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所有的婚姻,都是一場賭博

【本文原創獨家。點擊右上角“關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林語堂:所有的婚姻,都是一場賭博

所有的婚姻,任憑怎麼安排,都是賭博,都是茫茫大海上的冒險。——林語堂

1912年,17歲的林語堂離開家鄉福建漳州,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他長得一表人才,品學兼優,在,經常獲得各種獎勵,是學校裡的風雲人物。

不過在他心裡,不論什麼獎勵,或者榮譽,都比不上愛情帶來的美妙與欣悅。

他愛上的姑娘名叫陳錦端,是林語堂同學的妹妹。第一次遇見,在年輕的林語堂眼裡,錦端姑娘“生得奇美無比”。

陳錦端不但人長得漂亮,而且家境非常好,父親是廈門富商。而林語堂自己則是一個籍籍無名的窮小子,他父親只是區區一個牧師。

門不當,戶不對,心裡再愛,奈何現實阻礙。面對一份愛而不得的感情,有人痴痴糾纏不棄不捨,有人戀戀風塵隨緣而遇。

在林語堂當時的心態,大概就如徐志摩那句有名的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林語堂:所有的婚姻,都是一場賭博

生活從來都是失之桑榆,收之東隅。

24歲那年,林語堂娶了陳家隔壁的寥家的女兒:廖翠鳳。

天底下的父母都不希望女兒嫁給窮人家的兒子,跟著吃苦受累。這個廖翠鳳卻對母親說:“窮怕什麼?我愛的是他的才,是他的人,我不怕他窮。”

這份信任與欣賞,自然讓林語堂深受感動。結婚之後,林語堂一把火燒了結婚證。他的理由一時讓人費解,可是細細思量,又覺得頗有清理。他對妻子說:“結婚證書只有在離婚才用,我們燒掉吧,今後用不著它。”

對於妻子,這算離經叛道的一份承諾。

既娶之,則愛之。既處之,則惜之。

在婚戀問題上,林語堂有著屬於自己的深刻領悟:現代人的毛病是,把愛情當飯吃,把婚姻當點心吃。用愛情的方式過婚姻,沒有不失敗的。

林語堂:所有的婚姻,都是一場賭博

世上大多數人先戀愛,後結婚,也有人先結婚,後戀愛。林語堂屬於後者。

魯迅是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可是面對丈夫這一角色他卻是失敗的,讓妻子朱安守了一輩子活寡,不能不說無情;

徐志摩對於愛慕的女子情深意切,為了追求自己所愛,逼迫妻子張幼儀與自己離婚,同時打掉腹中胎兒;

提出三從四得(太太外出要跟從,太太的話要聽從,太太講錯要盲從,四德是太太化妝要等得,太太發怒要忍得,太太生日要記得,太太花錢要捨得)的胡適婚後也鬧過桃色緋聞,悍妻江冬秀舉起菜刀以死相脅才作罷;

相比之下,林語堂實在算得上民國好丈夫,婚後不出軌,無背叛,有時候還在公眾場所摟著妻子秀恩愛。

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把一個老式的婚姻變成了美好的愛情。

林語堂:所有的婚姻,都是一場賭博

如何做個好丈夫,林語堂有自己的一套標準:

一、太太喜歡的時候,你要跟著她喜歡,太太生氣的時候,你不要生氣。

天底下的女人都不喜歡別人說自己胖,廖翠鳳身材豐滿,她喜歡別人誇她挺直的鼻樑。所以,每每她生氣,林語堂就上前捏一捏她的鼻子,說幾句幽默話,彼此相視一笑,也就雲散霧開。

二、少說一句,比多說一句好,有一個人不說,那就更好了。

林語堂認為,世上壓根沒有不吵架的夫妻。假定連這點常識都沒有,先別結婚,長几年見識再來。那麼再來之後若遇吵架,怎麼辦?對此,他給出建議:

少說一句,比多說一句好,有一個人不說,那就更好了。

林語堂出生卑微,在事業上,憑著文學成就享譽海內外。在婚姻裡,從來沒有緋聞,更沒有向民國很多大師那樣朝三暮四喜。

人生過客來無處,休說故里在何方。

隨遇而安無不可,人間到處有芳香。

從林語堂這兩句詩裡,可以讀出他的曠達與隨緣。

若干年後,林語堂在《八十自述》中這樣寫道:“我從聖約翰回廈門時,總在我好友的家逗留,因為我熱愛我好友的妹妹。”好友的妹妹,正是當年一見傾心求而不得的陳錦端。一生難忘,卻沒有影響自己的婚姻。

愛過的,珍藏心底。娶回的,珍惜當下。

隨緣而遇,隨遇而安,大概就是如此。

林語堂:所有的婚姻,都是一場賭博

婚姻猶如一艘雕刻的船,看你怎樣欣賞它,又怎樣駕駛它。

這是林語堂又一婚姻金句。他與寥翠鳳的婚姻之船攜手駕駛到了五十年。借金婚之名,他送給妻子一枚勳章,上面刻有美國詩人詹姆斯惠特孔萊的詩作:

同心相牽掛,一縷情依依。

歲月如梭逝,銀絲鬢已稀。

幽冥倘異路,仙府應悽悽。

若欲開口笑,除非相見時。

生活中,有些人抓到的牌不好,於是灰心喪氣,生活樂趣頓然消失。有人豁達,認為牌好牌爛不是輸贏的決定因素,掉以輕心,好牌也會打輸,運籌帷幄,爛牌也可打贏。

林語堂的這一生賭贏了,贏得別有一番圓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