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中國艾滋病疫情的3大變化,應如何防治?

據中國疾控中心、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聯合評估,估計新發感染者每年8萬例左右,截至2018年底,我國估計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約125萬,全人群感染率約為9.0/萬,參照國際標準,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艾滋病疫情處於低流行水平,但疫情分佈不平衡。

近年來艾滋病傳播的變化

警惕!中國艾滋病疫情的3大變化,應如何防治?


中國艾滋:低水平流行下的增長壓力

目前,中國艾滋病整體上仍處於較低流行水平。

警惕!中國艾滋病疫情的3大變化,應如何防治?

雖然上面兩張全球和中國的新發艾滋病數折線圖的比例尺不同,拼在一起容易產生視覺誤導,但近年來中國艾滋病發病人數、死亡人數持續上升是不爭的事實。

艾滋病人基數在逐年增加,2017年中國新發現HIV感染者/AIDS病人13.5萬,較2012年的8.2萬上升了64%。而2016年全球新增艾滋病毒感染180萬人,新增人數較2000年的300萬下降了39%。

警惕!中國艾滋病疫情的3大變化,應如何防治?

增長原因:不是某類群體那麼簡單通過有理數梳理全國艾滋病流行時空維度上的數據發現,增長的原因很複雜,而不是簡單地歸咎於某類群體。

警惕!中國艾滋病疫情的3大變化,應如何防治?

據圖中顯示,增長原因主要在三方面:

(1)和全國擴大監測有一定關聯。

(2)性觀念的逐漸開放和性教育、性安全教育的缺乏。

(3)中國各地艾滋疫情隨時間的聚集發展。

警惕!中國艾滋病疫情的3大變化,應如何防治?

據上圖和公共衛生科學數據中心數據庫提供的2006年/2016年全國各地HIV發病率數據可看到:西南地區成為過去十年全國艾滋病毒感染者重要增長地區。

警惕!中國艾滋病疫情的3大變化,應如何防治?

比增長更大的壓力:

近30%艾滋病人發病前不知感染

中國艾滋病疫情壓力除了傳播途徑感染數量的增長和地區聚集高流行,還有一部分可能來自不確定因素。

警惕!中國艾滋病疫情的3大變化,應如何防治?

一方面,直到發病才被發現染病的情況越來越多。一般艾滋病都有由感染到發病的潛伏期,在這個期間為HIV感染者,發病後才是艾滋病病人(AID

S)。從2012年到2017年,當年新發現AIDS病例佔當年新發現HIV感染/AIDS病人數量的28%-29%左右。

另一方面,在所有艾滋感染傳播途徑構成比中,傳播途徑不詳絕對數增加。這一分類雖然近年一直維持在低水平(2012年到2017年每年佔比在0.4%-1%之間),但看絕對數2012年僅460例,而到了2017年達到1396例。

識別與診治預防艾滋病的方法

警惕!中國艾滋病疫情的3大變化,應如何防治?

警惕!中國艾滋病疫情的3大變化,應如何防治?

來源:新京報官微、醫學美圖、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