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用核電站的話,需要多少才能滿足中國的用電需求,有哪些影響因素?

偷偷摸摸頭朝下


2017年1-12月,全國累計發電量為62758億千瓦時,其中商業運營的核電站發電量2474億千瓦,佔社會總髮電量的3.94%。2017年末,我國發電裝機容量17.77億千瓦,其中核電裝機容量3582萬千瓦,佔全部容量的2.02%。從全球範圍內來看,我國核電的裝機容量和發電量,佔全社會的比重都太低了。


其他幾個主要的經濟體,他們的核電的發電量佔全社會發電量的比重比中國高得多。俄羅斯和美國達到20%、日本30%、韓國35%,法國最高達到了75%。

我國的核電發電量比重過低,和我國的核電站建設起步晚有很大的關係。我國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建設於1985年,1994年才開始商業運營。到目前我國已經有11座核電站建成並投入運營,其中除了秦山核電站第一期以外,都是在21世紀之後才投入運營的。


目前我國發電量最大的兩座核電站,分別是秦山和大亞灣核電站。前者年發電量約500億千瓦時,後者約450億千瓦時,合計約為950億千瓦時,和三峽水電站一年的發電量差不多。三峽在2017年發電量累計976億千瓦,貢獻了全社會用電量的1.56%。

我國計劃到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達到7000—8000萬千瓦,佔全國裝機容量的比重提到4%,較2017年的比重翻一番。截至2017年末,我國已經有11座核電站在建,合計18臺發電機組。


就目前的現狀來說,要把我國核電站的裝機容量佔比提高到10%都很不容易,更別說達到美國、日本、韓國的比重。即使到本世紀中葉,我國核電裝機容量的比重也難以達到目前日本或者韓國的水平。


假如要把我國核電發電量佔全社會發電量的比重提高到目前美國的水平,即20%,則需要在目前的基礎上,建設25座規模和秦山相當的核電站。

建設一座核電站的成本有多大?看一看廣東陸豐核電站就知道了。該核電站的建設,最早謀劃於2003年,2010年國家發改委批覆核電站前期工程,整個項目計劃總耗資約120億美元,建設6臺發電機。一座核電站就要耗費120億美元,25座就是3000億美元,摺合約2萬億元人民幣。以上僅僅還是建設資金方面的花費,建設核電站還需要大量的技術積累、科技人員,以及後續運行鉅額投入。


紅谷新視界


完全使用核電站的電、不使用其它能源的情況下,大概138座大亞灣核電站,就能滿足中國目前全部的用電需求。

(考慮到未來用電量增長的情況,大概200個大亞灣也能供應全國人民了)

2017年,全國一共用了63077億度電,大亞灣上網電量為456億度,差不多138個大亞灣能夠滿足全國的用電量。

當然核電站有大有小,但是拿小的比較,也不合適,你看俄羅斯新出廠的世界上首座移動核電站,就只能供應20萬人使用。

不過現在新修的核電站,部分核電站的發電量也很大。比如說福清核電站,6個機組,全部完工投入運營的話,年發電量也能達到450億度,能供應福建省1/3電力,換句話說,三個福清核電站就能供應福建全省的電力了。

(大亞灣核電站)

我國近五年電力消費量

2017年,全社會用電量63077億度,同比增長6.6%。

2016年,全社會用電量59198億度,同比增長5.0%。

2015年,全社會用電量55500億度,同比增長0.5%。

2014年,全社會用電量55233億度,同比增長3.8%。

2013年,全社會用電量53223億度,同比增長7.5%。

大亞灣核電基地近五年發電量(上網電量)

2017年,完成上網電量456.587億度。

2016年,完成上網電量達449.59億度。

2015年,完成上網電量達453.78億度。

2014年,完成上網電量達453.827億度。

2013年,完成上網電量達441.57億度。

2017年我國核電數據

2017年1-12月全國累計發電量為62758.20億千瓦時 ,商運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為2474.69億千瓦時,約佔全國累計發電量的3.94%。

(2017年1-12月全國發電量統計分佈圖(不含臺灣地區))

我國在建核電站(截止2018年2月24日)

(在建核電站)

新建核電站代表:福清核電站年發電量可達450億千瓦,供福建省1/3電力

據《經濟日報》2014年8月18日報道:

福清核電站,6臺機組全部建成後,年發電總量可達450億千瓦時,從此,福建省三分之一的電力來自於清潔的核電,將進一步推動“綠色海西”建設。

6臺機組全部建成後,預計年產值170億元,拉動當地GDP增長近4000億元,增加近3萬人就業,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金鏟子


之前的這幾個回帖所列的數據不靠譜,說重了是在亂說一氣,誤導大眾。

1、確實,這個問題不能以“多少座”而只能以“多少臺”來回答。核電機組的容量級從小到大有著很大區別,最小容量與最大容量之比可達到近1:8。有些大容量的核電機組一臺便可頂上一座有幾臺小容量機組的核電站了。當然,這只是極端現象。

2、我國核電廠的發電機組現在都在向大型化方向發展。核電主流發電機的容量為百萬千瓦級機組甚至更大而不是60萬千瓦容量的偏小型機組。現在已投產的核電機組最大容量為175萬千瓦。60萬千瓦容量的核電機組只佔我國現有核電機組份額的約9分之一。

3、到2015年截止,我國的發電總裝機容量為15萬億千瓦而不是區區的12億千瓦。

4、若以我國在2015年的已建發電機組的出力為計算參數,須有單機容量為100萬千瓦的核電機組1500臺才能滿足我國的用電需求。


華暘出谷


這個問題的本質其實是通過中國每年用電需求計做除法,除數是核電站的發電功率,計算求得核電站的需求。本身這個問題是很荒謬的,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核電站的發展受多方因素約束,不是想怎麼建設就怎麼建設。例如核電站的技術水平,周邊配套環境約束,核燃料的存儲是和使用等等。核電站的技術水平還沒有達到想怎麼建就怎麼建的水平。

其次,核電站的建設進度能否滿足不斷髮展的用電負荷。核電站建設投運週期很長,對電站的規劃和設計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

再次,完全的核電站是否滿足負荷波動水平要求,例如夏季的空調負荷,大負荷和小負荷供電,白天和晚上的負荷變化,核電站很難滿足負荷變化的機組方式安排,核電站不能頻繁啟停。

再次,核電站能否滿足大電網安全穩定要求,例如故障後的耐壓耐頻能力,暫態電壓支撐能力,慣量調節水平等等。核電站的涉網能力還沒有辦法和常規火力機組相比較。

因此,從技術水平、建設管理要求、涉網能力和標準等方面,以核電站作為主要或唯一的發點系統是難以滿足供電要求的,建設多少個也沒用。


須彌山童子


這個不能操之過急,核電站的技術是不斷進步的,舊技術建成的核電站不是想停就停想關就關。我國建的早的核電站都是有核輻射的,只是程度大小的問題,對健康有影響。

火電是我國發電的大頭,核電站再拓展十倍的數量也沒有問題,問題是核汙染是否能搞定?用核汙染替代火電的空氣汙染也是不行的。

大力發展核電的前提是核汙染能真正搞定,沒有後顧之憂。

再說我國核潛艇,有一個潛艇兵因為在海上巡航時進入有核輻射的地方維修時間長了一些,因此而英年早逝了。按照常規是輪流進入有核輻射的地方維修,每人都是持續很短的時間立刻出來換人,那個潛艇兵時間稍微多了一點點,結果就健康狀態受嚴重影響了。我國的核潛艇不能保證潛艇兵的健康及生命,核電站也好不到哪裡去。軍工的設備應該是最先進的,最先進的核潛艇不可靠,民用的核電站更不要談安全可靠了。

太陽能發電及風電及水電是真的綠色能源,核電是高危能源,最好謹慎發展,緩慢發展


阿彌陀佛聊天


如果只用核電站,需要多少才能滿足中國的電力需求,這也是一個奇怪的向題,

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多種能源結構巳經形成,如水電站,火力發電站,太陽能發電,地熱發電站等多種能原結構。其中水力發電站,太陽能發電站,地熱發電站都是純天然能源,利用好這些東西可以更好的造福人類,使人類更好的享受和利用這些能源。

當然合理的利用核電,造福人類也是很有必要的。再者核能利用也有他的優勢,也有他的各種弊端。但開發利用核能,我國也有成功的經驗,也希望核電站帶給人類更多光明。.


龍游大海141086483


現在核電用處不大,光伏,風電發展太迅速,核電由於不能調峰,電網無法消納。白天幾乎全部都是光伏和風電在發電,晚上是火電的深度調峰和燃機發電。要想發展核電必須發展抽水蓄能,要不核電無法併網。


人見人愛201223511


別考慮核能了,只適合少量建,為技術發展研究提供支撐就行了,應該加大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研究,提高轉化率,降低建設層本,讓每家每戶,每棟大樓都能安轉光伏發電,節能環保,還能部分替代裝修裝飾,才是正途,節能環保不說,能源分散,還有戰時優勢,不容易被集中破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