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南开区这个地方,乾隆时期曾是乱葬岗,其选址和阴阳五行有关

在上一篇文章我们讲红桥区小西关的"习艺所南街"时提到过,天津在监狱的选址上似乎刻意选在城西,因为在阴阳五行中,东南为阳、西北属阴,另外西方对应五行中的金和四季中的秋,金主肃杀,金秋金秋,不光是指颜色,我觉得也在一定程度上暗指五行。说到这里我想各位应该明白为什么古代的犯人要选在"秋后问斩"了吧?就是因为秋季是肃杀蛰藏的季节,古代的四种执政行为中,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而皇帝的执政行为,要与四季变化相适应,不能逆天而行。并且"上西天"又是死亡的代称,所以监狱选址在西方对犯人有一定的震慑作用。

天津南开区这个地方,乾隆时期曾是乱葬岗,其选址和阴阳五行有关

其实不光以前的小西关监狱,天津的大部分监狱选址都在西方。我随便搜索了其他城市几个有名的监狱,果然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一点。

回过头来说今天要讲的地名故事。这个地方在过去虽然不是监狱,但它却也设在老天津城西,而且它与"死亡"二字的关系更近,它就是南开区"掩骨会"。

天津南开区这个地方,乾隆时期曾是乱葬岗,其选址和阴阳五行有关

在旧时,有钱人家的亲属死后都大操大办,一般家庭也得弄个像样的棺材把亲人埋了,可穷人死后没钱置办丧事,只能草草埋葬,有的用苇席裹尸,有的用一种薄皮劣质棺木装殓死人,这种棺材俗称"狗碰头",为嘛叫"狗碰头"呢?因为用它埋葬死人后,野狗用头就能把其撞破,然后啃食里面的尸体。穷人用这种棺材是为了不让亲人露尸荒野,但其作用顶多也就能求个心里安慰,对于后续的惨况他们也无能为力。

而旧时天津老城外西南一带旷野,也就是现在西广开这片区域,就是贫民埋葬尸骨的"乱葬岗子",除了穷人,此处也会掩埋一些冻饿而死的"倒卧"(乞丐、流浪者),野狗天天在这聚餐,白骨满地,惨不忍睹。

天津南开区这个地方,乾隆时期曾是乱葬岗,其选址和阴阳五行有关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今天的广开四马路东侧曾有一座白骨塔,专门收敛掩埋穷人的尸骨。塔为砖木结构,八层八角,高8米多,塔门坐北朝南,供奉地藏王菩萨。1938年后老百姓逐渐在此居住,白骨塔被围在民居之中,1966年被拆除。

后来白骨塔也满足不了需求,于是在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以天津士绅华龙藻为首,上书主管衙门,由政府拨地200余亩掩埋尸骨,并在西关大街成立民间慈善组织,也就是掩骨会,专门负责处理无名尸骨。《津门杂记》记载:"掩骨会,在西门外,有义地数处,葬埋异地贫民,每年春秋,并着人各处捡取暴露骨骸,以土掩埋。"

天津南开区这个地方,乾隆时期曾是乱葬岗,其选址和阴阳五行有关

小时候我家就住在西关外大街,姥姥家住东南角,每次去姥姥家时都会路过掩骨会,如今20多年过去了,实在想不起掩骨会当年的模样,只隐约记得一下雨此处就积水,路口处好像还有个黄门脸卖羊汤的,不知是我记忆出现了偏差还是怎样,反正别的全忘了,老羊汤的味道还记忆犹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