利用漢人的軍隊,那麼滿清是覺對沒有辦法控制全國的。

不過,這樣一來,整個北中國經歷流寇流竄、滿清入關的破壞後,一定殘破不堪了,而即使滿清被打出關外,明朝也無力追亡逐北、直搗黃龍了,因此滿清的威脅還在。此時,明朝國都已經遷到了江南,如果北方沒有恢復,也應該不會立即遷回去,接下來的發展應該就如同遷都南京了。

清軍被大順打回關外

李自成進入北京後,因為還沒有從起義者的身份轉變為統治者,所以對仕紳依舊仇恨,對那些迎他入北京城的勳貴官員進行拷問,想要挖出他們搜刮的民脂民膏,而沒有安撫甚至獎賞他們,因此與整個鄉紳士大夫階層對立。

吳三桂也是因為父親被抓才反的,否則以吳三桂的父親為人質,收編關寧軍易如反掌。

如果李自成進入北京後,迅速轉變自己的身份,不再將自己當成懲處貪官汙吏的農民起義軍領袖,而把自己放在一個皇帝、統治者的角度上

,獎功罰過,籠絡一批忠於自己的人,牢牢的抓住軍隊,說不定他真能統治全國。

李自成的軍隊戰鬥力其實不差,再加上還吸納了明朝的邊軍,如果能順利收編關寧軍,戰鬥力更會大增。

大順軍在歷史上之所以會被滿清輕易打敗,一是因為李自成沒有轉變身份,將控制鄉村的仕紳推到了滿清的手下,二是闖軍到處流竄,兵甲不修,沒有足夠的工匠和原料修繕兵器,更沒有火器部隊,三是四處流竄劫掠慣了的流寇無法安心事生產,但北方已經打得十分殘破,生產斷絕,搶無可搶,物資缺乏。

如果大順能夠順利轉變策略,恢復北方生產,收編明朝邊軍,抵禦滿清入侵,那麼大順最起碼可以佔穩了半壁江山

接下來,如果李自成後繼無人,大順四分五裂的話,至少不會像歷史上那樣,有人引清軍入關,那麼北方依然會陷入混亂,也有可能重新被江南的南明羈縻統治,接下來的發展依舊參照明朝遷都南京。如果李自成的後代有所作為的話,那麼就會

形成一個新興的漢人王朝

滿清內亂,沒有入關

滿清之所以能夠成功統治中國,八旗制度功不可沒。滿清之所以在近代時阻礙中國的前進,八旗制度同樣罪不可恕。滿清可以說是成也八旗敗也八旗,這裡的“功”只是對滿清這個政權自身而已,八旗制度對中國可沒有貢獻。

滿清的運氣很好,他們的所有領土,不是乘別人互相爭鬥後他們漁翁得利,就是別人內部有矛盾,再不然就是靠對方內部的叛徒帶路得到的。而滿清(除晚清時)卻一直很團結,不論是皇帝掌權還是權臣掌權,一直都只有一個領袖。假如滿清自己也內亂,就一定不會有這麼好的運氣了。

滿清入關前,內部有一個很明顯的矛盾,那就是皇太極和多爾袞的矛盾。皇太極很強大,多爾袞對付不了,但是福臨就不同了。如果1644年皇太極死後,多爾袞沒有扶持福臨,而是自己當皇帝,造成了滿清內部的混亂,那就不同了。

這裡的變量是滿清,所以南明和大順不會變。那麼,李自成不改變自己的心態,在北京當了皇帝后,依然會被趕跑。南明一盤散沙,即使沒有滿清的威脅,但是北方依然殘破,不會遷都北京。接下來的發展繼續參照明朝南遷

明朝南遷,滿清放棄入關

崇禎時,許多人勸崇禎遷都南京,但崇禎猶豫不決,最終造成了明朝皇室的正統繼承人被一網打盡,只有一個朱慈煥逃出了還不敢出頭,最終被康熙殺了。如果這時候,崇禎腦子一抽,遷都南京,那歷史也不一樣了。

明朝南遷後,北方糜爛,為了甩掉北方的經濟包袱,同時節制流寇發展、在南方與滿清之間製造一個軍事緩衝區,南明可能把地方事務全都交給軍隊管理,將北方全部劃為衛所,全民皆兵,並招安流寇。那麼,北方就會陷入軍閥混戰的局面

明朝中央政府肯定是不想看到軍閥混戰的,但是明朝中後期,朝廷對地方的掌控力已經變弱了,都遷都南京了,對北方一定鞭長莫及。唐末的黃巢起義,也是流寇,黃巢過後,唐朝的藩政割據愈演愈烈。明末的李自成、張獻忠同樣是流寇,就算他們願意一直做流寇,

他們戰敗或死後,他們的手下不一定願意繼續做流寇,很有可能接受招安,甚至可能在明朝剿滅李自成、張獻忠時臨陣倒戈。

而滿清之所以能夠佔據中國,與大量收編漢人軍隊有關係。如果北方軍閥混戰,滿清即使想要入關,像吳三桂之類的軍閥也不會放著土皇帝不當去當奴才,一定會奮力抵抗,畢竟是為自己而戰,即使戰敗了也不會甘心臣服於佔據了自己地盤的人,即使有軍閥與滿清合作,最多是學石敬瑭,也不會引清軍入關

關外物資匱乏,滿清入關劫掠是為了擄掠物資和奴隸,甚至劫掠了依然不夠,還要靠晉商走私。如果明朝南遷,北方一定會爆發一次大規模的移民,山西、北直在流寇與滿清的雙重威脅下一定會有很多人離開,如果軍閥統治再殘暴些,就算是富商大族也不會留在北方了。那麼滿清即使入關劫掠,也得不到足夠的物資,晉商南遷或被軍閥抄家後,也沒有商人再為滿清運輸物資,滿清也撐不了多久了

流寇被招安了、滿清崩潰了,南明一盤散沙。按照中國人的思想,五十年內,便會有人逐鹿天下。最遲到1700年,就會有人一統北方軍閥、滅亡明朝,建立一個新興的王朝了。

而上面「清軍被南明打回關外」「滿清內亂,沒有入關」和「清軍被大順打回關外後大順解體」的設想,都會造成北方大亂,最後形成一個軍閥統一北方、滅亡明朝,建立新王朝

明朝重新振作,滿清無法入關

滿清在一開始就不存在或滅亡了

萬曆年間,明朝內部矛盾已被激化,從這時候開始,明朝的滅亡就是時間問題了。因此,我們把明朝重新振作和滿清不存在放在一起進行推測。

如果滿清一開始就不存在不談,如果在後金時就被明朝滅亡了,那就更沒他什麼事了。如果沒有滿清,單憑流寇無法滅亡明朝,明朝財政寬鬆些,說不定崇禎不會解散驛站,李自成也不會失業。那麼明朝延續下去,依然只有兩條路,一是被一輪又一輪的起義最終推翻,二是進行變革、整頓吏治、重構權力。

或者有滿清存在,但明朝整頓邊防、懲處晉商,聯合林丹汗抑制滿清,最終將滿清消滅,也是有可能的。當然,個人認為明朝重新振作的可能性不大,積重難返,即使真的重新振作,也只是迴光返照,最後還是會滅亡

所以不論這麼說,明朝最終都會滅亡,都會有一個新興的王朝取代明朝。歷史上這個新王朝是滿清,這是中國的災難。

如果是另一個王朝取代了明朝,不像滿清那樣破壞華夏文明、閹割中國人民的思想、禁錮中國人民的創造力,沒有剃髮易服、禁止結社、八股取士、推崇理學、鼓勵殉葬、禁燬刪改典籍、大興文字獄、閉關鎖國等政策,中國也不會像歷史上這樣。

如果明朝被另一個漢人王朝取代了,中國將會是怎樣?

這個問題,我正在寫,將在我的下一個回答裡詳細說明。在這裡,只簡單的說一下推測的結果:

在領土上,新王朝的領土比滿清還大。通過“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的大規模移民,沒有滿清的阻礙,東北能早百年被開發,外東北更不會丟,西北不會讓伊教一家獨大,南洋華人不會被視為“天朝棄民”,鄭家不被消滅,東南亞也很有可能被中國殖民

在思想上,新王朝沒有滿清禁錮。不會閹割華夏文明,不會禁錮自己人民的思想,中國人的創造力也不會被壓制,不會閉關鎖國。以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在學習了西方的科學知識後、在西方工業革命後,一定可以迅速近代化,並參與到第二次工業革命中來。

在對待外國的態度上,漢人王朝也不會像滿清一樣夜郎自大。滿清是因為自卑而自大自己本身就是“蠻夷”,卻在竊居中國後看不起別人,視別人為“蠻夷”

拒絕學習先進的東西。漢人王朝雖然也會有優越感,但也是站在絕對實力的基礎上,會虛心學習西方的長處,之所以看不起蠻夷,也是站在文明的立場上看野蠻

如果清軍入關失敗,中國將不再只是一個國家,而是將華夏文明發展成與現代西方文明並駕齊驅的現代東方文明了。


願朝陽常照我土


如果清軍入關失敗,那對中國來說,並不是件好事。



在實際的歷史上,清朝為中國所做的貢獻如下:

一,使國家得以統一,消除了戰亂。

二,把東北地區廣闊的土地重新歸入中原王朝的統治。

三,收服了蒙古,消除了歷朝歷代中原王朝來自於北方草原的威脅。長城從此成為內牆。

四,收復了新疆,臺灣,把中央集權統治擴大到青海,西藏,使這些地區從法理上被中國擁有和歷代繼承。

五,大面積推廣了耐旱高產農作物,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民眾抗災害能力得到加強,人口大幅度增加。

六,士紳一體,改土歸流,增加了政府收入,消弭了內患,對邊疆民族地區的控制前所未有的加強。



回到公元1644年,崇禎在煤山上吊,吳三桂向北京進發的那一刻。

得知父囚妻辱的消息,吳三桂返奪山海關,開始與李自成對抗。他向清軍求援,被多爾袞拒絕。

現在的中國領土上存在的幾大勢力:

一,東北大地上的大清政權。

二,處於內外交困的南明政權。

三,剛剛奪下北京的大順政權。

四,川蜀的張獻忠的大西政權。

五,另外,還有遠遠眺望的蒙古,西藏,新疆各個大小勢力。



大清政權即然入關失敗,就暫時把他們放在一邊。

說說李自成的大順政權。李自成能夠攻下北京,是因為明朝政治和軍事策略的一系列愚蠢的失敗而造成的。李自成的這一群體本身並沒有提出和謀劃更有效的治國方略。我們不但要善於破壞一箇舊世界,還要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李自成這個群體即沒有這個策劃,也沒有這個準備,更沒有這個能力,這是由他們的思維歷史侷限性所決定的。他所面臨的局面更加複雜和惡劣,我認為,他的統治效果不會比明朝更強。



南明政權偏安一隅,內部文官勾心鬥角,爭權奪利,諸王互不信任,外敵在側尚且彼此攻擊,武將更是各立山頭,擁兵自重,軍閥思想嚴重,這個政權也不會有什麼出息。

張獻忠政權獨處川蜀,殘暴而酷厲,只知道擄掠屠殺,川蜀人民苦不堪言,逃離失所。這個大西政權自己的垮臺也是必然。



這些政權沒有一個具備統一的意志和實力,也沒有消滅掉對方的能力,那麼發展下去,國家四分五裂將成必然。

遼東的大清信奉薩滿,蒙古政權信佛教,新疆諸勢力信奉伊斯蘭,西藏信奉喇嘛,大順政權什麼也不信,大西政權信奉殺戳,南明信奉儒家思想,中國的文化信仰和民族也四分五裂。



隨著歷史的前行,當西方的殖民者踏上這片土地的時候,這裡和印度沒有太大區別,中國面臨的命運也當如此。也就是說,我們中國將徹底淪為成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

每一個朝代都肩負的它所需要完成的歷史重任,清朝也不例外,統一中國,統一思想,擴大領土,消除邊患,就是清朝的任務。



清朝完成了這個任務,但不能夠引領中華民族走向更高的階層,雄立世界,所以也必將被淘汰。

中華民族復興的新的歷史重任將由共和國來完成。


饞嘴肥貓鏟史官


我只說一點,沒有大清,就沒有今日中國的”雄雞”,我們今天能擁有的國土大概也就是明朝所謂的“兩京一十三省”。




我們中國有很多的明粉,這可能是因為明朝是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王朝,當然明朝也是一個好的朝代,也絕不是某人說的“三無”的朝代,但是明朝的疆域真的算不上遼闊,能實際控制的也就是上邊所提到的“兩京一十三省”。

正是在清朝,我們中國才恢復了對東北地區的控制,也通過和蒙古王公結盟的方式解決了北方的兵患,更是將中央政府的統治延伸到了新疆,西藏等地,可以說繼元朝之後正是清朝奠定了我國幅員遼闊的基礎。


英勇的少年大俠


談這個問題我建議大家先去了解一下李燈灰的七塊論。當然,站在前臺的是老賊,背地裡是日本的一群戰略家在做理論支撐。

這個七塊論就是憧憬把我們分成七個國家:東北的滿洲國、蒙古、新疆的伊斯蘭國、西藏、廣西雲南的越國、以及臺灣和宋明時期的中原。

實際上如果清軍當年入關失敗,中國很可能就是七塊的下場。滿洲在關外建國,蒙古建國,而沒有清朝,新疆、西藏、臺灣也就納不到中國的版圖,而廣西和雲南則會和越南成為一家。

其實這就是網上有些人為什麼天天喊清朝不屬於中國的根本原因。

咱們以T灣為例,做個小數學題。我們中國的力量是10,T灣佔了1,我們大陸就剩下了9,而我們要保持對T灣的優勢,就得拿出2的力量去對付他,那麼我們的力量實際上就只剩下了7。

我們再看看如果是七塊,那是什麼下場。到時候的小中國,力量頂天能剩下3,和周圍的國家力量彼此抵消,最後什麼都剩不下。

遠的不說,大家看看俄羅斯和烏克蘭,原來人家是一個國家的兄弟,分裂以後,立即開打。這就是教訓。現在咱們是56個民族是一家,團結繁榮,當然,這種情況是某些人看著眼珠子都要氣爆了的。但如果不是一家呢?分成幾國呢?想都不用想,立即開打。這跟民族沒關係,南北朝鮮,南北越南,那都是一個民族,只要國家分裂,就會被政客和外人利用,然後慫恿你搞對抗,最後就是兄弟之間自相殘殺。

如果不是清朝帶來的大一統,不是清朝帶來了東北,蒙古,新疆,西藏,臺灣,雲南廣西,那麼今天中國的崛起以及復興就無從談起。如果不是清朝的大一統,我們這片土地會是幾個中小型的國家,如果是那樣,最終受益的是誰?就是日本。

如果我們分成幾個國家,亞洲就會變成以日本為中心,這幾個國家則圍繞著日本,成為衛星國。

為什麼日本人,李燈灰策劃七塊論,為什麼網上總有人喊:崖山以後無華夏,明朝以後無中國,漢家文明不在漢而在和......因為人家就是這麼設計的。剝奪中國大陸的東方文明的正統地位,讓日本成為漢家文明的代表,然後大家團結在他的周圍。

身份證上民族那欄寫著漢的朋友咱們都想一下:崖山以後無華夏,那麼你是誰?明朝以後無中國,那麼你是誰?崖山以後,明朝以後,華夏和中國沒了,但你祖祖輩輩的基因延續下來了,那麼你是誰?你是蠻族,你是被蠻族同化了的人,你已經不是正統的華夏,不是純粹的中國,不是漢人,不是華夏文明的繼承人。懂嗎?

你以為人家天天喊崖山以後無華夏是吃飽了撐的?這叫欲亡其國必先亡其史。

華夏文明在元清的時候,在中國大陸已經斷了,日本才是華夏文明的正統,然後再把我們分成幾塊,圍在日本身邊,把他當大哥。這是人家的一整套方案。


銳視覺何老師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在先前的文章中,靜夜史就曾對清朝入關成功率進行過詳細分析。得出的結論是:

清朝在入關前已經做好了入主中原的所有準備,包括政權建設、軍隊編制以及輿論造勢等。雖然清朝只有十幾萬八旗軍隊,但是其整體水平已經遠遠超過李自成等農民軍,同時清朝還完成了對漠南蒙古的征服,打開了南下的通道。因此清朝入關勢不可擋,只是時間問題,這和吳三桂開不開關沒有關係!

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在明末清初瞬息萬變的環境中,任何一方稍有不慎,就會改變歷史的走向。

那麼,如果清朝入關沒有成功,那麼今天的我們會是什麼情況呢?只是出山海關辦簽證這麼簡單嗎?當然不是,靜夜史認為起碼有以下幾種情況:

1、沙俄成為北方之主

19世紀末,時任沙皇尼古拉二世制定了一個罪惡的“黃俄羅斯”計劃,即從新疆喬戈裡峰到海參崴畫一條直線,將此線以北土地全部劃入俄羅斯,這幾乎就是將長城以北全部吞併,當然也包括了清朝興起的東北。

關於東北,沙俄對覬覦已久。早在1643年,沙俄哥薩克騎兵就侵入黑龍江流域,犯下了罄竹難書的罪行!隨後清朝在1685年到1689年先後兩次發起雅克薩反擊戰,將沙俄逐步出黑龍江。

清朝反擊沙俄的勝利,除了當地的達斡爾族民眾大力支持,來自關內的兵員和後勤保障是根本因素。如果清朝入關失敗,就意味著清朝只能以冰天雪地的東北自己乾燥惡劣的內蒙古高原作為自己的縱深基地。

由於沙俄相比於清朝位置更加靠北,有巨大的地緣優勢。再加上沙俄的武器裝備源於歐洲,整體水平高於清軍和蒙古,這就意味著在清朝和沙俄的持久戰中,沙俄會成為最後的贏家。

自古以來,位置靠北的政權就比南方政權更具備優勢。因為北方政權可以向更遙遠的北方撤退,而南方政權卻不可能無限追擊下去,氣候和後勤限制了南方政權的腳步。相反,北方政權南下卻有著天然優勢,而地形的傾斜也加強了北方高屋建瓴的態勢。

而現在,沙俄就在北方。這意味著不僅僅是清朝會失敗,西部的蒙古各部,包括喀爾喀和準噶爾、葉爾羌等部都會被沙俄陸續擊敗。

這個過程可能會很長,因為沙俄在西伯利亞擴張的同時,主力一直在歐洲和列強爭奪,這意味著在西伯利亞擴張的始終是沙俄的偏師。

但歷史發展一再表明,當沙俄在歐洲擴張失敗後,就會在亞洲找補回來。所以縱然沙俄在亞洲前期的擴張很艱難且漫長,但是結果不會改變!

2、中原地區四分五裂

清朝不入關意味著明朝少了一個勁敵。很多人認為明朝正是因為李自成和清朝的輪番打擊最後才崩潰的,如果沒有清朝的威脅,清朝可能會撐得長一些,但是滅亡的命運不會改變!

而滅亡清朝,可能不是李自成,但一定是農民起義軍!

在先前的文章中,靜夜史也分析過為何李自成無法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漢人王朝。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

明朝完善科舉制,將幾乎全部精英都吸納過去,導致李自成無軍師可用。提不出高遠的口號,自然也就不可能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新王朝。

而這勢必會導致一系列後果,因為元朝以後我國就一直向著大一統路線推進,無法實現大一統的政權註定是要被歷史拋棄的!

而李自成等農民起義軍當屬此類。

歷史的發展證明了李自成等人,不僅政權建設水平低,奪取天下也非常倉促,推翻明朝可以說完全是個“意外收穫”,這使得這個政權的建設也顯得非常粗糙。

因為沒有系統規劃,所以整合農民起義政權內部勢力可以說不能指望了,收拾不了張獻忠等人,李自成的江山就不可能穩固!

而退居江南的南明,雖然內訌不止,烏煙瘴氣,但是李自成並不具備消滅南明的條件。畢竟李自成是烏合之眾,南方漢人還是支持南明政權的!

因為沒有強有力的勢力進行統一,所以如果沒有清朝,中原地區最大的可能就是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陷入無休止的內亂和動盪中,最後的結果就是四分五裂!

而此時的荷蘭已經竊據寶島,葡萄牙已經侵佔澳門,這意味著西方殖民者已經開始了殖民東方的腳步,如果中原地區不能迅速統一,西方殖民者最終各個擊破、分而治之的可能性極大!

概況起來,清朝提供的不僅僅是東北地區的完整歸屬,更包括了漢地十八省、蒙古高原、西域以及青藏高原等多個重要板塊。正是因為清朝的入關,以及和列強賽跑的邊疆鞏固,才奠定了今日我國的廣闊版圖!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