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學報告:居民財富基本被房地產掏空,你是如何看待呢?

小車說理財


這個結論基本是正確的,我們房地產價格的20多年猛漲,已經壓垮了絕大多數人的神經。

收入增速永遠趕不上房價增速,可能現在的錢能買一套房,過上十年只能夠付首付。我們常想落袋為安。既然是這樣,大家都想買一兩套房子,保值增值。

北京市房產的中位數是56891元1平米,而北京市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57229.83元。可以說,人均居住面積40平米的情況下,要拿40年的收入才能讓自己居住面積達到平均數。正常一個勞動者一生的勞動時間也就40年。現在年輕的孩子怎麼辦?社會把人生最大的成就集中到一套房子上。他們還有工作的慾望嗎?

但是現在父母為孩子著想,孩子為未來著想,大家都一股腦的來買房。生怕未來房子更高,買不起。這種恐慌的思想,似乎隨著房價的高企,在大家腦子裡不停的印證,不停的蔓延。

我們的房子持有成本太低,只要買下了房子,物業水電費等成本非常之少,每月只有一兩百元。房子又不會變質,大家都在那兒囤房。

沒有人相信房價會跌,除了買不起房的人。目前,房子的自有率超過了90%,如果連農村的矮破小也算上,絕對會超過99%。房價升到現在的高度只有一兩年時間,就算一線城市也只是一字橫盤。

而且更讓大家恐慌的是,北京現在房貸利率出現了下降趨勢,房價居然連續五個月出現了量價齊升。

大家為什麼這麼有錢來買房呢?因為,我們的收入在上漲。以前每月200元工資的時候,除了吃喝拉撒睡,對於居住房的需求也就很低。

現在,很多人工資達到了四五千元,憑這樣的工資買房是不是笑談?可是維持基本生活基本每月1000元左右就夠了。在房價恐慌的情況下,很多人拿出收入的一半,甚至百分之七八十來買房。

他們使用的還是透支方法,使用房貸,通過較低的槓桿,提前鎖定房子的價格。因為大家都相信未來自己的收入會穩定上漲,現在可能支出工資的百分之七八十。未來自己收入增加後,就會變成百分之三四十,負擔也就沒那麼重了。

我們過去如果沒有買房,房價增長三四倍,過去全款買房的房款,現在也就只能負擔個首付了,更談不上承擔相應的按揭貸款了。

所以,很多年輕人抱怨自己生錯了年代。只要早出生幾年,就有更好的機會來買房了。

未來,望國家能夠找到真正控制房價的方法,能夠讓大家實現共贏。也就是買了房子也不會虧本,沒買房的也能買得起房,這樣就最好了。


暖心人社


認真看完報告再答題。


上圖說的就是該題的主題。

這兩年,全民買房問題非常嚴重了,已經影響到廣大五六線工薪階層,農民工階層了。而房貸最少也有20年,更多的是30年,這意味著如果未來三十年收入不能穩定增長,消費一定會被大幅壓縮。

房子是大殺器,一把割掉過去幾十年的積累,還透支了未來幾十年的收入,真的不如消費來的細水長流。但是,為了眼前的利益,沒辦法……

怎麼辦?

簡單點,就是讓收入增加,讓人們有錢消費,沒有消費,中國未來經濟會很可怕。

其實中國的經濟問題,在今年暴露的非常徹底,報告也談了很多,截圖和大家分享下:


問題基本上大家都看得到,不要覺得上層都是瞎子傻子,內部經濟結構調整,外部複雜國際環境,都必須面臨重大改革才能破局,必須重大減稅才能提振經濟,提振信心。

2019年,一定會有改革,減稅等利好出爐,人大的這份報告,上層也會看得到。其實關於減稅的討論,可以說已經持續很久了,11月份也得到了高層的密集反饋,尤其是民企問題,一把手都召開座談會了,相信不會光打雷不下雨。


否極泰來,2018我們遭受了什麼?每個經歷的人最清楚。相信很多人都盼著今年趕緊過去吧,都在期待明年,會更加美好。


趙冰峰財經


人民大學報告:居民財富基本被房地產掏空。筆者認為這個判斷是正確的。為什麼呢?對於中國城市的90%的80後、90後等購房人基本上都是用上家裡六個錢包,男女雙方父母一生的積蓄加自己家庭的所有積蓄。高房價掏空了所有工薪階層,這就是為什麼我國的工薪階層活得累,壓力大和幸福指數低的主要原因。

高房價拖累經濟抑制消費,這是稍微懂點經濟學的人都明白的道理,這也是為什麼成熟的國家歐美經過多次試錯後,深知高房價對經濟和民眾的危害,選擇了低房價,低物價,高收入,只有這樣經濟才能良性循環,民眾的幸福指數才能提高,人民才能發揮創造力。

另外,高房價一定會帶來通脹壓力,居民財富基本被房地產掏空,居民失去了消費的能力,消費能力持續下降,經濟下行的壓力更大,長此下去就會形成惡性循環,一方面高通脹,增加多大的資金投入,經濟難以升級,只能產生通脹。另一方面消費下降,居民財富基本被房地產掏空了,消費能力就會持續下跌,家庭的六個錢包都去還房貸了,根本沒有多餘的錢消費,消費只好降級,勉強維持家庭生活。

這樣一來提供各類消費品的企業日子更不好過了,只有降價降低質量,企業在低利潤下維持著,產業的升級遙遙無期。要想打破這個經濟怪圈,必須先解決房地產泡沫問題。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什麼財富生活中疑惑或者投融資資本運作的難題也歡迎私信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我的頭條號專欄開通了,有關於投資理財的最新音頻和文章,幫助您提高理財技能,歡迎關注。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人民大學報告中所提,居民財富基本被房地產掏空,恐怕又在拿數據說事,這種提法非常片面,居民財富積累有多種,如房產、股票、基金、儲蓄等。而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又分城市家庭和農村家庭,如果說城市居民財富有大部分投入到房產裡面,還有點可信度。但是如果把農村家庭也囊括其中,就不合理了。

對於城市居民而言,要看屬於哪一代人呢,如現在的50、60、70後,這三代人基本上完成了房產的實際擁有,也就是說這三代人不管是購房自己居住,還是出於投資理財角度,都已經不構成家庭經濟的負擔。而對80、90後這兩代人而言,才是被房地產綁架的一代。做市場數據分析,至少調查對象的選擇必須要客觀理性,否則,分析出的數據根本沒有現實指導意義。

或許有人講,對80和90後兩代人購房,也需要父母去支持啊,也需要他們把大量的儲蓄拿出來給兒女們用啊。現實是如此,但是也只是一部分父母這樣做,而大部分還是先留足自己的生活與養老錢,而後才拿出一小部分支援子女。因此,對於從80後開始,如果說城市居民財富被房地產掏空還可能有現實意義。


韓國成老師


雖然說居民財富基本被房地產掏空有點誇張,會形成認識誤區。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居民財富中的相當一部分被房地產佔用,從而影響居民其他方面的消費,卻是不假。

事實也是,在多數購買了住房的家庭,房產支出都佔據了家庭支出的一半以上,都讓居民的家庭消費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原本可以用於其他方面消費的財富,都被用於購買房產和支付房貸。

所以,房價確實已經成為廣大居民心中的痛。為什麼有些方面的消費出現了增強放緩,有的還出現了增幅下降的現象,如汽車,就是住房消費佔比過高的原因,遏制房價上漲,減輕廣大居民住房消費壓力,對於更好地發揮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十分重要。


譚浩俊


這些年來國內房地產市場持續火爆,在一二線城市,基本上一套房子就需要夫妻倆數十年的財富積累。實際上,更為嚴重的問題,則是一套房子甚至需要動用六個錢包的力量,才可以買得起。然而,繳納得起一套房子首付款,卻未必可以繳納每月上萬元的房貸成本,而且需要耗用二三十年的時間成本,這並非普通家庭可以承受得起的壓力。雖然對於部分家庭而言,房產支出佔比家庭總財富在一半以上,不至於完全掏空,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日常生活開支並不僅僅侷限於一套房子,而且還會牽涉到日常生活開支、子女教育、社保醫保費用等。由此一來,對於這些開支成本的疊加,就是一筆非常龐大的開支,高房價下所產生的系列費用開支壓力,確實不可小覷。


郭施亮


  • 人民大學報告,居民財富基本被房地產掏空,這個問題確實是存在的。

  • 現在的房價水平特別是一線城市的房價還算是比較高的。很多人花了一生的積蓄也只能付上首付。其他的就要靠還貸款來過日子。如果買上稍微好一點的樓盤,特別是學位房,估計揹負的債務還要沉重一些。這對於中產階級來說,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啊。
  • 居民債務率增加的話,對於消費方面不是太好。想著每個月的房貸,基本上很多東西都不敢去買了。相當於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為銀行打工。正如報告裡面所提到的儲蓄存款相對薄弱階層的可利用資金,基本上全部投到了房地產市場,還要揹負債務,日子過得並不輕鬆。
  • 只是這樣的問題可能還會持續下去。如果房價下跌的話,對這些買房的貸款比較多的人來說,也是難言之痛,心裡會更加不好受。所以,穩定應該是最好的結果。

最近問答點贊好少啊,雖然行情不好,但還是希望多多幫忙點贊哦,謝謝!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關注!


股海重生2015


《人民大學報告:居民財富基本被房地產掏空,你如何看呢?》

有人問:

人民大學報告:居民財富基本被房地產掏空,你是如何看待呢?11月24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經濟學院與中國誠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發佈《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2018-2019)》報告稱——中國消費者在房地產去庫存中債務率大幅度上升,消費基礎受到嚴重削弱。新一輪去庫存將儲蓄存款相對薄弱階層的可利用資金,基本上全部投入到了房地產市場。


關於這個問題……

陳旭認為,其實很簡單……


遇到喜歡的東西就把它買下來。錢並不是真的花掉了,只是換一種方式陪伴在你身邊。

——馬化騰


稍微懂點經濟學的人都知道,現金,固定資產(房子)只是財富的不同形態,只是財富的不同表現形式……


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居民財富拿去購買了房子,只不過是把老百姓的現金形態的財富,變成了固定資產(房子)形態的財富。


而財富本身,並沒有減少。


當然了,買了不同城市,不同地段的房子,會導致房子升值(財富增多,能兌換的現金增多),或者導致房子貶值(財富減少,能兌換的現金減少),這是投資造成的財富增值或者貶值……

把錢拿去買房本身,並不會導致財富增減。


陳旭總結:


【1】買房本身不會造成財富損失,買房只是讓財富從現金形態變成了固定資產形態。


【2】買房之後,房價的漲跌,會造成財富增多或者減少。


【3】在這個意義上,人民大學的報告就是扯淡了,是毫無經濟學常識的胡說八道。

我是陳旭,我打工時,創造過5年從員工升職到私企老總級別的成績,現在我是老闆,別墅業主。如果你覺得我講的話有道理,記得點贊、關注、加我哦!

——陳旭(chenxusir)

-------------------------------------------------

陳旭精選文章:

富豪的發財思路,窮富的關鍵所在,窮人知道了必將升官發財

今日頭條鏈接地址:https://www.toutiao.com/i6408430091080057345/


屠龍有術


人民大學的報告所言非虛,中國消費者因為樓市而掏空財富,因為樓市而消費降級,大部分消費者已經被房子套牢,大部分年輕人的房奴時代到來。


但是房子也是一種消費,更升級成為一種十年來穩賺不賠的投資,相比股票,炒房的人發家致富,炒股的人長期套牢的比比皆是,有房子是生活品質的提升,也是家的一種象徵。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就是有房才有家,除了能讓生活過的更好,也是想讓下一代少些勞累,拼命攢錢買房,貸款買房,最終成為了高房價的捆綁者。


而現代社會,有房子有車是衡量一個男人的標準,必然就會導致房子的剛需和有房的必要性,在長期上漲的空間中又是大眾的投資機會,導致房價居高不下。當大眾都以買房為第一生活目標,都以貸款也要買房時,房奴的誕生不僅是居民財富的掏空,也是讓人民幸福指數下降的關鍵因素,每月為了還房貸,拼命工作,消費降低,生活少了樂趣,品質得不到提高,生活壓力增大,完全沒有了孩童時的窮,但也快樂的感覺。


所以,眼下房地產導致的中國消費者的債務率大幅上升,消費基礎降低是非常嚴重的事情,不僅關係到經濟發展,也是長期調控房價不可鬆懈的時期,讓房住不炒的理念根深蒂固,也讓股市能長期向好,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我覺得人民大學的報告說得是實話,房地產確實大幅消耗了居民的財富,使得大家沒錢消費,也積聚了大量的風險。

之前央視採訪一個專家,還大言不慚的說,要掏空“六個錢包”,給家裡最小一代子女買房攢首付。一套房產把祖孫三輩積攢的財富都掏空了,說不定還要一起支援孩子還房貸,哪裡還有錢去消費?

已經勒緊褲腰帶了,為什麼大家還要買房?因為過去20年間,房地產致富的案例太多了,房價的上漲給老百姓帶來的印象太深刻了,大家為了自身的財富不縮水,只能趕緊去買房,最瘋狂的時候,連“首付貸”都出來了,這可是在槓桿之上再加槓桿,我覺得風險可能和美國的次級債差不多。

存款給了首付,每個月的工資和養老金給了月供,老百姓哪裡還有錢消費?連首付都要貸款的話,斷供的風險是不是很高?一個房地產,阻礙了消費,也積聚了風險,唯一大賺特賺的,便是炒房者和銀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