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糖尿病的罪魁禍首?

一元科技


糖尿病是由體內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引起的代謝紊亂。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區別在於發病機制不同,前者完全缺乏胰島素分泌,後者相對缺乏胰島素分泌、出現胰島素抵抗或受體不敏感。那麼糖尿病的罪魁禍首是什麼呢?

1。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在糖尿病發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2型糖尿病易受遺傳因素影響。糖尿病患者家庭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顯著高於無家族史者。

2。精神因素

糖尿病的發生與個體的心理狀態和情感因素密切相關。浮躁的性情和長期的心理壓力會分泌大量的荷爾蒙來提高血糖。胰島β細胞就需要加班以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來應付不斷上升的血糖。長期這樣肯定會加重胰島細胞的負擔,造成其損傷,血糖升高後,就會出現“心有餘而力不足”。

3、肥胖因素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肥胖患者,肥胖已成為糖尿病的重要誘因,主要是因為肥胖患者脂肪細胞增多,細胞表面胰島素受體顯著減少,而結合力減弱,導致降低胰島素受體敏感性和胰島素抵抗,從而增加血糖。

4、長期攝入過多的食物

長期暴飲暴食或不節制,如長期飲用含糖飲料,會增加胰島β細胞的負擔,影響胰島素分泌功能,導致糖尿病。

5、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與I型糖尿病的發展有關。病毒感染後,B細胞容易釋放自身抗原,自身免疫系統紊亂,從而損傷胰島細胞,導致胰島素分泌絕對缺乏,血糖升高。

6、化學藥物

一些藥物和毒物破壞胰島β細胞,常常導致不可逆轉的糖耐量損傷和糖尿病的發展,而其他藥物和毒物限制胰島素釋放。影響胰島素產生和分泌的藥物包括殺鼠劑、脫氧肌苷和β-阻滯劑(如心得安,它對葡萄糖代謝有更大的影響,並且與藥物的劑量和持續時間有關)。影響胰島素的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口服避孕藥、生長激素和干擾素。影響胰島素分泌和作用的藥物:噻嗪類利尿劑、環孢素和氯氮是相等的。因此,在應用這些藥物時,我們應該權衡利弊,定期檢測患者的血糖。

7、營養缺乏

鉻缺乏在糖尿病患者中是常見的。補充鉻較為理想。常見的含鉻食品包括粗糧、動物肝、香蕉、蘑菇、雞蛋和乳製品等。多樣化的飲食和合理的混合可以更好地補充營養元素。

通過對糖尿病病因的分析,發現飲食和情緒因素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合理的飲食和情緒調節是預防糖尿病的有效手段,應引起重視。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點擊右上角“關注”後,可查看更多醫師解答或免費向醫師提問】


平安好醫生官方號


如今糖尿病越來越普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物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口味要更鮮美,做工要更精細,味道要符合大眾的口味,正是因為要順應大家的胃口,更多的商品做得更加精細,更多食物更加油膩高脂多糖,更多的食物用油炸、燒烤、爆炒等很多人更喜歡的烹飪方式,然而這樣的後果卻是導致了更多的生活慢性疾病。

糖尿病引起的原因是綜合而複雜的,一般如果祖輩父輩有糖尿病,兒女患糖尿病的幾率會大幅升高,這類人群一定要注意平時控制飲食,良好自己的飲食習慣,儘量清淡飲食,適量運動,避免高油高脂高糖食物過分攝入。另外保持好情緒、改善生活環境、做好個人衛生(病毒入侵也是可能導致糖尿病的),改善飲食習慣對於預防糖尿病都有重要意義。

高油高脂的飲食讓人肥胖,而肥胖引起多種疾病,例如最常見的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脂在血管壁囤積脂肪,阻塞血管,從而又有了高血糖,包括油膩高脂的食物也大多富含膽固醇,尿酸,久而久之又有了高膽固醇或者高尿酸。肥胖也是會誘發糖尿病的,身體代謝遊離脂肪變得更積極,不僅影響整體激素的分泌,同時也降低了葡萄糖代謝,給胰島素增加了負擔;另外,高糖食物(包括果糖、葡萄糖、碳水化合物)過量攝入也是會誘發糖尿病的,高糖食物會讓胰島素過於積極,增加胰島負荷,也可能降低胰島素的敏感度,從而誘發糖尿病;另外,大量三高人群由於日常工作忙,生活習慣不良等原因普遍缺乏運動,無法消耗多餘的葡萄糖、熱量,日常飲食由於壓力大、情緒差等原因又容易出現暴飲暴食的現象,多種原因加起來,生活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越來越普遍,甚至越來越年輕化。


王旭峰營養師


中國是世界糖尿病大國,患病人數名列前茅。最新的數據統計,我國18歲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約為11.6%,平均10人就有一個糖尿病患者,還不包括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正常,餐後半小時或1小時或2小時異常)患者。為什麼身邊的糖友越來越多,什麼是糖尿病的罪魁禍首?



(一)“三高”食品越吃越多。所謂“三高”食品泛指所有“高脂,高糖,高鹽”的食物。



(1)高脂食物。高脂食物主要包含兩方面:動物性食物和食用油。我國傳統的膳食模式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漸漸演變成動物性食物為主的模式;加上食用油攝入過多,造成脂肪攝入大大增加,能量大於消耗,脂肪在體內蓄積,完成超重,肥胖人數增多,代謝性疾病高發。



(2)高糖食物。很多糖友抱怨說自己不愛吃甜的食物為什麼還會得糖尿病?其實這裡邊有個誤區,就是甜的食物與高糖食物是兩碼事。我們說高糖食物以碳水化合物為主,也就是我們的主食為主,碳水化合物在體內分解代謝的最終產物是葡萄糖,血糖指的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所以如果我們精緻的米麵吃得過多,餐後血糖的升糖速度就快,長此以往會引起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抵抗,誘發造成糖代謝異常。

3



(3)高鹽食物。高鹽飲食是高血壓的誘發因素,高血壓與高血糖,高血脂被稱作“高老莊三兄弟”,彼此發生的誘因相同,相互影響。高鹽也是肥胖的一個誘發因素,肥胖是高血糖的誘發因素,所以高鹽食物也是糖尿病的罪魁禍首之一。生活中需要額外關注隱形鹽的攝入,味精,雞精,粉絲,醬油,鹹菜,話梅,薯片,掛麵等,儘量選擇低鈉食物,並計算在全天6g鹽的推薦量內。



(二)運動不足。缺乏運動與糖尿病發病密切相關。光吃不動,造成超重/肥胖,體內代謝異常。我們反覆強調代謝異常,是因為糖尿病本身就是代謝性疾病,包括糖類,脂類,蛋白質代謝異常。而且超過80%的2型糖尿病與肥胖及身體惰性有關。通過運動干預,每天運動30分鐘以上,不論強度如何,都可以降低糖尿病的患病風險,還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的骨骼肌功能;改善脂肪和蛋白質代謝,所以糖尿病治療的“五駕馬車”中就包括運動治療。



不難看出,糖尿病是吃出來的懶病,罪魁禍首就是胡吃和懶惰。控制能量攝入,調整飲食結構,多吃蔬果雜糧,配合規律運動是可以降低糖尿病的發病風險的。

(王芳,主管護師,國家一級公共營養師,國家健康管理師,好食營養工作室創始人,王興國營養特訓班5期學員)


營養百事通


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的糖尿病患者數量呈現出爆炸式的增長速度,從八十年代到2010年,糖尿病患者的數量就已經增長了十七倍。為何中國的糖尿病患者會變得如此之多呢?這其中的罪魁禍首到底是什麼。

第一,營養過剩。中國人原本習慣了吃糠咽菜,但隨著近些年經濟水平上升之後,大魚大肉的次數也就多了起來。不僅僅吃得好,連活動的時間也少了,久而久之,身體內的營養物質便得不到充分地消耗,導致營養過剩。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患有糖尿病和肥胖症。

第二,五穀雜糧吃得少。隨著生活的日益優越,我們吃的越來越精細精,逐漸代替了五穀雜糧。人們進食之後很快就會將其消化掉,從而導致血糖水平的迅速升高。時間一長,身體內部的能量總是消耗不掉的化,就會使得胰島素分泌不足,血糖難以得到控制,也就形成了糖尿病。

第三,長期缺乏運動。只吃不運動,人就會長胖,其體內的新陳代謝也就會出現問題。超過百分之八十的二型糖尿病都與肥胖有關。因此,長期不運動是很容易造成糖尿病的。

總而言之,大多數的糖尿病都屬於吃出來的懶病,糖尿病的罪魁禍首就是胡吃和懶惰。

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及併發症、甲狀腺疾病等內分泌代謝疾病,中醫雜病。


醫聯媒體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

糖尿病的臨床表現

1.多飲、多尿、多食和消瘦 嚴重高血糖時出現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狀。

2.疲乏無力,肥胖

目前尚無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過多種治療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5個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監測血糖,飲食治療,運動治療和藥物治療。

1.增加體力活動可改善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體重,減少身體脂肪量,增強體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質量。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極拳、跑步、游泳等。

2.飲食治療,這是治糖尿病的基礎。糖尿病患者飲食宜清淡,但是也要保證營養充足,一定要控制好每日所需營養元素及每日所需熱量。

3.糖尿病教育,只有瞭解一定的糖尿病知識,才能更好的控制糖尿病。

4.定期做好血糖監測,及時發現血糖動態,及時控制血糖,把危險降到最低。

5.藥物治療,這是治療糖尿病必不可少的。


大家醫聯醫生集團


中國的糖尿病患病率近幾十年來爆炸式增長:從80年代的0.67%升高到2010年的11.6%,增加了17倍!區區30年間,為什麼中國人就變得這麼容易得糖尿病了?

拿"吃糠咽菜"的基因來吃大魚大肉

中國人有節約基因,“由儉入奢”之後,就更容易肥胖、糖尿病!

所謂節約基因,意思是人在吃糠咽菜時,身體的某些基因會最大限度地吸收營養。

改革開放後,吃得好,活動量減少,屬於經常坐著不運動的生活方式。人們開始“敞開吃、悶頭睡,出門靠車”,營養物質得不到充分消耗,就造成營養過剩

糧食吃得越來越細

中國傳統的飲食以五穀為基礎。就在三十年以前,我們大多數人吃的還是糙米,沒有經過深加工。

但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糧食越吃越細,現在精白米麵是我們經常選擇的,可精米精面幾乎不含纖維,吃進體內,很快被消化分解代謝,會讓血糖急速升高

活動量越來越少,這些吸收的葡萄糖不能被馬上消耗掉,活躍的胰島素只能把盈餘的葡萄糖儲存起來,但如果我們每天吃進去的熱量總消耗不掉,就造成了胰島素相對分泌不足,血糖值就越來越高了。身體若是長期處於這樣的狀態,便會得糖尿病。

如何防治糖尿病?

1.別拿吃糠咽菜的基因吃大魚大肉

現在的人為什麼越來越容易得糖尿病呢?還是吃出來的!

要免受慢性病之苦,從現在開始跟老祖宗學習“穀物為主、少油少鹽、吃八分飽、辛勤勞作”的生活方式,或許還不晚!

粗細搭配,給白米飯添些雜豆(紅豆、綠豆、芸豆、豌豆等)、雜糧(糙米、大麥米、玉米碎、燕麥等),如果愛吃麵,就在精白麵粉中加些玉米粉、黃豆粉、紫薯粉。

2.肌肉是天然降糖藥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隴德在央視《開講啦》欄目中說道,人衰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肌肉流失。你看老人顫顫巍巍,他肌肉拿不住了,肌纖維是人生下來是多少條,每個人就是多少條,固定了。

然後從三十歲左右開始,如果您不刻意鍛鍊肌肉的話,逐年丟失,逐年丟失,丟的速度還很快,到75歲,您的肌肉剩多少?50%,一半沒了。

所以運動鍛鍊,特別是負重鍛鍊,是保住肌肉最好的辦法。很多同志一說就會想到健身房,那麼實際上是不是需要一定到健身房去呢?不是,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運動鍛鍊

3.沒有哪一種食物是真正降糖的!

老實說,沒有哪一種食物是降糖的,所有的食物吃進肚裡,都會消化吸收,引起血糖升高,只不過速度快慢而已

所以,一頓飯不要只吃某一種食物,即使是認為是血糖指數較低的食物。葷素搭配、幹稀搭配、粗細搭配

去吃,總熱量不要高。

4.最怕體重和腰圍同時增加

男生畢業後的5個階段,從畢業2年、4年、8年到畢業十年以上,有什麼變化?除了頭髮掉得越來越多,就是腰圍越來越大。同學聚會,真正腰圍控制還不錯的同學有幾位?寥寥無幾!這時就要提醒自己,

腰圍越大帶來的慢性併發症就相對更高,壽命相對越短。

體重跟腰圍同時增加,帶來的不只是糖尿病,還包括高血壓、血脂異常、冠心病等風險也是極高。所以今天開始進行腰圍的控制,男性不超過85釐米,女性不超80釐米。

5.防治記個數字歌

糖尿病不是一種孤立的疾病,患者往往有高血壓、血脂紊亂、高尿酸血癥、高血脂症等,必須看到代謝綜合徵這個整體。代謝綜合徵是一個典型的“不良生活習慣病”,治療必須從改變生活習慣入手。必須記住:

 一個信念:與肥胖決裂;

 兩個要素:不多吃一口,不少走一步;

 

三個不沾:不吸菸,不飲酒,不熬夜;

 四個檢查:定期查體重、血壓、血糖、血脂;

 五六個月:減肥不求速成,每月減一兩公斤即可,五六個月就見成效;

 七八分飽:飲食上要“總量控制、結構調整、吃序顛倒”,即每餐只吃七八分飽,以素食為主,同時保證營養均衡;進餐時先吃青菜,快飽時再吃些主食、肉類。

不想得病,這幾個防治措施要記牢哦~

糖人健康網,一個有溫度的控糖平臺,歡迎關注,有問必答!


糖人健康網


誘發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

1.缺乏運動

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人們變得越來越忙碌,經常就坐在辦公室,缺乏運動,導致血液循環慢,血管脂肪慢慢積累,從而出現了糖尿病。

2.家族遺傳

糖尿病是有遺傳的,根據數據調查顯示,如果家族中有出現糖尿病患者更加容易得糖尿病。

3.不良的生活習慣

習慣熬夜、喜歡抽菸喝酒、喜歡大吃大喝等生活習慣都會誘發糖尿病。

4.壓力過大

現在的生活壓力不斷增加,人們容易變得焦慮,因為身體壓力長期得不到釋放容易引發身體代謝失調,從而導致血糖水平升高。


39健康網


糖尿病的病因十分複雜,與多種因素相關聯。不僅不同類型的糖 尿病的病因之間有著顯著的差異,甚至同種類型的糖尿病都可能具有不同病因。


接下來我們從中醫和西醫的角度來分析分析


(西醫)據目前研究發現,糖尿病的病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1 種族與遺傳因素

經調查表示,在中國,糖尿病的發病率為3.21%,美國為6%~8%,而在有些地區,最高發病率竟達50%左右,由此可以發現, 地處不同的國家和民族,糖尿病的發病率也有所不同。同時,有時常會發生家族性糖尿病的情況,由此也可以說明糖尿病的病因也與遺傳 因素有關。

2 長期過度攝食 在對糖尿病患者的調查和分析中我們發現,一些患者處於長期過

度攝食狀態。由於患者攝食沒有節制,常會導致營養過剩,使體內潛 在的功能低下的胰島B細胞產生過度的負擔進而誘發糖尿病的產生。

3 肥胖因素

在研究中我們也發現,大多數糖尿病患者具有肥胖的體徵,並且 其中腹部肥胖者居多。分析其原因為:當人處於肥胖的條件下,人體 內的脂肪會增多,多脂常會誘發糖尿病,而又因肥胖的人往往缺少運 動,進而加速脂肪的堆積,也就因此更增加了出現糖尿病的隱患。

4 精神因素

隨著對糖尿病病因的不斷探究和分析,近十幾年來科學家發現除 一些病理因素外,精神因素也可引起高血壓的發生。例如當人處於高 度緊張、過度的精神壓力、腦力勞動或者情緒激動的狀態時會引起體 內一些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也可能造成高血壓的發生。


5 自身免疫 糖尿病分為兩種,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在1型糖尿病中,患

者常伴有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患者由於自 身免疫問題最終導致胰島細胞大量破壞而發展為臨床糖尿病。


(中醫)糖尿病因“毒”而生 中醫古籍中早有“邪盛謂之毒”的觀點,也記載了“萬病唯一毒”的病因學說。


內生之毒是指來源於體內的人體不需要的,乃至 於有害於機體健康的物質,統歸於內生之毒的範疇。其來源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指機體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各種代 謝廢物;

二是指那些本為人體正常所需的生理物質,由於 代謝障礙超出其生理需要量也可轉化為致病物質形成毒;

三是指本為生理性物質,由於改變了它所應存在的部位也 成為一種毒。

前二者則是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其實中醫和西醫的論證角度是一致的,內因則是遺傳因素和自身免疫系統;外因則為環境的影響:如不良飲食,高熱量,高營養;精神,情緒異常等。


知麻糖


我國不但經濟在快速增長,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不斷增長。在2016年時,我國糖尿病患者依然超過了一個億!可謂是在呈爆炸性的增長。都說治病求本,要想有效的阻止糖尿病繼續蔓延,就要知道引起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所以,引起糖尿病的罪魁禍首到底是啥?

世界衛生組織將糖尿病分為了4個類型,分別是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類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由於食物過敏等因素,胰島β細胞被大量破壞,產生的慢性炎性反應,導致胰島素的生成明顯減少或直接不能生成。血糖不受控制就會持續升高。

2型糖尿病是最常見的類型,佔糖尿病總數的百分之九十以上。2型糖尿病發病主要受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影響。有80%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肥胖。這類患者體內還是可以產生胰島素的,只是產生的胰島素不能發揮正常的作用。

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和2型糖尿病類似,是由於懷孕時分泌的荷爾蒙導致的胰島素抵抗。

雖然很多書上對於引起糖尿病的原因解釋為“病因不明”,但根據上述的發生機制,還是有大概的發病原理。引起糖尿病的罪魁禍首就是分泌胰島素的胰島β細胞因為氧化功能受損,產生了慢性炎症,導致了胰島素的分泌絕對或者是相對不足,從而引發的糖尿病。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開始患上糖尿病,糖尿病既然無法根治,那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提前預防,不要患病。應該如何預防呢?

1. 吃飯

預防糖尿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吃飯細嚼慢嚥,飲食一定要控制。不要吃太油膩、高脂肪的食物,高脂會產生脂毒性,也可導致嚴重的胰島功能的損害。不能暴飲暴食,要多攝入蔬菜水果,增加體內維生素的含量,增加纖維素的攝取。特別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更應該嚴格注意飲食,應當避免在短時間內,進食富含葡萄糖、蔗糖的食物,防止血糖短時間內快速上升,這樣也有助於保護胰島β細胞功能。

2. 生活習慣

雖說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都是老生常談的事情了,但人們仍然不能自覺的控制自己。健康的生活習慣需要規律、不熬夜、要加強運動,體力活動或鍛鍊,每週保證在250分鐘到300分鐘之內,要選擇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比如快走、騎車、打球等活動。快走是可以很好消耗脂肪的運動,強度不大是很容易堅持下來的。

3. 控制體重

好的身材不奢求,合理的體重一定要有。尤其是肥胖人群是糖尿病特別偏愛的人群。所以要預防糖尿病,體重就要保持在理想的範圍內,肥胖或超重的BMI要達到或至少接近24kg/m2,或者體重至少減少5%~10%,每日必須減少飲食,飽和脂肪酸的攝入佔總脂肪酸攝入的30%以下。

4. 戒菸戒酒

吸菸有害身體健康,而且不利於糖尿病的預防,菸草中還含有大量尼古丁,可以刺激腎上腺素的分泌,使得血糖升高。另外,還會對心血管系統造成不良的影響,對預防糖尿病也有嚴重的危害。

此外,應該正確對待自己生活中或工作中的壓力,避免過度緊張,長期的焦慮、抑鬱也會使得血糖升高。

以上圖片均來自於網絡!


百科名醫


有人說:“怎麼以前窮的時候也沒這麼多得糖尿病的,現在怎麼得糖尿病的人這麼多?”是什麼導致了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呢?

是否常聽老百姓說:“哎呀,你這是得的富貴病呀!”什麼又是“富貴病”呢?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症統稱為現代的“富貴病”。“富貴”是相對於“貧窮”而言的,我國從一窮二白開始到解決溫飽,再到實現小康,人民的生活水平正日益提高,富足的生活帶來了享受,同時也帶來了疾病。

糖尿病的發病離不開兩點,一是遺傳因素,二是環境和生活方式,。

一、遺傳因素即基因因素,除了家族自身的遺傳因素外,我們國家曾長時間處於貧窮,人民忍飢挨餓,身體裡的基因已經適應了當時的貧困生活,適應當時的粗茶淡飯,身體可以經餓、經凍,可以克服當時惡劣的條件生活下來。如今生活富裕,食物越來越精細,大魚大肉更是經常有,生活的突然改變,身體內的基因不能馬上適應,就造成了代謝的紊亂,各臟器負擔加重,高血糖、高血脂等接踵而至,發病率自然上升。

二、環境和生活方式,隨著工業化和智能化的發展,現代人體力活動減少,運動減少,而進食高熱量食物過多,不能隨時轉化成能量消耗掉,而轉化成葡萄糖進入血液,使血糖升高,轉化成糖原儲存於肝臟、肌肉等組織中,造成肥胖增多;加上工作壓力大,競爭激烈,熬夜,焦慮、緊張等造成代謝紊亂,進而引起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運動減少,進食過多導致的肥胖是II型糖尿病的主要因素,環境和生活方式因素是刺激具有II型糖尿病遺傳因素的人發病的重要原因。

所以說,預防糖尿病我們首先要從改變生活方式入手,多運動、少進食高熱量的食物、少吃水果、少吃高糖多鹽食物,宜清淡飲食,儘量戒菸、戒酒,保持心情開朗、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