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沒有人推翻暴君朱元璋?

beyondwusheng


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於應天府稱帝,正式開啟大明王朝的歷史篇章。

朱元璋稱帝后,與洪武三年冊封李善長、徐達、常茂、李文忠、馮勝和鄧愈等6人公爵,另外28人為侯爵,並賜給大量田地。朱元璋為了確保功臣忠心,鞏固自己的皇位,還讓皇室與功臣聯姻。從此時來看,功臣集團和朱元璋的關係還是和睦、互利的。

然而沒過幾年,朱元璋便開始發現當初與他一起打天下的文臣武將開始不守規矩了,這使得他開始害怕好不容易用命拼來的皇位會給他們搞垮了,他不想,也絕對不能讓元朝滅亡的腐敗之風發生在新朝廷中。洪武五年,朱元璋頒佈《鐵榜文》對文武功臣嚴加飭,嚴加指責他們違法亂紀的行徑。這可以看出是朱元璋對驕傲放縱的功臣的一張警告,也是他們關係開始變得緊張的一個信號。洪武八年朱元璋製作了《資世通訓》,洪武十三年制作《臣戒錄》,警告大臣們如果對天子不忠,愈越禮制,將受嚴懲。而正是這時,朱元璋已經對這些功臣武將舉起了屠刀,開始實施他的獨裁專制和恐怖政治了。

朱元璋為實施他的恐怖政治發明了著名的大明酷刑,有刺、黥、剕、劓、閹和凌遲,而為使新官好好當官,朱元璋把貪官汙吏的皮剝了放在衙門公坐上,讓新官看了瑟瑟發抖。在他的專制與恐怖政治之下與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發,御史節中丞塗節商嵩告發胡惟庸南通倭寇北接舊元,意欲謀反。朱元璋命羽林軍將胡抓起來,審問得實,磔於市,牽連被殺達3萬人。洪武二十三年,有人告發李善長交通胡惟庸情狀,朱元璋又將當時77歲的李善長賜死,並誅殺其家,吉安侯陸仲享,延安侯唐勝宗,靖寧侯葉升等因牽連此案被殺。洪武二十六年,又發藍玉案。藍玉以謀逆罪被殺,連坐被誅殺者達1.5萬人。而胡藍兩案使得大明的開國功勳被屠戮殆盡。

朱元璋對功臣痛下殺手,對無功的文臣更是實施暴政,洪武十五年和洪武十八年發生的空印案和郭桓案被誅連得文臣地主與家室達七八萬人。

朱元璋的政權建立在流血屠殺中,酷刑暴行的基礎上,從開國元勳到列侯裨將、部將大臣、諸司官吏到進士監生、經生儒士、富人地主僧道屠潔,以至親侄兒、親外甥,無人不殺,無人不可殺,一個個地殺,一家家地殺,有罪的殺,無罪的也殺,“大戮官民,不分臧否”,這個時代,這種政治,確確實實是名副其實的恐怖政治。

由上文不難發現,朱元璋的暴政當中處置的大都是官吏和大地主,而對於小民,朱元璋採取的又是另外一種政策。首先朱元璋制定裡甲制度將農民的活動範圍控制在百里之內,同時明令禁止並打擊一切預言類秘密組織,以防止農民聚眾生事。朱元璋當時打天下也是靠“明王出世”和“彌勒佛降生”等預言拉攏人心的,所以他深知這類組織的意義。為保王權永治,他必須打擊這類組織。

另外朱元璋在平民百姓眼裡還有一個慈祥的模樣。他經常掛嘴邊的話就是“四民之中,農民最辛苦”,“要體恤民情”,“多為民做實事”等,這與他出身於農民有關。朱元璋建國後下令民間除額定需種植的食物外,凡加種棉花的可免除租稅,從此棉花種植遍佈全國,平民逐漸從穿麻布到棉衣。同時朱元璋還鼓勵人民對一切水利提建議,特別吩咐工部官員凡可蓄水的湖堰一一修建以防備水旱災等。

這一切的利民政策使得朱元璋得到百姓的愛戴和敬重,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況且朱元璋的暴政主要治理的對象是官吏和大地主,所以他又怎麼會被推翻呢?




小獅Lion


我是歷史問答達人青言論史,樂於為您解答中國古代史的問題。


沒人推翻老朱,原因有兩個:1.老朱太牛逼;2.他也不是暴君。


先說老朱太牛逼。作為開國君主,一般都很牛,而且老朱尤其牛,因為他是僅有的兩個寒門出身卻能夠一統天下的皇帝之一。而且他所建立的明朝,是一個等級非常嚴密,關防非常嚴謹的朝代,想要突破層層壁壘造反,非常困難。


再說老朱不是暴君。所謂暴君,很難定義,但是有一點事沒什麼問題的,那就是對老百姓非常狠。而作為一個地地道道赤貧出身的皇帝,朱元璋對農業生產是非常關心的,他也從來沒盤剝過農。他確實殺了很多人,但是殺的都是達官顯貴,可並沒有牽涉到什麼老百姓頭上去。


因為他非常牛,所以當官的不敢造反;因為他對百姓不錯,所以老百姓不想造反。所以,自然也就是沒有人造反了。


青言論史


明朝是我一直喜歡的一個朝代,大明終其一朝276年,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縱觀華夏上下五千年,能做到如此的,唯有明朝。

朱元璋是暴君?這還是我第一次聽說,朱元璋此人雖然設錦衣衛監控大臣,用盡方法大殺功臣,廢相,尤其是對貪官的懲罰,可以說是歷史之最。但朱元璋對老百姓卻是相當不錯,結束了元末割據混戰,讓老百姓過上了太平日子。

朱元璋是普通農民出身,這在中國歷史上,除了劉邦,貌似就只剩朱元璋了,劉邦好歹是泗水亭亭長,但朱元璋卻的的確確是從窮苦人家一步一個腳印走上來的。朱元璋小時父母餓死,放過牛,當過和尚,所以深知底層百姓生活的困難,他在位期間大力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經過洪武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

朱元璋的殘暴是相對於文武大臣,貪官汙吏的,但對老百姓來說,卻不能稱之為暴君。但總的來說,無論是對官員的殘暴,還是對百姓的好,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守好自己打下來的江山,儘管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從底層出身,深知底層生活的艱難。


川西閒客


朱元璋做了30年皇帝,他只幹了這些事:整死有錢的人,整死有文化的人,整死有思想的人,整死家庭條件好的人,整死有教養的人,整死有理想的人,整死有骨氣的人,整死有同情心的人,整死骨頭硬的人,整死有道德的人,整死一起創業的人,那30年,他從頭到尾都在整人,以自己一命嗚呼而告終。 ​​​評:如此統治手段還有誰能推翻他呢?


長江一口


首先我在這裡要為朱元璋說句話,他不是暴君是明君。


我們先簡單瞭解一下朱元璋的一生:

1328年-1344年主要工作放牛。

1344年-1347年主要工作是當和尚,化緣部門職員。

1347年-1352年主要工作是撞鐘,沒錯老朱高升了。

1352年-1368年終於找到人生的小目標那就是造反,而且成功了。

1368年-1398年主要工作就是當皇帝。

朱元璋生活的元末可以說是民不聊生,能活著就不錯了,各級官員巧立名目徵收稅賦,沒錢就出人做苦力,朱元璋就是被元朝的腐朽統治搞得家破人亡,最後只能乞討度日。

正是目睹了元朝的腐敗統治,他在當了皇帝之後更是要避免重蹈覆轍,由其是對待貪汙犯更是絕不留情,凡是貪汙超過六十兩就殺頭,甚至扒皮。可以說朱元璋對當官的來說絕對是暴君。比如歷史有名的空印案和郭恆案,最後結案統計一下大小官員總計殺了有4萬多人,絕對配的上暴君這個詞

但是朱元璋對當官的要求嚴格就是想讓老百姓生活的好,他鼓勵老百姓開墾荒地發展農業,規定老百姓只要開墾荒地,那這塊地就歸你了而且三年內免交稅賦。朱元璋時期商人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視,這也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的歷史發展。

總結來說朱元璋時代的官員是不幸的,但是老百姓絕對擁護。而且官員也是因為犯了錯才被處罰,因此朱元璋不能稱作是暴君。


一門土炮


朱元璋,劉邦兩個人的確可以算得上是平民逆襲成為皇帝的典範,朱元璋在成功之道這一方面,的確是值得佩服的。但要說到治國方面,朱元璋絕對不是內行,說他是暴君,有點過火,但他絕對算不上一個好皇帝。至於說沒有人反抗他的統治,也是假的。



首先,來看一看洪武年間的農民起義,注意,是農民起義,不包括蒙古人入侵,或者土匪作亂:

洪武三年(公元1370),泉州起義

洪武四年,陽山起義

洪武五年,潮州起義

洪武六年,羅田起義

洪武七年,儋州起義

洪武八年,桂平瑤民起義

洪武九年,八寨起義

洪武十年,古田起義

洪武十一年,吳勉起義

洪武十二年,潮州起義、眉縣起義

洪武十四年,廣州衢州處州溫州起義

洪武十五年,剷平王起義

洪武十六年,永新、龍泉起義

洪武十八年,吳奤兒起義

洪武二十年,惠州起義

洪武二十二年,贛州起義

洪武二十五年,徽州起義

洪武二十八年,更吾蓮花大藤起義

洪武二十九年,田九成起義

洪武三十一年,古州林寬起義

以上所列舉的,全都是農民起義,不包括大臣造反等。但是,這些起義都無一例外地失敗了,因為朱元璋在統治初期,其對地方的控制還是相當嚴格的,同時明軍戰鬥力,官員的效率還是很高的,所以,這些起義都沒有能夠持續下去。


再說朱元璋,他統治的手段是什麼?將社會秩序按照他所設計的規則來安排,將戶籍封為匠戶,軍戶,民戶,灶戶等,所有人各司其職,地位永世不得改變,如此一來,這些人的人身自由受到了嚴格限制。同時,嚴密限制人口流動,抑制商業發展,強行將宋元時期開放的社會風氣一掃而空,建立了一種令人窒息的秩序。

而他在法制方面,也採取嚴刑峻法。但凡看過《大明律》以及《大誥》者,都會震驚於其刑罰的嚴苛。所以,萬曆年間,海瑞提出恢復朱元璋時期的嚴刑峻法,遭到了全體大臣的反對。

再有,有人用“朱元璋給給高齡老人發放銀兩補貼”等來說明朱元璋對人民的仁慈,不好意思,這些措施在中國古代是有傳統的,至少宋朝就出現了這樣的政策,具體在張祖平先生的《明清時期政府社會保障體系研究》一書中有詳細記載,且清朝時期相比朱元璋時期,對百姓要友善得多,然而清朝皇帝照樣被罵為“沒有一個好東西”。


最後,關於朱元璋的行政舉措,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有一個很好的概括評論,非常符合,在此摘錄:

即便如此,假如國王因野心而引發戰爭,國王的貪慾和官吏的騷擾對人民的負面影響遠大於人民內部矛盾,人民會有什麼收穫呢?監獄裡的安定時光並不能證明監獄是美好的。西克洛浦洞穴中監禁的希臘人,儘管生活安定,但卻是在坐以待斃。

朱元璋所創造的秩序,的確讓百姓“安定”,但是,這種安定,其代價遠遠大於社會偶有衝突帶來的損失。


庭州行者


朱元璋就是元末明初的bug,只有他收拾別人的份,別人奈何不了他。

那些天不怕地不怕的部將,看到他一點脾氣也沒有。比如說常遇春之類的猛將。

朱元璋曾訓斥手下那些武將,大意是:你們不要以為立了一些戰功就覺得了不起,你們要不是跟了我,早就被我剿滅了!





在那個特定年代、特定環境,不打壓武將,助長他們的囂張氣焰是不行的。

那為什麼朱元璋是安全的?因為初期很多將領都是朱元璋的朋友、同鄉,還有侄子、外甥,比如徐達、湯和、朱文正、李文忠等。這些人除了朱文正,其餘的都很忠心。



等到人才越來越多,互相牽制也就多了,想謀反是非常難的。手下能人越多,主公越安全。

這就跟水滸裡的王倫、林沖、楊志一樣,王倫害怕林沖,就想讓楊志也留下來一樣。同理,水滸裡的頭領越多,宋江就越安全。

最難理解的是,朱元璋開始誅殺功臣,為什麼這些人不反?

原因還是利用這些人的僥倖心理,架空權利,互相牽制,最後都是鍋裡的青蛙,跑也跑不掉的。

朱元璋殺傅友德的事例,就很能說明他的殘忍、無情和流氓本色。



朱元璋想收拾傅友德,於是就在一個宴會上侮辱傅友德父子,當然傅的兒子也有過失。

傅不太服氣,朱元璋大怒,扔給傅一把劍,讓他回家把兒子的頭砍回來。

傅友德為了整個家族著想,回家無奈地把兒子砍了,帶著人頭回來見朱元璋,以為能躲過這一劫。

沒想到朱元璋居然說,傅友德,都說虎毒不食子,你竟然連自己的兒子都殺,這麼殘忍的事情都能幹的出來!你還是人嗎!

想想傅友德會是什麼樣的心情,悔恨交加,自己就是砧板上的肉,人家想怎麼吃,自己都沒辦法,還砍了自己的兒子,又被羞辱。

於是他不再害怕了,怒斥朱元璋幾句後,拿劍自刎。

就這樣,朱元璋也沒放過他的家人,把傅家的人都給流放了。

怎麼樣,夠恐怖、夠流氓的吧?

朱元璋死後,能打仗的將領不多了,朱棣起兵謀反的時候,沒有人能抵擋,所以就看出惡果了。


龍濤的海闊天空


同樣是開國皇帝,秦始皇殘暴,使得他建立的國家十幾年就被推翻了。同樣的,朱元璋也非常殘暴,為什麼他所建立的國家,卻延續了近300年的時間呢?

(秦始皇畫像)

秦始皇的暴行,包括他搞焚書坑儒,施行殘酷的刑罰等等。

朱元璋和秦始皇比較起來,可以說殘暴程度絕不亞於後者。他一手策劃了洪武四大案(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藍玉案),總共殺了十多萬人。

而且他搞的文字獄,與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其實是一個道理。另外,他的刑罰也非常殘暴,比秦始皇的更殘酷。那些曾經廢黜上千年的各種可怕的“肉刑”,又被重新用起來,甚至還創建了“剝皮實草”等花樣百出的新“肉刑”。還有,殉葬制度也是早就廢黜了上千年,他卻又重拾起來,讓那麼多后妃為他殉葬。

既然朱元璋和秦始皇一樣的殘暴,為什麼兩人建立的朝代,結局會那麼不一樣呢?為什麼就沒有人起來推翻朱元璋的統治呢?

我覺得,根本的原因是,兩個開國皇帝雖然都殘暴,但是各自殘暴的對象不一樣。

(朱元璋)

秦始皇是對國人殘暴,對普通的老百姓殘暴。他的那些刑罰,那些鉗制輿論的做法,那些無休無止的勞役,都是針對老百姓的。正是因為針對的對象是老百姓,老百姓才非常不滿,起來反抗他的統治。陳勝吳廣兩個農民一聲號角,天下一時間全都蜂擁而起,很快就推翻了強大的秦帝國。

但朱元璋的殘暴不一樣,他的對象是官吏。他所殺掉的那些人,他實施殘酷刑罰的那些人,他鉗制輿論的那些人,都是官吏,和官吏的家族。對於普通的老百姓,他並沒有用這些東西對待他們。

朱元璋不但沒有用殘酷的手段對待普通的老百姓,而且還因為他出生於底層,出生於貧苦人家,他對普通老百姓非常關心。比如他設置的養濟院、惠民藥局、漏澤園等等。

養濟院其實就是養老院,用以收養那些“孤獨殘病不能自生者”,是一項養老制度。惠民藥局則是針對流行病及弱勢群體的免費醫療制度。漏澤園則是考慮普通老百姓的墓葬問題,做到生有所養死有所葬。另外,朱元璋還特別注意救助孤苦無依的乞丐,讓他們有飯吃有地方住。

(洪武四大案)

朱元璋的這些措施,從某種意義來說,有現代福利事業的雛形。

朱元璋因為對普通的老百姓很關心,同時,其對待官員的殘暴,尤其是對待那些有造反跡象的官員,以及貪腐官員的殘暴,客觀上也讓普通老百姓拍手稱快。儘管朱元璋誅殺的那些官員,很多都是冤案,但是一個普通老百姓,並不知道那是冤枉。普通老百姓,一般都有仇富心理和仇官心理,他們反而還認為殺得好,所以,朱元璋就通過這樣,凝聚了民心。

既然朱元璋統治時期,老百姓都擁護他的統治,又怎麼會揭竿而起造反呢?只要老百姓不造反,其他那些官員們,他們對朱元璋不滿,想造反,可是也沒人跟著他們幹啊。

當然了,並不是說,朱元璋製造洪武四大案,用殘酷的刑罰和輿論鉗制對待官員就做得對。朱元璋這樣搞,更多地還是為了屠殺功臣,維護他自己的統治。但是,確實在明朝初年的時候,沒有大規模的動亂髮生。

(參考資料:《明史》《明太祖實錄》)


張生全精彩歷史


為什麼要推翻朱元璋,在明朝時期,人們擁戴朱元璋還來不及呢。提出這個問題的人肯定是認為朱元璋喜歡殺人,並且是嗜殺成性。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後,的確是殺了不少人,可是提這個問題的人卻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朱元璋殺的是什麼人?朱元璋殺的全部是官,他可沒有殺害過無辜的百姓。

如果說明朝的時候官員犯事,朱元璋絕對是從重處罰,稍微嚴重點朱元璋便會殺,即使殺功臣的時候朱元璋也不是說殺就殺,朱元璋找出了許多借口,畢竟都是開國功臣,朱元璋這樣大開殺戒自然要考慮到史書對自己的評價,所以每一個死的人,朱元璋都有足夠的理由,百姓看到這些理由後,都是拍手稱快。

朱元璋的能力非常強,而且朱元璋在位的時候非常的勤奮,所有事情都從百姓的角度去出發,他是個當之無愧的好皇帝,朱元璋也不是暴君,如果他真的是個暴君,也不會做出這一番成就,至於殺那麼多功臣,朱元璋自然有他的打算,從他的角度出發,將那些人全都殺了才是最為正確的選擇。

明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天下剛剛經歷過戰亂,可謂是民不聊生,朱元璋專門針對農業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比如三年免賦稅,並且鼓勵農民去開荒,興修各種利國利民的功臣,朱元璋對百姓非常的好,因為他是一個布衣皇帝,他知道民間的百姓需要的是什麼,他也非常的勤勉,將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

在明朝百姓眼中朱元璋是個好皇帝,只能說朱元璋統治時期官員們都過得不太好,百姓們卻恰恰相反,他們怎麼會去推翻朱元璋呢?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有一句俗語叫做一千個人的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不同的人對待不同的事物都會有不同的理解。關於這個問題中的說朱元璋是暴君,可以說是非常的片面刻薄。下面我們從客觀的方面說一下這個問題。



朱元璋出身貧苦農民家庭,16歲的時候父母、長兄相繼去世,被迫做了乞丐,所以他從小就體會了民間的一切疾苦。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即位稱帝,從這一年開始成為了人們眼中的君主。

朱元璋繼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令徐達和常遇春北伐,同年攻克元大都,華夏大地再次迴歸到了漢民族建立的王朝統治之下。與此同時還收回了丟失四百多年的幽雲十六州。

以上是朱元璋成為君主的開始,按照古代的標準可以說是再造玄黃的聖君。但是朱元璋在這之後大興“冤獄”,屠殺了很多官員大臣。從此之後這些文人口誅筆伐,稱朱元璋為“暴君”,但他們卻從未敢於推翻朱元璋的統治。



朱元璋的“冤獄”

明初四大案是“冤獄”中的代表,朱元璋因此處死了大量的官員,這些官員真的都是被冤枉而死嗎?

第一件空印案的原因是各級官吏擅用公章加蓋空白文件,等上級對賬的時候,為了隱藏虧空的數目,所以直接填上相應的數字。這件事是元朝官吏為了貪汙腐敗而用的方式,朱元璋得知後非常痛恨這種欺上瞞下的做法,為了禁絕貪汙腐敗的機制,朱元璋狠心處死數百名官吏。

第二件是胡惟庸案件。雖然朱元璋有集權的意圖,但這件事之中胡惟庸的責任更大,他公然結黨營私,任意提拔官吏,許多宵小貪汙之輩將貪汙財款送給胡惟庸後都得到了升遷,也因此造成了朝廷不正之風。權勢增大之後甚至囂張跋扈,對朱元璋的權勢造成了巨大的威脅。最終朱元璋處死了胡惟庸所有黨羽。



第三件事是郭桓案件,這個不用說,貪汙腐敗、與民爭利向來是朱元璋最痛恨的事情。而這件事貪汙數額巨大,處死貪汙犯以及行賄人員是為了維護百姓利益。

第四是藍玉案,藍玉作為朱元璋一手提拔起來的將領,最初朱元璋對其禮遇有加。但立功之後的藍玉驕橫跋扈,豢養了一批忠心於自己的奴才、義子,他們橫行霸道侵佔民田。甚至到了後來違抗朱元璋制定的國策,毀壞朝廷邊關,未經允許分享蒙古戰俘。最終朱元璋處理了藍玉的黨羽,值得注意的是,這件事得到了朝廷文官集團的支持。看來真的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呀。



這些事件中折射出來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朱元璋非常痛恨貪汙,他一直在為普通的百姓爭取公平的權益,因此得罪了一些既得利益者。而這些既得利益者都是當時社會的一些精英人士,他們掌握著社會的輿論導向,所以對朱元璋口誅筆伐,稱其為“暴君”。

至於為什麼沒有人推翻朱元璋的統治,原因就在於古代的政權交替,雖然是由社會精英帶領,但必須有廣大的農民的支持。而朱元璋用盡了一切方式方法維護農民的權益。這些百姓支持還來不及呢!怎麼會反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