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盟軍二戰中的市場花園行動?

阿男40607


丘吉爾政治野心干預軍事行動,蒙哥馬利眼高手低,英軍裝甲部隊指揮官呆板迂腐共同造就的這場災難

諾曼底登陸之後,1944年6月和7月,兩個月盟軍行動都非常遲緩,一直到8月法萊斯包圍戰,一舉重創德軍西線主力,約15萬德軍殲滅和被俘。但是法萊斯包圍戰表現出色的主力是盟軍的航空兵,美國和加拿大軍隊,屬於英軍的亮點並不多,相反還有行動遲緩的批評。與此同時,出於對美國在西線戰場話語權越來越大,英國成為配角對戰爭勝利後瓜分不利,以及英國選舉臨近,丘吉爾迫切希望能夠打一場英軍主導的大勝利來鞏固政治統治。法萊斯包圍戰之後,德軍在西線戰場岌岌可危,防線可以說是非常薄弱,但是美軍因物資消耗太大,後勤補給不足,暫緩攻勢。這個時候一心想跟巴頓、布萊德利等競爭的蒙哥馬利,認為德國在法萊斯包圍戰之後,已經成為一群驚弓之鳥和殘兵敗將。可以利用空降兵和裝甲部隊的配合進攻,通過奪取萊茵河和瓦爾河的大橋,突擊荷蘭境內。解放荷蘭利用荷蘭的港口獲取更快的物資補給速度,同時繞過德國萊茵河防線,從德國北部殺入,從而快速贏得戰爭勝利。對於蒙哥馬利這種3倍兵力才敢打防守反擊的人來說,想出如此大膽的軍事行動,簡直讓人懷疑是不是被人替換了!但是這個大膽和冒險的軍事計劃,對於丘吉爾來說,則是無法拒絕的誘惑,正是丘吉爾的支持,該計劃才獲得實施。

但是蒙哥馬利低估了德軍重整的速度,他以為德軍防線已經是一扇一躥就破的木板,結果一腳踢在鐵板上。希特勒的救火隊長莫德爾已經接任B集團軍群,德軍已經在快速重新組織。更加倒黴的是英軍第一空降師負責的奈梅亨地區,德國黨衛軍第2裝甲集群的第9和第10兩個裝甲師,正準備撤回德國休整,雖然這兩個裝甲師在法萊斯包圍戰中損失了將近70%,但是擁有空降兵部隊最害怕的重裝甲力量。
但是市場花園行動失敗最主要原因還是英軍地面部隊推進遲緩,美軍第101和第82空降師都堅守到任務失敗,全軍覆沒的英軍第一空降師最後投降時,已經是超過預定和英軍第一師會合時間3天。蒙哥馬利給英軍地面部隊推進道路就沿著一條公路,本以為是愉快的鄉下野營,但一路上被德軍的阻擊部隊折騰的夠嗆,“彈性防禦大師”莫德爾最擅長的就是做這種活。再加上英軍基層軍官積極主動配合,英軍地面部隊推進速度遲緩,強大的裝甲部隊不是停下來等待工兵部隊清除障礙和掃雷,就是等待步兵部隊跟上掩護,活活葬送了英勇的空降兵。

關於這一點紀實文學《遙遠的橋》中這樣寫了。塔克在房子裡憤怒地說道:“你的孩子們正在阿納姆受苦。你最好還是過去。只有11英里遠。”那位少校“告訴上校,在步兵趕上來以前,英軍裝甲部隊不能前進,”德米特拉斯回憶說。“他們是按照書本打仗,”塔克上校說道,“他們已經‘入港停泊’過夜了。他們照舊停下來喝茶。”


五嶽掩赤城


市場花園行動中,英國人過於輕視德軍實力,制定瞭如此冒進的作戰計劃,是導致行動失敗的關鍵,同時也打亂了盟軍的作戰計劃。

當時巴頓等人主張在現有戰線基礎上逐步推進,穩紮穩打,這樣一來作戰風險更低,因為此時盟軍的後勤壓力已經很大了,經不起太大的消耗。但是蒙哥馬利等人則認為此時的德軍實力已嚴重削弱,完全可以直接深入德軍控制區腹地,推進西歐戰事的發展。

蒙哥馬利制訂的市場花園行動,計劃通過奪取幾座重要橋樑,直接跨過萊茵河,叫囂會在1944年聖誕節前結束戰爭。即使是行動前已經獲得了德軍裝甲部隊在安亨附近的情報,蒙哥馬利還是一意孤行下令開始了行動。

而作為最高指揮官艾森豪威爾為了讓空降部隊充分發揮一次(空降部隊自D日之後已經很久沒有空降作戰了),以及取得一座萊茵河的橋頭堡,最終批准了這個計劃。不過由於補給限制,其他美軍部隊的物資補充被大幅壓縮,其他戰線的作戰不得不暫停。

最終美軍負責的埃因霍溫橋,奈梅亨橋順利得手,但是英軍負責的阿納姆橋出了問題,英軍空降兵面對強敵很快陷入困境,而負責支援的英軍第30軍推進速度緩慢,最終安亨的英軍彈盡援絕向德軍投降。

可以說此戰就是徹底的失敗,雖然奪取了兩座橋,但是盟軍被德軍擊退,損失慘重,而且本來形勢很好的戰局因為這個行動變得停滯不前。


戰爭之王


市場花園行動是一個非常大膽的作戰計劃,同盟軍一開始計劃的在寬廣的正面同時向萊茵河挺進的戰略不同,蒙哥馬利強調集中兵力向一點突破(北面),以期在最短的時間到達魯爾和柏林,粉碎德軍節節抵抗的企圖。就戰略思想上來說,蒙哥馬利顯然在向德軍和蘇軍看齊,都強調利用裝甲兵做大膽的深入的突襲以達成決定性的戰果。


基於上述的戰略思想,市場花園行動計劃就此而誕生,簡單來說這個計劃就是由3個空降師組成的第1空降集團軍投擲到北面德軍防線後方的各個重要橋樑附近,佔領這些橋樑,然後以裝甲部隊和機械化部隊組成的地面部隊發起迅猛的進攻,最終越過萊茵河使得德軍的齊格菲防線和萊茵河防線失去作用,柏林也暴露於攻擊之下。這一行動強調的是兵力的集中和行動的迅速,可惜這兩點都做的不夠充分。

首先在兵力的集中上,蒙哥馬利強調的集中全部兵力用於這一決定性的進攻的建議沒能得到西線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的同意,此時盟軍已經分為兩個集團軍群,一個是由英軍組成的第21集團軍群,另一個是由美軍組成的第12集團軍群,第12集團軍群的部隊已經從南面接近萊茵河,他們希望從這裡越過萊茵河,而不是北面,這種嚴重的分歧最終讓艾森豪威爾採取了一個折中的方案,那就是同時維持這兩個方向上的攻勢,這是盟軍沒能迅速佔領萊茵河的根本原因,兵力的分散讓盟軍在這兩個方向上都沒能達成最後的勝利,蒙哥馬利的地面部隊挺進太慢了,在德軍後方苦戰的空降部隊沒能等到他們的援兵;而南面的佈雷德利的美軍也由於補給不足而最終停頓了下來。



在時間這一關鍵問題上,蒙哥馬利的部隊也做的不夠好,問題不在於空降部隊,而是在於地面部隊上,儘管空降行動遭遇了嚴重的挫折,但空降部隊依舊完成了堅守三天的任務,然而他們沒能等到英軍的裝甲部隊。執行這一突擊任務的是英軍第30軍,英軍在整個北非戰役都沒能學會德軍那樣的大膽深入的進攻方法,他們最終還是依靠絕對的兵力優勢才壓垮了隆美爾的非洲軍團,英軍的突擊能力反而不如巴頓的美軍,這次蒙哥馬利卻讓他的部隊採取這種新的打法,顯然過高的估計了他的部隊能力,事實證明英軍缺乏德軍那種果敢和嚴謹,他們擁有所有的優勢卻無法向德軍那樣迅速的挺進。

雖然這次行動失敗了,但是其戰略思想確實正確的,時任德軍西線總部參謀長的韋斯特法爾將軍認為,當時德軍西線的防禦情況糟糕到了極點,到處都是空隙,萊茵河上沒有一座橋樑完成了爆破的準備,這一工作需要幾周的時間才能完成,這種情況下,無論盟軍選擇哪裡作為進攻發起點,只要做出集中的努力,都必然給西線德軍帶來毀滅性的災難。顯然他也認同蒙哥馬利的戰略思想,可惜盟軍並沒有集中他們的兵力,這也是這次行動失敗的根本原因!


小小狼王


對於巴黎城郊的西方盟軍遠征軍最高司令部的高層官員來說,這是一段令人興奮的日子。五支軍隊向東全線出擊,已跨過法國。德軍正在快速撤退。1944年9月10目,艾森豪威爾將軍告訴記者:“從軍事上來說,歐洲戰場的戰爭已經勝利了。”同一天,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提出了一個大膽而冒險的行動計劃,旨在一舉結束歐洲戰爭。這就是代號為“市場花園”的軍事行動,行動的開始日期定在9月17日。

在戰場上一貫謹慎小心、井井有條的蒙哥馬利這一次的建議是,在德軍背後空投大量傘兵,就像是讓棋盤上的棋子一樣,控制荷蘭縱橫密佈的水網地帶大量的橋樑要道。但是,打仗並不比下棋,敵人也不會像棋子被越過之後那樣自然被清出棋盤,他們需要用武力去清除。蒙哥馬利的計劃是:在敵後由傘兵控制住上60英里的通道,而後英國第30軍團尾隨精銳的護衛裝甲師,快速通過並控制萊茵河上的關鍵通道一一阿納姆大橋。隨後,先頭部隊藉此滾滾向東,直搗柏林。

陸軍上校J·M·薩默是荷蘭情報部門的領導,他手下有1000名秘密特工分佈在荷蘭的各個地方,他提供了許多帶有警示的情報,對這個計劃潑冷水,但蒙哥馬利和他的智囊團對這些有警示作用的情報置若罔聞。

薩默的秘密特工的工作效率很高。他們一直就在繪製地圖和草圖,拍攝照片,整理報告,配備的20臺無線電發報機也一直在工作著。艾森豪威爾批准“市場花園”計劃時,荷蘭人已經標出了分佈在各地的德軍小到一個連的兵力位置和炮兵掩體的位置。

在進攻前關鍵的一個星期裡,蒙哥馬利和他的同僚顯然對薩默的情報視而不見,他們不知道在阿納姆附近的營房裡能夠隱藏1萬名士兵,空中偵察的照片根本就看不清楚;成千上萬的士兵也可以藏在有相當規模的城市裡;大片樹木繁茂的地區能夠隱藏大規模的裝甲車。但是盟軍照片分析人士的結論是:那裡只有少量的坦克和幾千德國士兵會阻撓進攻。而來自地面上荷蘭全部人員的報告則認為,德國的裝甲車和黨衛隊軍團就在阿納姆附近。

一個年輕的英國軍官厄克哈特少校提出了異議。他研究了好幾百張空中拍攝的照片,看出一些裝甲車就盤踞在空投地點附近,他從一系列的情報資料中得出結論:盟軍攻破諾曼底“橋頭堡”後就撤離並“消失”了的黨衛隊精銳的第2裝甲軍就集結在阿納姆附近。厄克哈特帶著深深的憂慮,他把自己的擔心告訴了蒙哥馬利空降部隊的指揮官弗里德里希·布朗寧少將。但是,厄克哈特的擔心不僅被置之不理,而且還說他“需要休息”。也就是說,布朗寧指責厄克哈特的擔心大部分是他自己的幻覺,他的聲音就像是在荒野裡一樣孤無應和。

厄克哈特的意見被駁回後,不祥的警告又增多了。荷蘭情報人員明確地表示,第9裝甲師就在阿納姆附近;在倫敦門截獲並破譯德國無線電情報的“布萊奇利莊園”截獲的一段未加密的信號顯示出,集合在荷蘭和比利時的德軍B集團軍群司令——陸軍元帥瓦爾特·莫德爾把司令部設在阿納姆以西3英里處的奧斯特貝克。

而此時的蒙哥馬利很自信,對於懷疑他制定的計劃的任何人任何事,他都不會聽。他認為給後撤中的德軍,在重新集結起來之前給予沉重的打擊,遠遠勝過絞盡腦汁地研究情報。與此同時,蒙哥馬利手下的英國軍官,在研究厄克哈特少校曾經看過的那些照片後,得出了在空降地區沒有隱藏任何德軍裝甲部隊的結論。

因此,“市場花園”的軍事行動前,盟軍關於路況、地形、防空設施方面的情報少得可憐,甚至根本沒有。而蒙哥馬利和他的智囊團也沒有心思去問一問荷蘭人到底知道些什麼。假若與荷蘭人進行一下溝通,一些錯誤是可以避免的。比如,正如厄克哈特少校早已經預言的那樣,讓英國傘兵降落在阿納姆城的那座關鍵性的橋樑以西8英里處,幾乎就是在德國黨衛軍兩個裝甲師的頭頂上。

行動開始後,盟軍空降師降落在荷蘭後,按計劃火速推進的英國突擊部隊,“突然性”地出現在阿納姆,與“英國紅魔”匯合。結果,他們卻陷於北方唯一一條通道上,兩萬多交通車輛堵塞在一起,使他們陷於“泥潭”之中。此戰歷時9天,盟軍付出慘重的代價後,也沒有奪得阿納姆的控制權,沒有達到最終的目的。阿納姆的橋樑被稱為“遙遠的橋(A Bridge Too Far)”。

蒙哥馬利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對那麼多確實可靠的證據熟視無睹,過於自負是導致“市場花園”的軍事行動失敗的根本原因。剛剛被晉升為陸軍元帥,就策劃這麼大的一個行動,但以失敗告終,成為軍界的一個笑話。


小白楊文化傳媒


先上答案,由於指揮層對局勢的樂觀估計,“市場花園行動”葬送了數以千計的盟軍士兵生命。

1944年盟軍成功登陸諾曼底後,儘管在法國卡昂遭到了德軍增援部隊的痛擊,但藉助強大的空中火力優勢,由巴頓領導的裝甲集群還是突入法國內陸,一舉開始掃蕩軍心已經開始動搖的德軍。

但也就在此時,盟軍內部指揮層對當時所處的局勢作出了錯誤的樂觀估計,認為他們能在當年聖誕節來臨前就可以結束戰爭,包括美國、英國國內的媒體都是這樣宣傳,於是為了儘快完成目標,前者開始策劃一次大膽的計劃即“市場花園行動”。

1944年9月17日,市場花園行動正式拉開了大幕,當時擔任主攻任務的,是被賦予精銳力量之稱的美101空降師以及英軍第一空降師等部隊,其中動用的各型作戰飛機更是不計其數,幾乎佈滿了降落點荷蘭的整個天空。

但是,過分出奇制勝也暴露出巨大的弱點,那就是這些數以萬計的空降兵,從一開始便缺乏強有力的地面火力支援,這導致他們在匆匆降落到地面上,便遭遇了武裝到牙齒的德軍裝甲部隊。

最終,縱然參與地面進攻的部隊使出了全力,其還是沒能迅速突破德國軍隊的地面防線,與前線陷入苦戰的友軍匯合,而後者苦等援軍不到,在堅守了十多天後便開始分兵後撤,這場聲勢浩大的空降作戰行動才以失敗告終。

此後有專家分析,該行動最大的失敗因素還是輸在了情報上,畢竟艾森豪威爾、蒙哥馬利等將領根本沒有摸清降落地點的敵軍部署便貿然進攻,生生把數以千計的盟軍士兵推向了火坑,但歷史就是歷史,發生的已經無法改變,只有我們的一句古話可以作結:欲速則不達啊!

你們認為呢?評論區和我討論討論吧!


歷史名媛


“這座橋過於遙遠了。”

盟軍第一空降集團軍副司令布朗寧中將一語成讖。1944年的9月,盟軍曾經距離攻入德國本土有咫尺之遙。但一切還是在荷蘭境內的阿納姆大橋附近停擺了。等待盟軍的將是之後包括阿登反擊戰在內漫長的8個月的拼殺。

1944年6月,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後,即在法國、比利時邊界遭遇德軍的頑強抵抗,此時,盟軍自登陸始的攻擊鋒芒已有所削弱。而蜂擁在前線的作戰部隊的給養仍舊來自幾百公里之外的法國瑟堡港。攻擊行動因後勤制約屢遭掣肘。

為打破這種僵局,曾在北非擊退隆美爾的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構思了一個計劃,即以3個英美空降師和一個波蘭空降旅分別空降至荷蘭境內的三座大橋附近。

在奪取大橋之後,等待自荷蘭-比利時邊境戰鬥前進的地面部隊依次通過,並最終攻至荷蘭-德國邊境,以期摧毀魯爾工業區,來迫使德國投降,並提前結束戰爭。這就是“市場花園”行動。

蒙哥馬利元帥

此計劃極富想象力,而且,依賴盟軍佔據優勢的大量技術裝備和諾曼底空降的成功經驗,不可謂沒有勝算。此外,先於俄軍攻入德國境內,乃至進而奪取柏林,更是極具誘惑力的政治前景。

就在戰役籌備之初,情報軍官於航拍偵察照片上發現:在阿納姆盟軍預定的空降地點發現了黨衛隊裝甲部隊。雖然,這只是無數偵察照片中的5張。然而,戰役指揮官布朗寧中將卻說:“大概它們不會頂用。”

一場令人激動的大戰就要開始了,何況盟軍正在節節獲勝,誰會注意這小小的5張照片呢?而事實上,盟軍的情報一直顯示,荷蘭境內的德軍是些二流部隊,不堪一擊。

但誰都沒有料到的是,就在幾天前,德軍前線的黨衛隊裝甲師被調到了阿納姆。而調動原因僅僅是:部隊休整!

此時,勝利進軍的熱望壓到了一切。許多人,包括布朗寧中將在內,即便心存疑惑,也只能執行命令。

9月17日,4700架軍用飛機飛臨荷蘭上空。其間彙集了2023架運輸機,及其拖曳的478架滑翔機,還有1500架各類戰鬥機、轟炸機。是人類迄今為止,單次空降行動中的最大規模。

空降行動的確突然。望著從空中進行地面炮火壓制的B24,一些德國人起初還以為是往返柏林-英國之間的例行轟炸。就連德軍傘兵司令,當年閃擊荷蘭、比利時、希臘大獲成功而名噪一時的司徒登特中將,也不知道這支超大規模的機隊會飛往何處。

然而,很快,德國人反應了過來。在比利時-荷蘭邊界運河南岸的盟軍車隊來往頻密,這意味著,地面進攻即將開始。

黨衛隊第二裝甲軍團司令比特里希認為,盟軍的目標在於阿納姆大橋,他建議陸軍元帥莫德爾立刻炸燬尼美根和阿納姆的大橋。

眾所周知,荷蘭、比利時屬低地國家,境內分佈河流、運河,於是,橋樑就成了各地之間至關重要的聯接點。而盟軍意圖攻取的艾因霍溫、尼美根、阿納姆三座大橋恰好斜斜地指向了德國邊境。

可以說,比特里希的判斷極為準確。如若真的依他建議所為,那麼“市場花園”幾乎即刻就成泡影。但是,莫德爾元帥以形勢不明朗拒絕了這項建議。

即便是在空降發起後,德軍在一架墜毀的滑翔機上繳獲了盟軍的公文包,內有關於戰役的整套資料。但莫德爾依舊認為,這只是一個欺騙。因為,如此重要的情報不可能輕易地落入敵手。

歷史總是充滿著謬誤與巧合。

如果德軍真得連在艾因霍溫渡口的貝斯特橋都沒炸掉的話,蒙哥馬利的大膽計劃或許會贏得更多時間。可惜,貝斯特橋還是在美軍101空降師的眼前被炸掉了。擔負地面進攻的英軍第30兵團的機械化洪流,只好坐等工兵的修復。在攻進荷蘭的第一個關口,盟軍的步伐就被延緩了。

而遠在阿納姆的英軍第1空降師的官兵正急切期待著友軍的到來。他們已經控制住了橋的北端,而且預期只守2天即可。可是,他們的師長厄克特在空降後,未能聯繫到各部隊。

戰場上,同樣充斥著黑色幽默。

按常理而言,把部隊空投在阿納姆大橋周圍,是最理想的作戰方式。然而,為了讓寶貴的運輸機躲避德軍高射炮火的攔截,盟軍指揮部決定把部隊空投在了大橋的西郊。

反諷的是,正是這個因素,讓德軍也做出誤判——既然是為了奪取大橋,幹嘛降落在離大橋那麼遠的距離。所以,盟軍不是衝大橋來的。大橋不能被炸燬!我們要用來反擊。

不過,厄克特有無線電,知道了弗羅斯特上校所在營已經佔領了大橋的一端,他可以命令其他部隊向大橋靠攏,支援並固守。

然而,他忽略了一個常識——荷蘭很多地區低於海平面,根本接收不到無線電信號!成了聾子的厄克特師長只好步行前去尋找部隊。

30兵團終於渡過了貝斯特橋,開始由艾因霍溫向尼美根進發,但是,在那條細細的高速路上,他們遭到了德軍的猛烈阻擊。

這個時候,首尾相連的機械化縱隊再脆弱不過,它們不可能像在平地作戰一樣,展開隊形,發揮火力優勢。況且,30兵團的主要任務是衝向阿納姆,而非原地戀戰。於是,美軍101師擔負了清道夫的角色。

9月20日中午,30兵團趕到了尼美根大橋下。德軍仍在橋北端固守。美軍82空降師決定派塔克上校必須帶隊渡過河去奪取橋的北端。可是,幾乎整整一天,塔克和他的戰友都在等待著衝鋒舟的運抵。

下午,寬闊的河面正值能見度極佳的時候,衝鋒舟到了。攻擊立即開始。愛爾蘭近衛團愛德華少校的坦克提供炮火支援,他對這樣的攻擊行動感到毛骨悚然。他問塔克,之前是否進行過這樣的軍事訓練。“沒有,”塔克說道,“他們正在進行在職培訓。”

26艘衝鋒舟開始了進攻。對岸的德軍用重機槍和迫擊炮進行攔阻射擊。有的船被炸飛了,有的船被炸成了兩半,船上的士兵一個都沒活下來。但塔克還是帶著戰友衝上了對岸,向橋北端進擊。而橋南端愛爾蘭近衛團的坦克也開始了相向攻擊,德軍防禦有崩潰的跡象。

德軍哈梅爾將軍見勢不妙,下令炸橋。但是,當他的士兵按下撞針後,橋卻紋絲不動。

在阿納姆,第一傘兵師依舊被德軍分割成了幾塊。師長厄克特雖然已知曉有弗羅斯特營在扼守阿納姆大橋北端,但他無力發動攻勢去增援。用僅僅裝備著輕武器的傘兵去對抗黨衛隊裝甲師,確實力不從心。弗羅斯特營沒得到任何補充,空投物資悉數落到了德軍的手裡。

如果盟軍在此時往阿納姆派出哪怕一個排、一個班,歷史可能就被改寫了。但令人驚奇的是,在愛爾蘭近衛團的裝甲部隊爭分奪秒地衝過尼美根大橋後,他們停了下來,並開始喝茶。

奪橋的塔克上校過去勸說:“你的孩子們在阿納姆受苦,你最好還是過去,那裡只有11英里遠。”愛爾蘭近衛團的一名少校回答說:“在步兵趕上來之前,裝甲部隊不能前進。”塔克又說:“你們是在按書本打仗。”

或許雙方誰都有理,在尼美根通往阿納姆的筆直的高出地面的堤岸公路上,裝甲車輛就是送到德軍槍口上的獵物。而想要消滅德軍,則又要依賴步兵。可步兵還在尼美根南面為保住運輸線而激戰。

盟軍在這場浩大的空降作戰中損失了17000人。蒙哥馬利元帥認為其90%是成功的。但也就是那餘下的10%改變了整個行動的命運,所有的奇蹟、爭奪都因此化作烏有。盟軍沒能提前攻入德國,二戰還將延續到來年。


橄欖情愫


錯誤的情報鑄就了二戰盟軍一場規模宏大但註定慘敗的軍事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