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狽!又有華人被警察押下飛機……航空從業者揭露,坐飛機千萬別“任性”!

狼狈!又有华人被警察押下飞机……航空从业者揭露,坐飞机千万别“任性”!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近日有華裔稱自己無端被機場警方“請”下飛機,且不被告知緣由。究竟怎麼回事?

狼狈!又有华人被警察押下飞机……航空从业者揭露,坐飞机千万别“任性”!

華裔吳先生近日乘坐達美航空航班從上海飛往亞特蘭大,飛機落地停妥後,大家被要求待在原位,稍後幾名警察上機把吳先生給押走了。

隨後機場派來一名翻譯幫助不會英文的吳先生。直到所有乘客陸陸續續走完,翻譯才說警方已經完成調查,核實了沒事,他可以離開了。

吳先生感到很氣憤,就這樣當著幾百名乘客的面把他狼狽地押下飛機,根本是歧視。他思來想去,除了自己呼嚕聲大了點之外,沒犯什麼錯誤。執法部門至少應該告訴他,是哪裡做錯了。

狼狈!又有华人被警察押下飞机……航空从业者揭露,坐飞机千万别“任性”!

自發生美聯航將亞裔醫師強制拖下飛機的事件後,亞裔被趕下飛機的事件也時有發生,不少網友都認為是航空公司歧視。

不過,有航空從業者提出,不少類似事件大多事出有因。

比如,很可能是執法人員認為,他的名字和出生日與某個嫌疑人吻合,或懷疑非法偷渡等。這種情況一般地面工作人員不會提前告訴機組成員。

狼狈!又有华人被警察押下飞机……航空从业者揭露,坐飞机千万别“任性”!

美聯航將亞裔乘客拽下飛機,來源:央視新聞

也有可能是乘客沒有簽證混上飛機。通常海關早已通報他國海關,飛機一落地當事人便被扣押直接遣返。

還有可能因為乘客在機上有不端行為。有的乘客只會講自己被趕下飛機的經歷,卻不會主動透露自己有無理行為的部分。

狼狈!又有华人被警察押下飞机……航空从业者揭露,坐飞机千万别“任性”!

圖文無關。王東明 攝

最近,有三名華人買一張商務艙機票輪流坐。看似省錢很聰明?其實得不償失。

在由香港直航多倫多的班機上,有兩女一男一嬰孩。起飛後,嬰兒不斷啼哭,經濟艙的女乘客,每隔一段時間就輪流往商務艙去,商務艙的男乘客又不停地走過來跟她們換座位。

機艙服務員告之,飛機座位要對乘客身份入座,商務艙的機位也不能輪流坐,若再這樣,另兩人就要補商務艙差價。三人最後商定,兩人帶嬰孩坐經濟艙,另一人坐商務艙。

狼狈!又有华人被警察押下飞机……航空从业者揭露,坐飞机千万别“任性”!

臨近年底,繁忙的飛行高峰期要到來了,我們華人在外應該注意文明出行,同時也要明白旅客的權益,受侵犯時應據理爭取賠償。

如果被拒絕登機:

因為航空公司超額訂位且未能說服足夠乘客“自願”改搭別班,被拒絕登機,在美國有資格獲得1350美元賠償。

如果行李延誤損壞或遺失:

在美國,當日獲賠最高價值是1560美元。若行李中的物品價值更高,可能獲得更高賠償;但旅客須在托運行李時通知航空公司,航空公司可能收取額外行李保險費。

如果航班延誤:

多數航空公司會同意讓你改訂其他航司班機;

如果讓你等到午夜過後,航空公司得替你付旅館費;

若你無法等下一班飛機,改乘火車或租車,航空公司通常會退還機票部分費用,也可能補償你以其他方式通行的額外費用。

狼狈!又有华人被警察押下飞机……航空从业者揭露,坐飞机千万别“任性”!
狼狈!又有华人被警察押下飞机……航空从业者揭露,坐飞机千万别“任性”!

乘機須知

請隨時扣上安全帶!

起飛降落需要打開遮陽板!

飛行期間禁止吸菸!

禁止在飛機上使用移動電源!

水上迫降切勿在機艙內打開救生衣!

顛簸時禁止使用洗手間!

按登機牌位置坐,不可隨意換座位!

狼狈!又有华人被警察押下飞机……航空从业者揭露,坐飞机千万别“任性”!

除了坐飛機之外,咱們華人在平時出行當中,也要避免一不小心犯了交通法規,白白罰上鉅款。

不久前,澳大利亞街頭現“天價擦車工”,只要看一眼,476澳元就沒了!原來是澳大利亞交警偽裝成“擦車工”,來抓開車玩手機的司機。

開車不僅不能玩手機,這些事情都不能做!比如開車吃東西、化妝、與後座的人聊天,或是被車內的其他人干擾。如果被攝像頭拍到或是被交警抓到,就會面臨高額的罰金,還有被扣分!

狼狈!又有华人被警察押下飞机……航空从业者揭露,坐飞机千万别“任性”!

如果你使用其他工具出行,也要注意。最近悉尼華人網友Yuli在路上使用電動滑板車時,被警車攔停,要求其出示摩托車駕照。

一週後,她一次性收到5張罰單,分別為無照駕駛、駕駛無保險摩托車、駕駛無牌摩托車、在人行道上駕駛和未戴頭盔駕駛摩托車輛。罰金總額高達2581澳元。

電動滑板車到底屬於哪一類?新南威爾士州道路海事服務局官網上寫到,由於此種帶動力滑板車不符合澳大利亞最低安全設計標準,不能掛牌上路,屬於禁用車輛,不能在人行道、停車場等任何公共場合使用。

狼狈!又有华人被警察押下飞机……航空从业者揭露,坐飞机千万别“任性”!

文明出行,安全第一,

您有何出行故事?

素材來源:世界日報、澳洲微報、今日澳洲、明聲網溫哥華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