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故事 無棣二路:從山溪到裡院

青島建市之前,無棣二路是一條山谷,東面伏龍山及其餘脈大連山和西面觀象山餘脈之間形成一條天然的山谷,這條山谷流水是季節性的,每到夏天,兩面的山水齊向谷底流,但都是不規則的細流,其中最大的一股莫過於伏龍山西面的溪水,集中、粗獷,爭先恐後地下流,“不幸”跌落於一個大灣,這個大灣就是被人們尊為“龍吟池”的地方(即現萊蕪一路小學原址)。灣滿外溢,穿過馬路是懸崖峭壁,溪水跌落如瀑布,形成一個更大的水潭。水再溢出流到蘇州路上(當時也是山谷),溪水奔流跌宕,碎石雜草,魚蝦雜居。

青島故事 無棣二路:從山溪到裡院


那時在蘇州路與膠東路口有一個小村莊叫孫家溝,雖然小得只有十幾戶人家,自然名不上經傳,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在這裡生活,在這裡捕魚捉蟹,在這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修建蘇州路就穿過膠東路牽手無棣二路。膠東路,就是坊間稱的“波螺油子”,在溝底形成一個不規則的空地,建設者們就修成一個三角花園,可以輻射無棣一路、二路,輻射蘇州路、膠東路。當然這是後話。話又說回來,山溪一路走來,由無棣二路經益都路入大海。自然界的規律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山溪也不是一帆風順的,自然是曲折蜿蜒的。

青島故事 無棣二路:從山溪到裡院


上個世紀初,當德國殖民者規劃青島藍圖時,無棣二路還進不了他們的視野。不過隨著港口的開發建設,20年代前後,開始建造蘇州路和無棣二路,不過這是由日本佔領者來操作的。這條南到蘇州路,北接黃臺路的馬路雖然不寬,但卻是日本人和華人雜居的地方。日本有加藤會社、新官三郎醫院、日本鐵路局職員宿舍等;中方有德順工廠、輝記土木工程社、新聚祥營造社等單位。

筆者認識無棣二路是1952年春,那時我還小,是姐姐領著我到無棣二路一個朋友家玩。記憶中,那時正是抗美援朝的大背景,“講衛生、滅蒼蠅、消滅細菌戰”的口號叫得很響,街上不少人手持蒼蠅拍,大街小巷很乾淨。無棣二路自然也不例外,馬路兩旁是法桐和刺槐,遮蔭擋陽,空氣新鮮。整齊劃一的二層和三層樓房,樓底有大門可進去,後面一般是一個院落或二進院落,院內有平房或二層樓房構成裡院。

老百姓住房一般比較窄巴,大姐那個朋友似乎住在東面二樓上,好像住了一間房子,家裡陳設樸素、乾淨利索。記憶最深的是這條馬路繁華有餘,清淨不足。那時臨街網點密集,什麼雜貨店、理髮店、藥店、茶葉店、飯店、服裝店、開茶爐的,壓麵條的,應有盡有。由於膠東路三角花園周圍是農貿市場,自然輻射到無棣二路,所以無棣二路幾度(曾多次取締,又多次出現)成為蔬菜、雜貨一條街,當然也夾雜一些破爛之類的東西。

青島故事 無棣二路:從山溪到裡院


1957年來青島讀書,住在廣東路。我有一個姓宋的同學住在無棣二路,有時到我同學家玩,覺得“合營”後的無棣二路失掉往日的繁華,比較蕭條,菸酒雜貨等店都合營了,網點稀疏,街上行人稀少,唯有茶爐的哨子聲打破街的寧靜。

改革開放之後,無棣二路再度興盛和繁華。變化最大的是,西邊基本拆除舊房建造成六七層高樓,東面有一半保留著原來的建築。無棣二路基本面目全非。

前些日子與老朋友劉鏡如先生聊起無棣二路來,他用“臥虎藏龍”四個字來形容。劉鏡如,1932年生於山東諸城(現劃高密),清代三朝元老劉統勳的後裔。退休前系青島市衛生局局長兼中醫院院長、中醫名家、詩人。

青島故事 無棣二路:從山溪到裡院


他為什麼用“臥虎藏龍”來形容呢?據他說,解放前,這裡居住了許多文化名人和社會賢達。諸如禮賢中學的劉少文、李葉亭,崇德中學的曹伯玉都是名重一時的學者;著名西醫專家張伯瑜、中醫專家鹿鳳軒、針灸師田佰奇等也名聞遐邇。無棣二路70號住著名人於春圃。

於春圃,名元芳,字純樸,生於光緒13年(1887年),山東萊陽縣前河前村人。中過舉人、進士。以26名進士入民政部6品主事。曾考入北京高等警校,以優異成績畢業,授七品警官未就。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民國立,被選為議員。1923年出任山東教育廳廳長兼山東大學籌委會主任,1927年辭去籌委會主任職務。上個世紀30年代移住青島,住無棣一路、黃縣路,1949年移住無棣二路70號。先後出任青島市、山東省政協委員,一生著述頗豐,1958年辭世。

青島故事 無棣二路:從山溪到裡院


還有同和生藥房,始創於1927年,但直到1930年才遷入無棣二路29號,創辦人徐幼平。徐幼平是諸城人,早年畢業於山東公立政法專門學校。他開藥房經營很算順利。為了提高藥店的知名度,1935年,他邀請諸城名醫劉季三來藥堂坐診,當時他並沒有帶家眷。1938年5月,為了逃避戰亂,劉季三全家來到青島,住在無棣二路43號。這是一座二進裡院,前面4間,後面5間。抗戰勝利後,拆除蓋成三層樓房。

1945年徐幼平病逝,藥房賣與濰縣郭氏,遂遷至無棣二路68號(後改66號乙),更名為壽春堂藥房,劉季三照常掛牌坐診。解放後,劉季三出任青島市中醫院首任院長,並選為青島市人大代表、政協山東省常委等職。他一生著述豐厚,對青島乃至山東省中藥事業貢獻很大,影響深遠。不過,原來的房屋因修建膠寧高速路履為平地。

青島故事 無棣二路:從山溪到裡院


在無棣二路與臨邑路交角處有一個派出所。1948年,中共地下黨員趙助之,曾以商人身份租住派出所隔壁一間房子居住,從事情報工作。解放前夕,他把青島市地理地貌、機構分佈、軍政動態等情報彙集齊全,送給企業家王佐橫,王立即租用一輛馬車,讓黃縣商人成某,買通關卡,把情報安全送到解放區,對解放青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因而演繹了一場鬥智鬥勇的諜報劇。

據魯海先生《老街故事》記載,1932年,陳文其住在無棣二路22號,他的公開身份是日本三菱公司職員,同時從事養蜂工作。其真實身份是中共地下黨員,中共青島市委機關就設在他家。市委秘書王常怡也住在這裡。李偉仁曾任“六大”候補委員,後去蘇聯學習,1931年回國任全國總工會巡視員,1932年5月來青島,任青島市委負責人,一度也住在這裡。所以,劉鏡如先生用“臥虎藏龍”來形容是不虛的。

青島故事 無棣二路:從山溪到裡院


順便一提東萊中學,始建於1947年,大門在臨邑路1號,其後門在無棣二路上。其實東萊中學,是由掖縣同鄉會小學的基礎上籌建的。共推舉15人為校董,以參議員鄒升三為董事長,王升三、劉子山、王鎮行等為董事。任命張之敬為校長。初招學生108人,分2個班。到1949年,三個年級增至6個班,有學生285人。1952年,私立東萊中學,改為公立,定名青島第十三中學。1962年遷到黃臺路辦學。

無棣二路與大連路交角處是一個很大的廣場,解放後是交通局汽車隊,後改為運輸公司。上個世紀末,改為遠近聞名的農貿市場。如今,再到無棣二路走一趟,感慨良多,不僅是意料中的滄桑鉅變,而是失去的和得到的孰輕孰重眾說不一。聽說,無棣二路已列為歷史文化街加以保護,不啻是明智之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