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分析,武漢、西安、合肥、杭州、長沙、成都和南京,哪些算是“科教第三城”?

聯想投票給高通2


這裡面合肥和長沙是直接就能排除掉的,原因也很簡單,這兩個的城市發展水平、城市地位和其他幾個比差太遠了,科教科教,就是科技教育並重,合肥、長沙在科技和教育方面和其他幾個相比都沒什麼亮點(我知道合肥有中科大),特別是長沙,和其他幾個相比太沒有存在感了。


剩下的武漢、西安、成都、南京、杭州分別是中部、西北、西南、華東地區的高校集中地,高校數量都很多,最多的是武漢,每年都有百萬大學生從武漢畢業,但是留在武漢的沒多少。從質量上來說,這幾個城市的教育質量都不差,各自都有985大學,也有不少211大學,杭州和南京可能更有優勢一點,主要是地理區位上有優勢,畢竟是東南沿海的城市,能接觸到的高科技產業環境更多一點,能接觸到的前沿科技信息也更多。


從杭州和南京這兩個裡面再選的話,杭州又比南京更好一點,主要還是因為杭州是現在的互聯網之城、新經濟之城,培育了阿里、網易這樣的互聯網公司,使杭州在科技發展水平上比南京更強。所以如果要評科技第三城的話,應該就是杭州吧。


時代科技漫談



ZTY海納百川


1999年國家已確定北京、西安、合肥和成都為國家四大科教基地。

所謂科教就是科學與教育。是一種以傳授基本科學知識為手段,體驗科學思維方法和科學探究方法,培養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建立完整的科學知識與價值觀,進行基礎能力訓練和科學技術應用的教育。

先說科學。載止2017年6月國家已批覆:上海張江、安徽合肥和北京懷柔為三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依託高校院所是:中科院、中科大、北大和復旦。

申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城市有:北京、上海、香港、深圳、廣州、蘇州、南京、杭州、武漢、成都、重慶、青島、長沙、鄭州、合肥、西安、濟南等。"科學中心"首批是上海、第二批是合肥、第三批是北京。當第二批科學中心落戶合肥時,可謂一片譁然,社會各界大都看好南京、西安和武漢老牌科研基地卻落敗。為何經濟實力一般、低調的合肥會當選呢?請看下圖合肥科研實力!


我國目前共有21個國家實驗室(合肥佔4個)37個大科學裝置(合肥佔8個、還自建大科學平臺7個),312個國家重點實驗(合肥佔12個)。在評審"科學中心"時,國家重點實驗室不作為評審條件。因此武漢市人大代表對武漢擁有3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卻被只擁有12個國家重點實驗合肥擊敗,心感不服。但是多了"重點"兩字就屬於應用型科研平臺,不屬於大科學實驗室!無法和國家實驗室相提並論。

國家科學中心的定位是基礎科研實力!要的是基礎型科學平臺,而不是應用型科研實力。基礎型科研全國只有北京和合肥處在絕對的壟斷地位。而合肥是因為擁有中國科技大學和中科院物質科學研究院。

上海和北京當選無可非議,需要說明的是北京懷柔國家科學中心面積為100平方公里;上海張江國家科學中心規劃面積約94平方公里。京滬的大科學裝置,集中在各自規劃區域區內。唯有合肥以城市命名的國家科學中心,不僅有集中佈局,也有全市佈局。建設核心承載區位於合肥高新區,分為三十崗大科學裝置集中區,濱湖科學城,巢湖半島科學城和巢湖半湯科學城。


再看一下合肥的科研實力:

1976年底,全部國產化中國第一臺微型計算機在合肥誕生。電子部命名為DjS—050。1977年4月23日,該機演示成功,中國人第一聽了"微型計算機"名子。

中國第一臺窗式空調。

出自位於五里墩立交下合肥天鵝空調器廠。

1993年9月4日,萬燕公司研製出世界上第一臺VCD機。


並通過國家鑑定。這是消費電子產品有史以來,我國唯一領先世界成果。

世界首個"人造太陽"。

中科院我國科學家獨立設計建造的世界首個全超導"人造太陽"實驗裝置"EAsT"。可模擬太陽聚變反應,EAsT現在可實現電子溫度超過5000萬℃,比太陽中心部的溫度還要高近3倍。

全球首個城域量子通信試驗示範網。



2012年合肥建成全球首個城域量子通信試驗示範網,量子通信是一項全新通信技術,在國際上被視為是已知技術中保障信息傳輸安全的終極手段。

全國首款無人駕駛公交車。


2017年底,由安凱客車研發製造無人駕駛公交車,在深圳福田保稅區的開放道路上投入運行。成為中國首款在公共道路運行的無人駕駛公交車,而2輛車是在合肥造好後運往深圳,完全是"合肥製造”的技術。

全球第一個視覺導航機器人。


合肥井松自動化科技公司,設計生產了第一個視覺導航機器人。這個機器人能負重500Kg,具有學習能力。只要在電腦上發出指令後,機器人就能沿著原先設計好的路徑靈活行駛。

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2016年8月6日01時40分,我國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墨子號",標誌著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又邁出重要的一步。中科大潘建偉、彭承志團隊承擔了"墨子號"的有效載荷研製工作。

全球首個支持生物識別的人工智能手環。

合肥高新區自主培育的華米科技,不僅出貨量賣到全球第一,更是曾發佈世界上第一款採用人工智能技術並支持生物特徵識別的智能手環——米動手環7。

再說合肥的教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國防科技大學合肥校區。



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合肥)與國防科技大學(長沙)合併後的更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肥校區。


校址:在少荃湖北岸佔地3千畝建設北航合肥科學城,今年首次招生。

合肥工業大學。

安徽大學。

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

位於經開區南豔湖的清華合肥啟迪科技城,已正式建設並投入使用。清華附中合肥校區將在2020年前招生開學。

北京大學協同創新中心。
地址:新站高新區。北大藝術學院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盤巢峰火影視動漫四創基地。地址:巢湖經開區。


天津大學合肥創新發展研究院。地址:新站區7.5萬平米(約113畝)


北京外國語大學合肥校區。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中央研究院在合肥。


2016年7月,投資20億元的哈工大機器人項目落戶經開區。將在合肥建設國際機器人學院。

北京化工大學在合肥建設生物能源與新材料研究中心。

北京電影學院與合肥政府簽約。
2018年5月18日,北影與合肥市政府簽約。將依託合肥首個國家”廣播影視科技實踐基地“,集合三方資源優勢,共建"合肥影視產業園"。

後續還會有國內知名高校來合肥建校區或研究中心。為何知名高校扎堆來合肥?就是看重合肥的科教科研的實力,合肥是全國首座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同時也是世界科技城市聯盟會員城市。

合肥人才儲備共有各類人才173萬,其中專業技術人才86萬。國家級以上人才中兩院院士108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274人,"國家萬人計劃"專家106,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852人……

合肥市政府對高端人才的追逐那是不惜下血本,放政策給高薪,要錢給錢要房給房,對高端人才的追逐全國領先。當然合肥幾百萬普通人才月薪不高。


”八仙過海、齊聚合肥",哈佛大學8位博士後回國來合肥工作,有趣的事8人無一位是安徽籍人士。幾乎發出相同的感概:"回國是眾心所向,選擇合肥是正確的"。
合肥科學島的圖片。

綜上合肥科教科研在全國領先,不設地域差別,科教第三城非合肥莫屬,合肥當之無愧!


皖江新四軍


如果單純算高校實力,南京,武漢,西安排3-5位,當然三者之間實力相差極小,以至於網上這三個城市經常打架。

南京的南大,東南綜合實力有下降趨勢,但底蘊雄厚,其實實力不差,而南京第二梯隊的高校質量和數量明顯強於武漢,西安。

武漢的武大,華科雖然綜合實力很強,但受制於地域限制,也是打了折扣的,畢竟考大學,要考慮未來就業,能選擇經濟發達的城市和省份,誰會拼命往二線的武漢擠?而且武漢的第二梯隊高校被合併較多,剩下來的,大多名頭不小,實力稍差些。

西安受制於地域(西北),以至於曾經的牛校交大和西工大近幾年實力下降較多,不過西安的西軍電,西北大學,長安大學,四軍大等一眾高校實力不俗,尤其在軍校方面,火箭軍工程大學,空軍工程大學等,實力還是很強的。

這是單純的高校實力情況,當然,如果算上科研,那就另當別論了,西安的軍事科研和軍工製造,那真是槓槓的,這是南京和武漢無法比較的,也許成都能與西安媲美吧!


牛哥154933



沒有廢話直接上圖 權威資料 西安科教實力全國第三



八水並流


我不知道大家對科教是怎麼理解的,我對科教的理解是包含科研和高校教育這兩塊,看到幾片文章都把合肥第一個排除了,不知道是怎麼想的!

高校教育:這是合肥的弱勢,只有一個科大是頂級院校,合工大近幾年又下滑很多,所以這項合肥弱!

科研方面,合肥,中國四大科教城市之一,中國第一個科技示範城市,中國三大科技中心城市之一,中國兩大國家綜合科學中心城市之一,世界科技聯盟會員城市,全國國家級實驗室已建成和正在建設的有19個,其中合肥擁有三個國家實驗室,且即將擁有第四個國家實驗室——量子信息實驗室,北京8個,青島,上海,南京,蘭州,哈爾濱,武漢等幾個城市各一個!如果科研這塊想把合肥比下去,那先把科學島和中科大比下去再說!


佛山博洛帝亞原木整裝


科教第三城,肯定是武漢!其它城市都不夠格。

如果說起高等教育,武漢在中國甚至世界都是神一樣的存在。首先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兩所頂尖名校又是巨無霸,代表著武漢高等教育的實力和規模。早知道,武漢最引以為豪的世界第一,就是高等教育辦學規模世界第一,在校生世界第一,招生規模和畢業生規模都是世界第一!今天,武漢高校有一百多所,其中985號線2所和準985高校中國科學院大學1所,211高校7所。

說起科技,武漢更是領先其它城市。除了中科院武漢分院、郵科院等科研院所,武漢還有些非常龐大的行業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業,比如烽火、長飛、長江存儲、鐵四院、二航局、大橋局、電氣化局、702所、717所、722所等高精尖研究院所。武漢的科研院所設置最齊全、規模最大。中國的潛艇、核動力、彈射、航空母艦都從武漢駛出。無不說明武漢的實力。

所以,科教第三城,唯有武漢!


武大東湖


第三合肥無疑。但是合肥經濟不行,讓人看不起。就好比一個人一身的學問,卻窮困潦倒,別人也不會承認你。合肥要做的是努力發展自己,至於第幾沒有必要掙了。第三給別人,南京也好,武漢也好。等自己強大了,別人就知道你了。


此生不離765


從國家高等教育的戰略佈局來看,高教四城是全國中心北京、東部中心上海、中部中心武漢、西部中心西安。

從最近幾年公佈的數據看,南京(江蘇)高等教育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已經超越了武漢和西安,有些數據甚至超過了上海、迫近了北京(比如全國排名前100名的高校數量)。

因為經濟實力的問題,西部的高等教育要追趕東部還比較困難,差距可能會越來越大。包括中部,比起東部城市,發展高等教育的助推力也弱一些。

一個國家必須考慮整體佈局,在西部經濟實力不足以大幅推動高等教育跟上東中部的發展時,會動用行政力量使一些資源傾向西部。畢竟,如果西部的高等教育不能為國家培養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話,會影響西部穩定發展的基礎,不利於西部的長治久安。

高等教育是一個受政策影響很大的事業,所以從長遠看,北京、上海、武漢、西安四城的高等教育龍頭地位不會有問題。南京、成都、合肥、長沙、杭州等城市也會得益於本地的支持更上一層樓。

各種數據的排名都有依據,有一定的道理。但高等教育四大城市並不完全是數據和實力,是國家的佈局。


夏天的飛鳥001


所謂科教第三城,說的是除京滬以外的城市,在科教實力方面的排名。

那麼什麼是科教實力呢?我認為指的是一個城市擁有的科研、教育總量和水平,具體來說,就是科研教育機構和人員的數量,所產出的科研成果的數量和質量、轉化率等指標。科研教育機構主要是大學、各類科研院所等。

這幾個城市確實具有代表性,但是我覺得漏掉了兩個重要城市:天津、廣州,也具備跟上面幾個城市差不多的實力。

總體評價,南京和武漢屬於一類,科研機構、大學數量和水平都比較高;西安、成都屬於二類,雖然機構和人員數量佔優,但是產出效果比較差;長沙、合肥、杭州屬於三類,數量規模比較小,但是培養的學生質量好、科研成果水平也比較高。

南京和武漢確實是伯仲之間。就大學而言,南京有南大、東南兩個985領銜,帶領南航、南理工、南師大、南農大等六個211高校,數量勝出武漢;武漢則是武大、華科帶頭,擁有武漢理工、華中師大、華中農大、中國地質、中南財經等眾多一本院校,據說大學數量和學生數量分別居全國第二和第一。所以,武漢規模取勝,但地域不如南京。

既然小編特意強調撇開地域因素,那麼武漢勝出的機會就大增了。

科教第三城:武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