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對馬海戰沙俄太平洋艦隊是有優勢的,為什麼最後輸了?

湯姆皮熊


首先,雙方當時的國勢處於不同的階段,沙俄作為一個昏昏欲沉的傳統封建帝國,雖然比清朝是強了很多,但是也擺脫不了沉重的封建負擔。比如,沙俄的軍人地位不高,被貴族稱為灰色牲口,比如沙俄的官方很冷血,尼古拉二世即位的時候,發生了幾千人傷亡的群眾踩踏事件,他都置之不理,從一開始就失去了民心。

圖為描繪對馬海戰場景的繪畫,圖中最近處為日本海軍當時的旗艦三笠號戰列艦。


其次,從外交上來看,沙俄當時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朋友,或者說盟友,唯一支持沙俄的也只是動口不動手的德國,德皇則是一個口是心非的人,他表明支持沙俄,實際上是慫恿沙俄去和日本火併送死,然後打自己的小算盤,德國和沙俄沒有真正的友誼,後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雙方就是位於不同的陣營,雙方直接的矛盾也很多。

英國當時對日本給予的支持很大,圖為日本富士號戰列艦,英國出口給日本6艘前無畏戰列艦。


至於其他的歐洲大國,比如當時的世界超級大國英國,那是日本的鐵桿盟友,英國出口給日本6艘英制戰列艦,幫助日本迅速建立起在太平洋上的主力艦優勢,在後來戰爭爆發後,英國和法國都大量給日本提供低息貸款,幫助日本打贏了戰爭,而沙俄則從法國開出高額利息都借不到錢,沙俄當時已經處於崩潰邊緣。

圖為對馬海戰時的沙俄海軍旗艦,他的技術比起當時日本的英制戰列艦差了不少。


沙俄的貴族軍官們指揮能力也不如日本當時經歷過統一戰爭和甲午戰爭的年青一代新銳將領,在海戰的大膽性和創造性上不足,最後只能逼的沙俄孤注一擲尋求主力決戰,然而為時已晚,日本當時在對馬海戰之前,已經在海上和陸地上都建立起了優勢。而對馬海戰中的沙俄艦隊,則是千里迢迢從歐洲趕來,當時尚且不具備戰鬥能力。

圖為對馬海戰中的三笠號戰列艦。


所以,沙俄在對馬海戰中的失敗其實是綜合國力使然,明面上沙俄很強大,但是是個紙糊的強大,一捅就破,日本鼓起勇氣捅了,這是日本當時冒險政策使然,但是也體現出日本對當時實力對比的此消彼長的明確判斷,可以看出兩國在戰略操盤上也是差了一個層級,所以沙俄必敗。


海事先鋒


首先,在對馬海戰中日俄雙方的實力差距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首先在對馬海戰中,沙俄雖然有8艘戰列艦,3艘海防艦。然而沙俄的無畏艦排水量普遍都在11000噸~13000噸左右。甚至還不大乏排水量只有4900噸裝備有4門254MM的小型戰列艦。而日本海軍雖然只有6艘戰列艦,然而日本的6艘戰列艦都是從君權級以及威嚴級改進而來,排水量都在15000噸上下。雖然日俄主力艦的主炮口徑看起來別無二致,然而日本海軍這多出來的這些4000噸的排水量使得日本同類型戰艦的防護性能也要更好一些。所以日本艦隊才能完成驚險的陣前大回轉並且佔的有利攻擊位置並且沒有損失任何一艘軍艦。

然而反觀沙俄的主力艦在日本主力艦完成轉向並且射擊後。卻一艘接著一艘的沉沒,這不僅是排水量和裝甲的差距,背後更主要的原因是日本的敷島級戰列艦以及富士級戰列艦的射擊平臺相對而言要更加穩定,所以在對馬海峽中高海況的情況下。日本海軍在完成轉向時就可以迅速調轉炮口完成對沙俄海軍主力艦的反擊。所以沙俄在軍艦上數量的優勢已經被日本海軍質量上的優勢所消磨了。而且對沙俄太平洋艦隊真正發起毀滅性打擊的是日本的魚雷艇編隊,而沙俄海軍從好望角繞道而來自然不能攜帶遠洋性能極差的魚雷艇,所以沙俄海軍在海戰中不僅沒有優勢,反而處處都是劣勢。

而且沙俄艦隊狂妄自大,指揮失誤。即使在日本艦隊搶佔了T字頭以後,沙俄艦隊仍然沒有做出像南轉向的舉措以求和日本海軍主力艦編隊平行交戰。反之,沙俄海軍艦隊就像沒有靈魂的向前行駛,所以最後才導致了日本海軍猶如打靶一樣將沙俄海軍行駛在前方的各個分艦隊旗艦逐個擊破,並且日本海軍三笠號射來的一發精確的炮彈還正好重傷了沙俄艦隊司令捷斯特文斯基,所以在指揮混亂下的沙俄艦隊遭到日本海軍逐個擊破並且在夜間的撤退行動中被日本海軍魚雷艇擊潰也就並不奇怪了。


利刃軍事


對馬海峽之戰中,俄軍的是遠道而來的波羅的海艦隊,而不是太平洋艦隊,部署在旅順港的俄國太平洋艦隊早在之前的作戰中就已經被日軍殲滅了,波羅的海艦隊遠道而來趕到時已經是數月之後了。

日俄戰爭爆發後,最關鍵的作戰就是圍繞旅順港展開的,旅順港及其周邊高地等,已經被建設成了一個嚴密的要塞體系,成了日軍必須攻克的目標。同時,俄國太平洋艦隊選擇龜縮到港口內,期間多次出擊,然後立即撤回港內,這樣一支艦隊對日本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其隨時可能出港攻擊日軍。後來日軍攻下二零三高地後,使用陸軍重炮轟擊停泊的俄軍戰艦,最終殲滅了太平洋艦隊。

但是沙皇自然不會善罷甘休,因此早在戰局已經陷入困境時,便派遣波羅的海艦隊前去支援(結果途中太平洋艦隊就已經被殲滅了)。但是從波羅的海遠赴東亞,期間少不了補給,但是由於主力艦無法通過蘇伊士運河,只能繞道非洲。

俄軍軍艦還裝了大量煤炭等物資,從開始行動到到達對馬海峽的8個月航行途中,長期無法停靠修整,連戰艦都因為缺乏維護性能下降,艦員的狀態也很不佳,這樣的艦隊還要和佔據主場優勢的日本艦隊作戰,結果是顯而易見的。波羅的海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僅有少量艦艇僥倖倖存。


戰壕


首先,俄國艦隊是勞師遠征。日俄戰爭中,沙皇政府之所以派出第二太平洋艦隊繞過半個地球,千里迢迢遠征旅順,是因為它的疆土過於遼闊,龐大的海軍艦隊分成相隔遙遠,不能互相支援的三支:太平洋艦隊(已經被圍困在旅順口的太平洋艦隊),波羅的海艦隊和黑海艦隊。當1904年2月,日本聯合艦隊在東鄉平八郎的指揮下,把太平洋艦隊封鎖在旅順港中後,俄國花了大概4個月,以波羅的海艦隊為主幹拼湊出了這支第二太平洋艦隊(原太平洋艦隊改稱第一天平洋艦隊)。第二太平洋艦隊補充了四艘新式“鮑羅丁諾”級戰列艦:鮑羅定諾號,亞歷山大三世號,蘇沃洛夫號,以及奧勒爾號。除此之外還有三艘老式戰列艦西索亞.維利基號,奧斯拉比亞號,和納瓦林號,再加上6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和幾艘輔助船隻。

1904年9月26日,第二太平洋艦隊從今天愛沙尼亞的塔林港出發,開始了一萬八千海里的遠洋航行。第二太平洋艦隊雖然龐大,但戰鬥力卻非常低下,軍艦新舊混雜,性能差距很大,大部分水兵都是臨時招募的新兵,缺乏經驗和作戰熱情,軍官們長期處於預備役狀態,缺乏實戰經驗。受遠東戰局失利的影響,一路上傳來的失敗戰報使得士氣不斷低下。第二太平洋艦隊的指揮官羅日斯特文斯基中將,也不是一位稱職的指揮官,他畢業於米哈伊洛夫斯基海軍炮術學校,是位合格的參謀軍官,但從沒有過指揮艦隊實際作戰的經驗,而且性格孤僻專橫,喜怒無常,很少體恤下屬,比如艦隊副司令弗勒科爾沙姆少將身材肥胖,羅日斯特文斯基就刻薄地給他起了一個“肥料袋”的綽號。在水兵的回憶錄中,羅日斯特文斯基大部分時間心情沮喪,長時間坐在旗艦蘇沃洛夫號艦橋內的座椅上發呆,一旦那艘戰艦脫離了編隊或者屬下犯了什麼錯誤,他就會暴跳如雷“傳令兵,參謀,瞭望員恐懼地注視著他們的司令官,彷彿他是一顆即將爆炸的15英寸炮彈。”

期間,羅氏也試圖組織過艦隊訓練,比如簡單的編隊轉換,但是到了實彈射擊效果不佳,新手水兵不會用先進的瞄準測距系統,新式炮彈搬運機由於操作不當總是頻發事故,只能改成人力。兩次實彈訓練,幾百發炮彈無一能命中靶艦,以這樣的水平去迎戰訓練有素的日本聯合艦隊,後果可想而知


1905年1月2日,旅順口俄軍宣佈投降,7天后,消息傳至馬德加斯加附近海面的俄國艦隊,全體官兵更加沮喪,不少軍官認為,既然旅順已經淪陷,不如返航波羅的海,但頑固的羅日斯特文斯基拒絕了這一要求,要求艦隊繼續航行至海參崴,以“挽救俄羅斯海軍的榮譽”。1905年3月,正當俄國艦隊穿越馬六甲海峽時,又傳來噩耗,俄軍在奉天會戰中慘敗,全面北撤,這時候沙皇如果認清形勢,下令撤回艦隊,尚且能阻止悲劇的發生,但出乎意料的是,沙皇政府像輸紅了眼的賭徒一樣決定加註,孤注一擲,又拼湊了一支第三太平洋艦隊奔赴遠東,兩軍在金蘭灣會合,然後一同北上。“第三太平洋艦隊”由涅鮑加托夫少將指揮,主力包括一艘老舊戰列艦尼古拉一世號,三艘老式鐵甲海防艦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阿普拉克辛海軍上將號,以及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羅日斯特文斯基當然看不上這批拖後腿的老古董,私下抱怨他們是“掛在自己脖子上的磨盤”


四月29日,匯合後的俄國艦隊重新上路,擁有了38艘軍艦和13艘輔助船,由於遠航,軍艦的底部都長滿了藤壺,嚴重影響了航速,各分艦隊之間官兵互相不熟悉,更遑論配合默契。相比之下,日本聯合艦隊此時士氣高昂,在旅順口的勝利讓他們求戰心切,旨在奪取更大的戰果,在東鄉的嚴厲督促下,艦隊展開了頻繁而嚴格的實戰訓練,在東鄉的名言“一門百發百中的大炮勝過一百門百發一中的大炮”鼓勵下,聯合艦隊四個月裡幾乎打光了國內炮彈儲備的一半。同時,東鄉和參謀們根據前一階段與俄國艦隊作戰的經驗教訓,制定了全新的作戰原則:1.遠距離炮戰不能有效打擊敵艦隊,故此必須在近戰中給予痛擊。2.瓦解敵艦隊旗艦中樞的指揮調度功能非常重要。3.夜間應用魚雷艇對敵艦隊進行突擊騷擾,為第二天的繼續戰鬥打下基礎。4.面對敵艦隊的噸位,艦隻數量和大口徑火炮總數又是,必須利用聯合艦隊機動性強的優勢在海戰一開始強佔有利位置,在運動戰中發揚全部側射火力。

1905年5月,俄國艦隊進入日本海域,羅日斯特文斯基中將沒有與參謀同僚商量,獨斷專行地在從南中國海至海參崴的三條海路中選擇了直線距離最短的對馬海峽,為了掩蓋主力航線,迷惑對手,羅日斯特文斯基派出兩艘輔助巡洋艦前往日本東海岸,2搜輔助巡洋艦前往黃海,試圖引開日本聯合艦隊主力離開朝鮮以東水域,但東鄉沒有上當。5月23日,俄羅斯艦隊進入對馬海峽之前,又一個噩耗傳來,久病纏身的艦隊副司令弗勒科爾沙姆少將在座艦奧斯拉比亞號上離世,為了保存最後一點僅有的士氣,羅日斯特文斯基秘不發喪,弗勒科爾沙姆少將的指揮旗依舊在桅杆上飄揚,而涅鮑加托夫少將也絲毫不知道自己已經成了艦隊副司令,這就造成了戰鬥中俄艦隊指揮混亂的隱患。

此時,對馬海峽海域濃霧瀰漫,坐鎮朝鮮馬山附近鎮海灣港的東鄉派出了20多艘偵察艦搜索俄國艦隊,終於,在5月27日深夜2點45分,對馬海峽以南150海里處,日本偵察船信濃丸發現了隸屬俄國艦隊一艘醫院船的燈光,在跟蹤兩個小時,確定其附近存在俄國主力艦隊後,信濃丸向總部發出了電報,聯合艦隊於凌晨六點,從錨地起航。下午一點四十分,雙方在對馬島以東40海里,衝島附近海面遭遇。俄國艦隊平均航速只有11節,取東北偏北航向,而東鄉指揮的聯合艦隊則以16節的速度接近,航向西北偏西,幾乎出現在俄艦隊正前方,這時雙方都未進入彼此的火炮有效射程。東鄉判定,要想對敵人進行毀滅性打擊,那麼日本艦隊必須位於俄艦隊的西側,與俄羅艦隊同向而行,這樣不僅可以發揮全部側射火力,而且可以持續“黏著”對手,保持有效接觸並逼迫俄艦隊改變航線,不能前往其原定目的地。在東鄉命令下,聯合艦隊旗艦“三笠號”掛出旗語,艦隊左轉至16點方向,於是全體日艦左轉約65度,幾乎與俄艦隊第一編隊方向完全相反,相對而行,如果雙方保持這一航向,那麼就會以27繼而的相對速度擦肩而過,彼此齊射交換火力的機會次數寥寥,加上距離較遠,也不能對俄艦進行重創,對於東鄉來說,穩妥的選擇是雙方擦身而過之後,立刻向右掉頭機動,對俄艦隊進行追擊,但同時,俄艦隊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相應機動,甩掉“尾巴”,所以此時東鄉決心冒險一賭博,發出了一道足以彪炳世界海軍史冊的命令:在敵前進行向左160度的U字型大轉彎。轉彎完成後,日艦就佔據了有利的T字頭位置,可以盡情對俄艦傾斜全部側射火力,但問題在於,在敵艦射程內在一個固定點做大幅度轉向,目標射擊諸元幾乎固定,俄艦可以向射擊固定靶一樣射擊每一艘經過轉彎點的日艦,而大幅度轉彎中的日艦卻無法進行還擊。東鄉艦隊全部完成U字型轉彎的時間大概是15分鐘,這幾乎是決定雙方生死的15分鐘,也是東鄉海軍生涯中最漫長的15分鐘,他和參謀們平靜地站在三笠號飛橋上,目送自己的座艦和隨後的每一艘日艦通過這個死亡之點。


對於俄艦來說,日艦隊這次突如其來的大膽行動讓他們激動非常,羅日斯特文斯基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幹掉對手的天賜良機,雖然俄艦隊的編隊此時有些混亂,僅有第一支隊的四艘鮑羅丁諾級新式戰列艦能夠對轉彎中的日艦進行有效射擊(在之前由護航隊形轉變成作戰隊形時,由於疏於訓練,俄艦編隊出現了混亂)13點50分,蘇沃洛夫號率先開火,然而由於編隊轉換尚未完成,只有3分之1的俄艦能夠有效進行射擊,再加上射擊水平低下,火炮裝填速度緩慢,整個俄國艦隊的火力顯得散漫無序。但儘管如此,聯合艦隊的不少軍艦依舊中彈,三笠號被命中18次之多,靠近右舷附近的裝甲帶炸裂,一門6英寸副炮被摧毀,艦橋附近也被命中,炸燬了扶梯,飛濺的彈片擊傷了東鄉的大腿,淺間號艦尾被連續擊中,轉向設備失靈,只能暫時退出艦隊隊列,日進號司令塔被一發10英寸炮彈直接命中,造成三須中將重傷,另一發炮彈摧毀了艦首附近右舷的6英寸副炮,當時還是見習軍官的山本五十六海軍准尉左手食指和中指被齊根炸斷,戰列艦朝日號被兩發炮彈命中艦體中部,引發大火,艦員傷亡嚴重....但這一切都沒有動搖東鄉的決心,他先是仿效納爾遜,升起著名的Z字旗“皇國興廢在此一戰,諸君努力奮勇殺敵”然後又命令三笠號發出新旗語“不惜一切代價完成轉彎”

14點零7分,最後一艘日艦磐手號通過了轉彎點,日艦上的炮手們開始不停地修正射擊參數,東鄉下令,自己指揮的第一戰隊,包括戰列艦三笠號,敷島號,富士號和朝日號,以及裝甲巡洋艦春日,日進號攻擊敵人旗艦蘇沃洛夫號,上村中將的第二戰隊負責攻擊俄國艦隊第二支隊旗艦奧斯拉比亞號,然後再集中攻擊俄國編隊的前衛。此時,日本艦隊佔據了上風位置,從背後吹來的西北風颳散了炮口的硝煙,便於觀測目標與著彈點,反過來,俄國艦隊位於頂風位置,煙霧和水花嚴重影響炮手視線,而且面對日艦隊的左舷受風,海浪不斷衝擊位置較低的副炮甲板,造成副炮射擊受阻,進一步影響了火力。當雙方距離變成3.6海里時,三笠號首先開炮試射,並將射擊諸元通知所有日艦,14點10分,日艦萬炮齊發,位於朝日號上的英國海軍觀察員白金漢上尉回憶說,暴風雨般的炮彈密集準確地落在俄國先導艦上,第一次日本艦隊的齊射就摧毀了蘇沃洛夫號的前部煙囪和中部建築,暴風雨一般的彈片造成了巨大傷亡,俄國水兵謝苗諾夫回憶說“甲板和上層建築被洞穿,碎片橫飛,死傷遍地,火焰在全艦流動,彷彿要吞噬一切”到了日艦第二輪齊射,蘇沃洛夫號的艦橋也被摧毀,12英寸炮彈洞穿了後部主炮塔,導致一門主炮炸飛,蘇沃洛夫號在15分鐘內變成了一條廢船,司令塔也被大口徑炮彈直接命中,羅日斯特文斯基和艦長依格納齊烏斯都身負重傷,參謀軍官也死傷過半,失去控制的蘇沃洛夫號從14點30分開始脫離編隊,漂浮在雙方編隊之間,和其他各俄艦失去了聯繫,整個俄國艦隊已經群龍無首。同時,俄艦隊第二支隊的旗艦奧斯拉比亞號也遭到了6艘日本裝甲巡洋艦的集中攻擊,受到重創,14點43分失去控制,左舷被多處洞穿,由於燃煤超載,艦體迅速傾覆,隨後,日艦火力迅速轉移至俄國艦隊第一支隊的其他軍艦,兩艘新式戰列艦鮑羅丁諾和亞歷山大三世號成為重點照顧對象,遭受重創,末尾的奧勒爾號也未能倖免,四門主炮失去作用,只有三分之一的鍋爐能夠運轉,整個編隊的航速降低至10節以下。

此時,第三支隊旗艦尼古拉一世號上的涅鮑加托夫少將只能乾著急,他的老爺軍艦速度太慢,同時,俄艦第二支隊也開始遭受出羽中將只會的輕巡洋艦編隊的攻擊,涅鮑加托夫只得率領第三支隊前往支援距離自己相對較近的第二支隊,暫時擊退了日本輕巡洋艦的攻擊。此時,俄艦隊第一支隊兩次試圖機動,擺脫日艦隊的側射火力,但由於後者速度和機動性的優勢,均未成功,東鄉艦隊持續以密集火力給予俄艦隊持續毀傷。18點40分,傷痕累累的先導艦亞歷山大三世號終於傾覆,沉入海底,7點,日本魚雷艇擊沉了還在水面上苟延殘喘的蘇沃洛夫號,幾分鐘後,剛當上艦隊前導艦的鮑羅丁諾號被敷島號的12英寸炮彈連續命中兩次,再被富士號的12英寸穿甲彈引爆了彈藥庫,引發了連續爆炸,於19點25分沉沒

19點30分,夜幕降臨,東鄉命令重型戰艦停止戰鬥趕到戰場以北的鬱陵島集結,巡洋艦則在竹島西南150海里處待機,卡住了殘餘俄艦逃往海參崴的必經之路。此時俄國艦隊已經傷痕累累,只有快速巡洋艦綠寶石號完好無損,巡洋艦分隊司令恩科維斯特少將對前往海參崴的舉動已經完全不存信心,率領旗艦奧列格號以及Авро́ра號和珍珠號脫離了艦隊,重新取道對馬海峽,回到了菲律賓。

20點30分,根據東鄉的命令,日本驅逐艦和魚雷艇開始了夜襲,缺乏夜戰訓練的俄國水兵在慌亂之中打開了探照燈,但這無疑為日本艦隊指明瞭目標,為了保證命中,狂熱的日本魚雷艇指揮官往往靠近到距離俄艦隻有幾十碼左右才釋放魚雷,橫飛的魚雷打的俄國人昏頭轉向,肝膽欲裂,老式裝甲巡洋艦弗拉基米爾.蒙諾馬赫號率先被擊沉,接下來在夜戰中被擊沉的還有老式裝甲巡洋艦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以及老式戰列艦西索依.維利基號。5月

28日清晨,一夜驚魂的俄國艦隊殘部終於捱到了鬱陵島,現在只剩下旗艦尼古拉一世號,受傷的奧勒爾號,和三艘老式海防艦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阿普拉克辛海軍上將號,以及重傷落伍,只能遠遠跟隨的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9點30分,在此等候多時的東鄉艦隊蜂擁而上,為了避免全軍覆沒,在短暫的炮戰後,涅鮑加托夫決定投降,俄國艦隊隊列中的綠寶石號巡洋艦不甘忍受投降的恥辱,在日艦停火後突然以最高航速衝出隊列,向東北方向逃逸,試圖抵達海參崴,結果在佛拉基米爾灣觸礁沉沒另外,此前重傷的原指揮官羅日斯特文斯基,連同參謀班子登上了驅逐艦狂暴號,再轉移至驅逐艦驅逐艦魯莽號,試圖前往海參崴,但途中被日本驅逐艦漣號俘獲。

涅鮑加托夫的投降並未標誌戰鬥徹底結束。晚間6點,磐手號向重傷落伍的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勸降未果,雙方再戰,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沉沒,下午,老式裝甲巡洋艦德米特里.頓斯基號也拒絕投降,被日本驅逐艦隊擊成重傷,艦員被迫棄艦,登上鬱陵島,第二天凌晨七點被俄國人自己鑿沉,對馬大海戰就此才宣佈落幕。此一戰,俄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8艘戰列艦被擊沉6艘,2艘被俘,3艘海防艦沉默一艘,被俘兩艘,3艘裝甲巡洋艦全部沉默,2艘巡洋艦在菲律賓被美國扣留,四艘輕巡洋艦沉默,自毀,被俘,逃脫各一艘,9艘驅逐艦沉默5艘,被俘,被扣各一艘,兩艘逃脫,損失噸位高達20萬噸,戰死4800多人,負傷和被俘超過一萬人,只有金剛石號輕巡洋艦和威武,嚴厲兩艘驅逐艦逃到了海參崴。與之相比,日本聯合艦隊僅僅付出了3艘魚雷艇的代價,總噸位還不到三百噸,4艘戰列艦中,中度損傷一艘,輕傷三艘,8艘裝甲巡洋艦三艘重傷,中度損傷2艘,輕傷一艘,戰死117人,負傷587人,傷亡不到俄國艦隊的5%。


晴天有時下豬


日俄戰爭是一場帝國主義狗咬狗的軍事戰爭,整場戰爭最大的兩個轉折點就是旅順陷落和沙俄第二太平洋艦隊幾乎被全殲。在很多人看來,沙俄第二太平洋艦隊的整體軍事實力要遠遠大於日本聯合艦隊,那日本聯合艦隊為什麼贏了呢?請聽我慢慢道來。首先日本佔據了天時:在沙俄太平洋艦隊發現日本艦隊時,整個海域都有著很大的濃霧,對沙俄指揮官判定日本聯合艦隊距離時有著很大的影響。在日本進行“敵前大轉向”時,也由於濃霧的影響,炮火的命中率也變得十分低,使得日本成功搶佔T字位,很多人都說日本為什麼沒有受到影響?日本在海戰開始前,我指的是還未發現沙俄艦隊時,就已經長時間的在相關濃霧海域進行了打靶訓練和對測距儀的調試,所以自然而然的命中率要高出很多。

第二地利,這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最遠的一次軍事遠征行動,第二太平洋艦隊從本土出發,繞好望角共航行了數萬海里,在到達對馬海峽時早已“人疲馬乏”,被以逸待勞的日本聯合艦隊殲滅也並不奇怪。第三,人和,在對馬海戰開始15分鐘,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司令捷斯特文斯基就被日本炮火重傷,這一幕在大東溝海戰中,黃海海戰(俄羅斯第一太平洋艦隊的一次突圍行動)也都發生過,不得不說日本的炮彈確實長了眼睛,每次都能打進指揮塔裡。隨著艦隊司令的受傷,本來軍事陣型就有問題的沙俄第二太平洋艦隊最終陷入混亂,隨後逐個被日本點名。在這場罕見的大勝中,日本僅損失了3艘魚雷艇和傷亡數百人,而俄羅斯最終徹底失去了軍事戰爭的主動權,最後和日本和談。


浩漢防務論壇


首先,日俄對馬海戰俄國太平洋第二艦隊真心沒什麼優勢。

打仗看什麼?

天時地利人和,這三樣毛子一樣都不佔。

對馬海戰,日本聯合艦隊屬於以逸待勞,當陸軍還在遼東半島和幾十萬俄軍在冰天雪地裡廝殺的時候,海軍偷襲了俄國第一艦隊,使其龜縮在海參崴,然後海軍就開始每日訓練,等著俄國從歐洲趕來的艦隊。

說起這個歐洲趕來的俄國第二艦隊,可是趕了3萬多公里路過來的啊!英美暗中支持日本,不想讓俄國佔據東北,英國手裡的埃及蘇伊士運河不讓俄國人過,俄羅斯海軍從歐洲出發繞好望角穿越印度洋硬是到了東亞地區,這事在那個年代也就老毛子能幹出來,這可是20世紀初的海軍遠洋征戰啊,可不是什麼探險家航海家的殖民旅程,這可是艦隊對決啊。

人家日本人在海峽等你等的花都要謝了,你跨越三大洲三大洋過來了,戰艦下面附著的是一堆五湖四海各種各樣的貝類,士兵精氣神也差不多耗光了……

對面的日本海軍天天出來訓練就是訓練,休息時間也充足,日本準備的彈藥一半都用在訓練上了,真開打的時候準頭的確比俄國艦隊炮火準多了。

而俄國艦隊勞師遠征,路上還得找地方找關係補給,訓練時間也少,如果說有優勢,他們也就比日本迎戰的艦隊多了2艘戰列艦。

而且日本海軍的司令東鄉研究對遇上俄國艦隊可能出現的情況和艦隊隊形演練了無數遍,而俄軍指揮官羅傑斯特文斯基只能臨場發揮了。

勞師遠征,面對精心準備的包圍圈,實力上也沒有明顯優勢,焉有不敗之理?


歷史區的哈士奇


老實說,俄艦隊除了艦艇數量上,其他方面並無優勢。

1。從戰艦上。俄艦主力編隊中,四艘新式主力戰列艦“博羅季諾”級系仿製法國‘’太子‘’號,設計有致命缺陷:艦體側裝甲帶過薄只有7.5英寸;軍艦重心過高,中彈進水後容易傾覆;側舷防魚雷艇的75毫米速射炮位置設計太低,一旦風浪過大,炮手無法瞄準開火。俄其餘四艘舊式戰列艦、三艘海岸裝甲艦航速慢;艦炮射程有限,難以遠距離發揮作用;各艦火炮口徑複雜,性能不一,難以統一指揮射擊;火炮觀瞄裝置落後,射擊速度精度低下。反觀日艦主力編隊,四艘戰列艦和八艘裝甲巡洋艦,大多新艦航速機動性佔優勢,而主炮副炮口徑性能基本接近,便於集中火力射擊。

2。從彈藥。日本已採用以苦味酸為主要成分的下瀨火藥,炮彈爆炸威力是俄艦炮彈的幾倍。

3。從水手訓練、士氣。俄艦隊水手多為新募,整體戰力偏低。加上萬裡迢迢,衛生不佳,疫情增多,包括第二戰隊司令福克山少將病亡,士氣不佳。日本則水手訓練嫻熟,士氣高昂。

4。從戰機上。在旅順已落入日軍手中,遠道疲憊的俄艦隊只有去往海參崴,而航道只有兩條:要麼過對馬海峽,要麼經北海道宗谷海峽。這樣很容易被日軍推測出航道,以逸待勞。

再加上日本指揮官東鄉臨戰時指揮果斷,上下同心,戰術得當。俄艦隊戰敗不是偶然。


深圳小峰峰


日俄海軍對馬海戰,從現代資料來看,沙俄海軍的優勢僅僅在大口徑艦炮數量上(8英寸、10英寸、12英寸),但是日本海軍無論在士氣、炮術、戰術、炮彈破壞力、火炮射速、火力(單位時間側舷炮彈投射量)、艦隊航速上都完勝。日本海軍戰勝沙俄波羅的海艦隊是必然的。

一)先討論炮彈破壞力,在對馬海戰之前,日本海軍根據之前在與沙俄太平洋艦隊黃海作戰經驗,總結出爆破彈比穿甲彈更為有效,因此,在迎戰沙俄波羅的海艦隊時,爆破彈作為第一選擇。反之,在對馬海戰中,波羅的海艦隊基本使用穿甲彈。從炮彈破壞力來看,日軍使用的爆炸彈,相比於同口徑的俄軍穿甲彈裝藥大三分之一,加上日軍使用下獺火藥,同等裝藥破壞力比俄軍大三分之一。按同口徑炮彈計算,一發炮彈的破壞力日軍比俄軍大將近一倍。實戰中沙俄軍艦甲板以上建築和設備基本被爆破彈毀滅。

二)戰術方面,日本海軍採取“七段擊”和“集中火力打頭艦”兩個戰術。

“七段擊”是世界海軍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的戰術創舉,日本海軍把聯合艦隊分為以炮戰為主的主力戰隊(戰列艦、巡洋艦)和以魚雷作戰為主的夜戰艦隊(驅逐艦、魚雷艇)。作戰計劃是在波羅的海艦隊接近對馬海峽開始,以夜戰艦隊魚雷夜襲接戰,白天以主力艦隊接敵炮戰(夜戰艦隊在白天退出戰場,休整補充,提前等候在波羅的海艦隊航路前方等待下一場夜戰),傍晚時分,主力艦隊退出戰場休整(前往第二天白天阻敵位置),與此同時夜戰艦隊進入戰場進行魚雷夜襲。戰術思想是:魚雷夜襲—白天炮戰—魚雷夜襲—白天炮戰……,從對馬海峽到海參崴總共進行七次——成為“七段擊”。在此期間,日本聯合艦隊輪流作戰,波羅的海艦隊晝夜不停連軸轉。實際中,波羅的海艦隊在“二段擊”已經崩潰,在“三段擊”投降。“七段擊”是世界海軍戰略戰術上的里程碑,與一戰德國陸軍“斯蒂芬計劃”齊名,這個計劃一經制定,在理論上已經基本上宣判了波羅的海艦隊的死刑。

“集中火力打頭艦”——

(陸續更新)


出身黃埔


很多原因,其中之一是俄國的參謀制度和參謀沒日本的好。

也談秋山真之,秋山真之,職位:參謀。日本對其的評價非常高—“秋山兄弟(秋山真之的哥哥秋山好古)和伊藤博文,一生為國”(如下圖)。





日本有名的參謀大家也都非常熟悉,達辻信.石原莞爾.秋山真之都是日本軍有名的參謀。所以我在這裡(今天咖啡喝多了)也說句大話,一個國家的參謀水平,決定了其軍事水平.水準。反觀我們,一向有參謀不帶長,放屁也不響的調侃和挖苦;還有不重視後勤蠻幹的精神。(朝鮮戰爭凍傷數萬人)




德國陸軍為何強?戰勝了一向傲慢一向歐洲自認第一的法國強大陸軍。就是因為率先拋棄容克們蠻幹勇武的精神放到第二位,而把參謀總部放在第一位。現代戰爭,德國人在百年前就認識到已經不是靠領袖和統帥魅力就可以取得勝利,也不是單靠勇敢頑強就是贏得關鍵,而是精確的參謀作業。(當然是在實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實力相差懸殊,比如美日,那基本沒懸念)



百年前的列強贏得局部戰爭也許僥倖(因為後勤和參謀作業太差,物資等數月才到達前線),但是也是因為對方比他還差。(需要更久才到,甚至戰爭都結束了還沒到,這就是完全沒參謀總部的結果)現代戰爭需要精確的計算,科技的對比,將領的作用已經不完全像古代一樣,這些都是參謀們的作用和苦力。




也就是說將領們是主外(東鄉平八郎),參謀是主內(秋山真之),默默奉獻,所以很多人都不愛幹;尤其是不太重視參謀(作訓科長除外)的我軍!(我軍後勤大把人搶著幹,肥缺)抗日戰爭時,不說別的,你就能知道為何一個日軍聯隊(相當於我軍旅級規模)能戰我軍三個師。日本普通軍士便會使用望遠鏡,能看懂地圖,懂得使用相機;(中國士兵根本沒見過)我軍很多團營幹部根本不會地圖作業,就更別說重火力三維立體的差距了。



百年後,日本仍然為當年的勝利感到驕傲


要我說,如果你見一個國家軍隊中的參謀每天一副不得志,有我沒我都行的吊兒郎當樣;再看看對方參謀軍官筆挺站著甚至跪著一筆一畫的去作業時,你便已經知道結果。別不服,有些事情你得服,認了錯知道差距才能前進。




總結:一隻軍隊參謀體系的地位和作用,代表這隻軍隊組織,運轉是否規範,是否條理,是否現代化的標誌。越是現代化的軍隊,越是一個組織嚴密,自我良性循環能力強的體系。指望靠幾個謀略大師,出奇兵就能贏得戰爭......那便是落後於時代的農業社會的思維!


李三萬的三萬裡


因為日本得到英國方面的支持,致使俄國很多原本離交戰距離很近的艦隊被封鎖在港口裡,無法動彈。俄國無奈之下只好從遠東調來一支艦隊,但這支勞師遠途的艦隊由於到來的時間花費太長,導致戰鬥力嚴重下降,俄國海軍官兵的士氣都受到嚴重削弱,後勤保障不吉利,甚至俄軍官兵的厭戰情緒、抱怨情緒屢屢不斷髮生,結果給了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可乘之機,日本就是這樣出乎意料地擊敗了俄國遠東艦隊。俄國艦隊就是這樣被打得一敗塗地,35艘船艦21艘被打沉了。剩下的14艘要麼被俘,要麼被中立國扣押,要麼狼狽得向南逃竄,其中一艘的著名的阿芙樂爾號很幸運得躲過一劫,直到退役作為水上紀念館。日本海軍官兵士氣高漲,訓練有素,團結心和民族性強,做事相當認真,不怕退縮。憑藉著堅定的意志打敗了沙皇俄國,一個歐亞西大國就這樣被一個彈丸小島國給打趴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