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朝有這麼多的奇葩皇帝,卻能維持那麼多年不被滅亡?

馮鑫凱1115


在整個大明王朝,能稱得上勞動模範的,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宣宗朱瞻基和明孝宗朱祐樘,其他那十幾個 皇帝,不是煉丹吃藥,就是玩豹子幹木匠活,明世宗朱厚熜和明神宗朱翊鈞更是創下了幾十年不上朝的記錄。可是大明王朝好幾次眼看著就要破產清盤,卻總能搖搖晃晃地站起來,即使是在半夢半醒之間,教訓倭寇也像大人打孩子,對外戰爭從來就沒輸過。

為什麼明朝皇帝那麼不靠譜,卻能維持那麼多年不被滅亡呢?原因只有一個,這個原因即使是在《明史》》中也能找到—— 大明出名臣。

要說明代大大臣們權力有多大,從幾個事例就能看出來。

即使是殺得滿朝文武大臣每天都心驚肉跳的朱元璋時代,他也不是想幹什麼就能幹什麼。比如有一天他晚上想聽點音樂,就 找人到宮裡進行商演,可是那個民間藝術團被巡街御史(類似今天的城管)給堵在了宮門口,即使是朱元璋 “ 承認錯誤取消商演合同 ” 都不行,非得朱老爺子親自穿上制服(龍袍)出來作檢討,並表揚了城管隊長才算罷休。

明穆宗隆慶皇帝朱載垕把權力都交給了內閣大臣去處理,自己就向戶部提出申請,要借幾兩銀子給老婆們買幾件首飾,戶部 不但沒給錢,反而把他猛批一頓,弄得皇帝好幾天沒臉見老婆。

嘉靖皇帝更慘,他剛繼位的時候,大臣們連他的親爹都給換了,他只好在朝廷上開辯論會,這才給自己的親爹一個應有的名 分。

大明朝廷上也總是打成一鍋粥,內廷的太監和朝堂上的文官這對烏眼雞從明成祖朱棣的時候就開始掐架,一直掐到明思宗朱 由檢才分出高下,文官贏了,大明也就亡了。

不可否認,大明也出奸臣,而且數量還不少,可是除了被清朝保護起來的,沒有一個得善終,死太監王振被武將一錘子砸死 了,劉瑾被凌遲三千多刀,魏忠賢上吊自殺;奸臣嚴嵩沿街乞討最後餓死,魏忠賢那些文臣武將乾兒子也是被抓的被抓被殺的被殺。

而 “ 仁宣之治 ” 的三楊、力抗瓦剌的于謙、扳倒嚴嵩的徐階、變革圖強的高拱張居正,管的事情都曾經比皇帝還多,在他們 —— 甚至可以包括嚴嵩魏忠賢管事的時候,不管你皇帝怎麼不務正業,大明王朝的國家機器都能正常運轉,外敵敢惹事,都是毫不客氣地打到你服為止。

大明朝廷還發生一件趣事:韃靼人要向大明稱臣,但是也要讓朝廷允許他們用牛馬換日用品(封貢互市),贊成和反對的大臣吵得臉紅脖子粗,皇帝也沒辦法,只好讓他們投票決定,少數服從多數,這就是歷史上最早的投票表決 —— 封貢票決。

歸納起來,明朝皇帝的做法就三個特點:全面放權、重用能人、相互制衡。而能做到這三點,並且能夠輕鬆拍滅任何一個權 臣,說明皇帝有能力,大臣有正義感,朝臣和太監們也都肯幹點正事,哪怕幹正事要得罪皇帝也不怕。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誰該幹啥就幹啥,誰會幹啥就幹啥,皇帝絕不一把抓。

這種情況一直到崇禎才發生了改變,他事必躬親,決不信任任何人,走馬燈般換內閣首輔,弄得大家只知道順從他的意志, 結果君臣離心離德,大明王朝也就完蛋了 —— 你當個皇帝定個大政方針就行了,具體的事情就該交給各方面的專家,也就是大臣們去幹,皇帝不可能啥都會啥都懂做啥都對,你以為你是北邊的那個年輕的胖子呢?


半壺老酒半支菸


皇帝是國家的領導者,但不是實際操作者

細數明朝皇帝,朱元璋一代勞模,建文帝年幼,朱棣勵精圖治,仁宣二帝天下太平,從明英宗開始,幾乎都是昏君。皇帝有道士有木匠,多數不理朝政,而朝廷卻依舊有條不紊。歸其原因,還是制度完善。

朱元璋時期,廢除了宰相制度,從此沒有了大臣一家獨大的局面。而朱棣設立內閣制度,後來又有了東廠西廠,這些都是幫助皇帝控制國家的。

皇權被分配到內閣處理,與其說是皇帝執政,不如說是內閣首輔執政。每逢危機,必定有個能臣站出來。土木之變,國家生死存亡,于謙力挽狂瀾。隨後幾代皇帝,明武宗時期有楊廷和,嘉靖年有徐階,萬曆年有張居正,這些都是可以獨當一面的高官,國家在他們的治理下,依舊天下太平。


而明朝中期,可以說是國家沒有外患,蒙古雖說虎視眈眈,但並沒什麼力量滅亡明朝。東部朝鮮依舊臣服,日本正處於混亂,東南亞小國不值一提。也就是說,明朝中期除了沿海一帶有幾個倭寇,並沒什麼能威脅到明王朝的敵人。

明朝末期,國家財力耗盡,連軍費都弄不出來,各地紛紛起義,與此同時,遼東的女真各部已經統一,逐步崛起。在這種局面下,明王朝的氣數也就此終結。

面對農民軍,面對女真,明王朝毫無還手之力,覆滅也是必然結局。


御史三大人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原因一:明朝前期,積累了比較雄厚的國力,經濟比較繁榮,統治比較穩固。

原因二:明朝的政治制度,使得皇權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制約。

明代商品經濟繁榮,出現商業集鎮,而手工業及文化藝術呈現世俗化趨勢。根據《明實錄》所載的人口峰值於成化十五年(1479年)達七千餘萬人,不過許多學者考慮到當時存在大量隱匿戶口,故認為明朝人口峰值實際上逾億,還有學者認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億。這一時期,其GDP總量所佔的世界比例在中國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總量為960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9.2%,晚明中國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廢除丞相,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後來設置內閣;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分掌權力,加強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後,文官治國的思想逐漸濃厚,行政權向內閣和六部轉移。同時還設有都察院等監察機構,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後期出現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決策權始終集中在皇帝手裡,不是全由皇帝獨斷獨行。有許多事還必須經過經廷推、廷議、廷鞫的,同時還有能將原旨退還的給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


SeaArm


明朝皇帝奇葩嗎?而且,明朝的政治制度已經高度成熟,史書記載明朝後期甚至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人們常噴嘉靖皇帝不上朝還煉丹,難道雍正不煉丹嗎??煉丹的皇帝多得去了!只因為雍正是滿清皇帝,所以這沒人說他奇葩。其實雍正也10多年不上朝,他大部分時間是在圓明園辦公,可是他就是明君。明朝皇帝被噴得最多是修豹房和下江南的正德皇帝,期間正德皇帝還平定寧王安化王判亂,“應州大捷”擊退蒙古小王子入侵,因為他是明朝皇帝,所以他就是奇葩昏君。到了滿清乾隆也六下江南遊山玩水泡妞,擴建圓明園享樂,修承德避暑山莊,沒上朝常年在圓明園,還養了個大貪官和珅,可是因為他是滿清皇帝,所以他是明君,他就不奇葩。


蟎清之祖是通古斯野豬


主要還是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設立內閣,而朱棣則是完善了這個制度。

內閣制的存在,有效維護了皇權的穩固。而廠衛、錦衣衛的存在,也形成了制衡力量。

內閣大臣,也就是閣老們,他們的工作性質就是皇帝的秘書,負責傳達皇帝的指令,或者奏聞大小事。他們雖然坐鎮中樞,可是沒法跟胡惟庸他們一樣,統馭六部。所以,他們的權力是有限的,我們看嘉靖一朝,皇帝整天煉丹,嚴嵩氣焰熏天,但是嘉靖要處理嚴嵩時,一道聖旨,輕輕鬆鬆就擺平了。

錦衣衛、廠衛是皇帝的私人機構,掌握詔獄、偵緝等權,有什麼風吹草動,基本皇帝也都能知道,有的事情甚至不需要皇帝出面,他們就處理完了。

所以,明代皇帝想勤政就可以勤政,想不管事也沒什麼大礙。

有人可能覺得,崇禎勵精圖治,為什麼還亡了國呢?那是因為明代的社會矛盾到了他這裡,已經積重難返,他不走運。而沒完沒了的天災,也耗空了國庫。沒有錢,就打不了仗,而宗藩引起的民怨,也加速了明的滅亡。


浮沉於史


因為明代皇帝公私分的比較清楚,而且皇權一直很穩固(主要是體制上如此),皇帝奇葩主要是在個人興趣和私生活上,個別人出格也釀成一些大亂子,但好在整套系統還能維持,硬是靠強大的國力扳回來了,沒有亡國。另一方面客觀上明朝面對的內憂外患並不是很厲害,蒙古已經是強弩之末,各部落一直沒有統一過,在火器崛起後更是力不從心。。乾乾打砸搶燒可以,可是南下吞掉漢人政權那就太胡鬧了,後期後金其實也沒有實力單挑大明,還是歷史機遇好大明內部先土崩瓦解了,剩下日本,安南,荷蘭人之類的就更是上不了檯面,總之概括起來明朝面臨的外患都不是什麼心腹大患頂多就是風寒小疾。內部呢權臣亂政取而代之的事自朱元璋殺了胡惟庸和藍玉後基本就沒啥人敢想這事了,皇嗣間除了朱棣那一次,後面也就沒什麼大動靜,皇權一直穩固。。。。最終還是封建王朝固有頑疾。。。土地兼併,造成流民,流寇的情況,加上內部政治平衡打破,黨爭將國本耗盡,內部糜爛已深,大廈將傾。。。內部矛盾不可調和加之崇禎確實能力差了些,才玩完了。。。也算是壽終正寢吧。


光怪駁離


首先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明朝能夠維繫那麼多年,首先跟明朝的經濟基礎有關係,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從自身開始,懲治貪官汙吏,也有人說是排除異己,吏治相對清廉,再加上朱元璋提倡節儉,從自身做起,國家經濟得到一定發展,明朝才有了根基。

第二個,明朝有一整套的加強中央集團的體系,包括廢除宰相,設立東西廠,雖然長遠看來這些舉措其實對皇權統治並不見得是好事,但是在當時來說可以讓整個國家在沒有皇帝的情況下自行運轉,也就造成了後來皇帝20 30十年不上朝政權依舊的情況出現。

最後說一下,雖然這些政策讓明朝苟延殘喘多年,但是根本上存在的問題也很明顯,最後明朝也是歷史上少有的被農民起義軍滅掉的王朝,可見其統治的腐朽。


狐聞野趣


中國的傳統是後朝修前史,難免好話不多,至於到底明朝皇帝多奇葩,只有歷史知道了。


至於明朝能維持這麼多年跟它的政治制度是分不開的,朱元璋廢了宰相制,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權力集於一身。他兒子朱棣沒他那麼好的精力,又不能違背老子的規定改成了內閣制,把權力分散。都說明朝亡於黨爭,其實明朝之所以沒有大臣篡權也是脫了黨爭的福。還沒敢想造反的事,就是貪了點錢就被參的滿門抄斬了。還有就是由於明中後期那個的權力越來越大,最後變成了皇帝和內閣爭權了,精力都用在這上了,說白了就是就一塊肉那麼多人都在想著多咬一口,也就沒人敢想獨吞這塊肉了。

還有就是明朝最最最牛的特務制度,錦衣衛,東西廠,都是直接向皇帝負責的,不管官至幾品,先抓起來,再找證據,或者直接滅了。根本不給機會。

最後就是明朝對軍權的控制很嚴,軍隊平時種地,統兵的沒有調兵權,一級級的控制著。


大老劉生活圈


1,明朝的政治制度好,開國之初就有一套完整的政策,後來按照這個政策來。

2,明朝尊祖訓,歷朝歷代按照祖訓來。

3,明朝的經濟制度好,資本主義開始萌芽。

4,重農抑商政策的實行,但是三下西洋,國力強盛。


古大少爺


因為政治制度好,還是漢人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