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聽收音機的真是一種情懷嗎?

多情陳公子



友好158177735


老年人聽收音機📻或許不是懷念,而是一種“孤獨”,有些子女與老人家長期沒有生活在一起,老人家唯一能解悶的無非就是收音機而已。


現在年過七旬的老人家,絕大多數還不會用智能機,而收音機對於他們來說是想對比較簡單的。而現在收音機裡的廣告那麼多,哪還有什麼像以前一樣有價值的東西。談情懷?現在的收音機📻還真沒有。


琦蔭殤蒔


對我來講聽收音機確實是一種情懷,但隨著時間流逝這種情懷越發越濃。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上小學的時候,小城市購買電子零配件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但由於興趣愛好的追求,用攢了很長時間的零花錢和每天纏著父母要的錢去拼裝一臺礦石收音機,記得3000歐姆耳塞16塊錢,2AP9二極管5塊錢,360P單聯可變電容器15塊錢,當時父母的月工資才五六十塊錢,要支撐全家五口人的生活,現在想起來感覺自己太不懂事了。買了這兩種東西如獲珍寶,小心翼翼地放好每天還要拿出來看幾次,這期間裝機需要的接線柱用銅質小螺釘代替,線圈用漆包線自己繞制,固定板用木板代替,自己爬到穿天楊樹上架天線,把鋼筋砸到土地中澆上鹽水接地線,好在當時工廠的垃圾場就在家的不遠處,所需材料都能撿到。將自制的和購買的零件備齊後,在木板上連接好電路晚上耐心的調整,當第一次聽到微小的廣播信號音頻聲時那個興奮激動到現在都忘懷不了。對收音機和電子技術的興趣可能從這個時期就開始了。

現在是網絡時代了,我還是用收音機來收聽各地新聞,因為比較方便,吃飯時候可以聽做事情時候可以聽睡覺時候可以聽甚至到衛生間了也能聽。隨著電子技術發展各式各樣的收音機買了一個又一個,歸根結底還是情懷作怪,看樣子收音機肯定伴隨著我的一生。


棒棒107777651


現在確實很少看到有人聽收音機了,即使偶爾遇到也是老年人居多,聽收音機確實是一種情懷了,遙記得,幼年時在老家農村,當時沒有電視電腦,差不多每家有一臺收音機,當然還有的標配是縫紉機,自行車😉。有電燈,沒有電話,經常停電,幕黑的晚上我們姐弟三人趴著自家熱乎的炕上聽收音機“小喇叭開始廣播了”成為我們這代人童年最經典的回憶,媽媽總是幹活時把收音機放在一邊,耳熟能詳的“夜幕下的哈爾濱”“穆斯林的葬禮”,收音機是一個時代人永不磨滅的印記。


閒來無事看花笑


聽收音機的確是一種情懷。

上高中那會兒,晚上學習到11點多的時候,總想插上耳機,打開老式按鍵手機的收音機功能,好好聽會收音機放鬆一下。我經常聽歌,放什麼聽什麼,也經常聽新聞,因為沒時間看電視,直接聽《央廣夜之聲》。在沒有智能手機的時代,收音機能給我的生活帶來很多樂趣。

現在,聽收音機的人越來越少了,聽的人大多是一些上了歲數的人和司機。在這個智能手機盛行的時代,能靜心聽收音機真是一種情懷。


觀瀾夜話


聽收音機是一種情懷,很多六七十歲的老年男性過去對收音機持別愛好,我是一個無線電愛好者,裝過礦石收音機,半導體四管機,後期還特別裝個2p2電子管單管機,戴耳筒聽的。不是他聲音特別好,也不是選擇性靈敏度高,把他當古董一樣去欣賞,還特別收藏幾部六七十年代的日本機,國產機,這就是情懷。曾在想五六十年代有一臺該多好呀!但那時擁有隻是妄想。


狗仔嘜5976868


目前聽收音機的也只有兩類人群了:

一類是頤養天年的老年人,平時逛公園拎著收音機,聽聽新聞,關心一下國際國內大事,以免與社會脫節,還能跟老夥伴們聊到一起。不算是情懷,也談不上專利。

另一類則是開車一族,主要是打發開車的無聊時間,順便了解一下路況。也不算是情懷。

收音機,在慢慢的退出歷史舞臺!


John譙華


這個可以說明,絕對不是,情懷但是有的,年輕人也會使用收音機,只是沒那麼多人吧,不過有了電視機後老年人也不是特別多人使用。小時候在學校住宿,沒有什麼娛樂方式,在鄉鎮初小裡也沒什麼活動,自己就帶著隨身聽這種廣播性小電器(玩具),後來就使用了收音機~小時候我爺爺有一個收音機,對我印象很深,因為疾病,爺爺只能在固定的地方守著有限的幾樣東西,關於它們有好多故事,懷念~



言夢墟


用到情懷的這次有點奢侈了,以前的聽收音機大多是電視業不是很發達,大多以聽廣播,或相聲為主。

現在人聽收音機,已經變為一種時尚了,現在的收音機的節目也多樣化,有情感的,教育的,新聞的,段子的,購物的,音樂的,讀書的。

移動互聯網時代,各種智能收音機的APP,都是現在年輕階層到中老年階層使用最頻繁的


朝陽平路


收音機是一代歷史的見證,已經成為過去了。在1980年代電視機沒有普及以前,大家還是非常喜歡的,當時的三轉一響,是當代富裕生活的像徵。可是說實在話,收音機的交流聲,噪聲還是比較大的,科技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不但收音機,連錄音機,錄像機等等紅極一時的音響,早已完成它的歷史使命,退出音響舞臺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