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偷娶庶母遺臭萬年,一個庶母嫁給兒子,為何名垂青史?

用戶64079274


曹操死後,曹丕把所有的小媽都偷偷的藏在了自己的宮中享用,這件事確實遺臭萬年,讓人們詬病了很久。一位庶母嫁給了兒子卻名垂青史,這件事應該是指王昭君嫁給匈奴單于和其兒子,或者是指武則天嫁給李治。



曹丕偷庶母

曹操晚年寫了一篇《述志令》,其中提到了自己的妻妾,告訴她們,自己死後,她們可以自行改嫁。到了曹操臨死的時候還惦記著這些小妾,於是對曹丕說;“我死之後,你的庶母如果要改嫁,你不要阻攔她們,如果他們不願意改嫁,也可以居住在銅雀臺,你不要為難他們。”

曹操死後,曹丕讓這些庶母全都改嫁給了自己。雖然三國末期對待寡婦比較寬鬆,但是對待這種兒子偷娶庶母的事情是不能容忍的,所以曹丕是偷偷的把這些庶母藏在了自己的宮中。



《世說新語·賢媛篇》中記載;有一次卞太后聽說兒子曹丕生病,所以前來看望。但是發現了曹丕偷娶庶母,這件事讓卞太后憤怒異常的說;“狗鼠不食汝餘,死故應爾!”意思就是說曹丕豬狗不如。

從這件事情的經過看,曹丕偷娶庶母受到了道德輿論的抨擊,是見不得人的事情,而且曹丕出手就是偷娶了曹操所有的小妾。這種事情的目的顯然不是因為感情,而且曹丕身為皇帝,要什麼樣的美女也有,為何要曹操剩下的寡婦。答案很可能是學習曹操心理,一來滿足自己的征服欲,二來報復曹操曾經對待自己的方式。



王昭君嫁給兒子復株累單于

王昭君最初為了漢朝的邊疆穩定,嫁給了呼韓邪單于。在匈奴服侍了呼韓邪單于三年後,呼韓邪單于去世。其長子復株累單于繼承了單于之位,然後迎娶了王昭君。

這件事完全是因為匈奴的風俗問題,當呼韓邪單于去世後,王昭君向漢廷上書,請求迴歸漢朝。結果漢成帝回覆王昭君說“從胡俗”。當時的遊牧民族通用的婚姻方式為收繼婚制,即父親死後,除去生母之外,長子繼承所有庶母。也就是說這是匈奴的風俗制度,並不會受到道德的譴責。

況且王昭君因為再次嫁給復株累單于後又為漢朝邊疆延續了幾十年的和平。做出了相當大的積極貢獻。



武則天嫁給李治

武則天和李治的結合是因為愛情,當李世民病重之時,李治已經和武則天有了來往。李世民去世之後,武則天依照慣例發往感業寺為尼。但李治對於武則天念念不忘,最終在爭得王皇后同意之後,李治才把武則天接回了皇宮之中。也就是說兩個人是因為愛情走到了一起,同時也取得別人的同意才確立了關係。

再者李治迎娶武則天后,兩人一直兢兢業業的打理事業,打擊了豪門士族的勢力,提升了寒門子弟。為唐朝的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做出了相當的積極貢獻。



總體來說,同樣是娶庶母,曹丕做的未免太過分,他的目的完全是因為滿足自己的私慾,甚至懷有一定的報復心理。

反觀王昭君是因為朝廷的命令和匈奴的風俗制度,其目的是為了維護邊疆和平穩定,使人民安居樂業。

李治迎娶武則天是因為愛情,況且兩人的婚姻是別人同意的,關鍵兩人結婚後也為唐朝做出了許多貢獻。


我是越關


第一:國與國的習俗不一樣;

第二:嫁娶的目的不一樣;


曹丕娶庶母,是這樣一個故事。這還要從他的父親曹操說起,曹操雖然是一名戰略名將,但也酷愛美女(在古代,三妻四妾也很是正常)!家裡更是妻妾如雲!但是曹操是個很開明的人,他曾說在他死後,願意讓這些小妾改嫁。並囑咐兒子不能阻攔。

後來,在曹操真的快不行的時候,又一次囑咐了兒子,如果你的庶母們願意改嫁就隨她們而去,如果不願意,就留他們在王宮裡,你好好養著她們……

果然,在曹操死後,曹丕確實沒有“虧待他的庶母們”,而是把他的庶母們全部都納入自己懷中,供自己娛樂。能被曹操所納妾的女人定然相貌與智慧也不會差,所以也吸引了他的兒子。在古代,兒子偷食老子的妃子也不是件稀罕事了……

而當時的曹丕已經稱霸為王。而且在他們那個時候,名節和名分也是相當講究與重視,不同輩分是不能結婚的,寡婦更是不能隨便改嫁。誰要是侵犯了這兩條定律,定是被遺臭萬年的……所以兒子偷食老子的妃子一旦被發現,不是處死就是發配邊疆……

然而,曹丕就是犯了這樣的錯,當時的他作為君王雖然不敢明眼行事,怕被王宮大臣異議和恥笑,就悄悄的把他的庶母們安排到一個隱秘的地方。可事有不巧,無意中被他的生母發現,還大罵了曹丕,後來還送了他流傳至今的一句話:“狗鼠不食汝餘”……用現在的話講:“正所謂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這就是曹丕與庶母被遺臭萬年的原因……

而另一段庶母嫁兒子卻被千古傳頌的故事發生在匈奴。主人公就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在匈奴夫死後家室改嫁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這個被娶的庶母王昭君為了換來和平,出塞嫁給了匈奴的單于呼韓邪,在單于死後,王昭君又遵循匈奴習俗,嫁給了新的單于,也就是呼韓邪的長子!這就是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的典故。

兩個故事都是兒子娶母,一個淪為千年笑柄,一個推崇至今。這就是兩者的不同之處!


Sunshine娟子



曹丕在他老爸駕崩之後,曹丕大小通吃,把曹操的小妾接收了,講真曹丕還真沒差了品種,有曹操的好色基因。

這事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記載。

〖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宮人自侍。及帝病困,卞後出看疾。太后入戶,見直侍並是昔日所愛幸者。太后問:“何時來邪?”雲:“正伏魄時過。”因不復前而嘆曰:“狗鼠不食汝餘,死故應爾!”。〗

這段話的大意是:曹操死後,曹丕將其父的妃嬪全部接收了,一次曹丕生病了,其母卞太后前去看望。

卞太后掀起門簾一看,見曹丕床側坐著的女子都是曹操生前的貼心宮妃。太后驚奇地問:“這些人何時被召到你房中來的?”

曹丕回答道:“父親剛死,我就召她們來了。”曹丕大言不慚。卞太后見此情形,氣憤地說:“你這樣做,死了連狗鼠都不吃你!”

從此以後,曹丕留下了不好的名聲了。

有句話說的好,“髒唐爛漢”。說的是漢朝多男寵,唐朝女人很開放、很髒。

武則天是唐高宗李治的庶母,也就是李治的小媽,東漢的曹丕召來庶母被世人恥笑,被老媽罵了一頓。可唐朝的李治娶了庶母武則天卻沒人說三道四,並且武則天和李治兩口子歷史上還是名聲不錯的,武則天號稱第一個女皇,並且還立了無字碑。兩口子的乾陵也有他倆的豐功偉績記載。沒有受到絲毫影響,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唐朝開放的原因,唐朝女人是歷史上最不受禮教約束的人。比如公主和和尚偷情。武則天養小白臉。等等。上層如此,百姓誰敢說三道四呢?

唐朝也是當時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有錢任性就是這個道理。
【我是春秋君,歡迎點贊和留言評論,加關注,瞭解更多精彩內容】


秉燭讀春秋


先說個大概吧!曹丕偷娶庶母指的是曹操死後,曹丕把曹操的妃子小妾都納入了自己的後宮;而庶母嫁給兒子指的是武則天嫁給了李治,武則天名義上是李治的後媽。但是為什麼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這還得根據實際情況去分析。



一:曹丕偷娶庶母為何會遺臭萬年?

還原下當時的場景

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宮人自侍。及帝病困,卞後出看疾。太后入戶,見直侍並是昔日所愛幸者。太后問:“何時來邪?”雲:“正伏魄時過。”因不復前而嘆曰:“狗鼠不食汝餘,死故應爾!”至山陵,亦竟不臨。


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指的是曹操死後,曹丕就把自己父親的妃子小妾們召來服侍自己。有一次曹丕生病了,其母卞太后去看望他,結果在門外就看見好多曹操以前的妃子們在裡面服侍曹丕,她就推門而入,怒氣衝衝的問:“這些人是什麼時候來的?”曹丕面對這種情況,竟然毫無羞愧之意,說:“就是父親駕崩後,我就把他們召喚來了。”卞太后便對曹丕說:“你這種做法簡直就是畜生,死後連老鼠以及狗都不會吃你的肉!”當然因為這段記載,曹丕這種做法肯定就會為後人所不齒了。其實有野史說是因為曹操和曹丕的妻子甄宓有染,曹丕故意報復,可是無論如何曹丕這種做法直到今天都還為人所不齒。


二:庶母嫁給兒子卻名垂青史?

這個其實也沒有那麼名垂青史,主要是武則天在政治上的突出貢獻,個人風頭掩蓋了一些汙點而已。且不說武則天怎麼樣,因為我們的注意力根本不在他們個人身上,而是被強盛的唐朝所矇蔽了。看看李世民在弟弟李元吉死後,霸佔了弟弟的妻子;李隆基又搶了兒子李瑁的妃子楊玉環,武則天嫁給李治還會有人說三道四嗎?唐朝在這這方面可謂空前開放,也有髒唐亂宋之說,由於國情不一樣,所以後人的評價也不一樣。



之所以會覺得武則天有了這個汙點還會名垂青史,最主要還是在其死後把唐朝還給了李氏,自己也知道身上有汙點,才立無字碑讓後人去評價,總體來說武則天當朝時期歷史還是不斷進步的,所以我們並不會過多的職責這些人(李世民、武則天、李隆基)。


【羽評歷史,歡迎右上角關注】


羽評郡主


三國時,曹丕偷娶自己庶母,這個在史書《世說新語》中有相關記載。而正史上,娶庶母的男子,只有唐朝的高宗李治。

這兩位,乾的事情,性質是一樣的,但結果卻截然不同:曹丕遺臭萬年,李治名垂青史。造成這一事件迥異結局的背後,第一是因為:曹丕是偷娶,而李治是明媒正娶。第二是因為,曹丕娶庶母是因為好色,而李治娶庶母則是因為愛情。第三則是因為,他們二者所處的時代不同。


從兩人娶庶母這一事件的全過程來看,曹丕和李治在人品上就有很大差距,曹丕是好色成性且手段卑劣,而李治卻是忠於愛情且心思縝密。

曹丕娶庶母,娶的不是一個,而是一堆,野史載,一日曹丕身子不舒服,其母卞夫人來看她,結果不得了,卞夫人竟然在兒子宮裡看到好幾個昔日的“姐妹”。這些女子,都是之前曹操的妾室。

卞夫人大怒,罵曹丕有悖倫常,但曹丕不以為然,反而覺得母親大驚小怪。從這一點,就足見:曹丕不僅好色成性而且還不把綱常放在眼裡。這點,不僅卞夫人不能忍,就是今天的我們,也會引以為恥了。

相比之下,李治就截然不同了。在父皇李世民病天后,李治雖與庶母武媚娘有過曖昧情,但還是讓武媚娘依照宮規去感業寺做了尼姑。這也可謂,並未完全不把父親和倫理綱常放在眼裡。





所以,兩年後,李治將武媚娘接回宮裡時,眾人雖覺得確有不妥,但卻也並未明確反對。

何況,兩人在一起後,感情甚好,武媚娘還接連給李治生了好幾個兒子女兒,這情感顯然已經超出“情色”部分,已經昇華成了愛情,甚至真愛。也因此,兩人的結合在今天很多後人眼裡,甚至堪稱佳話。

最後,兩件事情,雖然性質一樣,但畢竟二者所處時代背景不一樣。曹丕娶庶母和李治娶庶母,這兩個事件的發生時間,相差了整整400多年。我們知道,年代越往後社會越開放,尤其唐朝經濟發達,唐朝人多開放,所以,包容性自然比400多年前的三國要強。

綜上,曹丕遺臭萬年,實是必然!


記者李滿


曹丕娶庶母不僅是人倫道德上的令人不齒,對國家也沒有什麼益處,所以他的行為令歷代文人騷客所不齒,而史學家也隱秘地記載了此事,讓曹丕遺臭萬年。武則天雖然嫁給了李治,但一則李治並非武則天所生;二則武則天治國有方,被歷代執政者所敬仰;三則國家公器不以私德議之,如果武則天如慈禧太后一樣,恐怕人們也會讓武則天身敗名裂!


一、曹丕簒漢,不能以天下道義毀之,但可用私德毀之。

曹丕簒漢,雖然名義上是漢獻帝主動禪讓,但實質是曹丕以實力威脅的結果所至。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整合了北中國,但是終曹操一世,沒曾廢天子而自立,不是實力不濟,而是人言可畏。漢朝四百年江山,儘管氣數已絕,威風已喪,但民心還是懷念大漢的。因此不管理由有多充分,都不能阻止人們對簒漢的曹丕的鄙視。

然則,國家興亡有道,天下唯有德之人居之,沒有不滅亡的朝代!所以對曹丕代漢無法在法理上批評他,但是可以從私德上攻擊他,讓曹丕成為一個令人所不齒的畜生。所以《世說新語.賢媛篇》中用比較隱秘的一種手段寫出了曹丕娶庶母的事,並借曹丕生母之口說出曹丕禽獸不如。

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宮人自侍。及帝病困,卞後出看疾。太后入戶,見直侍並是昔日所愛幸者。太后問:何時來邪?雲:正伏魄時過。因不復前而嘆曰:狗鼠不食汝餘,死故應爾!至山陵,亦竟不臨。”

二、武則天治國有方,故不以私德毀之。

武則天本是李世民的才女,未及寵幸便遇上李世民駕崩。之後李治娶了武則天,並一步一步地封成了皇后。武則天是一代治國聖手,李治一朝的許多大政決策都是武則天做出的,所以李治還沒死之前,武則天就是天后,與李治並稱二聖。

武則天雖然心狠手辣,但是在治國上,還是遊刃有餘。老百姓原本實在,只要吃得飽,穿得暖,日子有盼頭,到也不再乎統治者之間的傾軋與殺戮。武則天殺伐過重,也是殺的李唐皇族與官吏,對老百姓並沒有多大殺戮。

武則天也知人善用,提拔了狄仁傑、王孝傑等著名人物。對於外事,武則天一樣霸氣,多次擊敗了突厥、契丹、吐蕃等國家。最終在武則天時代,唐朝國力大升,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最終武則天還是還政於李唐王室,並沒有挑起大的國亂。

唐朝風氣開放,嫁娶也相對奔放一些,且不說武則天是李世民的才女,並沒有合床或者生育子女。就是唐玄宗把已經是自已多年的兒媳婦楊玉環娶了,也有白居易等人作《長恨歌》歌頌此事呢。所以以武則天治國之在功,實可名垂青史!


本頭條號“大秦鐵鷹劍士” 專注先秦兩漢的歷史與文化研究,歡迎大家關注我,以便相互交流討論,共同學習進步,共同弘揚國學文化。


大秦鐵鷹劍士


曹丕偷娶庶母是指曹操死後,兒子曹丕把父親的妃子們收入帳下。一個庶母嫁給兒子,其實講的就是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早年侍候過唐太宗,後嫁給兒子李治的故事。


那為什麼曹丕偷娶庶母遺臭萬年,一個庶母嫁給兒子,能名垂青史?小編覺得,有這樣一些原因:



首先,曹丕亂了倫理綱常。三國時期,戰爭頻繁,人們的觀念是贏者為王敗者為寇,其中勝的一方還以俘獲對方的女人為榮,特別是漂亮女人。


可曹丕不止俘獲敵人的女人那麼簡單。曹操死後,其子曹丕把父親的妃子都留在了自己身邊侍候。有一次曹丕生病,太后去看望他,發現都是先皇的妃子在侍候,於是問他:“這些妃子什麼時候來的。”曹丕直言,父親死後我就召她們過來了。


太后大怒,曰:“狗鼠不食汝餘,死故應爾!”意思就是,你這樣做,死了連狗鼠都不會吃你。曹丕還是無動於衷。可見為了私慾,倫理道德根本不能約束他,母親也管不了他。


曹丕是矛盾的個體,他自我且報復心重。對自己的父親也不例外。他有大量的詩詞和散文成就,主要以思婦和男女愛情為題材,從這裡可以看出,他善於觀察女子,也渴望愛情,但是他不尊重女性,更不尊重自己的父親。


據說,因猜忌父親與自己的夫人甄宓有著不清不楚的關係,他懷恨在心。父親死後,馬上翻臉報復,他收了父親的女人,後來甄宓也不得善終。在這些問題處理上,不符合一個國君的格局。

再者,他父親死後的同年,他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直接篡漢為帝,後世對他的評論也會受其影響。



而武則天與唐高宗的結合,是王皇后為了抗衡蕭淑妃使的計謀,換句話說,她是贊同的。再者唐高宗李治是喜歡武則天的,所以武則天自然從感業寺名正言順的回宮。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也算自由戀愛。他一生尊重武則天,雖然她服侍過自己的父親,可他鐘愛她,還讓她做了皇后,共同打理朝政。



另一方面武則天有非凡的政治能力,她在位期間,除了排除異己做了一些殘暴的事情外,她對唐朝的貢獻也是巨大的,她採取了許多利國利民的措施,並帶動了全國人民過上了安康的日子。她清楚要以農業生產為本,並採取鼓勵政策,規定各州縣境內“田疇墾闢,家有餘糧”者予以升獎。


獲得民心。重視人才,其中包括狄仁傑、張柬之等,她廣開言路,接受諫言,政治開明。


武則天通曉文史,詩文,書法等等。這些都為她名垂青史加分。並且,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傑出的女皇帝,為唐玄宗時代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基礎。


以上說明,曹丕偷娶庶母不是偶然,而是計謀,為世人所不恥,只能遺臭萬年。而武則天嫁給唐高宗李治並創造一番宏圖偉業,除了天時地利人和外,還與她本人的能力掛鉤的,最終能名垂青史。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曹丕偷娶庶母,典型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曹操傳授給自己孩子們的,除了陰謀權術,其它就是好色了。於是曹操曾經鑄造銅雀臺,想要收羅天下美女於其中,在攻打張繡時,收了張繡的嬸孃,在攻打呂布時,收了呂布手下將領的老婆,在攻打劉表和孫權時,很多人都說曹操是為了收了大小喬,可惜沒成功,在攻打袁紹時,準備搶走袁紹兒子袁熙的老婆甄氏,沒想到甄氏被自己的兒子曹丕捷足先登了。

另外曹操對待自己的原配夫人丁氏並不怎麼樣,曾經因為丁氏說了自己而將其趕回老家。曹操對待自己的孩子也並不仁慈,將他們充分的利用到了自己的政治手腕中,比如曹操的三個女兒一同嫁給了漢獻帝,大兒子曹昂因為救曹操而身死。

可以說曹丕充分繼承了他父親的方方面面。曹丕對自己的哥哥痛下殺手,用毒酒害死了自己的親哥哥曹彰,又想害死曹植,幸虧卞太后力保才得以倖免。有了父親的榜樣,曹丕自然非常好色,竟然膽大包天把自己老爹的伺妾都暗中拉到自己房子裡去了。在漢朝時期,禮法制度依然還是比較健全的,曹丕的這些行為不但不符合當時的禮法,更不符合之後從宋朝開始的程朱理學。所以倍受詬病也屬自然。

一個庶母嫁給兒子。我想大家都知道這是講的武則天嫁給唐太宗的兒子李治的故事。

其實唐太宗娶武則天,當時已經六十來歲了,而武則天初入宮時剛剛十四歲。武則天入宮之後被封為五品才人,卻始終沒有得到唐太宗的寵愛,雖然武則天是很想的。等到唐太宗病重的時候,武則天卻和太子李治暗中有了交往。太宗駕崩,武則天等未受寵的妃嬪被送到了一座寺廟出家為尼,後來被當了皇帝的李治給放了出來,一步一步當上了皇后。

我想大家所說的名垂青史一般說的是武則天。而娶了老爹妃嬪的李治其實一般還真沒多少人批評或者讚揚,主要是武則天光輝熠熠,已經遮蓋住了李治的功績。

而武則天在中國歷史上時一名偉大的皇后,甚至一度篡權當了個女皇帝。在政治上更和李治一起開創了唐朝的盛世時期。她選賢任能,親賢遠佞,手段殘忍,屠戮李唐宗室,可以說在武則天當政時期,唐朝持續著輝煌。

所以後人都因為其歷史功績而誇讚武則天。


阿慶還是阿慶


題主說的一個庶母嫁給兒子,應該指的是李世民的妃子武則天,嫁給了李世民的兒子唐高宗李治。那就曹丕娶了自己的庶母這個事情,具體是怎麼樣的呢?

據世說新語記載,曹操死後,曹丕就把曹操的宮女與嬪妃都收為已用,而在曹丕病重的時候,曹丕的生母卞夫人去看望曹丕,看到曹丕身邊侍壽的人都是以前曹操所寵愛的妃嬪。

卞夫人就不再去看曹丕了,她說了一句話:狗和老鼠也不會吃你剩下的東西,你確實是該死呀。直到曹丕去世的時候,卞夫人都沒有去弔喪。我們知道,曹操的嬪妃都是美貌女子,而曹丕與曹操的性格比較接近,也都喜歡美貌女子。

另外,歷史上對曹丕的評價不太高,因為曹丕做了以下幾件事情。第一,曹丕篡漢,讓漢獻帝禪讓給他。第二,曹丕繼位之後對兄弟十分不好,比如曹彰,曹植。第三,曹丕賜死甄姬。第四,曹丕稱帝七年,沒有多少建樹。

那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曹丕和李治、武則天身上,之所以得到的評價差別很大,這個與當時的風俗情況有關係,東漢是儒學十分興盛的時候,倫理綱常看得很重,曹丕的這種行為是廣為詬病的,漢朝與三國時期,這樣子的事情極其少見。

而這個事情對於李唐來說,就比較不一樣,因為李唐有一半的胡人血統,而這樣的行為,在當時看來,還是可以接受的,比如唐玄宗的愛妃楊貴妃本來是唐玄宗兒子的妃子。

另外,最為重要的原因是,李治與武則天建樹還是比較多的,尤其武則天,武則天是中國唯一的女皇帝,而且還建立起了武周王朝,歷史上對武則天的評價很高,政啟開元,治宏貞觀,開元就是指唐玄宗的開元盛世,貞觀是李世民的貞觀之治。

另外還有一個例子也很典型,那就是李世民,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殺死了李建成、李元吉,讓唐高宗李淵退位,還娶了李元吉的王妃楊氏,但是李世民是一代名君,他有貞觀之治,他的正面評價自然會蓋過他的負面評價,李治和武則天也是如此,而曹丕不一樣,負面評價比較多。


歷史簡單說


曹丕偷取庶母,這事基本屬實。庶母嫁給兒子,並且名垂青史,主要指的是李治娶了武則天。性質其實是一樣的,都是娶了後媽,但世人的評論完全不同,這是有所處時代、所用方式、感情深淺來決定的。

曹丕和李治所處時代完全不同

曹丕是東漢末年生人,漢朝對儒家文化非常推崇,甚至在漢武帝時曾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個時代對於三綱五常、人倫情感非常看重,後媽也是媽,怎麼能娶後媽做妻子呢?怎麼能和後媽一起進行人倫之事呢?因此,當曹丕他媽卞氏看到曹丕的行為後,大為惱火。

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宮人自侍。及帝病困,卞後出看疾。太后入戶,見直侍並是昔日所愛幸者。太后問:“何時來邪?”雲:“正伏魄時過。”因不復前而嘆曰:“狗鼠不食汝餘,死故應爾!”。

這話的意思:曹操死後,曹丕把曹操的小老婆悉數收納了。有一天,他媽卞後來看他,看到曹操的一眾小老婆都在曹丕這裡,就問道:“這些人怎麼在你這裡呢?什麼時候來的?”曹丕不好意思地說道:“我爹死後,我就接過來了。”卞後氣壞了:“你要不要臉?你死了後,狗、鼠都不會吃你的肉。”

從上面可以看出,娶後媽,雖然從生理和遺傳上沒有什麼影響,但從人倫情感上,那個時代無法接受。

可李治所處時代完全不同,在漢人王朝漢、晉之後,就進入了南北朝時期。北朝基本上都是五胡十六國發展過來,主要執政者及其家屬基本都是從前遊牧民族的後裔,比如北魏拓跋氏,比如北周宇文氏,比如做了隋朝皇帝的楊堅也是娶了獨孤氏。而李治的爺爺是李淵,其母親是鮮卑族的獨孤氏,李治的奶奶竇太后也是匈奴和鮮卑、漢族的混血。李治的母親是長孫皇后,更不用說其鮮卑族的身份了。

既然是和“胡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那麼有些習慣和胡人的相近也是非常正常的。胡人男人死了,女人可以嫁給小叔子,也可以嫁給沒有血緣關係的兒子。所以,唐太宗娶了自己弟弟元吉的老婆楊氏,還娶了另外一個堂兄的老婆。唐高宗更猛,直接娶了自己的小媽武則天。最猛的還屬後期的唐玄宗,把在世兒子的老婆楊玉環納入了後宮。儘管如此,社會輿論並不是很強烈。

所以,時代不同,對事情的看法不同。


魏文帝曹丕和唐高宗李治,娶庶母的方式不同


曹丕是偷偷的將小媽們納入了後宮,而李治則是光明正大地將武則天迎入了後宮。偷娶讓人覺得這事不光彩,會受更多人唾棄。而光明正大地迎入後宮,說明了當事人的勇敢,會讓人產生敬佩。

曹丕估計是對老爹的美妾門早已垂涎已久,可老爹在世時不敢啊!終於,自己當皇帝了,權利大於天,臨幸幾個老爹遺留的宮女美妾,感覺不是什麼事了。可是,讓曹丕光明正大地將小媽們納入後宮,曹丕也沒這個膽量,害怕輿論的唾沫淹死了他。


偷娶更容易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更容易遭人鄙視。光明正大地娶了,反倒讓人說不出更多的評價了。

一個偷取,一個直接娶,娶的方式不同,也造就了評論的結果不同。


曹丕和李治,娶庶母的目的不同


曹丕不是偷娶了一個兩個,而是一群,是直接接手了老爹的後宮“遺產”。這些後媽,曹丕一定不是出於什麼難捨難分的情感,而純粹是為了自己的享受,再說直白點,就是為了滿足自己對美色的慾望。

其實,已經做了皇帝了,美色不是任自己選嗎?為什麼不放過自己的這些小媽呢?還增加了被別人評論和鄙視的幾率,這是何苦呢?

想來,這些小媽的風姿綽約早已讓曹丕意淫不少次,得不到的才是最美的。於是老爹死後,曹丕要讓自己曾經的想象變成現實,而且不惜冒上各種輿論的風險。


李治是娶了武則天,可是無論從野史還是正史,都可以看出,人家是為了愛情。李治喜歡武則天,喜歡地要死。為了武則天,能從感業寺把武則天撈出來。娶了武則天后,生了四個兒子、兩個女兒,這說明李治和武則天親密活動不少,也說明了感情的成色很足。


李治和武則天不僅生了不少孩子,而且李治不斷提升武則天的地位,最後讓武則天做到了皇后的位置上。後來,李治在身體欠佳時,很信任的讓武則天代為處理國事,讓武則天的能力完全展現。

雖然李治死後,武則天當了一代女皇,可從發展的角度來看,武則天的執政並沒有損傷大唐的實力,而且讓大唐發展更加良好,給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正所謂“愛情容易讓人原諒,偷情容易讓人鄙視!”,因此曹丕捱罵更多,李治也許也捱罵,但正面的評價更多。

所以,從所處時代、所用方式、感情深淺三個方面來說,曹丕偷娶庶母更容易遭罵,李治娶了後母,後母名垂了青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