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如何看待上海和上海人?

小蛙餐飲大學


上海魔都這座城市包括我們上海人一直都在被全國人民評判,這毫不奇怪,木秀於林唄。但是我對那些能夠到上海來安家立業的外地人士素來懷有某種敬意。我居住的小區,也算上海的中檔住宅,在2000年的時候,也要100來萬元的人民幣一套。一幢樓裡真有不少的外地朋友,雖說從未來往的,他們來自全國各地的,東北的安徽的江蘇浙江的不少人,接比例算至少有20%之多,因為是學區房,現在的價格稍貴一些了。我們當初買房時是化了九牛二虎之力的,他們能夠買入,現在已是名符其實的上海人。他們切實感覺到上海人的平和守規矩從來不會侵犯別人,他們也像上海人一樣,朝出晚歸辛勤的勞動著。他們已經完全地溶入了上海的大家庭。在大樓裡聽不到他們的喧譁,就是關上大門也是和我們一樣,輕手輕腳的,不給鄰居以干擾影響。他們怎麼看待上海人,在電梯裡,大家禮讓三分,從不見人在過道里門庁裡吸菸的,在信箱處取報取信時也是客氣一番從不爭先恐後的。發現投錯的信件會主動放入對應的信箱。上海人的相安無事在新老上海人中已經潛移默化約定成俗了。外地的朋友,只要你到上海來,上海人排外意識淡薄,你做出成績,上海人只會鼓勵你佩服你,絕對不存絲毫的酸楚的感覺。我以上便是外地朋友對於上海人的看法和行動上的評價。上海之所以能夠發展到今天的盛況,是和這座城市的性格不無關係的:它是寬容的它是尊嚴的它是一種歷史的文化傳承,它正以這種態勢發展著自己…


劉聲90883005


我曾經菜場遇見過一位外地女人,三十幾歲,模仿講上海話已經幾乎可以亂真,可是說到上海人家喻戶曉的大眾菜式時她竟然不知道,不,知,道,我就說了一句你不是上海人吧,也是不經意說的,她臉紅馬上否認。我就不接著說下去了。心裡已經定位她的心理了,何必去戳穿她。我又誇她上海話說得好,接著她自己承認了,說自己喜歡上海話。憑良心說。成年人學上海話是不容易的,能說成幾可亂真是位靈秀女子。另一次,一個小夥子,上海話剛入門,也不能算入門,勉強聽,他讓我教他,因為我上海話是純正老上海的他聽得出。問他為什麼要說上海話,他說喜歡,再問,他說會被人看不起。舉這兩個例子說明一件事情,外地人想融入上海,一是喜歡,當年播放滬語版的電視劇孽債時,北京就掀起了學上海話熱。二是不願意被人瞧不起。再說一句題外話。上海話快消亡了,挺可惜的,因為好聽啊,軟糯戲謔傳神,愛之入骨。

能夠認識和認可上海的美麗之處是令人暖心的,我更希望有眾多的人傳承上海話和上海的習俗,保存下去傳揚下去。畢竟上海的地方特色是上海獨有的,雅俗共賞的。上海文化是我們上海人心裡最美的一方寶地,俗,是俗透了,雅,是雅極了,正因為它又俗又雅,才是我們的家園。


琪琪瑞可


上海人在上海已成了弱勢群體。你還別不信,聽老夫慢慢道來。現上海六,七十歲的老人大都是獨生子女。現大都成家立業,一般都上班。所以平時在外的基本上都是些老頭老太太。馬路上走的忙的十有七八是年青的外來人員。為什麼說上海人是弱勢群體道理就在這,不信你上菜市場去看看,什麼快遞,現在還有那些房產中介。態度蠻橫無理,當然說的不是百分百。但是也還是有一定數量的。我們這些老頭老太也不可能為了塊兒毛八的和他們嘔氣,尤其是房產中介給你下個套什麼的。(這個說來話長。有機會再說。)我們這些老年人真有點嚇勢勢。隨便一說,生活中慢慢觀察自然有結論的。


1009650385


一直以來上海人尤其是上海男人一直因為小氣,成為全國攻擊的對象。90年萬人空巷的電視劇《渴望》中的渣男名叫王滬生,到春晚上的鞏漢林,早期以黑上海人起家。

上海在解放前就是東方巴黎、遠東金融中心。解放後,在國內是經濟、工業最發達地區。那個時候,全國人民以擁有上海產的三大件(手錶、自行車、縫紉機)為傲,是擁有奢侈品的感覺。外地有到上海出差的,帶回的糖果、糕點、紡織品等等的產品,回去會讓當地的人們羨慕半天。上海人由於是一類地區,平均工資水平也是全國最高。怎麼會落得如此的評價呢?!

80年代,我到北京上大學,同班30位同學,來自全國20多個省份。對比其他同學,我的經濟條件,是最好的幾個之一。但是,住房條件,我是全班最差的一個,沒有之一,甚至不如那些來自貧困地區的同學。我們一家三口住在12平米的一個房間,7戶人家合用廚房、衛生間。這種情況在當時還算好的。我大伯家12口人住24平方兩間房。這麼小的房子,上海人發揮各種智慧,搭閣樓、打地鋪、睡吊床、拉簾子。可以說,完全在沒有尊嚴、沒有隱私的情況之下,艱難生存,是這一代上海人的集體記憶、一生心中永遠的痛。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下成長的上海人,確實有因為結婚住房兄弟反目的,有鄰居間為了廚房公用部位一塊砧板的距離大打出手的,也有為了一些小事斤斤計較的。除了住房,上海的基礎建設也非常的糟糕。80年代,我的一位北京同學來上海,要看看大上海。彼時,北京已經高樓林立,有好幾個巨大的立交橋。而上海不但沒有立交橋,連馬路都因為年久失修,坑坑窪窪,高低不平。除了解放前的高樓外,都是6層的樓房,著實被北京同學嘲笑了一番。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為什麼上海人窮到沒有房子住,上海窮到沒錢修馬路,直到我在大概七八年前看到的一個數據。

這個數據是說,從解放後到80年代,上海每年繳納國庫的金額,佔全國的1/4到1/3強。而僅上海最大的工業區楊浦區一年的稅收佔全國大約近1/10。說用一個上海養活半個中國,都不為過。中國的稅收一直是分國稅和地稅兩條線的。國稅的收入,由中央直接調配,而地稅的收入,才交由地方政府,發展當地經濟。這個高額的國稅徵過後,地稅也就所剩無幾了,上海市政府成了當時最窮的政府之一,這也就回答了為什麼上海窮到連造居民樓、修馬路的錢都沒有了。這樣的情形一直延續到90年浦東開始改革開放,中央才減低了上海的國稅重負。

90年代初,上海規劃建設內環高架路,但是,資金有缺口,所以,到中央申請被拒。由於沒錢,後來建成的內環大部分只有4車道,而且每個車道非常窄,兩邊貼著民房,整個工程幾乎沒什麼動遷,就是為了省錢。

綜上所述,上海在幾十年來,揹負著困難年代國家的沉重負擔,以一代上海人犧牲尊嚴、犧牲隱私為代價,輸血全國。但是,其它地區的人們,只看到上海人在逼仄的亭子間作困獸之鬥的窘迫,卻不瞭解為何堂堂上海會變成如此可悲之地。一味地譏笑、謾罵、吐槽上海人。捫心自問,這樣的你們是否公平!?

你們,欠上海人一個道歉!


秋風催葉紅


一直以來,能夠在上海叱吒風雲的,大多都不是上海本地人,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上海這個地方,向來都被稱作“冒險家的樂園”,而上海本地人由於習慣了小市民的生活方式,通常都缺乏冒險的勇氣。於是,蜂蛹而入的外地人口在上海灘逐步站穩腳跟成為“新上海人”,並僱傭土生土長上海老城區的本地人打工,這導致了上海本地人心態上的不平衡。其實上海本地人對外地人的藐視,許多因素是出自如上原因。故而這些藐視常常顯得蒼白無力,並屢屢遭到詬病和嘲笑。事實上,上海是個充滿了機遇的城市,激烈的競爭會令人時刻充滿鬥志。我個人非常喜歡上海這個城市,它更適合那些永不服輸、百折不撓的人。


江湖夜雨思歸人


對上海公交司機印象不好,上車趕到車門口了還關門,下車人未出門就急著關門,我去過不少也居住過一些城市,僅有在上海常遇見此種情況。另外上海人門檻太精,老人乘公交全國65歲以上的都能免票,無論你是不是本地人。僅有上海只是發鈔票於本地人,精吧?


Jxyhc


外地人如何看待上海和上海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碰到的上海人真的是非常好,素質較高,尤其是上海年輕人,一個個都彬彬有禮的,這是其它地方年輕人所不能比的。

而且上海人其實對外地人很熱情,出租車大叔會主動給你介紹上海的吃喝玩樂,介紹上海的文化,年輕同學,同事都會主動帶你出去玩出去吃。很多大爺大媽你問他們路他們有的還會帶你走。

現實中接觸到的上海人,不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不是網上所流傳的那樣,真的是非常友好熱情有禮貌的!

而且很多上海本地房東都很關心外地房客,家裡給你打掃的乾乾淨淨地租給你,很多小東西小細節都給你準備好了,非常溫馨。碰到什麼事情找他們也都很快會來解決。

以上看法你有不同意見嗎?


沙漏遺愛


黑上海是政治正確,不必擔心對與錯,因為全國大多數地區的人都在黑,不回嘴那是我說對了,說不過就亮出拳頭再呼喊一聲一起討伐上海人。春晚舞臺上都可以肆無忌憚的醜化上海人,我們為什麼不可以,你醜化個其他地區的人看看。不過無所謂,我們過我們的日子,你們過你們的,被黑也是一種出眾。



最後的羅布泊虎


最近有一個上海老爺叔,和一個剛認識三個月的外來老女人就結婚了,最叫人不可思議還把這女人的名字加上去叫只有唯一一套房子的老爺叔的名字下架了,這種以騙婚的方式也不是個案,自從有了外來妹這個字就有了,現在連老女人都到我們上海來騙了,這個上海老男人要是小氣的話就不會自己現在在租房了。


用戶63491595213


只想說一句話:只有在中國這樣奇異國家的人,才會有這麼多人去嘲笑一個文明和素質都要相比他們要高的多的城市,這些人喜歡草根,喜歡沒文化的草根明星演員等,這樣他們骨子裡的自卑心理才會得以滿足:心裡想,你們看,我相比他們有文化多了,他們自身素質提高不了,就去拚命攻擊文明和素質比他們高的人和地區,這一點在很多地方都體現出來了,不信請看,現在真正的藝術家那有那些文盲半文盲紅?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劣根性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