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軍初期用豎式肩章,後期用領章呢?

馬賀琦


古賀傳太郎,騎兵中佐(追晉大佐),關東軍混成第38旅團騎兵聯隊長,1932年元旦隨旅團主力擊敗黃顯聲的遼寧警察第三總隊後,侵佔錦州。此時該地區已無東北軍正規部隊,古賀率步騎兵不足百人舞舞扎扎四處掃蕩,在錦西縣(今葫蘆島市)城西龍王廟地區,被炮樓上的民團槍手發現,一槍落馬,二槍斃命,因為這廝太顯眼了。



(昭五式還有胸標,胡扯)

其實提問中的前與後,是有個明顯的時間分割線的,即1938年5月,侵華日軍才將1930年列裝的“昭五式”軍服更換為“九八式”軍服,昭五式為軍銜肩章,九八式則為軍銜領章,上萬名鬼子軍官換裝也是筆不小的費用,一向摳門的日軍為什麼一定要換呢?

所謂“昭五式就是昭和五年的意思,裕仁是1925年接班上臺的,當年即為昭和元年。從“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日軍都是身著此款軍裝侵略中國的,它的領章(兵種色)和肩章(軍銜)尺寸都很大,看起來很拉風,但戰場隱蔽性非常不好,太扎眼了,已經不光古賀一個死鬼的問題。



(阿部規秀的昭五式,時間不太對)

東北的抗日義勇軍中,有不少給地主豪紳看家護院的“炮手”,槍法很準,在戰鬥中經常精準射殺日本軍官;還有部分具備一定民族精神的土匪,槍法也是了得。日軍又有中隊長等軍官率隊衝鋒的傳統,因此在圍剿作戰中軍官傷亡率很高,“擒賊先擒王”的道理,民團和土匪一樣明白。

尤其是昭五式金色將級肩章,戰場上陽光一照,金光燦爛,簡直就是狙擊手最好的靶子。



(肩章煞是醒目)

除此以外,日本軍官斜挎“王八盒子”的皮帶、文件包帶、武裝帶等也要上肩,對肩章的磨損比較嚴重,時間一長,兩個肩章的新舊程度和顯示效果都不一致了,定期更換更是浪費材質。日本陸軍省考慮再三,決定根據戰場反饋更換軍服樣式。

所謂“九八式”,是日本舊曆神武2598年,也是公元1938年。它的最重要改動,首先是把軍服上衣的立領修改為“折領”,其次是取消肩章而以領章顯示軍銜,最後是在右胸位置加上“M”型兵種色標識,比如步兵紅色、憲兵黑色、騎兵綠色等等。



(九八式軍服)

“九八式”軍服的領章大幅度縮小,僅為長4釐米寬1.8釐米,並且從尉官到將官的領章尺寸都是一樣的,有時候看到抗日神劇中鬼子軍官嗷嗷巨大的領章,真有啼笑皆非的感覺,這些神劇的導演和軍事顧問,就不去讀讀歷史嘛。

過了段時間,鬼子們又發現軍官的領章實在太不清晰了,影響高級軍官的“威儀”,於是1941年以後稍微加大了領章尺寸,這一時期還有個重要變化,即領章上的星星不再居中平衡排列,而是集中向前排列,這樣的歷史細節,有多少答友注意到了呢?

(九八式軍服)


度度狼gg


其實提問中的前與後,是有個明顯的時間分割線的,即1938年5月,侵華日軍才將1930年列裝的“昭五式”軍服更換為“九八式”軍服,昭五式為軍銜肩章,九八式則為軍銜領章,上萬名鬼子軍官換裝也是筆不小的費用,一向摳門的日軍為什麼一定要換呢?

所謂“昭五式就是昭和五年的意思,裕仁是1925年接班上臺的,當年即為昭和元年。從“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日軍都是身著此款軍裝侵略中國的,它的領章(兵種色)和肩章(軍銜)尺寸都很大,看起來很拉風,但戰場隱蔽性非常不好,太扎眼了,已經不光古賀一個死鬼的問題。

“九八式”軍服的領章大幅度縮小,僅為長4釐米寬1.8釐米,並且從尉官到將官的領章尺寸都是一樣的,有時候看到抗日神劇中鬼子軍官嗷嗷巨大的領章,真有啼笑皆非的感覺,這些神劇的導演和軍事顧問,就不去讀讀歷史嘛。

過了段時間,鬼子們又發現軍官的領章實在太不清晰了,影響高級軍官的“威儀”,於是1941年以後稍微加大了領章尺寸,這一時期還有個重要變化,即領章上的星星不再居中平衡排列,而是集中向前排列。


邱齊龍


19世紀後期,由於各方面的危機,日本開始了那場著名的明治維新運動。日本在各個方面學習西方國家,其中也包括軍事領域。當時日本的學習目標是法國,法國一直號稱自己擁有歐洲第一的陸軍。日本軍隊的武器和軍服都效仿法國,在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期間,日本軍隊一直戴著法式平頂帽。這樣的情況整整存在了50多年,到了20世紀30年代才出現變化。

法國在普法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表現並不好,日本改變了自己學習的目標,日本陸軍開始學習德國的成熟經驗。1930年,日本軍隊開始換髮新軍服。由於當時是裕仁天皇在位的第5年,而裕仁天皇的年號是昭和。所以,這套軍隊並命名為昭和5式軍服。昭和5式軍服很有特點,軍銜在肩章上,軍服採用不同顏色的領章,代表不同的兵種。其中,步兵的領章是紅色的,我們最常見。

但當時一個問題出現的,在那個年代,還沒有常服和作訓服的概念。士兵只有一套衣服,所以衣服都比較寬大。不過士兵的雙肩經常要揹負戰鬥背囊,軍銜會被背囊遮蓋,根本就看不清軍銜。而且昭和5式軍服換髮以後,那些留過洋的日本軍官反應,這套軍服太土氣,一點也沒有與世界接軌的氣象。就這樣,1938年,日本軍隊又推出了98式軍服。

由於在1931年戰爭就已經爆發了,所以我們容易記混。98式軍服的改動很大,首先取消了昭和五式軍服上的肩章,將軍銜轉移到了領章上。至於軍兵種專用的顏色,則轉移到了右胸的部位。日本軍服上,那個M型的標記就是這麼來的。除了這些改動以外,就是軍服顏色也出現了一些變化。橙黃色代替了之前的土黃色,但大體上差別不大。


朱富貴說歷史


日本仿的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北軍軍服式樣,當時的北軍軍服就是立式肩章,而美國人的軍裝是獨立戰爭時法國軍服式樣的延續,法國軍服的肩章就是典型的立式肩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