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各國軍事力量團結起來能打過美國嗎?

軍事小科普


前提是歐盟各國軍事力量團結起來,問題是這些歷來是一盤散沙的國家如何能真正的團結起來。實際上這也是美國、北約和歐盟當前面臨的現實問題。

這個假設性問題實際上也蘊含美國的現實擔憂。雖然歐洲聯盟與美國發生戰爭的概率很低,但是歐盟國家中的北約成員國,卻有可能因為歐盟的發展需要最終退出北約框架。尤其是在當前世界多極化趨勢形成的大環境下,歐盟一體化和歐盟防務自主化,無論對美國的一超霸權還是北約集團的穩固都是很大的威脅。

歐盟防務自主化和建立歐洲聯盟軍隊計劃的最大內部攪局者是英國,不過雖然英國已經宣佈退出歐盟,但是構建歐盟軍隊的目標貌似仍然難以實現。在歐盟建立之初經濟是主體,所以現在歐盟軍事化會令很多積極加入東歐新成員國排斥。這也是為什麼老美能夠在英國脫歐之後繼續有效阻撓歐盟防務自主化進程的堅實資本。

法國和德國是歐盟的主心骨,也是歐盟一體化和防務自主化的主要推手。在與美國的矛盾激化後,法國總統馬克龍呼籲歐盟建立自己的統~一軍隊,不要把自身安全繼續寄託在美國身上。這被認為是吹響了歐盟軍事安全戰略獨~立的號角。德國總理默克爾則於13日表示了對馬克龍的支持,強調“歐洲必須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這次“激進的”馬克龍卻捱了當頭一棒。他的歐洲軍計劃變成“見光死”。

11月20日,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在布魯塞爾主持了新聞發佈會。莫蓋里尼評論了關於建立歐洲聯合軍隊的可能性。她強調,“歐盟永遠不會變成軍事聯盟,也不會去和北約競爭。”莫蓋里尼還補充稱,“我們從沒有打算建立‘歐洲軍’,也沒有人該在這裡談論‘歐洲軍’。”

歐洲兩次世界大戰的發源地,傳統和現實矛盾必然是歐盟穩固和未來發展的心結。尤其是東歐國家,他們真實戰略目標是,把經濟發展寄託在歐盟身上,把國家安全寄託於北約身上。要他們同時這兩種戰略訴求押寶在歐盟,需要極具說服力的理由。而現在法國和德國顯然做不到。因為他們在面對俄羅斯時從來都不如美國強硬和可靠。


高峰軍事觀察


嚴格來說,歐洲所有國家加起來,都打不過美國。一般認為,俄羅斯的綜合軍事實力,達到了美國20%的水平(一說為30%)。而整個歐洲(除了俄羅斯)所有國家的軍事實力,它們的力量總和,與俄羅斯一個國家旗鼓相當。也就是說,歐洲所有國家加起來,其軍事力量也就等同於美國的20%~30%。

如果不是英國和法國擁有自己的核武器,美國如果想碾壓歐洲,幾乎就是秒殺。而且,從發展趨勢來看,歐洲最大的幾個傳統軍事強國,比如德國,法國,英國,它們的軍事力量整體上還在下滑。這是因為,這幾個老牌強國的國防策略做了調整,它們現在更加註重民生建設,而不是爭霸。所以,它們會持續性的調低對國防上的資源投入。比如,德國打算到2020年,把軍隊的總人數裁掉1/6。英國打算裁員1/7。美國在軍事科技上,也要比歐洲高一個層次。比如,歐洲尚且無一款戰鬥機可以與美國的F22相匹敵。歐洲還分為很多個國家,不是一個整體,在戰爭之中不能集中指揮,這同樣會影響戰鬥力。


懷疑探索者


歐洲本來是西方世界的象徵,但是美國利用兩次世界大戰,成功的從歐洲手中奪走了世界老大地位,準確的說是從英國手中奪走了霸主地位。自從美國奪走霸主地位之後,就開始了削弱歐洲的工作。美國一直都將歐洲當作心頭大患,採取了多種措施分化、肢解歐洲。美國推出了馬歇爾計劃,讓歐洲失去了發展的自主權,從而對美國非常的依賴。

美國在軍事上採取了對歐洲嚴格控制和消耗的策略。美國組建了北約,然後對歐洲各國國家軍力發展進行限制。當然美國通過一系列戰爭,讓歐洲國家不斷的消耗,所以歐洲的軍事力量呈現出了極度衰落的軌跡。歐洲軍力這些年不僅僅沒有增長,反而加速衰落,英法等都出現了嚴重衰落,德國也有明顯的衰退。

目前來看,歐洲國家軍事力量加起來也不是美國的對手,更為關鍵的是歐洲國家在美國的分化政策下,很難實現真正的團結。也就是說,歐洲國家已經被美國徹底分裂了,想要實現團結的歐洲真的很難。雖然歐洲軍事力量加起來不如美國。但如果歐洲軍力真的能實現真正聯合,絕對能給美國帶來不小的壓力。


深度軍備


我們僅僅對比軍事實力,那麼還是美國佔優,不論是航母編隊、核武器數量、核潛艇數量、兩棲戰力方面,歐洲加起來還沒有美國強大。當然這裡不是漲美國士氣,因為美國的戰略是全球部署,平均分配一下,其實也沒剩多少,11艘航母不可能同時出現,只能維持一半執行任務就已經很不錯了。

歐洲國家實力強大的就是英法德,然後是意大利和西班牙,其他基本上都是配角,輕輕一碰就倒了。英法加起來才3艘航母,所以論軍事實力,肯定是美國佔優。

歐洲也是美國的後院,整個歐洲在防務上都是依靠美國支撐,英法德的軍費一直都不高,歐洲也吃定了美國必須拿錢出來支援防務,所以美國也很苦惱。

美國的盤散這麼大,兵力都無法集中使用,所以看似美國很強大,但是局部沒有優勢可言。要知道歐洲也是有核武器的,所以歐洲如果團結起來對抗美國,當然是可以打得過的,核武器的質量和數量都已經夠美國人擔驚受怕得了。


軍情瞭望臺


整個歐洲加在一塊,連一個俄羅斯都打不過,怎麼可能打得過美國呢?如果整個歐洲團結起來可以打過美國,那麼北約的主導國家就不是美國而是歐盟國家了。

圖為美國空軍B2轟炸機,整個歐盟連一架轟炸機都沒有。


歐洲的軍事實力普遍比較弱,比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和二戰剛剛結束的冷戰時期,如今的歐洲國家已經在軍事力量的建設上處於落後地位。軍事實力還可以看一看的,也就只有英法和意大利三個國家,連德國也已經成為了一個軍事上建樹很小的國家。整個歐洲裝備航空母艦的國家也只有三個,英國,法國和意大利,這三個國家竟然沒有一個國家裝備了大型航空母艦。

圖為美國海軍福特號航空母艦,它有4條電磁彈射器整個歐盟航空母艦加一起只有兩條彈射器,還全在戴高樂號上面,其餘航母都是垂直起降戰鬥機航母,和美國的兩棲攻擊艦差不多。


當然法國裝備了一艘戴高樂級核動力航空母艦,不過那也只是一艘排水量4.4萬噸的中型航空母艦,只能搭載陣風中型艦載戰鬥機。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雖然有6萬噸以上的排水量,但是卻只能夠搭載垂直起降戰鬥機,最多隻能算作是一艘排水量較大的戰略投送艦,作戰能力和美國海軍的黃蜂級兩棲攻擊艦差不多。

圖為英國45型驅逐艦為美國海軍企業號航母護航,現在的歐盟海軍只能為美國海軍承擔護航和前哨職責。


反觀美國,已經裝備了11艘超級航空母艦,全部採用核動力裝置,排水量都在10萬噸左右。整個歐洲的盾艦隻有十艘,包括英國的六艘45型驅逐艦,法國的兩艘地平線級驅逐艦以及意大利的三艘地平線級驅逐艦和和西班牙海軍的四艘巴贊級護衛艦,一艘巡洋艦也沒有。而美國海軍卻裝備著22艘提康德羅加級導彈驅逐艦和七十艘左右的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水面艦艇的作戰能力這一塊,美國海軍已經等於5倍的歐洲海軍作戰能力。

圖為英國陸軍的挑戰者2主戰坦克,該坦克已經停產,英國已經不再生產新的坦克。


從空軍方面來看,整個歐洲除俄羅斯外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裝備有戰略轟炸機。而歐盟國家甚至連一架轟炸機都沒有裝備,轟炸任務只能由多功能戰鬥機來承擔,因此我們看見電視上經常播放歐洲國家使用f16戰鬥機和陣風戰鬥機執行空襲任務,而不是轟炸機。此相對應,美國空軍卻裝備有b1b槍騎兵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和b2型隱身戰略轟炸機,以及b52型大型轟炸機等多種多樣的各種類型的轟炸機,具備豐富多樣的突防能力,對各國的防空系統構成巨大挑戰。

圖為德國的F125護衛艦,因為右傾被退貨了,靠這樣的軍隊如何抗衡美國海軍?


從陸軍方面來說,英國陸軍已經停產了主戰坦克這樣的裝備,整個陸軍只有2.5萬人,而法國陸軍也不過不到10萬人,整個歐盟國家加在一塊陸軍人數甚至還沒有美國多。從戰略核武器角度而言,美國擁有轟炸機,導彈核潛艇和導彈三位一體的核攻擊能力,而歐洲國家只有英國和法國擁有海基核打擊能力,連空基和陸基的核力量都不具備,因此歐盟國家從軍事力量角度而言已經全面落後美國,就算是鐵板一塊也無法抗衡美國,更不要說現如今的歐盟國家還是一盤散沙,難以在戰略問題上達成一致。所以至於歐盟聯合軍事對抗美國這樣的事情,還是不要再想。


海事先鋒


如果馬上開打,歐洲自然是打不過美國。但是,問題從來不是這麼簡單思考的。歐洲軍事力量的薄弱,是與二戰後的整體定位相吻合的。歐洲藉助美國力量來抗衡蘇聯,而在蘇聯解體後則不斷削減軍事開支,以補充社會福利。

所以說,如果美國與歐洲分道揚鑣,歐洲開始重新定位自己在全球的力量和地位,那麼短則十年,長則二十年,以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荷蘭、瑞典為核心的歐洲,會很快的重新崛起。因為無論是航空業、造船業還是基礎軍事產業,歐洲都有非常好的底子在,完全不遜於美國,歐洲需要的是時間和重新的發動自己龐大的產業潛力。

最後,一旦歐洲走向獨立,那麼美國軍工企業也就失去了一個巨大的銷售市場,此消彼長之下,歐美軍事力量的平衡就會被打破。這也恰恰是美國人所擔心的,一個走向獨立的歐洲將打破美國在全球的壟斷地位。


熬小魚123


相信這個歐洲各國是不包括俄羅斯的,如果不把俄羅斯摘出來,那麼包括俄羅斯軍力在內的歐洲不敢說能徹底的擊敗美國,至少能把美國給打殘了。若是把核武器也算上那美國可就不玩了,還是坐下來談談吧,一場核大戰可不是好玩的,搞不好一場大戰把北美和歐洲都搞沒了。

摘去俄羅斯的歐洲主要的軍事強國就是英法德,不過歐洲的整體實力還是要差很多。歐洲的防務很大一部分是由美國來負責的,歐洲國家很大程度上就是處於配合的地位。遍佈歐洲的美國軍事基地就說明了一切,除此之外美國還在臨近歐洲的周邊有很多的軍事基地,這一切表現出來的都是美軍的強大。

美軍十一支航母編隊的戰力也是異常強悍的,單說這些航母編隊對歐洲來說就是巨大的威脅。這個世界就是美國所主導的世界,主導世界依靠的最重要力量就是美國的軍事實力。歐洲自從二戰之後就整體的走向了衰落,全球爭霸的雄心早已被自己弱小的實力所摧毀,這也是歐洲要和美國結盟的重要原因。

不管怎麼說吧,歐洲目前就是美國的附庸,根本沒有實力也沒有膽量與美國進行交戰,歐洲已經不是幾百年前爭霸全球的歐洲了,那時候美國還是英國的殖民地呢,正所謂此消彼長,在美國主導的時代裡與美國作戰那純粹就是不自量力。


異域邊緣


歐洲雖然在經濟、人口、領土面積上都超過美國,但卻不代表可以在軍事上與美國抗衡。蘇聯解體後,歐洲各國的軍隊規模急劇下降。除了有海外維和需求的法國仍然保持著一支規模可觀的軍隊,其他國家更像是依偎在美國保護下的嬰兒。德國、英國、意大利等具有代表性的軍事力量在近年都有縮減,法國有獨木難支,再考慮到戰鬥經驗等因素,即使團結起來,歐洲也不會是美國的對手。

英國海軍竟是歐洲主力。。

更具體一點,歐洲擁有坦克的13個國家在坦克總數上還不足美國3/1,戰機可動用率更不到美國的百分之10,海軍更不用說,完全是靠老佛爺、高盧雞、意呆利撐場子,就算團結起來,也不見得能應對美國的11艘航母。

只有法國擁有自己的核打擊力量

軍事技術上,美國完全達到了自給。相對的,英國核力量依靠美國的三叉戟,德國意大利等國依賴於美國提供的各種軍用零件,除了獨成一派的法國,幾乎沒有任何歐洲國家可以在與美國對立的情況下,仍然長時間的進行戰爭。

歐洲最強部隊-駐德美軍第一裝甲師

除此之外,美國二戰結束後打了大大小小180餘場戰爭,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核武庫規模上,法國也不及美國一個零頭。除非歐洲和俄羅斯能冰釋前嫌,一起和美國開戰,否則就是美國主動來打歐洲,也不見得反艦導彈費用拿去修圓子,或者根本就沒有多少反艦導彈和巡航導彈的其他國家可以打過美國。


軍事新觀察


不能,如果歐洲加起來能抗衡美國的話那麼就沒必要整天跟個孫子一樣看美國臉色了,更不用懼怕俄羅斯了。

簡單對比一下吧,先從海軍開始,因為要橫跨大西洋。歐洲各國海軍航空母艦總數5艘,包括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威爾士親王號、法國戴高樂號、意大利加里波第號、加富爾公爵號。其中只有英法兩國3艘航母屬於中型航母,意大利2艘是輕型航母,而美國擁有11艘核動力航母。從噸位上看歐洲這5艘航母加起來一共不到22萬噸,相當於美國1艘福特號和1艘尼米茲號,差距實在太大了。從艦載機來看除了法國戴高樂號航母採用的是彈射+阻攔模式之外其他的都是垂直起降戰鬥機,關鍵是除法國外英意兩國的垂直起降戰鬥機都是購買美國的F35B,所以你們覺得真打起來美國能不知道你幾斤幾兩?能不知道你的軟肋在哪?這還不算美國9艘超過4萬噸的兩棲攻擊艦,這些兩棲攻擊艦換上F35B就是中型航母的水平。然後比比潛艇部隊,核潛艇歐洲只有英法兩國有,

但是英國海軍的核潛艇連基本的保養都是問題,大部分時間趴在家裡,怎麼去打仗?從數量上看歐洲常規潛艇和核潛艇加起來沒有美國核潛艇多,那些常規潛艇根本無力與數千噸的核潛艇相抗衡。

再說下空軍,美國海軍航空兵和空軍航空兵飛機總數超過7300架,其中戰鬥機超過2000架,全部為四代機五代機。而英國皇家空軍作戰飛機到2017年只剩下143架,法國則是300架,德國賬面上還有將近200架,但實際上可能只有幾十架可以立即投入作戰。

也就是所歐洲三個主要國家作戰飛機總數加起來不到600架而且唯一五代機來源是美國F35,同樣被掐著脖子。剩下的歐洲國家特別是東歐可能還在用老舊的三代機。這還怎麼比較?更不用說戰略轟炸機、戰略運輸機、空中預警機的差距了。

戰略核力量,歐洲具備戰略和力量的就是英法兩國,而英國又是購買的美國三叉戟核導彈,所以對於英國來說一旦開戰這些洲際導彈的情況都是未知。所以只剩下法國海軍擁有獨自的戰略核力量,

4艘凱旋級戰略核潛艇加起來64枚洲際導彈,而美國僅海基就擁有14艘戰略核潛艇和336枚洲際核導彈。

所以,即便歐洲團結起來也很難與美國相抗衡。如果是歐洲主動攻擊美國,那就呵呵了。如果是美國主動進攻歐洲,那麼基本歐洲海空軍前幾波就被推倒,也就是在地面還有的一戰,但是美國實施戰爭動員後推了西歐東歐也不是沒可能。

當然,你要是把俄羅斯也算上,這個事就不好說了,特別是地面作戰,

美國可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空軍方面美國也不能順風順水,畢竟俄羅斯除了數量龐大而空軍還有防空導彈部隊。想要完全吞併俄羅斯那就是天方夜譚了。


雛菊西瓜Peterpan


歐洲各國不僅包括西歐,也包括東歐國家、還有俄羅斯,有些朋友直接把“歐洲”和“西歐”劃等號,地理老師會很生氣的!

別把聯合起來的歐洲想的太弱,也別把美國想的太強。

歐洲有史以來是人類的主要定居地之一,也是現代西方文明的發源地,人口眾多,物產豐富,科技發達,據筆者的分析,如果歐洲所有國家捐棄前嫌、軍事力量團結起來,不說一定能打過美國,和美國分庭抗禮、平起平坐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歐洲,原本是一個地理上的概念,地圖很容易找:

不過既然是說“歐洲各國”,那麼,俄羅斯全境都要加進來,咱不能把一個國家劈成兩半是不是?

還有土耳其,首都早改到安卡拉了,還非說自己是一個歐洲國家,缺自信嘛。

這樣算下來,歐洲各國聯合起來,會形成一個多大規模的同盟呢,這個同盟的領土面積(2360萬平方公里)、人口(7.4億)、GDP(18.97萬億美元)、資源總量、工業增加值都將超過美國,軍事力量的總和也十分龐大。

美國,固然是世界霸主,2017年軍費高達6000億美元,海、空軍號稱單挑全世界。

但另一方面,假想中的歐洲同盟也不是軟柿子,歐洲各國的軍費加起來接近4000億美元,並不比美國低多少,軍隊總規模也妥妥的超過美軍,只是在一些大型武器裝備方面存在短板,軍隊的實戰經驗和戰備水平也不如美軍。

具體的軍事力量構成,歐洲同盟將擁有超過310萬陸軍,主戰坦克61000輛以上,裝甲車輛超過93000輛,四艘大、中型航空母艦、三艘輕型航空母艦,導彈巡洋艦六艘,驅逐艦和護衛艦(歐洲很多護衛艦普遍噸位偏大,戰鬥力接近驅逐艦)超過一百艘,常規動力潛艇60多艘,核潛艇(包括攻擊型和導彈型)接近70艘,空軍戰鬥機數量超過2250架,轟炸機(包括戰術轟炸機和戰略轟炸機)400架以上,大型運輸機270架,並有接近10萬空降兵。

戰略核力量方面,單俄羅斯一家的核武庫即可比肩美國,再加上英、法的戰略導彈核潛艇,完全可與美國形成恐怖平衡。

上面的數據,還只是歐洲同盟的賬面財產,一旦雙方真的開戰,以歐洲同盟的龐大體量、人口總量、工業規模和科技水平,武器裝備的產能還將飛速增長,高素質的兵源也十分充足,戰爭潛力甚至比美國還強,較量的結果殊難預料。

當然,以上一切都是假設,現實則是西歐與東歐、英法德與俄羅斯的關係有如鴻溝天塹,歐洲歷史上從未真正有過大一統,目前的割裂態勢也正是中、美所樂於見到的。

所以正如一些朋友所言,“歐洲同盟”終歸只是假想,無法成為現實。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