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併克里米亞事件中,俄羅斯的得失如何?

張必聰


就在11月25日,克里米亞附近的黑海刻赤海峽發生了俄羅斯向烏克蘭軍艦開火的嚴重事態,其實本質還是涉及到克里米亞問題的。

因此,這個問題也值得回答,還比較應景。

在木叔看來,俄羅斯的得失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也就是長期和短期。

不同時期對俄羅斯利益來看,是具有不同效果的。

1)短期來看俄羅斯因為克里米亞事件而受到西方的制裁,同時也沒有被全世界廣泛承認,無論在國際形象,還是實際經濟利益上都受到了損害。

毫無疑問,普京吞併克里米亞的做法不僅違反了基本的國際法,同時也是對國際安全與和平的威脅。

包括我們在內的全球絕大多數國家,對此都是不支持的。認同俄羅斯作為的只有10個國家,比如伊朗、敘利亞、委內瑞拉等。

連白俄羅斯,這個被視為俄羅斯最親密的盟友之一,在聯合國就此問題投票時,都沒有對俄羅斯投支持票。

俄羅斯自己所說的理由也不被廣泛認可。比如他們說歷史上克里米亞就是俄羅斯的,吞併是迴歸。但問題在於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和烏克蘭簽署了一個協議,承認克里米亞屬於烏克蘭。2014年的吞併等於打自己的臉。

因此,這件事俄羅斯遭到西方的普遍抵制和制裁,是普京意料之中的,說的他們咎由自取其實不為過,但普京可能並不太在意這種短期利益的受損,他著眼的可能是俄羅斯長遠利益。

2)從一個比較長期的歷史過程來看,俄羅斯可能會因為克里米亞問題獲得更多的戰略利益。這要比短期經濟和形象受損,更能讓俄羅斯利益最大化。

克里米亞對俄羅斯的重要戰略意義,要遠比短期損失一些經濟利益和形象問題更重要。

因為這裡具有天然的港口,從來都是俄羅斯黑海艦隊的駐地。吞併克里米亞可以讓俄羅斯維持在黑海的霸權,同時對烏克蘭和歐洲形成更明顯的威懾。

如果沒有克里米亞,或者克里米亞被歐洲人部署軍隊,對俄羅斯的戰略威脅將是長期和永久的。

因此為了俄羅斯的長遠利益,普京肯定考慮到這點,因此才不顧及國際社會絕大多數的反對和西方的制裁,一意孤行地吞併了克里米亞。

所謂的克里米亞公投就是幌子,誰都知道,普京只是為了把面子做的好看一些罷了。

特別是剛剛在刻赤海峽發生的事情,更能體現俄羅斯的這種戰略。

如果克里米亞不屬於俄羅斯,俄羅斯就不能說這個海峽屬於他們的領海,也就不能對烏克蘭和西方在進出海峽上形成制約。

這種制約就是戰略上的,而且是永久的。

因此這就是克里米亞問題實際對俄羅斯的戰略影響最重要的一方面。


你如何看待俄羅斯的這個戰略?


木春山談天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吞併克里米亞是普京的臭棋,估計他自己現在腸子都悔青了。

第一,國際政治上完全孤立。

克里米亞是烏克蘭領土,這一點沒有任何疑問。

早在50年代,赫魯曉夫就明確了克里米亞是烏克蘭的一部分。

蘇聯解體以後,葉利欽也承認烏克蘭領土的完整性。

這種情況下,普京扶持克里米亞反對派,公然將這塊烏克蘭領土吃掉,實屬有膽量。這完全打破了幾十年以來的歐洲平衡,讓俄國成為幾乎所有歐洲國家的公敵!

這和格魯吉亞佔領吞併南奧塞梯還不一樣。後者畢竟是格魯吉亞主動進攻南奧塞梯,俄軍後來出兵將格魯吉亞打退,尚且屬於有一定道理。

但烏克蘭軍隊並沒有先發制人,反而是小綠人(除去身份標識的俄軍)協助克里米亞武裝佔領了這裡,這就屬於赤裸裸的武裝入侵。

誠然,烏克蘭不屬於北約,也不屬於歐盟,他沒有後臺,也打不過俄軍。

但這種行為,顯然是沒腦子,會讓俄國成為眾矢之的。

目前,國際社會基本沒有人承認克里米亞戰獨立,更沒有承認克里米亞是俄國一部分。

認可克里米亞是俄國一部分的,只有:印度、阿富汗、朝鮮、蘇丹、古巴、敘利亞、委內瑞拉、津巴布韋、尼加拉瓜、玻利維亞、亞美尼亞、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

大家注意,這裡面沒有中國。

第二,飽受制裁,經濟崩潰

在西方的全面制裁下,加上油價下跌,俄羅斯經濟幾乎崩潰。

2016年俄國軍費就下降百分之二十七,國內通貨膨脹嚴重,有四分之一居民生活在貧困線上。

西方認為,即便油價立即復甦,俄羅斯經濟也難以恢復,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

第三,吞掉了克里米亞,多了一個死敵

原則上,克里米亞很重要,他是俄羅斯南部重要的一個地區,也是黑海的核心。

遺憾的是,即便克里米亞再重要,也不如整個烏克蘭。

在之前,烏克蘭總體和俄國保持相對有好的關係,沒有公開投靠西方。

烏克蘭人其實和俄羅斯人還是比較接近的,雙方語言和文化相差不大,有一定好感。

但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以後,內戰持續到現在也沒有結束。烏克蘭上上下下,將俄羅斯視為死敵。

可以預計,烏克蘭只要停止了戰爭,一定會第一時間加入北約和歐盟。一旦有機會,烏克蘭就會毫不猶豫的發動進攻,奪回克里米亞。

烏克蘭人不同於其他民族,這是哥薩克的故鄉。這裡的人驍勇善戰,是天生的戰士。

這樣的民族,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白白塑造出一個仇敵。

第四,只是普京秀肌肉拉選票的表演

烏克蘭內戰持續了3年多,俄羅斯付出的軍費就是驚人的,死的人不少。

以上眾多可怕的結果,其實最終只是為了普京秀肌肉,似乎維持當年蘇聯的強大形象而已。

吞併克里米亞對俄羅斯來說絕對弊大於利,但對普京個人來說則是利大於弊。

吞併事件後,普京支持率升到70%+

我死後哪管他洪水滔天


薩沙


克里米亞事件已經過去四年了,但是烏克蘭並沒有因此而善罷甘休,這不這幾天烏克蘭三艘軍艦試圖從刻赤海峽大橋下通過,被俄羅斯攔截並扣留,引發了俄烏更大的矛盾衝突,烏克蘭為此宣佈全國進入緊急戰備狀態。

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從短期來看,俄羅斯獲得了克里米亞2.5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保住了這塊戰略要地和黑海艦隊的軍事基地,避免了北約及美國在克里米亞駐軍對俄羅斯構成的軍事威脅。因此,俄羅斯獲得更多的是戰略地位上的優勢,俄羅斯修建了刻赤海峽大橋,把亞速海當成了自己的內海,禁止烏克蘭軍艦駛入。

但是,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並未獲得國際上的廣泛承認,因為這是有違當今的國際法的,所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使俄羅斯國內的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同時美國和北約加大了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北約在烏克蘭境內舉行軍事演習,英國也將派出部隊幫助烏克蘭訓練海軍陸戰隊。烏克蘭危機,使俄烏之間關係惡化,西方國家以烏克蘭來牽制俄羅斯,這對俄羅斯今後的發展十分不利。並且烏克蘭在西方國家的支持會不斷地挑釁俄羅斯,會搞得俄羅斯雞犬不寧,周邊沒有一個安定的環境,還怎麼發展經濟。

所以,俄羅斯雖然是獲得了2.5萬平方公里的戰略要地,但是由此造成俄羅斯發展環境的惡化,至少在短期內這種局面不會改變。


銘蘇先生


俄羅斯佔領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地區對俄羅斯來說絕對是利大於弊。這符合俄羅斯的國家利益。



1.克里米亞地區歷史上是沙皇俄國用戰爭手段佔領的土地。1954年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為了紀念烏克蘭與俄羅斯合作300週年,就把克里米亞地區劃給了烏克蘭管理。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續擁有克里米亞地區。

2.由於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地區擁有海軍基地,所以俄羅斯每年都要向烏克蘭政府交納租金。

3.2014年烏克蘭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被歐美國家支持的反對派推翻了。俄羅斯有可能損失在克里米亞地區的軍事基地,因此普京總統派軍隊佔領了克里米亞地區。

4.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地區後擁有了克里米亞地區的自然資源超過108億美元,擁有克里米亞地區的軍事裝備超過17億美元。還有其他烏克蘭國有資產超過了10億美元。

5.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遭到了歐美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會使俄羅斯一年損失200億美元。俄羅斯還要對該地區的退休人口支付20億美元的退休金。每年要對克里米亞進行財政補貼超過15億美元。還有在克里米亞地區建設學校、醫院、道路、機場和供水設施共68億美元。

6.但是俄羅斯擁有170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些土地都是沙皇俄國用軍事手段佔領的。所以,俄羅斯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歐洲發達國家每年都要定期從俄羅斯進口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這給俄羅斯帶來了大量的經濟收入,所以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地區是利大於弊。


杜達特洛夫斯基


吞併克里米亞事件中,俄羅斯的得失如何?

一般的看法都是俄羅斯的得大於失,普京敢作敢為就能做別人不敢做的事。但是這個問題要從長期來看也不是那麼簡單的。

從得的方面看;

一、俄羅斯得到了克里米亞普京有不世之功成了民族英雄,是俄民眾自蘇聯瓦解以來最為揚眉吐氣的一件事。肯定還會繼續選普京為總統,讓他幹滿二十年。

二、收回克里米亞俄得實際利益,軍港基地不用再與烏克蘭籤租用條約了。克里米亞是一個重要的戰略要津,對俄羅斯的軍事安全有幫助。

三、俄羅斯在關鍵時刻敢於亮劍,嚴厲還擊了美歐西方的進攻圍剿勢頭,懲罰了烏克蘭的追隨西方之舉,震懾了俄周邊一些原兄弟鄰國。

從失的方面看;

一、俄羅斯得到了克里米亞,卻失去了烏克蘭人民。烏民族與俄羅斯屬於同宗同族,共同的基輔羅斯源頭,很近的一個民族祖宗。

二、雖然說克里米亞原來是俄羅斯領土,但是解體時明確屬於烏克蘭。要說過去的話,過去克里米亞屬於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屬於蒙古人的金帳汗國,扯不清的。

三、雖然說在這以前有北約轟炸南聯盟的‘’科索沃‘’事件,但科索沃並沒有被誰吞併。克里米亞是二戰以後,是大國動用武力吞併鄰國領土的第一個例子,世界上至今沒有幾個國家承認俄的吞併行為。

俄吞併克里米亞有得有失,從眼前近期看是得。從長期來看應該是失,俄羅斯可以不吞併克里米亞,一樣能保持軍事基地。俄羅斯的作為是不顧二戰以後現代國際政治趨勢,還沒有哪個大國動武以後就吞併別國領土的。美國在世界上經常有軍事幹涉別國,但是並沒有把別國領土吞併進去。

不能忽視西方對俄的制裁的長效作用,經濟制裁沒有影響到俄羅斯內政,但對俄經濟的打擊沉重,造成了俄目前經濟陷入困境。現在的俄羅斯基本沒有什麼工業製造了,能夠依靠的就是石油資源和原材料出口,還有一點軍事工業。在油價保持低位的情況下,俄羅斯經濟入不敷出。這樣下去別說是要成為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就是維持一箇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也勉為其難。

在克里米亞問題沒有新的說法的情況下,美歐西方是不會解除制裁的。雖然特朗普與普京個人關係不錯,但是特朗普被美國會法案限制住了。俄羅斯的趨勢是緩慢的經濟下滑,俄美關係是結構性問題很難搞好,但是克里米亞問題是一個重要節點。美歐西方的經濟制裁就是因為克里米亞,俄羅斯經濟和國力將進入漫長的下行衰退期,代價太大長遠來看是得不償失的。


亦新湖


談兩句吧,克里米亞是蘇聯給烏克蘭的,分家時俄羅斯也沒有異議,可以說克里米亞就是烏克蘭的了。這在全世界都是認可的,就是現在普金把克里米亞佔去,全世界承認的國家不超過一隻手。這好比你把一個物品送給別人,那這個物品就是別人的,你再搶回來,那就是搶劫了。言歸正卷,普金侵吞烏克蘭,是利還是弊呢?我認為弊大於利。首先,這讓俄成了世界公敵,你成了公敵,全世界都防著你,經濟上肯定沒多少人和你交往,所以經濟發展就會非常緩慢,如果加上制裁,可能還要倒退。其次,烏克蘭可是曾經擁核國家,如果領土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再擁核是大概率事情了,試想你身邊有一個擁核的死敵,俄的安全如何保障。利的方面,就是普金個人支持率上升,這個皇帝可以做到死了。


秦皇與漢武


毫無疑問是俄羅斯得到的遠遠大於失去的,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其實並不是完全因為克里米亞,國際關係肯定有改善的時候,而克里米亞可就永遠是俄羅斯的了,而且克里米亞早在1783年的時候就是俄羅斯領土,是赫魯曉夫在1954年的時候為了紀念烏克蘭和俄羅斯合併300年才劃給烏克蘭的。


17世紀的時候,俄羅斯還是個內陸國家呢?是因為彼得大帝為了俄羅斯的經濟軍事需要不斷的尋找出海口的,俄羅斯波羅的海出海口可是從瑞典手裡打下來的,克里米亞也是和土耳其來來回回打了上百年才打下來的,而且克里米亞一直都是俄羅斯黑海艦隊的駐地,是一個天然的深水不凍港,所以對俄羅斯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收回去,等烏克蘭完全倒向西方,那俄羅斯黑海艦隊將沒有合適的港口。


有了黑海艦隊,俄羅斯的軍事力量可以輻射黑海周邊地區,地中海地區,中東地區等等,如果黑海艦隊被擠出來黑海,那俄羅斯的經濟軍事損失都會很慘重,特別是中東地區,可以說是俄羅斯現在唯一有軍事政治經濟影響力的地方,也是現在俄羅斯打破外交危機的突破口,而這些,可以說都是有克里米亞的黑海艦隊作為支撐的。


也許有人會說普京收回克里米亞受到了西方國家的制裁,得不償失,這個外交危機和經濟制裁可以說都是暫時的,畢竟俄羅斯還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軍事強國,特別是核打擊能力,和美國基本上是旗鼓相當的水平,所以西方國家不可能和俄羅斯鬧翻的,關係到了一定的時間肯定會緩和下來。


而且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的原因也不全是因為克里米亞,就像現在英國發起的制裁,就是因為前間諜投毒事件。

克里米亞事件大家現在基本上都快遺忘了,所以,不管是從軍事經濟政治來說,俄羅斯都是贏家,得的是實實在在的利益,而影響的僅僅是一些名聲而已,時間久了,估計大傢什麼都會遺忘的。


天行健8地勢坤8


俄羅斯吞併克利比亞已經過去兩年的時間了,但後續影響並不會因此而止。刻赤海峽的俄羅斯向烏克蘭軍艦開火的事情就是一個導火索。本質,都會烏克蘭和俄羅斯就克里米亞地區領土的問題。“千城”分析,俄羅斯有兩大利益得失。

第一,俄羅斯吃虧大於獲利

表面上看,俄羅斯獲得了克里米亞的領土,普京大帝的聲望也是一時無兩,但仔細分析,俄羅斯這兩年國內經濟實在是極其蕭條,根本就沒有什麼可以被書寫的成績。

不僅如此,在國際關係和形象上,俄羅斯也大打折扣。俄羅斯強硬獲得克里米亞地區的事情並沒有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認可,因為這件事違反了國際法,也對地區安全和國際和平造成了影響。一句話,不得大多數人的人心。

第二,未來20年,俄羅斯會因為這個舉措而受益

普京大帝的這一舉動雖然給目前的俄羅斯造成了不好的影響。但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未來的俄羅斯一定歸感謝這個舉動。因為克里米亞地區有天然的利於出海的港口,俄羅斯如果想在黑海、甚至歐洲形成戰略影響力,必須要拿下克里米亞來佔據一個有利的地理優勢。

但假設沒有克里米亞,試想,北約的軍隊都可以很容易的在這個地方進駐,對俄羅斯的打擊將會是非常大的。就好比朝鮮的導彈一定能打到韓國一樣,克里米亞對俄羅斯的戰略作用不可替代。

即使從前天剛發生的烏克蘭和俄羅斯刻赤海峽事件也能看出,俄羅斯長期的戰略意圖,通過佔據克里米亞,從而獲得在黑海地區的話語權,繼而對烏克蘭、甚至整個歐洲形成震懾。


千城Slash


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克里米亞是俄羅斯國家核心利益。


試問當今美國會為了1萬億美元放棄關島、夏威夷?誰能代美國回答一下,估計有人說合算,美國人差錢,關島、夏威夷沒值1萬億美元,正好用上錢。有人會說關島第二島鏈、夏威夷是美國對付亞洲最後堡壘,沒有關島、夏威夷存在,美日同盟、美韓同盟孤軍難鳴,第一島鏈成為空話。關島、夏威夷是美國亞洲戰略基石與支撐,美國無法選擇放棄。


回到克里米亞,瀕臨黑海和亞速海,是俄羅斯走向歐洲和世界的海上通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克里米亞成為俄羅斯中東、歐洲戰略支撐點。



歐美北約東擴,不斷擠壓俄羅斯戰略空間,除白俄羅斯外差不多都是北約成員國,烏克蘭成為西方挑戰俄羅斯平臺,堵死俄羅斯走向歐洲陸上戰略交通,黑海及克里米亞重要性就在此處。


俄羅斯2014年3月吞併克里米亞半島和塞瓦斯托波爾市,是明智選擇。俄羅斯繼續保持在黑海強大存在,黑海艦隊主要行動範圍是黑海和地中海,黑海基地就是塞瓦斯托波爾。沒有塞瓦斯托波爾基地意味俄羅斯黑海艦隊空架子,失去黑海海上控制,意味俄羅斯無緣歐洲核心區域地中海與地緣熱點中東。二戰中克里米亞也是蘇聯與德國戰爭焦點。


浮雲悠思


吞併克里米亞導致西方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導致與西方的關係緊張,甚至還有人認為吞併克里米亞導致了西方對俄羅斯的看法發生了難以扭轉的變化,確立了西方與俄羅斯的對立關係。首先,我不同意這種觀點。葉利欽時期的俄羅斯曾經完全倒向西方,希望能與西方做朋友,甚至做盟友。結果呢?當俄羅斯在西方的“善意”指導下,自廢武功之後,西方開始了迫不及待的北約東擴,開始迫不及待的把軍事部署向東推進了上千公里。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俄羅斯國內曾經相信能與西方做盟友的人們開始丟掉幻想,才明白過來國際關係的現實主義本質不是憑你的一廂情願能改變的!

明白了這一切,咱們再來看吞併克里米亞的“得”。克里米亞是黑海最為重要的戰略要衝,是當年沙俄用了數十萬人的犧牲換來的出海口。有了克里米亞,俄羅斯將重新獲得黑海的控制權,重新獲得南下地中海,威懾中東的戰略支撐點。對於一個像俄羅斯這樣的擁有地球上最大核武庫的世界大國,這次吞併克里米亞就意味著這裡將永遠屬於俄羅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我看不到任何改變的可能性。

我們再來看吞併克里米亞的“失”,無論俄羅斯怎麼做,做什麼,當然,除非自殺亡國,西方都不可能跟俄羅斯做真正的朋友,對於西方來說,一個活著的俄羅斯本身就是威脅,這一點普京非常清楚。所謂的制裁,所謂的外交環境惡化,都只是暫時的只要一個強大的俄羅斯仍然存在,美國就不得不與俄羅斯打交道。鬥而不破是和平時期大國關係的原則,這一點大家都很清楚。

通過一系列主動出擊,俄羅斯在外交經濟環境惡化的同時,也收穫了巨大的博弈籌碼,在未來的博弈中,所謂的制裁所謂的外交,一切都會不斷變化,一切都是不確定的。

然而,可以確定的是,克里米亞將永遠屬於俄羅斯。這一點,所有的國際政治玩家都心知肚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