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還有多少人能靜下心來讀幾本中國古典小說名著?

宇宙無形1


就我們年輕人來講,尤其是在校生,根本很少有時間,機會和動機去安安靜靜讀一本名著。



寒假回家,想著要多讀幾本書,我就用手機下了幾本名著,其中有紅樓,西遊記,三國演義,這三本在初中讀過,因為那時候語文老師要求寫讀書筆記,所以就草草地讀了一遍,根本沒有了解其中的真正含義,只覺得打鬥場面好玩。轉眼大三,八九年過去了,這個寒假我真正讀完的也只有西遊,說實話,再讀一遍的時候理解完全不同,裡面的人生處事和你小時候的感覺完全兩碼事。


其實自己就和千千萬萬的人一樣,因為個人學習,生活和興趣原因,根本沒讀多少名著,真正讀的多的也只有那些相關專業和完全痴迷的人。當然,這點也和學校的普及有關,不過也不能完全怪學校和學生,照這麼說,中國需要普及的東西太多,古典文學,書法,繪畫……等,學生和學校會瘋的!大家都只取自己喜歡的和有用的,比如我,我就喜歡書法和國畫,其他的略知一二即可,時間精力有限,很多東西沒機會精熟。


找不著北先生看書畫


從我自己說起吧。

誠實來講,我已經很久沒有認真讀過一本書了,最後一次看的書是南方週末編著的《文通然後字順》,裡面大部分是訪談錄。我這個偽文藝青年可以快速補充點量文化性知識。至於中國古典小說名著,最後一次看應該是去年過年回家期間,才有心思停下來翻了幾頁《紅樓夢》,而且是因為他在手邊,距離最近。





身邊也有很多朋友,愛讀書的也不少,但是好多都讀來充電用,經管的,營銷的,社交的,技術的等等。讀這些類別的書都是想要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專業技能,從而在事業上更上一個臺階。但是真是鮮聽有人在讀古典名著,更遑論靜下心來讀幾本。

認識的人裡倒是有一個人,大概可以、也樂意靜下心來好好讀古典文學名著。他是大學校友,在校的時候他就很喜歡文學,讀了好些書,也都有自己的見解,喜歡與身旁的人討論,但那個時候大部分同學要麼埋頭課業,要麼敷衍貪玩,倒是讓他顯得格外不主流。

我們身在網絡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很多人已經習慣了快速的碎片閱讀,從各類網頁、APP上隨時隨地隨手翻閱,乃至很多小說都可以在網上看到翻閱。對於大部分來說,工作生活的壓力使得大家可能會更願意看看內涵段子、抖音視頻這類輕鬆搞笑的東西,而不會花時間去看需要花心思琢磨人物關係、需要用心去理解文字內涵的古典名著。

說我們當代人浮躁也好、沒有情懷也好,其實現實是發自肺腑的愛好古典名著的普通工薪族真的沒有幾人,而工薪族最重要的原動力是薪資,古典名著帶不來高薪。

當然,不是要宣揚消極的讀書論,大概性格定性的成年人很難再去引導他們讀我們的古典名著,思維邏輯已經基本固定了。但是我們的花骨朵們還是可以好好的給予引導鼓勵,自然還是有人熱愛文學,古典文學。


微塵




現如今能真正靜下心來看書的人就不多了,更何況中國古典名著有些是比較難懂的,除了一些學者大概沒多少人去看古典名著了吧。

當初上初中高中時看《紅樓夢》,很多沒看明白。後來看《聊齋志異》《茶花女》《穆斯林的葬禮》《魯濱遜漂流記》。。。雖然有些是國外的,但是那時候能看進去,現在自從智能手機和互聯網的發展,不管是學生還是上班族都沒有耐心看書,人們現在常說人越來越浮躁了。所以需要大家都能經常看看書,不拘於什麼書,只要是對自己有用的都是好的。

最近幾年小學生開始學習一些國學,《三字經》《百家姓》等等,這些都是一些中華民族流傳下來的精華,應該推廣。其實想要靜下心來看書也不難,找一間圖書館,進去後你就會發現你也能融入其中了,在家曬著太陽拿一本書喝點茶也很不錯,或者去一個校園感受一下。

讀一本好書能讓自己浮躁的心沉澱下來,給自己一點提升,這個社會需要我們不斷進步,所以,加油吧!每天看一點書。共勉!


幕落流年387



古典小說很好讀吧,除了文言小說因語境問題較為難讀外,白話小說幾乎毫無障礙。中國傳統小說就是講故事,故事講得宏大、曲折、生動,再有一些盡人皆知的善惡有報、好事多磨、封建禮教、家國情仇等大道理,就算是名著了。這樣的小說,連老農民都能讀,愛讀,我就不知為什麼還有人讀不下去。


要說當代人不太容易讀下去的,或者不太能讀懂的,應該是諸子百家和經、玄、道、理等國學書籍——當然,蒙學書籍除外——這些書籍要麼有專精的學術性,要麼有深刻的哲學性,要麼有詰屈聱牙的語言表達,它們是用來鑽研的,不是用來消遣的,非知識分子確實難以卒讀。


除國學外,古典文學當中的詩歌散文相對也難一些。詩歌之難,在於它是一門語言藝術,它可以在短短二十幾個字裡,就寫盡人間百態,世事滄桑,並且為了達到相當的藝術高度,它還運用了象徵、借代、暗喻、誇張等許多修辭手法,這些東西,沒有一定的文學素養是不太品味得出的。


而散文之難,一是在於古漢語作為一種文學表達,已經出現了一個世紀的斷層,若非相關專業者或古文愛好者,誰讀起來都是連蒙帶猜;二是中國古典文學尤其是散文,非常講究“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從文本上看,都寫得較為平實沖淡,若無大境界大學問者,讀後不免覺得言之無物。

好像網上有“死活讀不下去的十本書”的排名,尤利西斯、追憶似水年華在列還說得過去,但是四大名著也在,這是什麼鬼?紅樓夢可能寫得隱晦了些,家長裡短的瑣屑之事讓粗枝大葉的男性讀者感覺氣悶了些,西遊記、水滸傳這些在我看來就是兒童文學,這都讀不下去的話,你還能讀什麼?


瘞花秀士


很少,為什麼呢?

因為就現在的社會條件,文化氛圍而言,獲得信息的渠道和速度太多了,每個人都被各種各樣的信息包圍了,閱讀的信息量與以前相比是在差的太大了,沒條信息如果不能一下子抓住眼球,根本就得不到關注,即使看下去,多的是一目十行的人,在這樣的環境中,試問有幾個人能夠有耐心去閱讀一部漫長的小說。

更不用說就中國古典小說,與現在人們所認知的通俗語言本身就存在差距,不管是半古半俗,還是乾脆就直接古文,這都給閱讀帶來一定的障礙。而且因為一些文化,習俗的差異,很多人都不知所云,如果知識面十分狹窄的人,又不願去學習,對於古典小說根本就談不上理解。只能是為了閱讀而閱讀。

再來,現在的人處在社會的變革之中,意識形態,價值觀等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各種思想,各種主義交織。這個時候,最具實用性的東西才更能抓住人心,比如有人研究財經股票,有人研究編程代碼,有人研究機械製造,為了生活,為了在社會變革中多抓住一點財富,大家都變得十分的功利性。在這個時候還有多少人眼角能夠多看到幾個字。

最後,現在網絡上的小說數量繁多,種類齊全,想象力豐富,各個流派,各種套路,讀起來一目瞭然,沒有生僻字,也沒有不能理解的句子,或是熱血沸騰,或是清奇別緻,或是腦洞大開,引人入勝者,不在少數。即使是快餐小說中也有不少精品,通俗易懂,簡單明瞭,若是你,又會如何選擇呢?

現在學生中其實有不少讀名著的,為什麼呢。一來因為課堂中會提到,學生自然會好奇去學習。二來,名著畢竟是名著,不看幾本豈不是顯得很沒文化?三來,這是重點,考試要考!四來,就是有一些老師會把這個當成作業來佈置,比如指定一部小說,讓你寫出喜歡的人物,等等。當然學校比較是比較有學習氛圍的,不排除有感興趣的,也不排除有些就喜歡研究古典文化的人。

一言以蔽之,除了看段子,新聞,雞湯,就是網文。


同其光


一些商業大佬回去看還有一些專門搞文化的人,有些東西真的是看不懂,裡面的道理太深了,比如《老子》裡面有大道理,大人生,還有《金剛經》一些經典,每一本書都可以讓你靜心,懂理,說實話現在年輕人看這些書的少,很少。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就關注一下。



玄幻小說迷


現在還有多少人能靜下心來讀幾本中國古典小說名著呢?

現在還有多少人……?誰去統計了?

靜下心來讀幾本……?總共有幾本?

古典小說名著呢……?小說就名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